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里的“纸币山、钢蹦卷”

英子(拒私聊)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正经历着改革开放的初期阶段,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过渡。尽管市场机制开始崭露头角,但传统的交易方式依然占据主导地位,纸币作为主要的支付手段,承载着社会经济活动的重任。我毕业后有幸进入一所大型企业,被分配到结算中心工作,亲身体验了那个时代特有的财务工作场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当时,我们的企业产品销售遍布全国,尤其集中在县城及农村市场。由于这些地区的消费水平相对较低,业务员带回的销售款大多是十元以下的小额纸币,甚至有时候是用麻袋装回来的。这种情况给我们的收款人员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尤其是在月底结账时,零钱纸币堆积如山,工作量之大难以想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但作为业务人员,别管面值大小,能够顺利把货款收回就很不错了,作为财务人员,非常能够理解业务人员的辛苦。为了确保账目清晰、准确无误,我们不得不打破常规的工作模式。记账和开票的同事也加入到这场“战斗”中来,大家齐心协力,将那些毛票一张张整理得整整齐齐,码成捆,钢蹦用纸打成卷。这个过程虽然繁琐,但却是保证我们能够顺利与银行进行交易的关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然而,即便我们的纸币经过精心整理,银行工作人员有时也会因为我们交付的大部分是小额纸币而感到不满。毕竟,与其他单位相比,他们更习惯于处理大额交易。故意刁难我们收款人员,拎着我们的款包,转着每个窗口,都以忙为理由推托,钱交不进去,急的我们同事没办法,只好往回打电话求助,请求领导出面解决,为了维护良好的银企关系,我们在过年过节时会给银行送上礼物,以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和对银行工作的尊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这段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80年代财务工作的不易,也让我学会了如何在困难面前寻找解决方案,以及如何与人沟通协调。尽管当时的条件有限,但我们团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帮助我们克服了重重困难。如今,随着电子支付的普及,那种用麻袋装钱的场景已经不复存在,既不卫生又繁琐的年代已过去,但那段记忆却永远镌刻在我的心中,提醒着我珍惜现在便捷的同时,不忘过去的艰辛。</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