又见《白毛女》

老翟头

<p class="ql-block">  2024年10月20日晚,中国歌剧舞剧院在北京展览馆剧场演出歌剧《白毛女》,我有幸目睹。</p> <p class="ql-block"> 剧情介绍</p> <p class="ql-block">  1934年大年三十,河北省某县杨各庄,风雪中,贫农杨白劳外出躲账回家,准备与独生女喜儿过团圆年,地主黄世仁的管家穆仁智突然上门。</p><p class="ql-block"> 黄世仁与穆仁智威逼利诱,用“驴打滚”的高利贷逼迫杨白劳卖喜儿抵债。杨白劳抗争不过,被逼在卖身文书上按了手印,昏死在回家的路上,被好友赵老汉发现救起。他们和喜儿、大春、王大婶一起在杨家过年。众人离去后,杨白劳含恨喝下盐卤,以死抗争。</p><p class="ql-block"> 大年初一,众人发现门外杨白的劳尸首。喜儿悲痛欲绝、抚尸痛哭。穆仁智带着狗腿子抢走了喜儿。</p><p class="ql-block"> 一个多月后,大春与大锁一起痛打穆仁智。大锁被抓,大春被逼远走他乡。喜儿在黄家备受折磨,好在有张二婶好心相助,勉强度日,无奈最终没有逃脱对她垂涎已久的黄世仁的魔爪,终被奸污。喜儿悲愤万分,欲寻短见,被张二婶救下。</p><p class="ql-block"> 黄家拟将喜儿卖给人贩子。张二婶得知后,帮助喜儿逃出黄家。</p><p class="ql-block"> 喜儿藏身山洞3年之久,因长期缺盐,浑身毛发变白,成为村民们传说中的“白毛仙姑”。风雨之夜,奶奶庙里,喜儿撞见并追打前来躲雨的黄世仁、穆仁智,被当成“鬼”。</p><p class="ql-block"> 秋天,已是八路军的大春回到村中,当得知“白毛仙姑”的事情后,决定上山一探究竟。大春在山洞里见到喜儿,一番盘问之后,终于明白真相。喜儿、大春相认,悲喜交迸。“太阳出来了!……”</p><p class="ql-block"> 大春带喜儿下山报仇。</p><p class="ql-block"> 村口斗争会上,喜儿控诉黄世仁,村民们怒不可遏。黄世仁、穆仁智被送交人民政府公审法办。</p><p class="ql-block"> “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喜儿们在新社会里终于翻身做主人。</p> <p class="ql-block">  “座山雕抢走白毛女啦”——</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对《白毛女》这出戏最初也是最深的印象。</p><p class="ql-block"> 依稀记得,在我十三四岁时,我们村在一个地名叫“死孩沟”的地方开了一座小煤窑,父亲在窑上当保管,为多挣几分工,还负责看夜场,每天晚饭后,我就赶忙提起盛着父亲晚饭的砂锅快步赶到煤窑,好让他早点填肚子,并晚上留下来给他作伴。</p><p class="ql-block"> 那年冬天,县剧团在邻村唱戏,为方便下煤窑的窑黑们看戏,窑上决定把白班改成夜班。</p><p class="ql-block"> 那几天,“死孩沟”的夜晚一改往日的寂寥沉静,灯火通明,绞车隆隆。开戏的第二天晚,窑黑们正集中在坑口准备下井,突然风风火火跑来一个人:“等等我,等等我……”</p><p class="ql-block"> “小眼儿,你不是请假去看戏了?咋又来了?”坑长冲着来人问。</p><p class="ql-block"> “中午看了威虎山,晚上看了半圪节,不想看了。”</p><p class="ql-block"> “看到哪儿?”</p><p class="ql-block"> “看到座山雕抢走白毛女……”</p><p class="ql-block"> 话未说完,引的大伙哄堂大笑。</p><p class="ql-block"> 由此,一条歇后语迅速在村里传开:“小眼儿看戏,甚也不记”。</p><p class="ql-block"> 小眼儿的话有他的理由。中午看《智取威虎山》,晚上看《白毛女》,剧中座山雕和黄世仁都是一个演员饰演的,小眼儿弄混了人物关系。</p> <p class="ql-block">  "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当耳熟能详的旋律响起,我的内心饱含期待与感动。 因为距我上次看,已相隔了50余年。</p><p class="ql-block"> 《白毛女》是几代人的共同回忆。能于现场一窥其风采,也算是了却了我一桩心愿。</p><p class="ql-block"> 《白毛女》于1945年春在延安首演。问世至今已近80年,以现代的眼光来看,这部剧确实太老了。但抛却时空的差异,《白毛女》确实让人感动。上至国家级院团,下到乡村文化站点都有排演,经过不断的现代化改进,且演且新。</p><p class="ql-block"> 一部作品,历经数十年经久不衰,必然有其主观原因。</p><p class="ql-block"> 在我旁边的是一位比我年长的老者,她说,她是河北人,《白毛女》讲述的就是她们家乡的故事。故事内容和演员们呈现出的精神风貌,给了那个时代的人无穷的精神力量。</p><p class="ql-block"> 1946年的一天,《白毛女》在晋察冀边区的新保安镇(今怀来县)上演,也许是演员演技精湛,也许是观者入戏太深,当看到穆仁智抓着杨白劳的手在卖身契上按手印时,一名看戏的战士再也忍不住了,举枪朝扮演黄世仁的演员陈强瞄准,一旁的排长眼疾手快,把枪一抬,子弹射向了天空。一场演出险些酿成悲剧,陈强也惊出了一身冷汗。自此之后部队规定,凡是看《白毛女》的战士都必须卸下子弹。</p><p class="ql-block"> 之后,陈强不再担心挨枪子了,但每次演出还是不断地受到石头瓦片的“照顾”。</p><p class="ql-block"> 老者说,这是她印象中的《白毛女》,和她几十年前看的基本一致。唯有一点不同,上世纪演员的精神面貌,现在永远不会再有了。</p><p class="ql-block"> 演出让观众窥见了一个时代,一个人人怀抱理想,为光辉事业而奋斗的时代。</p><p class="ql-block"> 每个时代都有各自的辉煌与眼泪。</p><p class="ql-block"> 《白毛女》是穿越数十载的精神食粮,能让人鼓起勇气,感受、触摸时代的脉搏,投身于当代的辉煌事业,不再顾影自怜,不再默默感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