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三国吴黄武四年(225 年)置建德县,梅城即为县治,距今已有 1700 余年历史。当时的梅城已经是区域内的政治中心,为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 唐神功元年(697 年),睦州州治由雉山(今淳安)迁到梅城。此后,梅城成为睦州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地位日益重要。</p> <p class="ql-block"> 在随后的历史中,梅城一直是州、府、路、专署所在地,历经多个朝代的发展与建设,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经济繁荣,文化昌盛。</p> <p class="ql-block"> 这里曾是文人墨客聚集之地,著名诗人杜牧、范仲淹、陆游、刘长卿等都曾在此任职为官或游历,留下了许多传唱千古的诗文佳作。例如范仲淹写的《严先生祠堂记》,还有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等。</p> <p class="ql-block"> 宋代时,这里的文化教育也非常发达,范仲淹曾于此创办龙山书院,张南轩继设丽泽书院,清代吴昌祚又建文渊书院。</p> <p class="ql-block"> 抗战时期,梅城是浙江大学西迁的第一站。1937 年 11 月,竺可桢校长带领浙大千名师生从杭州启程前往建德梅城,虽然在梅城的学习生活前后只有 40 多天,但给当地留下了深刻的文化印记和历史记忆。</p> <p class="ql-block"> 民国 28 年(1939 年)置梅城镇,1958 年建立梅城公社,1959 年 7 月恢复建置梅城镇。</p> <p class="ql-block"> 2005 年 4 月,撤洋尾乡、梅城镇原建制,成立现梅城镇。</p> <p class="ql-block"> 近年来,梅城镇紧紧围绕严州文化,着力解码千年文化基因,逐步构建起城水相依的古府格局、古今辉映的宋韵传承、文旅融合的活力景区。</p> <p class="ql-block"> 梅城因古城墙临江一段筑成梅花形而得名,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了一座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古镇。</p> <p class="ql-block"> 终南雲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