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登一回崆峒山</p><p class="ql-block">大林</p><p class="ql-block">2024年7月11日、周四、多云</p><p class="ql-block">以前,听一位朋友说,他的儿子笃信宗教,经常身背行囊云游天下,曾经到过宗教名山崆峒山。这是我最早的崆峒山概念,其它知之甚少。查了百度才了解到崆峒山那么有历史,那么有名气。</p><p class="ql-block">自驾出游,正巧住在甘肃平凉市的崆峒区,相距不到20公里就是崆峒山景区。近水楼台,我和同伴实现了去崆峒山一游的愿望。</p><p class="ql-block">经过多年开发建设,崆峒山已成为国家五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我们是早上刚上班时间到达游客服务中心的,办理票务的大厅里早已人头攒动。</p><p class="ql-block">崆峒山景色宜人,但吸引游人的不只是景色。早在原始社会后期,崆峒山地带就有伏羲氏部落生活繁衍的足迹。有史可鉴,秦始皇、唐太宗、汉武帝曾经登临崆峒山。司马迁、杜甫、白居易、林则徐、谭嗣同等文人墨客也在笔下大赞崆峒山。最著名的故事是《庄子》记载的轩辕黄帝三临崆峒山问道广成子。“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一个个经典般的故事,串联成了崆峒山悠久闻名的历史。</p><p class="ql-block">崆峒山景区主要由东西南北中五台构成。进入景区可以乘索道,可以乘景观车,也可以徒步。我们选择了乘景观车直接到中台,然后徒步登山,最后再乘景观车下山的方式。到了中台,开始徒步登山。虽然崆峒山最高海拔只有两千多米,但山路陡峭,登山时还是气喘吁吁的。登上高山,放眼望去,峰峦起伏,郁郁葱葱。山间有棵古柏,树干粗壮,纹理凸凹,据标牌上文字介绍,这棵古柏树龄已逾两千年。在东台塔院,眺望距今一千多年的七极宝塔——凌空塔,觉得“凌空”二字真是恰如其分。中台海拔一千八百多米,站在高点上鸟瞰叠嶂的山峰和耸立山峰之上的古宗教建筑群,觉得山峰和古建筑群好像屹立在云朵中之中。</p><p class="ql-block">登攀主峰的山路越来越陡峭,路旁一块碑记标注:秦始皇、汉武帝西巡崆峒登临处。“无限风光在险峰”,不上主峰,怎能穿越时空,一睹秦皇汉武的脚踏之地。</p><p class="ql-block">过了朝天门,“上天梯”的道路更陡峭。自古以来,晨钟暮鼓相伴的寺庙,多是崇尚之仕咨寻问道的去处。仙人广成子在崆峒山修炼,轩辕黄帝曾三次光临问道。石刻“黄帝问道处”的碑记,成了游人必须打卡留影的宝地。虽然我们后人难以准确定位轩辕黄帝问道的确切地点,但这一标记就像高高树起的图腾,令人顶礼膜拜。小时候就听过“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故事,这次走近的磨针观就是故事的原发地。</p><p class="ql-block">皇城也叫太和宫,始建于宋代,历经战乱和自然灾害,保留下的大多是明清建筑。作为核心景区,经典颇多。走过牌坊,是灵官寺,上有四字“刺赐崆峒”,这是天启黄帝所写。皇城建筑群雄伟壮观,八处大殿,殿上有殿,殿内有殿,殿后藏殿。神殿肃穆,贡奉着太上老君等等神位。香山寺屹立于2123米的翠屏山山峰上,登上山峰,视野居高临下,“一览众山小”。</p><p class="ql-block">崆峒山道观众多,香山寺最为著名。作为道教场所,香山寺保存着丰富的宗教艺术品和历史文物。游览崆峒山,登上香山寺,我们仿佛找到了“中华道教第一山”的注脚。随着历史变迁,崆峒山海纳百川地承载了道教、儒教、佛教的共融,逐渐发展成为宗教圣地。</p><p class="ql-block">游崆峒山,就像翻阅中华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其中有宗教演化发展的篇章,有皇权思想与宗教相融的经典,有文人墨客们的崇尚和拜谒,有古代宗教寺庙建筑艺术的集成和奇特。这些都印记着华夏中国的悠久文明史。</p><p class="ql-block">崆峒山,浓缩着中华文明,延续着宗教融合的历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