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伟人

西成南就

<p class="ql-block">晚上打开电视机,遥控器在手中不停地调换频道,突然屏幕显示一座古老的城门上出现“攸县”两个繁体字,随后字幕上的“1928年 湖南 攸县”几个字映入眼帘,这一下心情激动起来了。在攸县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能搬上了银幕?没想到由好奇心到自豪感,让我将这部名叫《雳剑》的电视连续剧全部看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雳剑》的故事概况是,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后的湖南攸县,谭俊作为攸县工会负责人,经历了红军军官学校的培训,并在反围剿斗争中逐渐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军事指挥员。剧中详细描绘了谭俊在抗日战争期间,如何带领新四军皖南支队与日军展开一系列激烈的战斗,特别是在安徽繁昌战场上的五次交锋,展现了中国军人的智慧和勇敢。</p> <p class="ql-block">并非每一个故事都是虚构的,人物也一定是有原型的,变的只是艺术加工形式和表达方式的不同。</p><p class="ql-block">《雳剑》中的主人公谭俊的原型就是真实的攸县人谭震林。记得在攸县居住时,我去过“谭震林故居{纪念馆}”,还有震林烈士公园,震林中学,这些都是以“震林”名字命名的。</p><p class="ql-block">随着剧情的不断发展,《雳剑》也带给我许多的回忆,那是我走过的一段段路,也是我旅行的印迹。</p> <p class="ql-block">记得2012年10月份的一个周末,大林去常熟出差,问我是否愿意去常熟看看。那里有一个“沙家浜”的旅游景区,这个,我当然不会错过,同去的还有原湘化机的高永林和李建罗夫妇。从南京出发,开车大约2个多小时就到达常熟沙家浜。</p><p class="ql-block">沙家浜的名字是小时候看电影认识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的重要根据地之一,剧中的人物对话至今还清晰地记得,特别是《智斗》京剧唱段至今还能“哼哼“几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今日来到这里,我们看到了真实的沙家浜,简直是电影情景再现:纵横交错的河港和茂密的芦苇,构成辽阔、狭长、幽深、曲折等多种形态的水道或陆路,老街还是那个老街,茶馆还是那个茶馆,一张方桌,一壶茶水,还有阿庆嫂那一方蓝底白花的围兜……</p><p class="ql-block">在参观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时,一张“谭震林和葛慧敏”夫妇的合影照紧紧地吸引了我的目光。我仔细端详了许久,身材窈窕大眼睛的葛慧敏身着新四军军装英姿飒爽的模样更显端庄秀丽。</p> <p class="ql-block">从纪念馆的文字图片中得知,沙家浜与谭震林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情感联系。谭震林作为新四军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在抗日战争特别是在苏皖地区的抗战中,他的贡献尤为显著。谭震林在担任新四军第六师师长兼政委、苏南区党委书记期间,领导了包括沙家浜在内的多次重要战斗,为抗击日本侵略者和后来的解放战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看到他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让我这个攸县人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p> <p class="ql-block">2018年4月,又随大林出差从济南回南京,途经淮北。大林去办事,我选择去相山公园游玩。相山公园位于淮北的西北方向,是淮北的城市森林公园。公园内绿化率高,植被类型丰富,有原生态的高大老树和灌木丛,也有人工的草丛和人工林,各色花草,层层叠叠,错落有致,舒爽怡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沿着公园的道路走走停停看看,晒晒太阳拍拍照,一路漫不经心,遇到岔路口,选择游人少的小径再往前走。在路边的小山坡上,看到有许多的石碑,原以为是墓碑,可是仔细一看,原来是将军碑林,是为了纪念“淮海战役胜利六十周年”而建立的碑林区,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意义。</p> <p class="ql-block">在将军碑林中,有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张震等主要人物的题词,我不仅欣赏他们的书法,还要反复地念着题词的内容。