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第一章:春寒料峭的别离</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1969年的春天,北方的风依旧带着刺骨的寒意。四岁的沐心坐在敞篷车上,紧紧依偎在母亲的怀里。母亲给沐心围上了一条厚厚的围巾,她的手温暖而有力,仿佛能抵御世间所有的寒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车的一角堆放着铁锹和锄头,老姑带着和沐心同岁的格格表妹一同陪同沐心的家人给奶奶上坟,或许是上坟之后便是一场别离,车上大家都不怎么说话,颠簸的路上尘土飞扬,铁锹和锄头时不时发出碰撞声,敲打在每个人的心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沐心奶奶的坟在西山一处僻静的半山腰上,穿过一片小树林,便能看见大大小小的土堆,参差不齐的土堆上没有碑文,上坟的人全凭记忆认领自己家的坟墓。爬上一个小山丘,眼前有小块开阔地上冒出一个小土堆,那就是沐心奶奶的坟墓,沐心的奶奶长眠在黄土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大人们先上完香,烧完纸,最后轮到沐心给奶奶磕头。老姑俯下身来对沐心说:“沐心一定要记住你奶奶的坟,这是你奶奶的坟,一定要记住!以后你们去南方了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等你长大了,回来时也不知道你奶奶的坟还在不在。”话音未落,奶奶的坟前似乎有风吹过,沐心和格格表妹在奶奶的坟前打闹了一会,夕阳映红了山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下山的路上沐心睡着了,也记不得趴在谁的肩上,隐隐约约感觉下山的途中有好几个人轮番背着沐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这一觉,沐心睡得很香很甜,醒来时日历定格在1969年4月20日,坐标:重庆市江北县水土镇嘉陵江畔,沐心和家人到了另外一个陌生的小县城。</span></p> <p class="ql-block">他乡成故乡,孩子们将在嘉陵江畔的小上镇度过他们的青春年华,恋爱、结婚、生子,慢慢变老……</p> <p class="ql-block"> 77年,入川后的第八个春节,沐心一家在小镇照相馆合影,那一年粮票、布票、肉票还没有取消,供给制的年代,即便是春节仍然按照计划供应。沐心的大哥、大姐已下乡插队。这一年哥哥、姐姐不但从农村带回来了当地的土特产,还带回来鸡、鸭、鱼、肉等。77年的春节家里的餐桌上丰盛起来了。</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第二章:尘封的往事</b></p> <p class="ql-block"> 近日,沐心作为第二代三线建设者,接到了辽宁省档案馆的采访邀请。</p><p class="ql-block"> 采访前夕,沐心回了一趟母亲家。告诉母亲家乡有人要来采访她的儿子,母亲的眼光变得深邃若有所思。</p><p class="ql-block"> 母亲虽年届九十一岁高龄,令人惊讶的是,母亲的记忆丝毫没有衰退的迹象。母亲终于向沐心吐露了她的身世,那个埋藏在她心底,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秘密终于得以重见天日。</p><p class="ql-block"> 母亲祖上也是从山东逃到锦州来的,之前沐心去过无数次山东,却从未听母亲提及过。</p><p class="ql-block"> 母亲父亲的父亲,沐心的太姥爷(外曾祖父)曾经是倒腾买卖的小贩,在山东一带做小买卖,灾荒之年,买卖经营不下去,便带着家人,踏上闯关东这条背井离乡的道路上。</p><p class="ql-block"> 太姥爷带着家人来到满洲国,日本人统治下的锦州。