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明珠鼋头渚

胡国华

<p class="ql-block">2024年10月20日 周日 晴 18-21℃</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早上,在拈花湾无相客栈吃过早饭,九点,驱车从拈花湾出发,半小时后,到达了无锡之行的第二站一一太湖鼋头渚景区。</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字下图上</p> <p class="ql-block"><b>太湖鼋头渚景区是无锡的一颗璀璨明珠。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鼋渚路1号,南临太湖,三面环水,距无锡市区18公里。</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鼋头渚风景区始建于1916年,是无锡境内横卧太湖西北岸的一个半岛。鼋头渚风光,山清水秀、胜景天然,为太湖风景精粹所在,有太湖第一名胜之称,是驰名中外的旅游、度假、休闲胜地,为国家5A级风景区。</b></p><p class="ql-block"><b>景区门票:成人票90元,优惠票45元。门票中包含景区内往返公交车车票及往返太湖仙岛的船票。</b></p> <p class="ql-block"><b>鼋(音元)是一种体型最大的鳖科动物;渚指的是水中小块陆地。“鼋头渚”名字的来历,只要看一下地图就不言自明了。</b></p> <p class="ql-block"><b>售票处入口到景区入口之间有两三公里的距离,有景区公交车免费接送,上车点在售票处入口往前约三百米处。但在靠近售票入口处不远的地方有个观光车上车点,需花20元购票乘车。有许多游客不知道前面有免费公交车而花了这个冤枉钱。</b></p><p class="ql-block"><b>公交车终点处有一个巨大的球体建筑特别醒目,大概是个穹顶影院。</b></p> <p class="ql-block"><b>下了公交车,左侧是樱花谷入口,前方是鼋头渚门楼,这是鼋头渚景区老门楼,建于1972年,飞甍重檐,琉璃瓦顶,正面有“鼋头渚”三个鎏金大字。这儿才是真正的景区入口。</b></p> <p class="ql-block"><b>门楼背面有“山辉川媚”四个大字。</b></p> <p class="ql-block"><b>进了“鼋头渚”门楼,顺大路向前,右侧有家餐饮店,左侧是山坡,名字叫“杜鹃坡”,坡上有大量的杜鹃树。走过杜鹃坡就到了通往太湖仙岛的轮渡码头,游客在这里乘船去游览太湖仙山,船票已经包含在门票里,这里上船不用买票。</b></p> <p class="ql-block"><b>遗憾的是,今天是只游湖登山。给出的理由是“太湖仙山正在修缮”。</b></p> <p class="ql-block"><b>太湖仙山远眺</b></p> <p class="ql-block"><b>水无一色,帆影点点映晴空;</b></p> <p class="ql-block"><b>波平如镜,远帆悠悠入云中。</b></p> <p class="ql-block"><b>太湖风光</b></p> <p class="ql-block"><b>太湖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它横跨江、浙两省,北临无锡,南濒湖州,西依宜兴,东近苏州。湖泊面积约2427.8平方公里。水源主要来自苕溪和荆溪。</b></p> <p class="ql-block"><b>太湖周边物产丰富,是著名的鱼米之乡,盛产稻米、鱼虾等。它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周边分布着许多古镇,像乌镇、同里等,这些古镇建筑保存较好,见证了当地的历史变迁。其自然风光也很迷人,是重要的旅游胜地。</b></p> <p class="ql-block"><b>游船在码头附近转了几圈,返回码头,下船后朝右前行,进入了鼋头渚景区的核心区域。</b></p> <p class="ql-block">太湖佳绝处匾额</p><p class="ql-block"><b>当代大诗人郭沫若的“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的诗句,使鼋头渚风韵流扬境内海外。</b></p> <p class="ql-block">太湖佳绝处牌坊</p><p class="ql-block"><b>原为“横云山庄”门楼,始建于1931年,结构古典,琉璃顶、飞檐翘角。1975年根据郭沫若诗句并集其手迹制额,上书“太湖佳绝处”,这几个字是郭沫若老先生的手迹。牌坊右侧有砖彻拱门,正反面分别有砖刻“利涉”“问津”。</b></p> <p class="ql-block">鼋渚春涛</p><p class="ql-block"><b>自太湖佳绝处牌坊至广福寺,是无锡十八景之一的“鼋渚春涛”。此处山水环抱,风景层次丰富。 “以天然风景为主,人工点缀为辅”。运用生动的建筑语汇勾勒出了无锡太湖北半圈最佳一角秀美而又丰富的轮廓线。</b></p> <p class="ql-block">长春桥</p><p class="ql-block"><b>建于1936年的长春桥,是阻隔荷花池与太湖的堤坝上的石桥,桥上可近距离观看古帆船。