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04 宜城烈士陵园之张自忠将军纪念馆

夏蝉不可以语冰

<p class="ql-block">对面的张自忠将军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馆门两侧的题词</p> <p class="ql-block">雕像</p> <p class="ql-block">碑廊</p> <p class="ql-block">前言</p><p class="ql-block">张自忠,1891年出生于山东临清。</p><p class="ql-block">1940年5月16日在枣宜会战中牺牲于湖北宜城长山,后被追授陆军上将,时年49岁。</p><p class="ql-block">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期间盟军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他是著名抗日将领、民族英雄、革命烈士,在中国抗日战争历史写下了悲壮的一页。</p><p class="ql-block">本纪念馆以张自忠将军生平事迹为线索,以"英雄张自忠"为主题,通过《投笔从戎》《中华名将》《冀察从政》《驰骋沙场》《血染襄东》《国悼国殇》《将军与宜城》七个章节全面展示这位民族英雄的光辉形象。</p> <p class="ql-block">一九四零年</p><p class="ql-block">七月七日</p><p class="ql-block">国民政府追晋</p><p class="ql-block">张自忠为</p><p class="ql-block">陆军上将</p> <p class="ql-block">一九四二年</p><p class="ql-block">十二月三十一日</p><p class="ql-block">国民政府明令</p><p class="ql-block">张自忠入祀</p><p class="ql-block">全国忠烈祠</p> <p class="ql-block">一九四六年</p><p class="ql-block">六月五日</p><p class="ql-block">国民政府为</p><p class="ql-block">张自忠颁发荣字</p><p class="ql-block">第一号荣哀状</p> <p class="ql-block">一九八二年</p><p class="ql-block">四月十六日</p><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p><p class="ql-block">批准张自忠为</p><p class="ql-block">革命烈士</p> <p class="ql-block">二零零九年</p><p class="ql-block">九月十日</p><p class="ql-block">在"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人物"</p> <p class="ql-block">二零一四年</p><p class="ql-block">九月一日</p><p class="ql-block">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发出通知公布第一批8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民政部发出公告,公布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张自忠将军纪念馆人选第一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张自忠入选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名录。</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投笔从戎</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生长在国难深重的年代.</p><p class="ql-block">从小就胸怀大志的张自忠,走上了从军救国的道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民族危亡</p><p class="ql-block">张自忠出生前后的时期正是中国国运衰败的岁月,</p><p class="ql-block">晚清政府在外国侵略势力的咄咄进逼和自身的腐朽堕落之下摇摇欲坠,而人民的苦难则越发深重了。</p> <p class="ql-block">民族危机空前深重</p><p class="ql-block">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随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p><p class="ql-block">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中国战败。1901年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p> <p class="ql-block">清朝政府无力回天</p><p class="ql-block">1898年,由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发起"维新变法"运动,企图模仿日本"明治维新",走学习西方的道路,因触及保守派利益,而遭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势力反对。</p><p class="ql-block">1898年,戊戌变法运动失败,义和团运动遭八国联军镇压。</p><p class="ql-block">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西方列强入侵和封建统治腐败,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p> <p class="ql-block">唐园少年时</p><p class="ql-block">山东西部临清县的唐园村,是张自忠的故乡,也是他度过青少年时光的地方。在这里,张自忠形成了忠义仁孝的传统道德观和大丈夫当有所作为的人生志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山东.临清.唐园</p><p class="ql-block">山东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这片曾哺育了孔孟先贤的古老土地,也造就了孙武、孙膑、吴起、田穰苜等杰出的军事家,以及田横五百士、黄巢起义军、梁山好汉、义和团等无数的英雄豪杰。</p><p class="ql-block">张自忠的家乡临清,是鲁西平原上的一座小城。她位于在大运河南北交汇的连接点上,自明永乐初年重开会通河以后,南北货物都在此中转,客商云集,商业繁华,名列江北五大商埠之一。直至清末、民国时期,此地商业仍相当活跃,号称"小天津"。</p><p class="ql-block">张自忠的先祖,明末自山西洪洞迁徙到山东临清,起先定居于临清城里土桥一带。