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诺亚方舟是《圣经》中记载的一艘巨大船只,由诺亚依据上帝的嘱托建造。方舟建成后,上帝让诺亚带上他的家人和一些陆生生物进入方舟。随后,上帝用洪水毁灭了世界,只有诺亚方舟上的生命得以保存,躲避了一场因神的惩罚而造成的洪灾。在搭乘方舟220天后,洪水消退,诺亚和他的家人在亚拉腊山附近停靠。亚拉腊山被认为是洪水退去后,第一个出现人类活动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为此,当时占有这座山的亚美尼亚人把它视为圣山,还把它印在国徽的中央。亚美尼亚国徽为一盾徽,由鹰和狮子护持。中间的小盾为诺亚方舟停于亚拉腊山山顶。代表亚美尼亚的自然风光。 盾的其余部分分为四个象限,周围的四组图案代表历史上的4个王国:左下角为双鹰回头对视,象征阿尔塔什斯王朝;左上角为背负十字架的狮子,象征巴格拉提德王朝;右上角为双头鹰,象征阿萨息斯王朝;右下角为爪持十字架的狮子,象征鲁本王朝。四个象限象征国家悠久的历史。盾下下方是一条被利剑斩断的锁链,交叉着绿色树枝和箭头。还有麦穗、羽毛和绶带。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卡尔斯条约》却将圣山归属了不信基督教的土耳其。亚美尼亚人只能在山脚下仰望这座心目中的圣山。</p> <p class="ql-block">大洪水退去后,“诺亚方舟”最终停靠的地方应该是亚拉腊山脚下。9月8日上午,我们来到亚美尼亚和土耳其边境亚美尼亚一侧的亚拉腊山脚下,仰望这座在基督教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圣山。</p> <p class="ql-block">亚拉腊山脚下的霍尔维拉普修道院(Khor Virap monastery),位于埃里温以南约40公里。它的名字“Khor Virap”意为“深坑”,所以又叫“深坑修道院”。它是亚美尼亚最重要的史迹之一,见证了亚美尼亚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引导亚美尼亚皈依基督教的格里高利曾被囚禁于此。</p> <p class="ql-block">格里高利的父亲阿纳格因暗杀国王科夫罗夫二世而被处决,年幼的格里高利逃难至卡帕多奇亚,被主教圣 •菲米廉抚养长大。成年后的格里高利决定回亚美尼亚传教,以赎父罪,并试图说服国王提里达里三世(科夫罗夫二世之子)及国民信奉基督教。但提里达里将格里高利当作复仇的对象,实施酷刑后扔入深坑。格里高利在毒虫遍布的深坑中,凭借坚定的信仰和顽强的意志以及一位妇女的暗中接济生存下来。当年关押格里高利的深坑大约3米深,顺着一把垂直的铁梯子下到坑底,狭小的空间昏暗黢黑,靠墙有二级台阶,放着一个小祭台,点着一支小蜡烛。参观者只能几个人一组,轮换着参观。</p> <p class="ql-block">长达13年的监禁后,国王身患重病,百医无果,格里高利被从深坑救出并成功治愈了国王,国王深受感动最终皈依了基督教。公元 301年,国王提里达里下令基督教为亚美尼亚国教,使亚美尼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信奉基督教的国家。公元642年,为纪念格里高利,人们在囚禁他的地方建立了深坑修道院。</p> <p class="ql-block">修道院的主体建筑包括一座大教堂、一座钟楼和一座博物馆。大教堂内供奉着格里高利的雕像,墙上镶嵌着精美的壁画,讲述着他的传奇故事。</p> <p class="ql-block">教堂内,一位亚美尼亚军人的孩子正在接受洗礼。</p> <p class="ql-block">在深坑修道院内有许多很有特色的十字架石。十字架石是亚美尼亚中世纪宗教建筑的标志性构件之一,是基督教文化的象征。201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p> <p class="ql-block">深坑修道院是亚美尼亚基督教文化的重要标志。</p> <p class="ql-block">中午,我们在一家教堂式的建筑中用午餐,领略了亚美尼亚基督教的餐饮文化。