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r><b>张杰鑫与《三侠剑》</b><br>收集整理|茗香斋主 七碗茶<br><br></h1> <h1><br></h1><h1>张杰鑫,同治元年(1862年)出生,河北安新县人。家境优越,自幼喜爱评书艺术,后正式下海说书。关于其拜师情况,说法不一。金受申曾指出,张杰鑫是在天津拜王致玖为师的,且是其掌门大弟子;另一种说法是张杰鑫在年近不惑之年正式拜师,即在1900年前后;还有一种说法是他在王致玖“五杰”弟子中行二。其书目《十粒金丹》、《升仙传》和《永庆升平》等,在当时并不受欢迎。后在王致玖、英致长、徐长胜的策划与直接协助下,由张杰鑫编纂演出了《三侠剑》,到1915年已成为红极一时的书目。上海正气书局曾于1950年印行了《三侠剑》37卷,计五百余万字。</h1><h1><br></h1><h1>他说书综合诸多著名评书艺人的艺术精粹于一身,长枪、短打皆能,表演时迟、疾、顿、挫掌握准确恰当,使观众能够清晰地品味其艺术韵味。他的“拨口”更是出色,将诗、赞巧妙地汇集在一起,给观众造成强烈的悬念感。与许杰泉、常杰淼被誉为“评书三杰”。上世纪20年代末,由师弟常杰淼(《 雍正剑侠图》的作者)之弟子蒋轸庭整理口授,记录成文,连载于《新天津晚报》及《新天津报》,后汇集出版单行本。近年曾出版了他的口述全本《三侠剑》。他塑造的“金头虎”贾明,机智、多谋、活泼、幽默,绝无轻浮甚至低级庸俗的表现。收徒“四轸”马轸元、孔轸清、杜轸明、蒋轸庭等。1927年病逝于天津金家窑寓所。</h1><h1><br></h1>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三侠剑》,由清末民国艺人张杰鑫根据《施公案》和《彭公案》改编的评书作品,属于长篇武侠小说。</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讲述清康熙年间,黄天霸的先人们以胜英为首的侠客们替天行道,扬善除恶,得到康熙皇帝的赞赏,但也与一帮武林邪恶势力结下了不解之仇,因而矛盾愈演愈烈。以秦尤为首的武林败类屡屡设计要杀害胜英及其师徒,使胜英等人时常身处险境。</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胜英等人无所畏惧,在群雄的帮助下,大破莲花峪、棍扫萧金台、智取冲天岛、血战黑水湖、剑扫金刚擂、五打莲花湖、大闹澎湖、大闹巢湖,最终消灭了秦尤等恶势力,逼迫澎湖御王张其善自杀,并促使台湾王郑克爽接受招安,台湾回归祖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h1><br>《三侠剑》是评书的传统书目。因为形成于天津,故这类节目都可以称为“天津剑侠书”。民国初年的时候,在天津从艺已经有不少年的英致常、王致玖、徐长盛三位老前辈,对于自庚子(1900年)以来《彭公案》一书称霸天津书坛,威胁袍带书及其他短打书的状况很是不忿,那时不仅正式说《彭公案》的评书艺人不可一世,就连手持贪梦道人的小说《彭公案》,在西城根及拆城后的三角地等处明地上照本宣科,当然也进行些讲解、敷衍与发挥,听众也趋之若鹜。<br><br>据说王致玖的舅父在宫中收集字纸时,在纸箱中拾到一沓字纸是类似《三侠剑》提纲的文字稿,转赠了王致玖。于是三老决心帮助并具体指导王致玖长门弟子张杰鑫纂弄一套新书目《三侠剑》。目的是企图抑制一下当时《彭公案》的嚣张气焰。张杰鑫彼时已年过半百,并且已收徒马轸元、孔轸清等人。<br><br></h1> <h1><br></h1><h1>《三侠剑》以清康熙前期为时代背景,内容是《明清八义》的续书,又是《彭公案》的“倒续书”(即沿着《彭公案》的时代背景向上追溯,因而《三侠剑》书中主要人物多是《彭公案》书中主要人物的长辈,所以从人物、故事来说《三侠剑》对《彭公案》起到阻挡作用),所以《三侠剑》也可说是《明清大义》与《彭公案》之间的“桥梁书目”《三侠剑》的部分人物与故事梗概,则与《清烈传》有相似处。