到了清乾隆年间,张自忠前五世祖张大成率族中本家迁到了临清附近乡下一个叫唐园的村子,从此与城内张家分了支。</p><p class="ql-block">到张自忠祖父张春林一代,唐园村已发展得相当完整,有土围子有碉楼,设有局子,集中民团维护治安。张姓为唐园首姓,张家大院有房屋百余间,村中佃户也多为张家所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张家荩臣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自忠荩臣</p><p class="ql-block">1891年8月11日(农历七月初七)上午8时,张自忠出生于唐园张家大院东楼。按张姓的辈分,父亲张树桂为儿子取名"自忠",字"荩臣",乳名"宝勤"。</p><p class="ql-block">"荩臣"二字取自《诗经.大雅》"王之荩臣,无念尔祖"的句子,意为"忠诚之臣",与"自忠"意蕴相通。</p><p class="ql-block">后来张自忠加入冯祥的部队,因冯玉祥反对带有封建色彩的名字,故将"荩臣"改为"荩忱"。字虽改,但意不变,仍是"尽忠报国,竭尽微忱"的大忠大义。</p> <p class="ql-block">义气少年</p><p class="ql-block">张自忠在少年时代就显露出了慷慨仗义、同情弱者的品格,喜欢看《三国演义》《说唐》《说岳全传》,对关公、岳飞的浩然忠义敬慕不已。</p><p class="ql-block">据唐园的乡亲回忆,张自忠少年时喜欢与人赌钱玩,赢了穷人的分文不取,赢了富人则毫不客气,有次还把赢来的糖果点心拿到街上分发;看到佃户吃糠窝头于心不忍,他常拿自己家里的白面馒头去换,为顾全对方自尊,他总说自己爱吃窝头,从不摆出一副施舍的姿态;碰到街上卖梨桃的,他常常整框包下来,分给乡亲们吃;而遇见流氓地痞欺负老弱,他会毫不犹豫地上前打抱不平。</p> <p class="ql-block">弃学从军</p><p class="ql-block">1911年的辛亥革命宣告了封建帝制的终结</p><p class="ql-block">在天津、山东求学的张自忠,接受了革命思想的洗礼,毅然决定放弃学业,从此走上了从军救国的道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辛亥革命</p><p class="ql-block">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创立了中国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开始组织推翻清朝政府的起义运动。</p><p class="ql-block">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的枪声,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在中华大地上建立起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p><p class="ql-block">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在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支持下,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中国陷入四分五裂的军阀割据和军阀湿战之中。</p> <p class="ql-block">宁为百夫长,不做一书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天津求学</p><p class="ql-block">1911年的冬天,20岁的张自忠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走上了"学而优则仕"的人生道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加入同盟会,为革命奔走</p><p class="ql-block">天津和学校的革命气氛让张自忠感到兴奋,他在这里接触到了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学说等进步思想,而武昌起义后如火如荼的革命形势更让他热血沸腾。</p><p class="ql-block">1911年底,张自忠秘密加入同盟会,正式成为一名革命党人。随后他回到山东济南,转入山东省法政专门学校,为校长丁惟汾发起的山东和平独立革命而奔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袁世凯的武力镇压</p><p class="ql-block">然而山东革命很快就被窃取了辛亥革命成果的袁世凯北洋势力所镇压,山东同盟会负责人之一的徐镜心被杀害,丁惟汾只能逃回日照老家躲避。</p> <p class="ql-block">决心从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遭受挫折的张自忠于是萌生了投笔从戎的念头。他意识到,要挽救民族危亡,仅靠奔走呼号是无用的,必须拥有强大的武力才有取胜的希望。并且,他也意识到,自己的性格更适合于当兵,而不是治学。</p><p class="ql-block">1914年暑假回家,他就从军一事与母亲商议,抱有"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旧观念的冯老太太当然不允,张自忠只好请来五舅出面说情。在他情理并陈之下,冯老太太见阻拦不住,只好应允。</p> <p class="ql-block">两度从军终如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兵张自忠</p><p class="ql-block">1914年夏天,张自忠带着6名临清同乡,赴新民县投奔北洋陆军第二十师第三十九旅旅长车震。</p><p class="ql-block">由于忍受不了艰苦的军训和劳动,一开始的同伴都离开了,唯有张自忠咬牙坚持了下来。经过一年多的磨练,他成为了一名合格的陆军士兵。</p> <p class="ql-block">加入西北军</p><p class="ql-block">第一次入伍以失败而告终,但并没有磨灭张自忠的意志。到了1916年秋天,他再次找到车震倾吐了还想当兵的想法。车震对他坚定的意志很是赞赏,立即答应把他介绍给自己的结盟兄弟冯玉祥。</p><p class="ql-block">1917年,车震带张自忠见冯玉祥。冯玉祥听了老友介绍,又上下打量了一番张自忠,见他长得高大英武,且颇有"沉毅之气",便很满意地收下了他。</p><p class="ql-block">自此,时年已26岁的张自忠终于开始了真正的军旅生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讨袁运动与车震兵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15年12月,袁世凯称帝。蔡锷通电宣布云南独立,并组织"护国军"讨伐袁世凯。次年初,车震的第三十九旅被袁世凯派驻长沙。</p><p class="ql-block">1916年4月28日,湘西48县代表于靖县宣布湖南独立,誓师讨袁。6月,湖南护国军第一师进攻长沙,车震兵败。