太姥爷一家在锦州无依无靠,成了地地道道的外乡人,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外乡人要想立足他乡是何其的艰难,好在太姥爷为人和善,乐于助人,渐渐地得到了当地人的认可和接纳,于是在乡下有了栖身之地。</p><p class="ql-block"> 按理说一个外乡人,本该安分守己夹着尾巴做人,而太姥爷不但不安分守己,反而风生水起的成了远近闻名的人物。</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母亲说出了太姥爷的身份,沐心隐隐约约感到背心发凉。太姥爷竟然在日本人管辖的地方当上了保长。</p><p class="ql-block"> 在沐心的印象里,保长等同于汉奸,耳目所染,几乎所有的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都会把保长描写成汉奸,保长也就无一例外的被贴上汉奸的标签。这个标签如同一道无形的枷锁,紧紧地束缚着母亲家族的命运。</p> <p class="ql-block"> 沐心母亲</p> <p class="ql-block"> 母亲因为家庭出身问题,在文革时期遭受到了无尽的磨难。</p><p class="ql-block"> 或许是太姥爷在屯里没有沾亲带故的亲戚原因,做事公平,不袒护任何一方,于是众望所归,被乡亲们推选上了乡里的保长。 </p><p class="ql-block"> 谁成料到,保长这个身份日后给太姥爷的家族带来了灭顶之灾。</p><p class="ql-block"> 其实,关于母亲的身世,早在沐心加入少先队时就隐隐约约感觉到了母亲的身世像一个谜,直到沐心高中快毕业,加入共青团时,沐心才真正了解到了母亲的家庭成分——富农。 </p><p class="ql-block"> 国破山河在,那时改革的春风尚未吹来,不然,沐心姥姥家是先富起来的那一小部分人。</p><p class="ql-block">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沐心的舅舅,一个曾经满怀希望的青年,在家族的支柱——姥爷去世后,家中的天仿佛塌了下来。舅舅的精神世界也随之崩溃,他疯了。</p><p class="ql-block"> 舅舅疯了最心疼人莫过于他的姐姐,沐心的母亲,母亲特别疼爱家里的这根独苗,无论走到那里都牵着弟弟的手,舅舅疯掉的那些年,母亲在城里不但要工作,还要照顾家里的五个子女,同时还惦记着乡下的弟弟,一有空就去乡下看望舅舅,给他带去治疗精神病的药物。</p><p class="ql-block"> 舅舅的病情越来越严重,他拒绝服药,甚至因为母亲要带他去城里看病而追打她。</p> <p class="ql-block"> 沐心和家人合影</p> <p class="ql-block"> 北方的冬天寒风刺骨,母亲惦记着自己的弟弟,絮了一件棉袄,下班后为了能赶上去乡下的末班车顾不得吃饭带上干粮直奔乡下,若是错过最后一班公交车就要步行十多里路。</p><p class="ql-block"> 天擦黑,母亲刚进村口就碰上疯疯癫癫坐在村口的舅舅,舅舅以为母亲来接他去城里看病,拾起地上的树枝朝母亲追打过去,情急之下母亲朝着田坎方向跑去,乡下的道路狭窄泥泞,马车车轱辘碾压出一条弯延的小路,风中母亲的脚步声踩在地上的冰碴子,擦擦着响。</p><p class="ql-block"> 扑通一下,母亲摔倒在路边的水田里,母亲紧紧抱着挎包,挎包里装着刚给舅舅絮的新棉袄。舅舅被路过的乡亲们给拦下了,仍不死心,挣扎着,拾起地上的石块向母亲砸去,虽未伤及到母亲身体,却砸在母亲的心上,稻田里的冰水浸透了母亲的裤腿,刺骨锥心,刺骨的寒意瞬间从四面八方涌来。</p><p class="ql-block"> 在城里,母亲时常接受群众的教育,回到乡下又被自己最亲的弟弟追打,生活的重担压得母亲透不过气来,家中的五个子女还未长大成人。</p><p class="ql-block"> 天边的云彩很低,很暗,母亲的心中充满了绝望和悲伤,她不知道这日子何时是个头,无助的泪水瞬间夺眶而出。