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是个好地方之九:罗布人村寨

云中鹤

<p class="ql-block">文字:云中鹤</p><p class="ql-block">图片:云中鹤</p> <p class="ql-block">  九月六日乘旅游大巴通过218国道去南疆。在去南疆的路上,游览了圣泉。这一路,基本没有什么景点,第二天,即九月七日乘旅游大巴前往罗布人村寨。在罗布人村寨景区游客中心换乘景区的观光车抵达村寨游览。</p><p class="ql-block"> 罗布人村寨景区,也被称为阿不旦(罗布方言中意为“水草丰美,适宜居住”),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墩阔坦乡境内,塔里 木河河畔,南邻塔克拉玛干沙漠,距县城28公里,总面积134平方公里。</p><p class="ql-block"> 它是一个集沙漠、胡杨、河流、湖泊于一体,自然景色各异,生态环境优美的以民俗文化、探险旅游为特色旅游区。看大漠风光,听驼铃声悦,悠悠情怀,心旷神怡。</p><p class="ql-block"> 罗布人也叫罗布泊人。传说罗布人,力大无比,两人合力可拔起一棵胡杨树,说话声音洪亮,可传到很远的地方,罗布人打猎的弓箭用红柳制作。青海的土匪和蒙古人来抢劫时,罗布人就用红柳箭射止,百发百中,打得来犯者往往落荒而逃。历史上,罗布人"结芦为屋,捕鱼为食”其住房大多用红柳条和芦苇编扎而成,门用胡杨木拼连。</p><p class="ql-block"> 早些时候,罗布人不吃牛、羊肉,甚至也不吃粮食,光吃鱼。清代徐松在《西域水道记》中说:“罗布人不食五谷,不牧牲备,惟以小舟捕鱼为食。”他们有时嚼鲜嫩的芦苇根、喝玉米面掺沙枣的糊糊,偶尔也捕些兽类吃,穿的衣服一般用罗布麻做成。后米,由于罗布泊地区环境日趋恶化,塔里木河水逐渐缩短,罗布人赖以生存的湖泊相继干涸,以鱼为生的罗布人只好弃船上岸,放牧为生。后来为生计所迫,他们不断迁移,并学会种庄稼。102 岁的罗布老人乌兹曼·尼亚孜回忆说,刚开始他们很不习惯,经过多年努力,他们才学会种棉花、小麦等农作物,并逐步把新家园建设成一片生机勃勃的绿洲。罗布人青年男女自由恋爱,通常在部落之间相互选择,婚礼别具一格。罗布姑娘出嫁时,陪嫁品是一个小海子(湖)。结婚那天,男女双方的亲友齐聚海子边,燃起篝火烤鱼吃,然后大家围在海子边唱歌跳舞,在一片欢乐声中完成婚礼。有了小海子,一对新人就可以守住它过日子了。</p><p class="ql-block"> 在漫长的岁月中,饱经沧桑、不断迁移的罗布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有关专家称,罗布文化堪称新疆最古老的文化。罗布人的民歌、民俗、民间故事等,都具有十分独特的艺术价值。因此,许多中外学者对罗布文化非常感兴趣。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研究罗布人的历史、习俗、方言等。罗布人是蒙古族人?楼兰遗民?维吾尔族人?在历史的长河中,罗布人几经流离变迁,其历史至今仍是个谜。有的资料将罗布人与成古思汗联系在一起,称当时一部分蒙古人游牧到罗布泊一带与当地人通婚,因此,罗布人的文化中有明显的蒙古特色。</p><p class="ql-block"> 千姿百态的原始胡杨林,塔里木河的波涛汹涌,塔克拉玛干大漠一望无际,纵横交错的湖泊,神秘的罗布人就生长、居住在这片广袤无垠、风光无限的土地上。划独木舟戏碧水、骑骆驼观沙海、驾直升机俯瞰村寨、食美味烤鱼、听罗布人民歌......远道而来的旅游者在此可领略古老的罗布民族风情,享受回归大自然的乐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