</h1><h1><br></h1><h1>所谓“三侠剑”,具体地说是三个侠客(神镖将胜英、镇三山肖杰、九龙头狮子孟凯)与三位剑客(金针道长艾莲池、红衣道姑张紫博、大头鬼夏侯商元)。他们是书中主要正面人物。书胆人物是胜英,《三侠剑》是叙述胜英晚年的故事,他在师兄弟、盟兄弟及晚辈等多人协助下,担任了十三省总镖局的总镖头,他为清除武林上三门中的败类高双青,而高双青逃匿在莲花峪,胜英与莲花峪寨主林士佩比武,引出“南北英雄会”这样一个武斗的大柁子。</h1><h1><br></h1> <h1><br></h1><h1>秦天豹之子秦尤,为报父仇,必欲置胜英于死地而后快。行刺不成功,先后潜入宫中盗宝,夜至钦差身边盗印等,然后留诗寄柬栽赃诬陷胜英。胜英被迫向官方领罪,然后戴罪立功,捉拿盗宝人,秦尤等奔走或避难于不受清王朝统辖的山寨与海岛,于是形成十三省总镖局与诸多海岛、山寨的对立矛盾。胜英在江湖众多能人及师兄弟甚至"三剑"协助下,扫平五湖、三台、八大名山,展开一连串的惊险战斗故事。</h1><h1><br></h1><h1>这部书的特点是人物众多,情节离奇,也有很多人物和情节是套着别的书来的,《三侠剑》于民国初年面世后,立即得到听众欢迎,到1925年,演出此书的演员渐多,但风格各异。创始人张杰鑫先生演出沉稳老练,二十年代进入茶楼后更趋向“武书文说”;其弟子孔轸清以表演帅、脆著称,他把《三侠剑》传到东北;徐长胜弟子张坪元,则以表演火爆取胜;英致常弟子常云起,演技虽然一般,但他却是在上世纪初最早到北京演出《三侠剑》的先行者;此外西河大鼓演员张起荣等三兄弟、竹板书艺人伊福斌等,他们的书道子得之于孔珍清,演出《三侠剑》都从二十年代前期开始。之后,演出者更多,不论西河、竹板书等曲种演员,都以说书方式演出。</h1><h1><br></h1> <h1><br>二十年代中期,《新天津报》与《新天津晚报》相继创刊。报社派专人记录整理张杰鑫口述《三侠剑》之内容,逐日连载,达到一定数量,即结集成册出版。1927年张杰鑫逝世后,报社继续刊载张生前记录整理之稿件。后来,为《新天津报》继续编述《三侠剑》者有董枢权、陈逸如等;皆以张杰鑫著之名义发表,直到四十年代共结集出书37册而全书未完。<br><br>西河门改说评书的基本上都说《三侠剑》,解放前,天津说《三侠剑》最出名的四员大将,张连仲、徐田禄、刘田林、赵田亮,都很能赚钱。<br><br>张杰鑫先生说《三侠剑》到“九龙山十海岛”结束,语言词句比较规范。他逝世后以他的名义续编部分很多。艺人在书场里胡编滥演不计其数。此书到后来再续的什么剑仙、剑魔之类就不讲道理了,也没有情理,就是热闹。比如金头虎贾明都128岁了,还是刚出来梳着冲天杵小辫的模样,金殿上一拉降魔宝杵要二次砸康熙。康熙在位才61年,时间上混乱,所以这部书还是前半部好。<br><br></h1> <h1><br></h1><h1>后来天津评书门演员大都说《剑侠图》,一般说《剑侠图》的演员不说《三侠剑》,说《三侠剑》的也不说《剑侠图》,真正评书门的张阔峰先生,在三角地、六合市场上过,说得很规矩。邵增涛原来是西河门常起震的徒弟,后来跳门拜了张阔峰先生。</h1><h1><br></h1><h1>《三侠剑》的影响太大了,那时候街头巷尾的小孩们都拿着的麻杆,吆喝“贾明,杨香武”等书里的话。过去有一个笑话,可能还是真事,两小学生考试,一个留级了,另一个没有降班,没有降班的主动找老师要求留级,老师问为什么,学生回答:“我们哥俩不错,如果他降班了我不降班,有失我们侠义道的义气。”都是从书里学来的。</h1><h1><br></h1><h1><br></h1><p class="ql-block">2024年10月16日定稿于天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附记:</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云游客在其《江湖丛谈》中是这样记述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张杰鑫,北平人,在天津拜王致玖为师,将北平评书界道活(辈辈相传的)的《清烈传》改革了,独创一派,由清末民初就在天津埠献艺,很受人欢迎。