</p> <p class="ql-block">餐后,我们驱车抵达有“亚美尼亚梵蒂冈”之称的埃奇米阿津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埃奇米阿津教堂(Echmiadzin)被认为是全世界最古老的基督教教堂,Echmiadzin就是“耶稣降临之地”的意思。据说,格里高里看到基督降临时用一把金色的锤子敲击地面以指示修建教堂的地点,就在这地方建了一座教堂。</p> <p class="ql-block">埃奇米阿津教堂是亚美尼亚中世纪早期的建筑文物,又称永久灵验教堂,位于埃奇米河津附近,现存下来的仅为遗址,属于641-661年间的遗物。目前我们看到的是托拉马尼扬根据发掘和他个人的设想重建的,非常气派。</p> <p class="ql-block">埃奇米阿津教堂自创建以来就是亚美尼亚使徒教会的总堂。亚美尼亚又是世界最早将基督教定为国教的国家,所以它的第一座主教座堂即是世界上首座主教座堂。教堂建筑群大门外的浮雕上,记述了国王提里达里三世在位期间和“启蒙者”格里高利将基督教确立为国教的史实。</p> <p class="ql-block">这是大门背面的艺术装饰。</p> <p class="ql-block">建筑群大门的正面和背面都是游客的热门打卡点。</p> <p class="ql-block">教堂里有亚美尼亚最大的神学院。</p> <p class="ql-block">宿舍楼。</p> <p class="ql-block">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内保存着许多珍宝和圣物。这是诺亚方舟上的木片。</p> <p class="ql-block">曾刺入耶稣胸口的矛头。原珍藏在格加尔德修道院(即圣矛修道院),后在外辗转多年,现在珍藏在埃奇米阿津大教堂博物馆内。</p> <p class="ql-block">千年前彩绘的《福音》书。</p> <p class="ql-block">在教堂博物馆内参观,仿佛阅读了一部基督教史书。</p> <p class="ql-block">下午三点,我们来到兹瓦尔特诺茨考古遗址。坐落在亚拉腊平原上的兹瓦尔特诺茨考古遗址,介于埃里温和埃奇米阿津城之间。原是公元7世纪左右建造的教堂,10世纪的时候已经化为一片废墟,但残留下来的断垣残壁,依旧遮挡不住它往日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它是亚美尼亚历史上最古老的四拱和四龛的建筑结构。</p> <p class="ql-block">这一建筑杰作与其它古代和拜占庭风格的宗教建筑的最大不同,是其典型的创造性的中间圆顶的建筑形式。</p> <p class="ql-block">这样大规模的圆形教堂在东方乃至世界都是少见的。整座教堂用彩色凝灰岩石砌成。在落日余晖中看到遗址上面仅剩的几根石柱,可以想象出当时的规模气势有多么的辉弘!</p> <p class="ql-block">兹瓦尔特诺茨考古遗址形象地展示了亚美尼亚圆顶四瓣形教堂的发展演变过程,高度概括了当地教会建筑的发展过程,对该地区的建筑和艺术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亚美尼亚传统教会的建筑,兹瓦尔特诺茨考古遗址和埃奇米河津教堂一起,于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晚上,我们返回埃里温,在诺亚方舟的最后停靠地,享受了一顿特色晚餐和一场嘟嘟克笛演奏。</p> <p class="ql-block">嘟嘟克( Duduk )是亚美尼亚的传统民族乐器,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双簧气鸣乐器之一。嘟嘟克笛音色较为温暖、柔和,略带鼻音,被运用在民谣和舞曲音乐中。</p> <p class="ql-block">入夜,埃里温共和国广场灯光璀璨,周边的建筑散发出一种更加通透壮丽的色彩。喷泉伴随着音乐开始表演。灯光和音乐交织在一起,给人带来视觉和听觉的盛宴。夜色给诺亚方舟最后的停靠地披上了一层朦胧的薄纱,给人一种神圣而庄严的感觉。我站在广场中央,感受着现实与历史的交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