张自忠一路流浪,同年夏惨淡回到临清。</p> <p class="ql-block">中华名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从士兵到将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张自忠加入西北军后,因其吃苦耐劳、才干出众、为人正直,深得冯玉祥赏识和官兵爱戴,逐步从一名见习官成长为西北军能训能战的著名将军,完成了人生的重要跨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17年张自忠所加入的冯玉祥第十六混成旅,当时总兵力约5000人左右,是北洋军体系中的一支独立武装力量。</p><p class="ql-block">在冯玉祥学术并重、独具特色的训练教育体系下,张自忠很快脱颖而出,成为训练标杆。冯玉祥说:"他未来一定是个将才。"</p><p class="ql-block">张自忠在西北军的岁月里率领部队冲锋陷阵,屡立战功。在驻守一方时,常常抢险救灾,修筑道路;在北京政变中,与英军交涉,夺回丰台车站;在雁北作战中,受石友三陷害,被迫出走。入伍十年,张自忠体会到了作为军人的酸甜苦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26年9月15日,从莫斯科回国的冯玉祥在五原誓师,率西北军加入北伐。被迫出走的张自忠终于回到了冯玉祥麾下。而西北军在"二次北伐"后,成为蒋、冯、闫、桂四大军事集团中兵力最为雄厚的一个。1930年,中原大战。</p><p class="ql-block">张自忠在中原大战中,击败了蒋军上官云相、肖之楚、徐源泉、丁治磐、张治中等部。他的参谋长张克侠评价道:"其决心坚强,临危振奋。每当情况急迫之时,辄镇静自持,神色夷然。"</p><p class="ql-block">之后,由于东北军张学良通电拥蒋,冯玉祥失败下野。冯玉祥下野后,蒋介石收编西北军残部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路军。1931年春,第二十六军被调到江西"围剿"中央苏区。"围剿"失利后,受红军胜利的影响,国民党军第二十六路军1.7万余人于1931年12月14日在江西宁都起义,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在国民党军队中引起很大震动。襄阳籍中共地下党员罗亚平、罗忠毅等发挥了关键作用。</p><p class="ql-block">1931年,蒋介石和张学良联衔通电,西北军残余部队整编为中华民国陆军第三军,后改番号第二十九军,张自忠任该军第三十八师师长。</p> <p class="ql-block">1917年</p><p class="ql-block">加入冯玉祥第十六混成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19年</p><p class="ql-block">任连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20年</p><p class="ql-block">任旅部上尉副官</p><p class="ql-block">任学兵目</p><p class="ql-block">水上陆战队第三队队长学兵连连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21年</p><p class="ql-block">任骑兵第二营营副兼学兵队队长、卫队团第三营营长</p> <p class="ql-block">1922年</p><p class="ql-block">任学兵团附</p><p class="ql-block">兼学兵营营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24年</p><p class="ql-block">任卫队旅第一团团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25年</p><p class="ql-block">任第十五混成旅旅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27年</p><p class="ql-block">任第二集团军总部副官长、第二十八师师长兼第二集团军军官学校校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28年</p><p class="ql-block">兼任开封警备司令,</p><p class="ql-block">调任第二十五师师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29年</p><p class="ql-block">任第十一军副军长,兼任第二十六师师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31年</p><p class="ql-block">任第二十九军</p><p class="ql-block">第三十八师师长</p> <p class="ql-block">治军高手</p><p class="ql-block">作为一名将领,张自忠治军严明,善于练兵。在他的精心治理下,所部军纪森严,训练有素、官兵团结、富有战斗力,成为西北军的样板部队。作为军事数育家。他还为西北军培养了数千名能训能战的中级军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爱国爱民爱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张自忠以冯玉祥提出的"不扰民、真爱民,誓死救国"十字方针为治军宗旨,身体力行,始终不渝。</p><p class="ql-block">他常常举行官兵问答和唱歌等活动,勉励官兵爱国爱民。他要求士兵绘制"国耻地图"并随身携带、熟读熟记,以备查阅。</p><p class="ql-block">驻守地方时,他常常带领官兵为地方建设出力,如在开封修筑南门马路、在北平疏浚永定河等。</p><p class="ql-block">他爱兵如子,不仅对士兵的成长倾注心血,对士兵的吃穿、个人卫生、身体健康也无不关怀备至。他还非常重视士兵的思想文化教育,要求士兵写志愿书贴于床头,每天对照检查言行;给士兵开识字课,学习文化。许多士兵就是这样一步步提升素质,晋升军官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军纪严明"张扒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曾研习法政的张自忠认为严明的军纪是养成部队战斗力和维持军民关系的基本保证。</p><p class="ql-block">西北军是军纪严明的队伍,"凡官兵之一举一动,莫不范之以规矩,绳之以法度,使之习而安之。"</p><p class="ql-block">对于违反军纪的官兵,张自忠常常怒不可遏、严加训斥:"看我不扒了你的皮!"久而久之,"张扒皮"就成了张自忠的绰号。</p> <p class="ql-block">身先士卒勤奋清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勤奋认真、身先卒是张自忠治军的另一个显著特征。</p><p class="ql-block">为了把部队练成劲旅,张自忠常常亲自给士兵做劈刀、刺枪和拳术的示范动作,日夜操劳,不知疲倦。