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记忆】641 《乡村故事之三一一潇河凫水;乡村故事之四一一筑坝造地》文/王富荣

寿阳作家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span class="ql-cursor"></span>乡 村 记 忆</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文/王富荣</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年3月份,有幸参与了羊头崖村志的编纂工作。期间,约见了见多识广的乡贤赵培林、资深老练的村文化人王治国、聪明智慧的村老领导赵建平、精明灵动的老电管站长王向东、稳重睿智的乡贤王志远(姐夫)等长兄。1960-1970年代的年轻人,是生产队的突击手,每当谈起生产队时期的故事,他们如数家珍,历历在目,感人肺腑,催人奋进。那是一个充满质朴与温情的时代,在羊头崖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幸福有着最纯粹、最简单的模样。一桩桩一件件让人油然而生一种敬佩感恩之情。在他们特别是乡贤赵培林的提议下,由我提笔,用笨拙的文字将最美好的遇见写下,留给后人,一起把字言欢,共话激情岁月,共抒美好回忆。</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故事三:潇河澡堂</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60-1970年代,羊头崖的潇河长流不息,河流因其自然的水流和清澈的水质,成为村民的天然洗浴场所。尤其是盛夏时节,人们纷纷前往河中洗衣、洗澡、耍水、凫水,享受河水带来的快乐和清凉。此外,在河岸近地还有两个泉水池,人们还无偿地享受这种含有丰富天然矿物质的泉浴洗涮,所以人们形象地把潇河的小石潭比作了“潇河澡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每当到了收小麦季节,无论上午劳动强度多大,那怕是累得腰酸、腿困、肩膀疼,收工后也要抖起精神去水深四米的东龙潭畅游一番。用他们的话说,“耍耍水、洗洗身,下午动弹有精神!”虽然劳动完浑身疲惫,但他们一跳到河里,精气神就又来了,你瞧,拴元的仰水、扣生的蛙泳、三小的踩水、斗录的钻水……个个无所不能。到了秋季,在打谷场上劳累一天的他们,满身灰尘下场时,已经是到了深夜,他们也要到“潇河澡堂”洗一澡,享受上天对农人的“恩赐”。</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由于他们从小伴着潇河长大,所以个个练就了一身游泳好功夫,不仅平时享受潇河“恩赐”,而且每到夏季老天爷下大雨、发大河,更会显示出他们的本领。记得有一回暴雨连续下了两、三个小时,大桥下的九个桥洞全过水,这回发大河可不同于以往,村里人习惯雨停后出来看河,打捞瓜果蔬菜。这次的洪水泛滥非常怕人,人们都不敢靠岸了。因为这次河面上飘下来的不是小东西,而是牛、羊和人,看河的村民也只能站在河岸的半坡上和离河岸较远的地方,胆大一点的人才敢走上大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面对这种险境,村里的十几个年轻人勇敢、无畏,自发组织了由斗六、三小、宝儿、拴元、扣荣、二屁等水性好的去“耍大河”!目标就是往返河两岸。看!他们一个个脱光了衣服,齐声喊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争取胜利”的口号,生龙活虎跳下河里,奋力游向对岸。这时河面上的浪头一个接着一个,发出咆哮的吼声,狂怒冲击着他们的身躯,浪头卷着洪水劈头盖脸撞击而来。他们时而露出水面,时而被洪水吞没,他们一个个使尽全身力气,与洪水拼搏,与浪头抗争,处境很危险,就连看河的人们都很紧张地捏着一把汗!尽管如此,他们不仅在水面上展示出高超泳技,最终实现了抢渡大河的目标!村民们异口同声称赞,年轻人不一样,天不怕,地不怕,敢与洪水搏高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啊!潇河不仅让人们享尽了它的特有生活资源,同时也给两岸的人们带来了不少的灾难,乡民在这千百年的相伴相依中,锻炼了意志,学会了生存,让后人永记不忘。</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故事四:筑坝造地</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生产队的年轻人,不仅是庄稼地里的突击手,扁担队里的排头兵,更是农业学大寨的急先锋,农田基本建设的主力军。1969年冬,正值全国农业学大寨高峰期,他们积极响党中央的号召,不甘落后,雷厉风行,战天斗地造平原,敢叫日月换新天。在王智队长的带领下,数九寒天在南沟拐铺开了筑坝造地的农田基本建设工程。由于当时设备短缺,技术原始,工程的进展是那么的艰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那热火朝天的工地上,春善、扣生、三小年轻人手轮大锤,中年人双手挥钎,在坚硬的顽石上冒着迸射的火星,砸出了一个又一个的炮眼,面临大雪纷飞,寒风刺骨的困境,他们也舍不得歇一个工,每一片石碴地上印着他们的深深足迹,流下了他们的汗水和斑斑血迹。</p> <p class="ql-block">当他们喘一口气摘下手套时,手上的血泡疼得一个个都呲牙裂嘴,但每当他们看到雷管塞到用自己双手凿出的炮眼里,炮声不间断地响彻整个云霄,危崖石山被炸的飞上半天时,他们都忘记了身上和手上的疼痛,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微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俗话说得好!“三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就这样他们团结一心,顶着严寒,在南沟拐苦战冬三月,完成改河引水的工程,筑坝300米,造地20余亩,填补了第一生产队从来没有水浇地的空白,在羊头崖的史册里写下了光辉的一页。</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王富荣,寿阳县羊头崖村人。曾在县广播电台、县煤管局、应急局等部门工作。长于文字写作,现退休,参与方志乡志撰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