他是挑帘红(开门就红),叫座儿的魔力最佳,提起张杰鑫来,几乎无人不知,可称天津的评书大王。为人忠厚耿直,品行端正,红了二三十年,始终不衰。其艺术之精,实是炉火纯青了。他收的徒弟共有四个,头一个叫马轸元,二个叫孔轸清,三个叫杜轸明,四个叫佟轸芳。至于王旭佩、曹枢林、董枢敏等二三十人,皆四大轸字之徒也。天津的评书支派门人弟子之盛,就数着他们这门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马轸元是金家窑的人,自幼学习扫苗的(江湖管剃头的调[ diào]侃儿叫扫苗的),因嗜好评书,投在张杰鑫门下为徒,艺名轸元(天津的轸字的说书艺人与北平的阔宇的是平辈。同一门户,马轸元等与连阔如、马阔山等,皆是本门的师兄弟)。他出艺最早,我老云头次逛三不管(天津市南市的一个露天市场)时,他就拉顺(江湖人管拉个场子调[diào]侃儿叫拉顺)了,至今数十年始终没响万儿(即是未成名)。据我考查,他不成名不是师傅的传授不真,是他碟子不正(江湖人管口齿不利落调侃儿叫碟子不正)。在民国十年前后,我老云到营口去过几次,那次夏天,走在洼坑甸露天市场,也见着马轸元在那里说《三侠剑》,在天津虽不叫座儿,在那里可有叫座儿的魔力,马轸元的团(tuǎn)柴生意,转(zhuàn)在外穴(xué)(团柴是说评书的,转在外穴是在外省发达了)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孔轸清好穿道服,在天津各茶馆各露天市场讲演评书,粘箔(nián bo)们与询家(江湖人管开书馆的主人调侃儿叫粘箔,管听书的人们调侃儿叫询家)都很欢迎。孔轸清人缘最好,乃张杰鑫得意弟子,是头路角色,不只在天津做艺,他在大连、营口、安东、沈阳、长春等地献艺,也有叫呼的赞力,他这个说评书真是到处响万(有了名儿)了。最近我在天津听人传说他在东省做艺,因为丧女哀痛,得了不治之疾,已然不能登台。张杰鑫故去后,他又如此,说《三侠剑》的艺人,又该别人成名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杜轸明在民初时专在北开上地(做生意),演说《三侠剑》,使短家伙的数他第一。后因不愿剪发,离了天津,改走外穴(xué)(到外地说书)石家庄、保定府、张家口、唐山、济南、青岛等地,很有个万儿(名儿)。现在来平,每日在天桥爽心园前上地(说书)。我老云往天桥巡礼,曾听他三段,说得虽好,只太岁海(hāi)了(江湖人管年岁大了调侃儿说太岁海了),气力不佳,发托卖像(江湖人管做艺的人们到了表演的时候,脸上能够形容喜怒哀乐叫发托卖像),不如从前。二十年前的艺人,今日再见,使人更信做艺的道儿不养老不养小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致玖在津门收了几个徒弟,我所知道的有:吴杰森、许杰泉、常杰淼。吴说《大八义》未能得志。许杰泉说《小五义》,久走东三省,每逢夏季,有苍蝇从他面前飞时,他伸手就能捉住。东三省听评书的人们全都知道的,许杰泉也怪人也。常杰淼自己攥弄(zuàn nong)(创作)了一部道活(辈辈相传的)儿《雍正剑侠图》,是书虽在雍正年间,事由儿可是清末年间的。该书之胆童林童海川,即八卦门的名人董太监董海川也。王之弟子以常杰淼名望最大,今已故去数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人说王德宝是花瑞生的徒弟,那又不对了,按他们的支派是廷、瑞、德、致,他叫王致玖,论辈数也是花瑞生的徒孙了。说错了的先生你再打听打听,王德宝是不是穷不怕的徒弟?是不是花瑞生的徒弟?就知道我改正得如何了。错给老合安万儿(错给江湖人找错了门户),我老云也咧瓢(liě piáo)(大笑)儿掉了海(hāi)柴(海为大,柴为牙)呀!</p><p class="ql-block"><br></p> 感谢阅读、理解、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