</p><p class="ql-block">作为将军,他与士兵打成一片,吃一样的伙食,穿一样的粗布,剃一样的光头,住一样的兵营。每逢劳动,总是同官兵一起出大力流大汗,从外表完全看不出是一名将领。</p><p class="ql-block">他的所用之物,除衣履外,仅有电话、小箱、图囊、望远镜、手枪、雨伞、书籍文具等。</p> <p class="ql-block">练兵有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时军事训练分为学科和术科。学科是指精神教育和军事理论;术科则指体能、技能训练和野战演习。</p><p class="ql-block">张自忠在练兵时注重对官兵习苦耐劳、坚韧顽强精神的锻炼。他说:"战争之事,或跋涉于冰天雪窟之间,或驰骋于酷暑恶瘴之乡,或露营于雨雪,或昼夜遗程。寒不得衣,饥不得食,渴不得水。在枪林弹雨之中,血肉横飞,极人世所不见之惨,受恒人所不经之苦。这种精神和体力,非于平时养之有素,练之有恒,岂能堪此。练兵之宗旨,以能效命于疆场为归属,应于平时竭尽手段,以修养其精神,锻炼其体魄,精娴其技术,临阵才能有恃无恐。故习劳忍苦为治军之第一要义。"</p><p class="ql-block">张自忠训练的部队,成为西北军的样板部队,不仅如此,他还为西北军培养了数千名中级军官,这些人后来成为抗日战场上的中坚力量。</p> <p class="ql-block">太行练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31年夏,张自忠的第三十八师驻防太行山区。</p><p class="ql-block">"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张自忠与宋哲元等将领联名通电全国,请缨抗战。为了准备对日作战,他在军队中加强了国耻教育,并成立了军官培训部进行实战军事理论培训,在太行山区展开了以行军、筑城、战术演练、中下级军官培训为主的大练兵。</p><p class="ql-block">为使训练接近于实战,张自忠坚持西北军时期的练兵传统,"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夜练黑漆头",军队训练有声有色。</p><p class="ql-block">事实证明,张自忠在太行山的练兵为接下来第二十九军的长城抗战以及后续的抗日战争打下了坚实基础。</p> <p class="ql-block">大刀卫长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随着九一八事变之后日军对华北的蚕食渗透愈发嚣张张自忠所在的第二十九军第一次站在了抗日的前线。中华军人的枪炮和大刀在保卫长城的战斗中发出了怒吼!</p> <p class="ql-block">一二八事变与淞沪停战协定</p><p class="ql-block">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为了转移国际视线,并压迫南京国民政府屈服,于1932年1月28日晚,突然向上海发动攻击,驻守当地的第十九路军奋起抵抗。</p><p class="ql-block">随后,蒋介石命令张治中第五军增援。在英、美、法等国"调停"下,中日双方于5月5日宣布停战,签订了《淞沪停战协定》。</p> <p class="ql-block">长城抗战</p><p class="ql-block">1933年元旦之夜,日军突然向山海关发动攻击,东北军守军何柱国部败退。3日,山海关沦陷。随后日军继续向长城各口发动进攻,国民政府调集三十万大军于长城一线阻击日军,是为长城抗战。第二十九军受命参加了此次战役,张自忠担任该军前线总指挥,协助宋哲元指挥所部在长城喜峰口、罗文峪一线奋勇抗击入侵日军。</p> <p class="ql-block">大刀的意义</p><p class="ql-block">喜峰口、罗文峪大捷是长城抗战中中国军队取得的唯一一次胜利,也是中国军队抗击日军侵略的第一场较大的胜利。为此第二十九军官兵付出了8000余人伤亡的惨重代价,歼灭日军约6000人,使日本朝野为之震惊。日本朝日新闻说:"明治大帝造兵以来,皇军名誉尽丧于喜峰口外,而遭受六十年来未有之侮辱。"</p><p class="ql-block">1935年7月17日,张自忠以长城抗战有功,获颁最高级别勋章﹣﹣青天白日勋章。</p><p class="ql-block">中国军人在这里挥舞着大刀创造了抗日奇迹,第二十九军大刀队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共产党员麦新为歌颂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大刀队,创作了《大刀进行曲》,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日热情。</p> <p class="ql-block">冀察从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察哈尔、天津、北平从政的经历,证明了张自忠不仅是一位文武双全的懦将更是能屈能伸的大丈夫。</p> <p class="ql-block">任职察哈尔</p><p class="ql-block">出任察哈尔省主席是张自忠首次膺任封疆大吏。其历时一年多的政治生涯从此开始。在全国抗战尚未开始的情况下,处在与日军相持第一线的察哈尔,</p><p class="ql-block">张自忠运用政治与军事手段,与敌人周旋。</p><p class="ql-block">经过深思熟虑,他提出了"消极应付,积极打算"的方针。</p><p class="ql-block">所谓"消极应付",即指对日伪方面的应酬、周旋,借以维持暂时的和平关系;"积极打算",则指暗中筹划,积极进行抗战准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日军对华北的蚕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长城抗战以屈辱的《塘沽协定》而结束,国民党在事实上承认了日军对东四省的占领,并让日军打开了华北的门户。而察哈尔省地处华北西北部,与热河毗邻,是日军西取晋绥、南下平津的战略要地,成为日本关东军蚕食的首要目标。</p><p class="ql-block">1934年底的"察东事件"开启了察哈尔战端,虽然张自忠率部顽强抵抗,但其后国民政府与日本达成的《大滩口约》,却出让了沽源县长城以东地区的控制权,更使日军确信其既定的"用侧击旁敲办法,逐步前进"的方针是行得通的。从此,华北地区进入了永无宁日的时期。同年夏,日军接连挑起河北事件和张北事件,逼迫国民政府签订了屈辱的《何梅协定》和《秦土协定》,攫取了河北、察哈尔两省大部主权,东北军和中央系势力被迫退出华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塘沽协定》</p><p class="ql-block">《塘沽协定》是长城抗战结束后南京政府和日本侵略军签定的一个屈辱的停战协定。该协定规定中国军队撤至延庆、通州、宝坻、芦台所连之线以西、以南地区,以上地区以北、以东至长城沿线为非武装区,从而为日军进一步侵占华北敞开了大门。</p> <p class="ql-block">出任察哈尔主席</p><p class="ql-block">"张北事件"后,国民政府唯恐第二十九军再与日军冲突,引发中日战争,免去了宋哲元察哈尔省主席职务,并拟调第二十九军南下剿共,遭第二十九军将领严辞拒绝。