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衫烟雨客

故乡的云霞

<p class="ql-block">  刚回来,侄媳妇就提议:“这次回来待的时间长,看哪天不下雨,我们带你们去苏州吧。”苏州,上一次去还是三十多年前,那时我刚嫁人妇,算是我们的蜜月旅行。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虽然苏州离婆婆家很近,却一直没有再去过,这次孩子们的张罗,让我对苏州有了些许的期待。</p> <p class="ql-block">  清晨,推开房门,天空中下起了毛毛细雨,一丝一丝的,飘落在脸上丝丝滑滑,弥漫着淡淡桂花香的空气,显得更加清新。定下来要去苏州的那一天,孩子们就开始做功课,查天气预报,看公休日哪天不下雨,千算万算,左挑右选,却还是碰上了阴雨天,还没出发,之前的些许期待又多了一份烟雨江南的期盼。</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车子在高速公路上飞速行驶,通过苏通大桥,进入苏州地界时,雨不知不觉的停了下来。沿途的稻田、栾树、河流、船只、农舍、桥梁等等江南百景图,“空山新雨后”,秋色连波,秋意渐浓。无意间,在道路指示牌上发现了“沙家浜”的字样,原来,小时候不知道看过多少遍的革命样板戏《沙家浜》,讲的是这里的故事。这里,不仅有“阿庆嫂智斗刁德一”的美谈,还有阳澄湖大闸蟹的美味,沙家浜与阳澄湖小镇毗邻而居,这个季节,正是品尝大闸蟹的最佳时间。</p> <p class="ql-block">  苏州博物馆,姑苏行的第一站。参观苏州博物馆需要网上提前预约,苏州人民对退役军人很是优待,凭退役军人优待证,便可不用预约不用门票,这个在北方很多城市没有用的证件,在苏州终于派上了用场。</p><p class="ql-block"> 走进苏州博物馆,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让人耳目一新,这座结合了传统苏州建筑风格的苏州博物馆新馆,置于太平天国忠王府的院落之间,昔时与现时的完美结合,没有一丝的跳跃,这一刻,仿佛时光都已静止。苏州博物馆馆藏丰富,以历年考古出土文物、明清书画和工艺品见长。在一处别院,遇到彩陶艺人现场刻画展演,征得她的同意后,她边讲边做,我们边听边录。</p> <p class="ql-block">  拙政园,姑苏行的第二站。拙政园与苏州博物馆毗邻相望。去博物馆时,就有小喇叭在广播:博物馆的往里走,拙政园的外面走。一条路被分出了里外。参观拙政园也需要网上提前预约,就这么的限制,也没有限制住人们的热情,拙政园门外队伍长长,拙政园园内人头攒动,行走缓慢,像我这种急性子的人,都迫不得已不得不慢了下来,也正好,可以好好的观赏一下这著名的古典园林。</p><p class="ql-block"> 拙政园,取意为拙者之为政,取向“天人合一”的古典园林文化,是四大园林之一。相传,拙政园先后更换过32位主人,大文豪曹雪芹幼时跟随祖父就曾在这里居住过。园内,湖石假山,曲径通幽,翠竹芭蕉,亭台楼榭,平冈远山,松林草坪,台馆分峙,回廊起伏,很是有趣。以水为主的拙政园,中亘积水,浚治成池,诗情画意,弥漫处“望若湖泊”,整个环境虽为人造,自然生态的风味却十分突出,不愧为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和中国园林艺术的珍贵遗产。踏着青石板路,跟随着人流,慢慢的欣赏,细细的品味,突然间,两只在水边嬉戏的鸳鸯让我眼前一亮,它们的出现,犹如“画龙点睛”一般,让这座古典园林更加的生动有趣起来。</p> <p class="ql-block">  平江路,姑苏行的第三站。有人说:一条平江路,梦回半座姑苏城。平江河的两岸,分布着苏派传统民居,东岸,商业一条街,桂花糕、梅花糕、桂花酒等各种青旗迎风招展,让人情不自禁的就进入了杜牧的 那首“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意境之中。西岸,小桥流水人家,多数民居做为民宿对外开放,少数民居还住着不愿搬离的老人家。平江路上,用“人山人海”来形容绝不为过,大概两米宽的巷子里,挤满了游客。街道上,不时的可以隐约听见吴侬软语娓娓动听的苏州评弹,随处可见穿着汉服的少男少女。路过“猫十二”猫咖茶饮时,房顶上十余条大大小小的猫,或慵懒的卧着,或调皮的攀爬,或抢食游客手中的美食,楼上的人兴致盎然的逗着猫,楼下的人捕光逐影的拍着照,猫孩子们无拘无束自在逍遥,形成了一道有趣的风景。</p><p class="ql-block"> 摇撸船,平江河上的一大特色,窄窄的水面,平行时有些地方只能通过两条船。穿着蓝印花布上衣的船娘落落大方,很是健谈,一边摇着撸,一边清唱起江南小调。我们问她苏州的特色美食时,她答道:“江三白,太湖里的白鱼、银鱼和白虾。”听她这么一说,才反应过来,原来中午我们在姑苏小院—老灶,无意中已经吃了其中的二白,清蒸白鱼和银鱼炒蛋,鲜嫩可口,回味无穷。船娘说:其实,银鱼和雪菜才是绝配,它们炒出来,那才叫一个鲜呢。</p> <p class="ql-block">  虎丘,姑苏行的第四站。其实,三十多年来,我对苏州的记忆也就只剩下了那座拥有一千多年历史,斜而不倒的虎丘塔。虎丘,曾是海湾中的一座随着海潮时隐时现的小岛,历经沧海桑田的变迁,最终从海中涌出,成为孤立在平地上的山丘,所以又被称为海涌山。除了虎丘塔,剑池也是虎丘最为著名的景点之一,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独子颜頵所书的“虎丘剑池”笔走龙蛇,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米芾所书“风壑云泉”笔酣墨饱,大书法家王羲之所书“剑池”更是矫若惊龙,不大的剑池集聚了东晋、唐、宋著名书法家的大作。在虎丘,我们还观赏了民间艺术家王晓的剪纸作品,一幅《苏州繁华图》让人惊叹不已。</p> <p class="ql-block">  其实,此次姑苏行的计划中本来还有苏州最负盛名的地标建筑,被人们戏称为“秋裤楼”的东方之门,怎奈转业到苏州已经有二十多年未见面的战友,得知我们来到苏州,邀请我们晚上一聚,然后,无锡的战友、南京的战友一一得到消息后,也都聚到了苏州,所以,计划不如变化快。饭桌上,大家推杯换盏,回忆着过去,仿佛又回到了那意气风发的青春年华。当得知个别战友因为疫情已经离去,不免唏嘘不已,黯然神伤;当得知有些战友升了级当了爷爷奶奶,又不由得替他们高兴 。期间,大家不时地穿插着跟外地的战友们讲视频,虽然有些战友已是将近三十年未见,即将进入花甲之年 ,但再次在视频里见面,彼此还是能够认出来,还是亲切如故……</p><p class="ql-block"> 姑苏之行,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时间,但,苏州厚重的历史文化、侄儿们的贴心、战友们的热心,让姑苏之行载满了美好,令人难以忘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