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不阅读

迎红

<p class="ql-block">  从省城出差回来,路过服务区,突然发现不知什么时候,服务区里开了一家店铺,店铺的名字叫“在书房里捞面”,我觉得很新奇,驻足打量。</p> <p class="ql-block">  我仔细看了看,这家店其实就是个面馆,卖的有炒面、汤面、拌面,还有盖浇饭等等,与寻常的面馆并无二致,但不同的是墙上安装了高高的书架,书架上摆放了许多书籍,有小说、游记,有论人生哲理的,还有经济类、科普类的,种类不少,但基本上都是崭新的,看来这个店应该是刚开张不久,要不就是翻阅的人不多,在这南来北往赶路的地方,能静下心来,安安静静看一会儿书的人那是凤毛麟角了。</p><p class="ql-block"> 我不由得感叹,现在看书的人是越来越少,连我也记不起上一次完完整整看完的书名是什么了。在我小的时候,每日的每日,家里是断不了阅读的,就好像每天都要穿衣吃饭那么简单自然。我记得小学二年级的暑假,爸爸带我去十字街头的文化馆看书,方方正正的一间屋子,靠墙一周摆放了木制的靠背长条椅子,中间是几张桌子拼成的大案,案子上堆满了连环画,我从没有见过那么多的连环画,激动极了,这可比剧院门口小人书摊上的书多多了,而且在这里我可以随便看、随便翻,真是看也看不完。我一头扎进去,看了整整一个下午,连头也没有抬过,直到爸爸下班来接我,喊我的名字我才知道天已晚了,我站起身来,走到院子里,发现头有些发晕,才知道看书看得狠了。</p> <p class="ql-block">  我刚开始是不喜阅读的,甚至对阅读有些厌烦,但我的外公一直很用心地培养我阅读的兴趣。在我还是学前的时候,他就开始给我买各种的识字卡片,买《幼儿读诗》,期望我能早早开蒙,但那个时候正是小孩最贪玩的时期,蹲在书本面前哪有外面的世界新鲜刺激?后面虽然上了学,但我的心一直收不回课堂,十分活跃好动,拿回的成绩单常常让外公皱眉。外公将这些都归究于书读得不够,越发给我大量的购买课外书,并督促引导我多读书,我印象深的有《上下五千年》、《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卓娅和舒拉的故事》、《365夜》。但是奈何我对书本一点儿也提不起兴趣,反而将其当成负担。1984年,我转学回到父母身边,外公为了鼓励我多读书,又到新华书店买了好多书,连同原来给我买的书,装了满满一大箱。</p><p class="ql-block"> 换了生活环境,我对外界是完全陌生的,因此我将注意力从户外转向了室内。我发现爸妈小小的家里到处都是书,几乎是随手可得,书桌上是一沓沓的稿纸,一本本厚厚的工具书,爸爸每日写稿,经常伏案到深夜,妈妈则手不释卷,走到哪里都随身带着一本书,坐着看、躺着也看。我搞不清这书本怎么会有那么大的魅力?再加上放学之余不像以前,实在也没有可去的地方,无奈之下,随手打开外公买的几本书,强迫自己看了起来。</p><p class="ql-block"> 爸爸妈妈看我读书,也是很高兴,就跟我讲阅读的好处,跟我讲书本里的故事,慢慢地我就离不开书了,我发现外公给我买的,都是“好书”,其中大部分我至今还都保存着,这是外公给我留下的珍贵宝库。</p> <p class="ql-block">  我在十岁的年龄换了生活环境,有许多不适应,那个时候外婆不放心我,就常常独自一人坐了火车来看我,知道我爱看书,每次来就带我去新华书店买书。外婆不识字,仅会写自己的名字,但她认为读书是世界上顶重要的事,在书店,只要我想买的书,不论价钱,她总是二话不说掏钱就买,长大些我才知道,那时外公外婆的退休工资菲薄,给我买书的钱是二老省吃俭用节约出来的。</p> <p class="ql-block">  八十年代的新华书店,那是十字街头最热门的商店之一,特别是到了周末,热闹非凡。有一次我读《基督山伯爵》,妈妈跟我说这套书一共四本,但不是一次买成,而是出版一本买一本,当时要及时买到还得费不少功夫,而我能一口气看完全集,实在是太幸福了。还有一本《牛虻》,因为太受欢迎了,导致一到货就脱销,妈妈跑了好几次新华书店才买到,我这才感受到书是十分珍贵的物品,需要倍加爱惜。</p><p class="ql-block"> 我喜欢阅读,但在两种情况下爸妈是极力反对的。一个是反对吃饭的时候看书,因为影响进食对消化不好,而且容易弄脏书本;另一个是反对躺在床上看书,因为影响视力(大人除外)。我有一段时间疯狂迷恋武侠小说,甚至到了不吃不睡的地步,同学家有一套香港出版的《射雕英雄传》,一共七本,繁体字、竖排版,我借了来,废寝忘食地看,我甚至憎恨人为什么要睡觉,为了能多看会儿书,我用一节电池自制了简易手电,打着灯躲在被窝里看,有一天早上起来忘记把手电藏起来,被妈妈发现了,挨了好一顿骂。</p><p class="ql-block"> 再后来,我又迷上了琼瑶、岑凯伦所著的港台言情小说,被里面曲折的情节和精彩生活背景所吸引,那对十五六岁的我来说根本是另一个世界,我是在小说里第一次了解了台湾和香港。在那个信息还不十分通达的年代,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除了电视新闻和为数不多的报刊杂志,剩下的就只有书本了,阅读确实开拓了我的视野,是我认知世界的主要来源。但是,可能是能力问题,爸爸说的“要通过阅读去思考书本背后更深层的意义”,我却总也做不到。二十岁以后,我大多把阅读当成了消遣。近年来,阅读则连消遣的功能也列不上了,各类的APP充斥在手机上,韩剧、奈飞、D音、小H书,是看都来不及看,万里之外前一分钟发生的事可以瞬间知晓,一则热门的新闻,跟贴的数量可达万条,这不是我小时候能够想象的世界,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阅读也进入了“快餐”时代。“去新华书店!”曾经这是三十多年前最振奋人心的词语,而今我与儿子说起,却早已失去所有的诱惑力,难得去一次新华书店,也与以往大不可比。如今,我购书都是在网上完成,打开当当网,数以十万计的书本任读者挑选,页面上还有各类书籍销售排行榜可供参考,如嫌纸质书读起来不方便,还可以购买电子书,价格便宜,即时可得,妈妈说的排队买书、抢购书本的事早已跌入历史尘烟,一去不复返了。</p> <p class="ql-block">  但是,就是这么便捷,反而让我离书本越来越远了,心血来潮买来的书本大多放在架子上吃灰,少数几本也是草草翻阅便束之高阁,难得读到感兴趣的看上一两本,掩卷之后便忘得一干二净。人们闲谈之间,也不再讲到这本书那本书。生活在悄悄地改变我们,而我们浑然不觉。</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在这匆忙的行程中偶尔看到了这家店铺,感怀于他的经营理念。经济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更多的资源,而这家店铺则更添了一份读书的情怀,那就让我坐下来,打开一本书,在这书房里捞一碗面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