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0月20日,天气陡然转凉,秋天的霏霏细雨弥漫在上海的天空。小雨纷纷,如透明的粉黛乱子,飞落到人的头上身上。这样的浪漫午后,我合上电脑,离开相处了多日的小说人物,去了黄河路。</p> <p class="ql-block"> 黄河路,是去年看了电视剧《繁花》以后,总想着要去一趟的地方。而上一次去黄河路,还是在2022年,去国际饭店对面的杏花楼吃晚饭。</p> <p class="ql-block"> 那一天的晚饭,一共有三桌,许多的热闹。我中间出来透透气,下楼,踱过黄河路,就到了国际饭店窗口那一长溜的队伍前。西点的香味不紧不慢地从窗内飘出来,我站了一会,就听有人对新加入队伍的人说:蝴蝶酥一人只能买两盒,现在再去排一定买不到了,明天一早来。</p> <p class="ql-block"> 这一回,我从2号线人民广场站3号口出来,站在南京西路等着红绿灯的时候,远远就又看到了国际饭店窗口的队伍,蜿蜒地转过街角,排到了南京西路上。</p> <p class="ql-block"> 这条队伍,也是黄河路的门面了。排队的人大体上都是熟知国际饭店的西点的人,这种对某一味道的执着,令人不可理解,但是,这里天天就是这样排着长队。它是黄河路不变的动感景观。</p> <p class="ql-block"> 走过国际饭店,就看到了苔圣园,它就是《繁花》里至真圆的店面。站在这个位置,看到了黄河路的第二个招牌食品:排骨年糕。</p> <p class="ql-block"> 做排骨年糕的有好多家,小店面,很亲民的那种,与国际饭店的范儿完全不同。我也很想吃一碗,尝尝“排骨是排骨,年糕是年糕”到底是什么道理,但想着那一碗太过结实,不如留给下次,带一个空腹来时再亲验。</p> <p class="ql-block"> 除了排骨年糕,当然还有葱油饼,香味浓烈,它不似西点雅致,却十分的直接诱人。</p> <p class="ql-block"> 过了苔圣园所在的十字路口,黄河路看起来就是一条普通的街道。然而实际上它是很有来历的。它始建于1887年,当时叫东台路,后来又叫派克路,最终在1943年改成黄河路。</p> <p class="ql-block"> 街道两边,是石库门民居。石库门是上海最早的商品房,后来也叫里弄,比如“苏州里”。进了里弄的大门,里面是一个小区,其中一般又列开几条弄堂来,每条弄堂两侧的房子都把门朝向弄堂对开。当年来石库门买房的,也多是各地的有钱人家,时光荏苒,现在的石库门里,每个小门进去可能都住了好几户,层层叠叠的空间,培养和考验着上海人的精细和耐心,诸如螺丝壳里做道场或者瓷器店里捉老鼠的本领。</p> <p class="ql-block"> 无论怎样的拥挤,窗外也要放一盆花,让美好照进家,照亮生活的笑脸。这种执着,就如国际饭店外的长队,让人感叹和感动!</p> <p class="ql-block"> 黄河路,一端是2号线人民广场站,另一端是1号线新闸路站,最早的两条地铁线,标定了黄河路的黄金身段。虽然黄河路总共只有755米长,但是100多年来,多少的风云际会和市井悲欢在这里上演。岁月滔滔,与黄河这个名字绝配。</p> <p class="ql-block"> 古老又时尚的街道上,繁花如梦,绽放着、凋零着,循环往复,记录了这个城市的变迁、开放和多维。短短几百米间,财富和地位悬殊的人们,100多年来相安无事地生活在一起,也是这个城市的一道风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