还有围绕袖珍小荷花湖的“长春花漪”园区。</b></p> <p class="ql-block"><b>鼋头渚景区的前身可以追溯到无锡富豪杨翰西建造的“横云山庄”。民国初年,无锡商人杨翰西在鼋头渚购得山地,并于1918年开始对鼋头渚进行初步开发,建造了仿帝王宫苑的“横云山庄”。继杨翰西对鼋头渚进行初步开发后,上世纪20年代起这里陆续兴建别墅、圃园,并建广福寺和小南海,从而形成了鼋头渚风景区的雏形。</b></p> <p class="ql-block">横云山庄牌坊</p><p class="ql-block"><b>四柱大牌坊,临水一面冲着古帆船的坊额为“横云山庄”,背水一面的坊额为“具区胜境”(“具区”是太湖的古称)。</b></p> <p class="ql-block"><b>“霞客号”帆船,是一艘百年七杆古帆船,徐霞客就是乘此类帆船从太湖出发周游全国的。</b></p> <p class="ql-block">“到此忘机”石刻</p><p class="ql-block"><b>含“忘机”意为忘却计较或者巧诈之心,指自甘恬淡,与世无争。以示游人到此凡念顿消,超然世外。</b></p><p class="ql-block"><b>此石刻不仅是鼋头渚的一处人文景观,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值得细细品味。</b></p> <p class="ql-block">无锡充满温情和水石</p><p class="ql-block"><b>素有“江南鱼米乡”之称的历史名城无锡,山环水抱,钟灵毓秀,人杰地灵,一方富饶而充盈的水土养育和造就了这方百姓,浩淼的太湖,水上枢纽的古运河以及充满人文的“天下第二泉”,把无锡这片热土和人民装扮得充满温情和水,著名书法家陆修伯先生更是将这句无锡的旅游口号书写的甜美飘逸。 《无锡旅情》是由日本著名和平人士、诗人、作曲家中山大三郎和山田广作先生谱写,著名歌唱家尾形大作演唱,这首歌风靡亚洲,许多国际友人正是通过这首歌了解了无锡,慕名来此游览。著名书法家王季鹤先生抄录的这首歌也镌刻于此石的后背。</b></p> <p class="ql-block"><b>上了这些台阶,就到了灯塔下,到了太湖的最佳观景点。</b></p> <p class="ql-block">鼋头渚灯塔</p><p class="ql-block"><b>早在横云山庄建园伊始,园主杨翰西即在鼋头之上立杆悬灯,为夜航船只导航。1924 年夏,每天一班往返于无锡和湖州之间的大型多层客轮“锡湖号”开航,杨翰西是该轮船公司股东、董事,于是集资建灯塔作开航纪念,鼋头渚灯塔得以正式建成。</b></p><p class="ql-block"><b>灯塔是太湖鼋头渚风景区内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整体造型古朴典雅。塔身采用金山石镶砌,坚固且富有质感,重檐琉璃瓦的塔顶为其增添了几分古色古香的韵味。该灯塔在 1982 年经过加固翻新,高度从原来的 12.6 米增至 13.1 米,显得更加挺拔。</b></p> <p class="ql-block"><b>小桔子在灯塔下看见一个小姐姐手中提着一个小篮子,立即走上前去和小姐姐打招呼,还说她提的是小桶,并且假装从地上检起小石头子往桶里放。小姐姐的家长夸赞小桔子好有想象力。</b></p> <p class="ql-block"><b>灯塔下的观景台,视野开阔,浩渺的太湖尽展眼前,远观水天一色,轻舟云帆翩翩,岛屿仙山空蒙清远;近看春浪拍岸,湖波叠涌,时而微澜和畅,时而风大作浪轰鸣。</b></p> <p class="ql-block">鼋头渚石碑(正面)</p><p class="ql-block"><b>这块石碑是鼋头渚的标志性景观,是景区的重要文化符号。</b><b style="font-size:18px;">很多游客会在此拍照留念。</b></p><p class="ql-block"><b>石碑正面刻有“鼋头渚”三字,出自无锡才子、光绪年间的举人秦敦世之手。秦敦世原名宝璐,榜名宝珉,任职国史馆校对等,民国以后主持筹建国家历史档案馆,名列“梁溪七子”。原石碑年代久远,在文革初期被毁,现石碑重立于1974年。1995年,由秦敦世外孙女钱正英提供资料,补刻了“敦世”的署名及印章。</b></p> <p class="ql-block"><b>石碑背面刻有“鼋渚春涛”,由中国最后一位状元刘春林题写。1927 年8月27日,刘春林跟着宋子文来到鼋头渚的横云山庄,恰遇太湖湖面波浪滔天,拍打岩石,这一场景给了他很大的触动,回到宾馆后他便写下了“鼋渚春涛”四个字。这几个字点明了鼋头渚景区在春天时太湖波涛汹涌的壮阔景观,也让人们在欣赏石碑的同时,能够感受到当时刘春林看到的震撼场景,为鼋头渚的景色增添了文化韵味和历史底蕴。</b></p> <p class="ql-block">“包孕吴越”石刻</p><p class="ql-block"><b>相传是清末知县廖纶所书写。这四个字高度概括了太湖的地理意义和文化价值,它意味着太湖孕育了江浙两地(古代的吴国和越国),是对太湖重要地位的一种高度赞扬和肯定。此石碑位于鼋头渚的崖壁之上,字体苍劲有力。它不仅是对太湖自然景观的一种赞美,更体现了太湖在历史文化、地域划分等方面的重要意义。