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程门立雪”的成语是我们小时候就知道的故事,但能全面了解它的意蕴却是在晚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到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的大程书院参观中悟到的。</p> <p class="ql-block"> 有机会参观“大程书院”,是因为我的一个博士生邀请我参加他的婚礼,他的家在扶沟县。因为我们也是师生关系,所以参观书院后对“程门立雪”的意蕴有了些新的理解。</p> <p class="ql-block"> 大程书院始建于宋代,是北宋哲学家、教育家、理学家的奠基人程颢所建。从建院至今,经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近千年的沧桑洗礼。现存书院整体建筑结构严谨,布局规整。大程书院最重要的主体建筑是立雪讲堂,可见“程门立雪”是其重要主题。</p> <p class="ql-block"> 宋代理学大师程颢和程颐哥俩,哥哥程颢称明道先生,弟弟程颐也叫伊川先生,《二程集》最早记载了“程门立雪”故事。</p> <p class="ql-block"> 朱公掞来见明道于汝,归谓人曰:“光庭在春风中坐了一个月。”游、杨初见伊川,伊川瞑目而坐,二子侍立。既觉,顾谓曰:“贤辈尚在此乎?日既晚,且休矣。”及出门,门外之雪深一尺。</p> <p class="ql-block"> 人们对程门立雪的理解多是从学生角度去看的,学生求知求学应不畏困难,应礼敬师长,尊师重教,这是程门立雪典故的第一层含义。 朱公掞见程明道先生,明道先生为人平易和乐,与之相处,始终如沐春风;游廌山、杨龟山见程伊川先生,伊川先生正在静坐,两人恭敬侍立,过了很久,待先生静坐罢,门外已经积雪深尺。</p> <p class="ql-block"> 从教师的角度理解“程门立雪”的典故,则涉及到教师的教育方法。程颢和程颐兄弟都是理学大师,但教育学生的方法则是不同的。哥哥程颢性格平易近人,与之相处,如沐春风,老师身后常有弟子跟随。而程颐常常感慨,自己在人际相处方面距哥哥甚远,程颢也很欣赏弟弟严肃沉稳的特点,认为这有助于师道尊严。</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无论明道先生的沐春风教学,还是伊川先生的立冰雪教学,但程门理学认为,道须是自家体验出来,正是基于此,二位先生都推崇儒家的“静坐”工夫,注重身心体验的为学方式。这是“程门立雪”的第二层意蕴。</p> <p class="ql-block"> “徎门立雪”最初的含义有理学家注重静坐工夫和为学方法的意义,但在后世流传过程中则更强调尊师重教的意义,所以一些学者将伊川先生瞑目静坐改写为瞑目而睡,将游、杨二子侍立改写为立于门外雪中。</p> <p class="ql-block"> “徎门立雪”的第三层意蕴是从弘道的意义上理解。这就是说由尊师重教发展为尊师重道,而尊师重道的根本在于道,师生之间,通过寻道、弘道共同维系一种学问的共同体,在这种共同体中,相互间有深刻的了解和体贴,教师因为尊道而自尊,学生因为尊道而尊师,师生之间因为尊道而达成对彼此的相互理解。</p> <p class="ql-block"> 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虽然经济发展不是很快,但却对传统文化保护较好,大徎书院周边没有进行现代化改造,古朴素雅。在立雪讲堂前会引起我们浮想联翩。</p> <p class="ql-block"> 我的学生是二程洛学发源地家乡的学子,因其一篇《重塑乡贤文化,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章,将其收入门下,这也是作为老师的骄傲。如今学生已学有所成,成家立业,在其大婚典礼上,在正式典礼仪式前,学生用了十多分钟,讲了他从小学到大学求学过程,以及对自已硕博导师的感谢,尽显了对“程门立雪”成语的深刻理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