</p><p class="ql-block">与此同时,日军并没有停下侵袭华北的步伐,掀起所谓"华北五省自治运动",企图建立亲日的华北傀儡政权,并唆使汉奸发动天津武装暴乱,攻打北平。</p><p class="ql-block">宋哲元抓住机会,率领第二十九军趁势进军北平,迅速控制北平所有要地,造成了占据北平的既成事实。</p><p class="ql-block">于是,在中央军和东北军均被日军驱逐出华北的形势下,第二十九军进驻冀察,控制平津与日军对峙,并利用日蒋矛盾,谋求自身生存与发展的机会。</p><p class="ql-block">1935年12月11日,国民政府经日方同意,任命宋哲元为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12月12日,张自忠就任察哈尔省主席,12月20日又兼任察省保安司令。这是张自忠首次膺任封疆大吏,历时一年多的政坛生涯从此开始了。</p> <p class="ql-block">与日军斗智斗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首次从政的张自忠,接手的是已成为华北最前线的察哈尔省。这里的政治军事情况异常复杂,颇欲有一番作为的他,聘请了北方有名的学者李泰菜为政府最高顾问,每天都与他探讨历史政治问题。但前线情势突变,1935年12月8日,日本关东军制造了"察北六县事件",原准备全力反击的张自忠,却因为宋哲元不愿与日方发生冲突,而只能坐视察北六县沦陷。</p><p class="ql-block">这让张自忠很是郁愤。在李泰菜的开导下,他开始转换思维,提出了"消极应付,积极打算"的方针,即谨慎地与日本人周旋,力求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以待全国抗战的到来。在之后张家口大境门的日军侵扰事件中,他一面调兵遭将,做好部暑,一面派人前去强硬交涉,终于令日军知难而退</p> <p class="ql-block">大境门事件</p><p class="ql-block">在张自忠主持察哈尔政务期间,日军声称"塘沽协定"注明以长城为界,故扬言要进驻张家口大境门外。</p><p class="ql-block">大境门系察哈尔省省府张家口的北大门,是长城要塞,若让日军靠近,我察哈尔省府的安全就要受到威胁。张自忠当机立断,一面调兵遣将,部署在大境门外四十五里的罕诺坝;一面派人与驻张家口的日本特务机关进行交涉。</p><p class="ql-block">在谈判中,张自忠授意我方代表警告日方:"大境门外有中国军队驻防,如发生误会,一切后果由日方负责。"日方见我方态度强硬且有准备,加之吃过张自忠的苦头,遂未敢进驻大境门外。</p> <p class="ql-block">主政天津</p><p class="ql-block">武能定国,文可安邦。张自忠不仅英勇善战,而且能够担当政治使命。</p><p class="ql-block">在天津担任市长期间,张自忠充分展现了在政治、外交和治理地方等方面的才能。</p><p class="ql-block">在天津这个各方势力错综复杂的地方,他的施政有效地改善了民生,维护了治安稳定,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接过烫手山芋</p><p class="ql-block">天津是当时中国北方最大的工商业中心,也是日本及欧美列强在华势力的汇聚地之一,因此天津市长的人选为各方所关注。1935年12月18日,冀察政委会成立之后,萧振瀛出任天津市长。1936年6月萧辞职后,宋哲元于6月17日任命张自忠继任。</p><p class="ql-block">张自忠深知天津乃是非之地,与日交涉更是棘手问题,开始并不愿就职,但他的坚辞并未获准,面对宋哲元的坚持,他只好服从命令,对身边人说:"明知牺牲名誉与小我,但为国家为地方,也得去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全面治理天津</p><p class="ql-block">政治:整顿吏治,裁并调整机构,组成精干、高效的市政府;改革用人制度,惩过赏功,力求秉公用人;改进办公制度,严格办公纪律,提高工作效率;严肃政纪,倡导廉政。</p><p class="ql-block">经济:整顿财政税收;整顿商会和各业公会;整顿水价;清理官荒;维持铜元价格。</p><p class="ql-block">民政:大力兴办社会福利事业,扩大救济规模;扩充市立医院,改善医疗条件;兴建市政工程;为学徒、失业者、劳工和车夫提供帮助。</p><p class="ql-block">文教:增设教育局,为公立、私立学校增资补助;普及民众文化知识,大力扫除文盲;鼓励婚丧新风俗,禁止不良迷信文化;倡导社会正气和中华传统美德。</p><p class="ql-block">治安:大力协助海关缉私;实行严厉禁毒,公开焚毒,收治毒瘾者;强化治安,增设外事警察,打击刑事犯罪。</p><p class="ql-block">军事:加强巷战和应对突发事件训练,让驻防官兵轮流换装进市内熟悉交通地形,以应对突发事件;利用各种有利条件改善部队武器装备,提高战斗力;加强军官培训工作;时常巡视部队训练情况,甚至亲自组织部队训练。</p> <p class="ql-block">顾全大局搞外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张自忠出任天津市长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担任对外交涉任务,因而外交活动成为张自忠主津的重要内容。</p><p class="ql-block">1、与各国使节应酬往来,建立融洽的外交氛围。</p><p class="ql-block">2、与恃强凌弱的英国殖民主义者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p><p class="ql-block">3、与日本势力虚与委蛇,在恪守底线的前提下,为在日蒋夹缝中艰难求存的第二十九军谋求生存空间。</p><p class="ql-block">4、不避毁誉,代宋哲元出访日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沽事件和金钢桥事件</p><p class="ql-block">张自忠于1936年6月18日主政天津后不久,就发生了7月9日日香川演习部队妄图强行登陆大沽的"大沽事件"和7月21日我方保安队长(连长)郭风岭等击毙日警署特务张德禄的"金钢桥事件"。</p><p class="ql-block">张自忠将军据理斗争,拒绝日方无理挑衅和要求,有利有节地平息了这些事件,挫灭了日本驻屯军的嚣张气焰和阴谋。</p> <p class="ql-block">瓦窑堡会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35年12月,中央政治局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扩大会议,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策略任务是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西安事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瓦窑堡会议结束后,中国共产党采取切实措施,推进日益高涨的抗日救亡运动。