</b></p><p class="ql-block"><b>由于距离远,只能较为模糊地看到左边红色为“横雲”二字,右边是蓝色的“包孕吴越”四个字。</b></p> <p class="ql-block">一勺泉</p><p class="ql-block"><b>鼋头渚一勺泉位于广福寺前山径岩旁,沿峭壁而上即可到达广福寿素面馆。“有源之水聚而为一勺,散而为三万六千顷”,意为泉水虽然源自一个点,但最终将遍布整个广阔的太湖。故得“一勺泉”之名。</b></p> <p class="ql-block">广福寺素面馆</p><p class="ql-block"><b>鼋头渚景区内没有食品补给点,没有自带食物的游客,可以在此来碗素面,20元一碗,味道不错。</b></p> <p class="ql-block">广福寺</p><p class="ql-block"><b>南朝萧梁时,鼋头渚后山建有广福庵,又名峭岩寺。1925年秋,由量如和尚向乡绅杨翰西募化山地十亩重建成,取“广土众民同登福地洞天”之意,取名“广福寺”。</b></p> <p class="ql-block">万浪桥</p><p class="ql-block"><b>鼋头渚万浪桥是无锡太湖鼋头渚风景区内极富特色的一座小桥。处在太湖的西北角,背山面湖,是欣赏太湖景色的绝佳地点之一。</b></p><p class="ql-block"><b>万浪桥是一座贴水小型石拱桥。枯水期时,游人过桥可以不湿鞋袜;涨水时,水会漫过桥面,此时过桥需卷起裤脚,踏水而过。每当东南风大作,卷起湖中万千巨浪,从远处滚滚而来,拍打湖堤,水溅珠飞,恰如漫天雪花纷扬,因而得名“万浪桥”,也形成了“万浪卷雪”的独特景观。</b></p> <p class="ql-block">七十二峰山馆</p><p class="ql-block"><b>七十二峰山馆座落在鼋头渚充山山顶,始建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原是王昆仑的父亲王心如于1927年所建的太湖别墅中的一幢建筑,中西合璧风格。</b></p><p class="ql-block"><b>王昆仑,无锡人,原民革中央常委,这里是他幼年读书处。1985年王昆仑逝世后,无锡人民为纪念这位既是国民党元老,又是共产主义战士的著名政治活动家,特将七十二峰山馆辟为他的故居。当时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为“王昆仑故居”亲笔题名。</b></p> <p class="ql-block"><b>王昆仑塑像</b></p> <p class="ql-block">友宜亭</p><p class="ql-block"><b>鼋头渚的樱花久负盛名,其栽种的历史、品种和数量均为国内居首。1986年在日本友人的倡导和推动下,日本民间自发组织了“日本友谊林建设实行委员会”与鼋头渚景区结下友谊,并建“友谊亭”于此,立碑纪念,成为中日民间友好交往的一个见证。</b></p> <p class="ql-block">赏樱楼</p><p class="ql-block"><b>赏樱楼耸立于樱花谷花海之中,作为樱花谷最高标志性建筑,为樱花谷点睛之笔,建于2002年。赏樱楼是樱花谷的标志性建筑,为三层仿古阁楼。在樱花盛开的季节,游客登上赏樱楼可以俯瞰整个樱花谷的花海盛景,粉色的樱花如同云海般在脚下蔓延,远处的山水风光也尽收眼底。</b></p> <p class="ql-block"><b>樱桃谷里的徐霞客塑像</b></p> <p class="ql-block">樱桃谷</p><p class="ql-block"><b>鼋头渚樱花谷位于鼋头渚风景区鹿顶山北麓。占地 20 万平方米,是国内著名的赏樱地之一。这里植有 68 个品种的樱花3万余株,数量庞大、品种丰富。与中日樱花友谊林毗邻且融为一体,整个区域的樱花景观相互呼应,形成了更为壮观的赏樱胜地。</b></p> <p class="ql-block"><b>樱桃谷入口</b></p> <p class="ql-block"><b>从樱桃谷走出景区,几个小时的游览就结束了。</b></p><p class="ql-block"><b>鼋头渚从私家园林转变成大众公园,这背后是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曾经的达官贵人、社会名流在这里修建私家花园和别墅,如今这些都成为了大众共享的旅游胜地。一切都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我们应当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同时保护好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b></p><p class="ql-block"><b>3点半启程返沪。</b></p> <p class="ql-block"><b>视频:鼋头渚</b></p><p class="ql-block">5分1秒,横屏。</p> <p class="ql-block"><b>一篇一书</b></p><p class="ql-block"><b>张旭诗《桃花溪》</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