</p><p class="ql-block"> 她不明白为什么曾经亲密无间的弟弟会变成如今这般模样。</p><p class="ql-block"> 姥爷去世后,舅舅为了维持生计倒卖粮票被抓,被扣上了投机倒把的帽子,三天两头接受批斗。红卫兵挖出舅舅的爷爷曾当过保长,为日本人干活,原本富农这顶帽子已经把人压的透不过气来,如今雪上加霜,“汉奸”这顶帽子成了压垮舅舅上身最后的一根稻草。</p><p class="ql-block"> 如果一切可以重来,即便是打死沐心的太爷爷,他也绝不会去当这个保长,日后让家人险遭万劫不复。</p><p class="ql-block"> 太姥爷六十多岁就去世了,之后姥爷去了哈尔滨做生意。或许得益于太姥爷打下的基础,家里的生意很快就在哈尔滨站稳了脚跟,太姥爷出众的口才遗传给了姥爷,不到几年的光景就在哈尔滨混出来了,不但站稳了脚,而且,生意越做越大,竟然在哈尔滨买下了一座小洋楼。</p><p class="ql-block"> 消息很快传到乡下,一些亲戚也投奔姥爷而去,姥爷也越来越嘚瑟了,满口的大金牙就是最好的证明。</p><p class="ql-block"> 以前乡下没有什么亲戚,太姥爷当上保长后,有些远方的亲戚慕名而来,乡下也就逐渐有了亲戚。</p><p class="ql-block"> 然而,姥爷的成功并没有给家庭带来幸福,反而成为了这个家族悲剧的催化剂。</p><p class="ql-block"> 谁成料到,当年投奔太姥爷的少部分亲戚,日后成了田家衰败的推手。</p> <p class="ql-block"> 工作后的哥哥和姐姐在水土小镇嘉陵江边合影</p> <p class="ql-block"> 窗外,秋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沐心坐在窗前,笔尖在纸上滑动,记录着这些尘封的往事。沐心知道,这些故事不仅仅是家族的历史,更是那个时代无数家庭的缩影。它们告诉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有些记忆是永远无法抹去的。</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第三章 闯关东</b></p> <p class="ql-block"> 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中,闯关东的浩荡人群如汹涌澎湃的浪潮般,裹挟着无数的希望与绝望、勇气与无奈。而在这庞大的人群之中,有一个尚未满十四岁的男孩,他便是沐心的父亲。</p><p class="ql-block"> 沐心的爷爷出生于山东蓬莱那片充满传奇色彩的土地。那里有湛蓝的大海、古朴的渔村,还有勤劳善良的人们。爷爷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努力经营着自己的生活。然而,命运却总是充满了变数。爷爷不到五十岁便匆匆离世,如同夜空中一颗突然陨落的星辰,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无尽的悲痛。</p><p class="ql-block"> 爷爷去世后,裹着小脚的奶奶独自面对着这个支离破碎的家庭。她的眼神中充满了哀伤,但更多的是坚定。奶奶深知,自己必须坚强起来,为了孩子们的未来,为了家族的延续。于是,她带着大姑、老姑和年幼的父亲,毅然踏上了闯关东这条充满艰难险阻的道路。</p> <p class="ql-block"> (第一排左一沐心的奶奶,小姨奶 第二排左一大姑,右二老姑,小姨奶的儿子)</p> <p class="ql-block"> 沐心的父亲是家中的独子,排行老二,上有姐姐下有妹妹。他的身体还未完全发育,却已经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在逃难的人群中,他肩挑背扛,紧紧跟随在奶奶和姐姐妹妹的身后,一路逃到了锦州。</p><p class="ql-block"> 当夜幕降临,锦州城被黑暗笼罩。奶奶看着疲惫不堪的孩子们,心中满是心疼。她缓缓地打开随身的行李,开始重新整理。