但是,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并没有根本改变,1936年12月12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中共中央以中华民族团结抗日的大局为重,独立自主确定了用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迫使蒋介石做出"停止剿共,联合抗日"的承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促成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起到了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临危受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张自忠奉命负责对日交涉,力图和平解决事变,为第二十九军维持生存空间,并为全国抗战准备争取时间。由于日军蓄意扩大事变,战火蔓延,第二十九军仓促应战,南苑作战失利。鉴于和战两难,宋哲元被迫率第二十九军主力南撤保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七七事变</p><p class="ql-block">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悍然发动了卢沟桥事变,这标志着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卢沟桥事变发生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向全国发出通电:"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中共中央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9月23日,蒋介石发表实际上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中共中央的宣言和蒋介石谈话的发表,宣告国共两党重新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p><p class="ql-block">"七七事变"发生后,国民政府采取了"应战而不求战"的方针。蒋介石的庐山谈话虽然表明了比较坚决的抗日态度,但仍表示:在和平根本绝望之前一秒钟,我们还是希望和平的,希望由和平的外交方法,求得卢事的解决。</p><p class="ql-block">宋哲元、张自忠方面,由于冀察平津是第二十九军赖以生存的根据地,因此他们有着强烈的维持华北现状的愿望。另外,他们对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计划缺乏准确判断,而囿于以往稍作让步即可消弭冲突的经验,幻想向日军局部妥协而换取维持和平的局面,因而对抗日作战准备不足。</p><p class="ql-block">侵华日军方面,一面与第二十九军进行和平谈判,施放和平烟幕,一面从日本、朝鲜向华北增兵,进行全面扩大战争的准备。日军兵力集结完毕,即于7月27日向南苑第二十九军发起全面进攻。第二十九军于仓促间奋勇应战,佟麟阁、赵登禹战死,官兵伤亡甚重。局势危急之下,宋哲元决定遵从蒋介石命令,于28日率主力部队撤往保定。</p> <p class="ql-block">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爆发,继而平津失守。这次事件迅速演变成日本全面侵华的开端,也成为中国全面抗战的起点。</p> <p class="ql-block">临危受命留平折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宋哲元离平南下保定之际,命令张自忠留平缓冲。其目的,一是命张自忠继续与日方折冲,以寻求重返平津的可能性;二是当时平津失守已成定局,国民政府一旦追究,借张分散失守责任。</p><p class="ql-block">张自忠明知事不可为,且必遭舆论误解而担汉奸之骂名;但为了团体,为了大局,他毅然留平代理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北平绥靖公署主任和北平市市长。</p><p class="ql-block">临别时,他心情沉重地对秦德纯说:"你同宋先生成了民族英雄,我怕成了汉奸了。"</p><p class="ql-block">留守后,张自忠一面与日方折冲,一面安排处理未及撤离的二十九军伤兵、眷属等善后事宜,并拒绝了日方逼其通电独立的要求。日军中国驻屯军司令官香月清司下令逮捕张自忠。鉴于留平折冲已不可能有所作为,张自忠于8月6日登报宣布辞去所有代理职务,随即躲进东交民巷德国医院,不久又转移至美国友人福开森家中。8月8日,日军正式占领北平。之后张自忠多次试图出城,均未成功。9月3日,在友人赵子青等协助下,离平经通县抵达天津。在津与家人见面,将家事托付于七弟自明。9月中旬,离津经青岛、烟台、潍县,于15日抵达济南。</p> <p class="ql-block">蒙冤受屈志更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张自忠留平后,果然被爱国舆论误解为汉奸,谴责之声纷纷扬扬,此起彼伏。</p><p class="ql-block">10月8日,张自忠动身赴南京晋见蒋介石。同日,国民政府下令将张撤职查办,这样一来,张自忠在事实上承担了平津失守的全部责任。9日、12日,先后两次面见蒋介石,报告留平情况。随后被任命为军政部中将部附,蒋介石并允许其会见新闻记者,以平息舆论的误解。</p><p class="ql-block">滞留南京期间,张自忠目睹淞沪会战激战正酣,而自己不得挥师参战,心情极为苦闷。所幸冯玉祥、李宗仁、鹿钟麟等纷纷为其说项陈情,旧部官兵也强烈要求张自忠回队带领大家抗战。12月初,张自忠终于获准北上河南,回归旧部,以军政部中将部附名义暂代第五十九军(由旧部第三十八师扩编而成)军长。回归旧部之际,张自忠郑重表示:"蒙各位成全,恩同再造。我张某有生之日,当以热血生命报答国家,报答长官,报答知遇!"</p><p class="ql-block">重掌军队,意味着张自忠经历短暂的从政之后,又回归军旅。不久之后,张自忠即挥师杀向抗日的战场,其一生中最辉煌的岁月由此展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驰骋沙场</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正面抗日的战场上,</p><p class="ql-block">张自忠奋勇作战,屡克劲敌所至有功.</p><p class="ql-block">成为名闻遐迩的抗日名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是落后的农业国同先进的工业国之间的较量。以武器装备的综合实力而论,日强中弱是不争的事实,而两军差距主要在于武器装备的系列化、标准化程度。</p><p class="ql-block">国民政府因缺乏工业基础,多数武器要从国外进口。虽然多数品种质量还略优于日军装备,但是因财力不足,外购数量有限,配套性很差,仅枪支便来自十几个国家,有"万国武器博物馆"之称。这种装备混乱对后勤保障是一种灾难,战时常出现件不配枪、弹不对膛的窘境,且受制于出售国能否及时供应弹药。