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江少峰与上海银行公会

千灯云集

<p class="ql-block">近日,从北京购得《百年追梦: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史事编年(1918-2018)》一书,捧读这本时跨百年、内容厚实的精品力作,抚今追昔,受益匪浅,感慨良多。从中窥探江少峰等银行家在金融大变迁中的社会时局与家国情怀,看民国的银行家们如何拧成“一股绳”同声相应,同气相求。</p> <p class="ql-block">上海为近代中国开风气之先的城市。早在清末,上海绅商中的有识之士,就有倡设银行公会之议。1909年,由信成银行周舜卿、沈缦云二人发起,主要参与者有大清银行席德辉,交通银行李云书、王丽薇,中国通商银行谢纶辉、顾永铨,四明银行周金箴、虞洽卿、王玉山,浙江银行孙恒甫,裕商银行蔡吉安,信义银行朱清斋,裕宁官银号陈巨川,广东官银号史润甫,以及信成银行办事董事刘葆良、王一亭等,众人在海天邨集议。沈缦云讲述倡设银行公会的宗旨,同时指出“虽然公会固宜速立,而入会之资格,不得不严”,并草拟了对资本之调查、钞票之限止、现洋之备存等方面都有所擘画的简章,认为成立银行公会是“今日银行家最要之计画”。这一倡议,立即得到李云书、周金箴、虞洽卿的赞同,准备进一步商讨推进。但令人遗憾的是,由于清末政局动荡,以及随之而来的辛亥革命战事影响,这一计划最终未能落地。</p> <p class="ql-block">时光转瞬,民国肇始,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发起成立银行公会的使命,落在了新一代银行家的肩头。经过银行家精英们整整三年的殚精竭虑、酝酿绸缪,1918年7月8日下午,上海银行公会在香港路4号新大楼举行正式成立大会,发起人之一、时任中国银行副总裁张嘉璈莅会并发表演说,中国银行上海分行经理宋汉章为临时主席。12家会员银行均派代表参会,包括中孚银行孙景西、浙江兴业银行李铭、广东银行黄朝章、聚兴诚银行葛绳武、中国银行宋汉章、上海商业储蓄银行陈光甫、中华商业储蓄银行江少峰、四明银行孙衡甫、浙江兴业银行盛竹书、交通银行钱新之、盐业银行杨韵秋、金城银行田少瀛。会员代表中,好几位是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新型金融人士,江少峰便是其中之一。经投票选举,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浙江兴业银行、浙江地方实业银行、盐业银行、中孚银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7家为董事银行。各董事通过投票,选举宋汉章为会长,陈光甫为副会长,李铭为书记董事。从这一天起,崭新的大楼,全新的上海银行公会,新鲜出炉的掌舵者们,开启了近代上海银行业新的航程。</p> <p class="ql-block">1921年3月,上海银行公会正式成立将近三年之际,编印了一份《上海银行公会年报》,专门刊载了多位银行家的言论。其中上海银行公会第二届董事、中华商业储蓄银行经理江少峰,写下了短小精悍的《银行公会与商业命脉之关系》,虽寥寥几句,却清晰点明“于维公会,联络声气,统一规模,即扩张我正当之势力以抵制之,为企业家持危扶颠之集合机关。”</p> <p class="ql-block">虽已时隔百年,但银行家们留存的真知灼见,依然澎湃如潮,令人振聋发聩。翻检旧纸,从字里行间,我们深深感知,这些人品、学识、经验俱佳的近代中国精英们,不计社会动荡与时局艰险,在时代大潮中乘风破浪,孜孜以求,探寻金融救国之钥的广阔胸襟和热切情怀。金融是国家经济的命脉,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是国之根本。上海银行公会作为近代中国最重要的金融业团体,虽身处时代逆境,但在维持金融相对稳定和社会安定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历史作用。而那些群星璀璨、叱咤风云的近代银行家们,曾经作出过不小的贡献,他们曾经真实发生,但许多已被历史湮没的嘉言懿行,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和细细品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