她的手微微颤抖着,心中思绪万千。这些行李,是他们从家乡带来的仅有的家当,也是他们在这陌生城市中生存的希望。奶奶先拿起大姑的那份行李,心中默默想着:“大闺女啊,你是姐姐,要懂事些。这些东西虽不多,但也能让你在这艰难的日子里有个依靠。”她轻轻地把行李放在大姑身边,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和鼓励接着,奶奶又拿起老姑的那份行李。她的眼神变得更加温柔,心中念道:“小闺女还小,这一路上受了不少苦。这些东西要好好保管,希望能让她少受些罪。”她把老姑的行李放好,摸了摸老姑的头,满是怜爱。最后,奶奶拿起自己的那份行李,挎在一只手上。她腾出另一只手,紧紧牵着父亲的手。此刻,奶奶的心中充满了担忧和责任。她害怕父亲走丢,因为父亲是祖上留下的香火,她必须时刻守护好,不能有半点闪失。父亲感受到奶奶手上传来的力量,心中满是温暖,同时也有着深深的担忧。他害怕自己会让奶奶失望,害怕不能为这个家带来希望。他紧紧地握住奶奶的手,仿佛这样就能抓住一丝安全感。奶奶带着一家人在城里暂时歇下脚,在不安与迷茫中迷迷糊糊熬到天亮。天一亮,奶奶便迫不及待地出去打听哪里招工能有口饭吃。她拖着疲惫的身躯,一家一家地询问,却一次次地遭到拒绝。奶奶的脸上写满了失望,但她没有放弃。她知道,为了孩子们,她必须坚持下去。就在一家人陷入绝望之时,奶奶听说日本人开的纺织城招收女工。她毫不犹豫地带着大姑和老姑前往东绵厂——那个东北纺织厂。彼时,冬天悄然来临,天空中飘着雪花,仿佛在诉说着这个家庭的苦难。幸运的是,日本人需要一个会烧炕的人,奶奶便留了下来,专门负责给日本人烧炕。安顿好大姑和老姑后,一家人总算有了口饭吃。父亲看着奶奶为了这个家如此奔波,心中满是心疼,也更加坚定了自己要努力的决心。他知道,自己不能再只是一个孩子,他必须承担起更多的责任。</p><p class="ql-block"> 奶奶并未停下为家人谋生计的脚步,她通过工友打听到附近有一家私营店需要一个男童打杂跑腿。奶奶立刻带着父亲直奔而去,好说歹说,终于把父亲留在了那里。起初的几个月,店主不让父亲回家,父亲只能住在店里。</p><p class="ql-block"> 夜晚,当店铺里安静下来,父亲独自躺在简陋的床上,心中充满了孤独与思念,同在一个城里,却见不到自己的母亲,这对年幼的父亲来说,是何等的痛苦。望着窗外的月光,心中的无助和迷茫如影随形,唯有干活时方能排挤掉思念。于是,父亲白天黑夜不停歇地干活。 父亲的勤快渐渐赢得了店主的好感,加上账房先生老了,店主让父亲跟着账房先生记账,然而账房先生却死活不肯教,除非父亲拜师。拜师要给拜师费,而且每月还要把自己的工钱补贴一部分给师傅。父亲哪里拿得出这笔拜师学艺的钱呢?</p><p class="ql-block"> 夜深人静,父亲坐在炉子旁边,仔细看着账房先生白天记的账,一笔一笔的对,几个夜晚下来,父亲慢慢学会了记账,白天父亲把卖出去的东西偷偷的记住心里,到了晚上就学着记账,不到半月的功夫就学会了记账。数九寒冬账房先生的哮喘病犯了几天没来上班,店主想重新找一个账房先生,父亲给老板说:自己会做账了,就这样,父亲从店小二成长成账房先生。老板也给父亲涨了工资,父亲不但能养活自己还有一些零花钱。</p><p class="ql-block"> 正所谓,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解放后父亲被推荐上了辽宁大学,学习财经。</p> <p class="ql-block"> 在这闯关东的岁月里,父亲和奶奶以及大姑、老姑一起,在苦难中挣扎,在希望中前行。他们用自己的坚强和勇气,书写着一段段动人的故事。而这些故事,也将永远铭刻在沐心的心中,成为家族传承的宝贵财富。</p> <p class="ql-block"> 离休后的父亲</p><p class="ql-block"> 当年那个闯关东的男孩,参加革命,平津战役中经历战火的洗礼,投身三线建设,14岁离开故乡就再也没有回去过。</p> <p class="ql-block"> 沐心母亲的爱情故事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