</p><p class="ql-block">日本则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便建立起完整配套的兵工业,武器装备基本自产。虽然当时日本军工的重点在飞机和舰艇方面,陆军武器装备性能并不占优势,却因为实现了标准化、系列化而便于组织火力,而且能够保障弹药和零配件的充分供应。</p><p class="ql-block">武器装备的巨大差距,使得中国军队的抗日作战极为艰苦,每一场胜利的背后都凝聚着热血和生命,彰显了中国抗战军人以弱敌强的勇气和杀身成仁的伟大。</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血染襄东</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0年起,中国正面战场的抗战进入低潮张自忠决心赴死,舍身成仁,为全军树立一个榜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最后的四十六天</p><p class="ql-block">1940年2月下旬,日军开始筹划"宜昌作战",</p><p class="ql-block">调集15万大军准备向第五战区中国军队发动全面进攻。</p><p class="ql-block">5月1日,宜昌作战,即我方所称之枣宜会战正式开始。5月7日,张自忠将军写下遗书,东渡襄河(汉水)督战。</p><p class="ql-block">5月16日,经一路激战进至宜城县大洪山区南瓜店,不幸陷入日军重兵包围。张将军指挥官兵奋勇冲杀,力战不退,最后身中七弹,壮烈殉国,年仅49岁。</p> <p class="ql-block">枣宜会战</p> <p class="ql-block">4月1日 致信弟自明</p> <p class="ql-block">4月12-13日出席老河口第五战区军事会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月12-13日,军训部长兼桂林行营主任白崇禧来第五战区视察,邀孙连仲、张自忠、黄琪翔、孙震等高级将领在老河口召开会议,研究当面敌情。会议预测,日军于初夏时节将有一次较大规模的窜扰行动,要求各部预作部署。</p><p class="ql-block">会余,张自忠邀老友、第五战区执法分监黄建平和高参张寿龄晤谈。他说:"敌人把我们估计得太低了。起初它总认为我们不堪一击,可是自战争爆发以来,它在战略上零星地逐步增加兵力,旷日持久,把战线拖得很长,分散兵力,已犯兵家之大忌。我们自台儿庄大战取得辉煌战果以来,军民振奋,信心倍增,战斗意志旺盛,是值得欢欣的。这次会议,我们都有这样的认识。敌人对我们右翼方面的兵团最注意,因为沿襄河水陆并进,我们可以直捣武汉。所以预料敌人的攻、防重点总要侧重在这个方面。因而我们今后对敌作战的任务是相当繁重的。根据这次会议的决策,我回去以后要作周密的部署。必要时,我还要到前方去指挥,狠狠地打击流窜的敌人。"</p> <p class="ql-block">4月17日宋哲元将军出殡</p><p class="ql-block">致书冯治安</p><p class="ql-block">佟、赵死于南苑,宋又死于四川,只余你我与刘、石数人矣。我等不知几时也要永别。我等应即下一决心,趁未死之先,决为国家、民族尽最大努力,不死不已!如此就是死后遇于冥途,亦必欢欣鼓舞,毫无愧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月20日致电弟自明</p><p class="ql-block">删电悉。待一个月后与瑜、云一同来可也。</p> <p class="ql-block">5月1日枣宜会战开始,</p><p class="ql-block">写信告喻第五十九军团以上主官</p><p class="ql-block">看最近之情况,敌人或要再来碰一下钉子。只要敌来犯,兄即到河东与弟等共同去牺牲,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的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致亡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愿与诸弟共勉之。</p> <p class="ql-block">5月2日所部在长寿店一带抗击</p><p class="ql-block">北犯日军</p><p class="ql-block">5月3日长寿店失守</p><p class="ql-block">襄河东岸我军阵地在日军强大炮火轰击下,渐不能支。5月3日,长寿店失守。</p><p class="ql-block">日军第十三师继续沿襄河北上。</p> <p class="ql-block">5月4日调整部署,命河东部队</p><p class="ql-block">对北犯之敌实施追击,并断敌后方交通线</p> <p class="ql-block">五月五日报告战况致蒋介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月六日在快活铺总部召集会议,研究敌情,决定东渡襄河督战并致函冯治安</p> <p class="ql-block">5月7日率第三十三集团军总部渡过襄河</p><p class="ql-block">晨,率第三十三集团军总部特务营、第七十四师第四四 O 团、参谋长李文田少将、高参张敬少将、参谋处长吴光辽少校、顾问徐惟烈、参军李致远、洪进田上校、两名苏联顾问等,冒雨渡过襄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5月8日冒雨北进</p><p class="ql-block">率部冒雨北进,进驻张家集附近的李家湾;第三十八师、七十四师分别向新街、黄龙挡进击;致电蒋介石报告战况。</p> <p class="ql-block">5月9日在方家集、黄龙挡之间与敌接战</p><p class="ql-block">在方家集、黄龙挡之间与敌接战,并与第三</p><p class="ql-block">十八师会合;向第三十八师营以上干部训话;致电蒋介石报告战况。</p> <p class="ql-block">5月10日率部追抵峪山、黄龙挡一带,继向双沟吕堰镇攻击前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5月11日日军以第十三、第三十九师团反转南下</p><p class="ql-block">日军以第十三、第三十九师团反转南下,集中力量攻击张自忠部。张自忠奉命调整部署,向南追击。</p> <p class="ql-block">5月12日第三十八师在梅家高庙、骑九师在居家湾与敌激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5月13日梅家高庙大捷</p><p class="ql-block">第三十八师获梅家高庙大捷,第七十四师在耿家集与敌激战。当晚张自忠将部队分为左右两纵队分头向南追击。</p> <p class="ql-block">5月14日方家集鏖战</p><p class="ql-block">张自忠率部与南窜之敌激战于方家集,击退日军多次进攻。然而,狡猾的敌人不但没有撤退,反而大量增兵。15日,双方再次展开恶战,张自忠率总部转移到南瓜店。</p><p class="ql-block">这支日军部队的指挥官正是南京大屠杀刽子手之一的谷寿夫,至此,张自忠把参与南京大屠杀的部队都打了个遍。