他们的题词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未来的期许,体现了革命精神的传承和发扬。虽然有的石碑掩隐在杂草之中,但对淮海战役的高度评价永远印刻保存在碑石之上。</p> <p class="ql-block">我扒开杂草,一块块石碑看过去,突然“光荣归于人民”几个大字,引起了我的特别注意。再拨开低草看到,原来这是谭震林的题词。真是没有想到,此处的碑林还刻有他的题词。突然间,让我感觉好似在他乡异地,听家乡的伟人述说战争年代不寻常的艰难岁月和英雄故事。</p> <p class="ql-block">离开将军碑林,“光荣归于人民”六个字始终在我的脑海里不断呈现,反复咀嚼这六个字的深刻含义。这题词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蕴含了深刻的历史背景和丰富的内涵。体现了谭震林对人民群众的深切关怀和尊重,反应了他对人民的高度信任,表达了他对人民智慧和力量的充分肯定,强调了任何成就和荣誉都应归功于人民。他的这种精神,正是“光荣归于人民”这一题词的核心所在。这是何等高尚的情怀!</p> <p class="ql-block">2021年3月,再次跟随大林出差,第二次来到淮北,专门开车来到了濉溪县韩村镇淮海村小李家,即小李家总前委旧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走进不大的院落,简陋的房间仍完好地保留着当年的通讯设备、生产农具以及生活中使用的桌、椅、马灯、文件柜、水缸……生动地展现了战争年代的艰苦岁月。</p> <p class="ql-block">在最后的一间大屋子里,有人物场景造型,也有图片展览和文字介绍。当我一一看过去的时候,一张大型照片吸引了我的眼球,照片下面的一排红底白字写着“淮海战役总前委 左起:粟裕 邓小平 刘伯承 陈毅 谭震林”。这又让我在苏皖大地遇见了家乡的伟人,心情激动不已。</p> <p class="ql-block">1948年11月6日,淮海战役拉开战幕。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和地方武装60万人,与国民党80万大军进行了规模空前的战略决战。由粟裕、邓小平、刘伯承、陈毅、谭震林五人组成了淮海战役总前委,即淮海战役总指挥部。五位领导在这里召开了重要会议,谭震林作为总前委的成员之一,参与了淮海战役的指挥工作,他们审时度势,谋划战略,运筹帷幄,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从小院出来站在广场上,看到五位伟人的雕像,威风八面。虽然不见了远去的战火硝烟,可这里依然是当年指挥千军万马取得胜利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离开小李家总前委旧址,大林说,离这里几十公里处,还有一个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陵园,那里是“一战定江山”的纪念地,我们到那里去看看吧。</p> <p class="ql-block">下午4点多,还有不少的旅游大巴停在双堆集烈士陵园的停车场。陵园庄严的气息让我的步伐轻迈而又稳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远远望去,高耸入云的烈士纪念碑给人一种强烈的震撼。纪念碑高22.5米,由白色花岗岩制成,正面刻有邓小平的亲笔题词“淮海战役烈士永垂不朽!”</p> <p class="ql-block">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之一,双堆集的歼灭战是此次战役的关键一战 。有“一战定江山”的重大历史意义。</p> <p class="ql-block">有战争必有牺牲。在一个个躺下的墓地前,我和大多数游客一样敬献了鲜花,看到了在先烈墓地清除杂草落叶几十年的一位老人正在轻扫落叶。我静默在墓前,缅怀先烈,仿佛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涤,深切体验到了战争的残酷性,是要付出代价的。</p> <p class="ql-block">在广场一排排的将帅墙上,我又看到了谭震林英俊、挺拔、刚烈的光辉形象。又一次真切感受到了家乡伟人的灵魂、气节和精神的存在。</p> <p class="ql-block">无论是在沙家浜、相山公园、小李家还是双堆集,看到谭震林的名字都是我最激动、最自豪、最骄傲的时刻,而《雳剑》让我了解了家乡的伟人在苏皖大地上更多的光荣时刻,一种攸县人的荣耀感从我心里漫无边际地散开,留下了一串串的回忆。</p><p class="ql-block">——End</p><p class="ql-block">此文于2024年10月21日发表在【兰溪文学】刊物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