</p> <p class="ql-block">5月15日到达南瓜店附近小山庄沟沿里,致电蒋介石</p> <p class="ql-block">五月十六日遭敌重兵合围,力战不退,壮烈殉国</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同悼国殇</span></p><p class="ql-block">张自忠的英勇坚毅,足为全国军人楷模</p><p class="ql-block">他的忠义之志,壮烈之气,直可以为我国抗战军人之楷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万众送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张自忠将军殉国后,遗体当晚被日军第三十九师团盛殓后葬于陈家集(湖北省襄阳县属)。</p><p class="ql-block">奉命驰援的第三十八师到达南瓜店时已是深夜,黄维纲师长得知张总司令战死,悲恸万分,当即率领数百人的便衣队夜袭陈家集,将张总司令遗体找回。当日军第三十九师团接到军司令部"将张自忠遗体用飞机送往汉口"的命令,为时已晚。</p><p class="ql-block">18日上午,忠骸运抵快活铺,第三十三集团军将士痛哭相迎。冯治安将军和两名苏联顾问含泪查看了张将军伤势,发现全身共伤8处:除右肩、右腿的炮弹伤和腹部的刺刀伤外,左臂、左肋骨、右胸、右腹、右额各中一弹,颅脑塌陷变形,面目难以辨认,唯右腮的那颗黑痣仍清晰可见。张克侠日记载:"见总司令卧灵床上之伟躯,感痛无已。"冯将军命前方医疗队将遗体重新擦洗,作药物处理,给张将军着马裤呢军服,佩上将领章,穿高筒马靴,殓入楠木棺材;然后率众举行了庄重的祭奠仪式。</p><p class="ql-block">5月21日晨,李致远参军、徐惟烈顾问奉冯治安之命,率领手枪队乘六辆卡车从快活铺启程至宜昌,由冯玉祥将军商请卢作孚派"民风号"专轮将灵柩由宜昌运往陪都重庆。沿途数万群众,挥泪祭奠。</p> <p class="ql-block">5月23日凌晨,灵柩由宜昌东山寺公园起程到码头,宜昌十万群众不期而集恭送英灵。其间日机三次飞临宜昌上空,但祭奠的群众无一退却。最后,日本飞机一弹未投,盘旋而去。据说,张自忠战死后,日军官兵向他行礼,甚至在他的遗体运回后方之时,日军收到消息便下令停止空袭一日,以免伤其遗骸。</p><p class="ql-block">"民风号"专轮沿江经巴东、奉节、云阳、万县、忠县、丰都、涪陵等县,沿江各界群众都到码头放鞭炮燃香致祭。</p><p class="ql-block">1940年5月28日晨,灵柩抵达重庆储奇门码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副委员长冯玉祥和党政军官孙科、于右任、孔祥熙等都到码头迎灵登轮绕棺致哀,在码头灵堂举行了隆重的祭奠仪式。当日,蒋介石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名义,通电全军,表彰了张自忠将军一生勋绩。</p> <p class="ql-block">祭葬忠魂</p><p class="ql-block">迎灵之后,张将军灵柩被运送到北碚,暂时停灵于双柏树农业推广所,以待修建墓穴下葬。在码头迎灵和在双柏树停灵期间,蒋介石、冯玉祥及政府各部官员和北碚各界代表,都分别到场祭奠。共产党代表周恩来同志也亲自到北碚,在张将军灵前致祭。</p><p class="ql-block">张将军治丧处奉命寻觅"权厝"葬地,最后选定梅花山。蒋、冯曾亲临察看并决定位置,然后修建墓穴。按理,张自忠将军灵柩应安葬于首都南京,但因南京尚未收复,只能浅葬于重庆,以待抗战胜利后改葬南京,故称"权厝"。11月16日,国民政府在梅花山为张自忠将军举行隆重的"权厝"下葬仪式。蒋介石身着特级上将戎装,偕同冯玉祥、孙科、孔祥熙等官员到双柏树灵堂,先行移灵祭祀,随即步行到墓地,亲自命人在张将军棺上覆盖大幅国旗。棺枢移入墓穴后,蒋、冯又率全体官员和张将军之子张廉珍、侄张廉卿及军民代表,于封土前举行最后的祭奠。蒋介石亲题"英烈千秋"四字刻石立碑置于墓道,此后将张将军照片放置于自己的办公桌上,直至抗战胜利。</p><p class="ql-block">1942年夏,陵墓行将竣工之时,冯玉祥为张自忠墓亲书隶体墓碑:"张上将自忠之墓"。</p> <p class="ql-block">荩忱不死</p><p class="ql-block">1940年7月7日抗战三周年纪念日,国民政府将张自忠将军殉国消息公诸报端。噩耗传来,举国震悼!</p><p class="ql-block">7月7日,国民政府追晋张自忠将军为陆军上将,并发布张自忠将军褒恤令,强调对张将军"应予明令褒扬,交军事委员会从优议恤,生平事迹存备宣付国史馆"。</p><p class="ql-block">1940年8月6日,中共中央机关报《新中华报》在《悼张自忠将军》的社论中,对其丰功伟绩给予高度评价,指出"张将军的牺牲,是抗战以来战死前线的第一位大将","张将军对抗战之功极大","的确配称为炎黄的优秀子孙,模范的民族革命军人,流芳百世的民族英雄"。8月15日,延安各界代表1000余人在中央大礼堂举行隆重追悼大会,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同志分别以"尽忠报国"、"取义成仁"、"为国捐躯"致挽。</p><p class="ql-block">1982年4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张自忠将军为革命烈士。</p><p class="ql-block">时至今日,全国各地都在以不同方式纪念着这位马革裹尸还的民族英雄。北京、天津、上海、武汉等地均命名张自忠路,以为纪念。张将军生前驻扎并牺牲的宜城县,一度更名为自忠县,百里长渠改名为"荩忱渠"。在互联网上,广大网友自发评选"十大抗日名将"和"令日军胆颤的十大抗日名将",张自忠将军均名列首位。</p> <p class="ql-block">浩气长存</p><p class="ql-block">张自忠,一个真正的中国军人,中华民族的伟大英雄!</p><p class="ql-block">他是中国抗日战争中以上将衔集团军总司令身份为国捐躯的惟一一人,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世界反法西斯阵营50余国战死沙场的最高将领。因此,张自忠将军的牺牲是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大事件。</p><p class="ql-block">张自忠将军的战死,决非"仓促成仁"或遭遇不测,而是怀着"我死则国生"之壮志,背负着舆论误解的冤屈,抱定为国家民族尽忠的久决之心,力战不退,以身殉国的,这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军人武德的最高表现。</p><p class="ql-block">他的死,使中华民族在危急存亡之秋痛失一员大将,这无疑是一个重大损失;但另一方面,他的死却有着比生更加伟大的意义﹣-</p><p class="ql-block">他的死,为中国人民树立了一个忠勇奋斗的榜样,坚定了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争取胜利的信心;</p><p class="ql-block">他的死,震动了那些自私自利、贪生怕死、动摇妥协之徒,促使他们忏悔省悟,改过自新;</p><p class="ql-block">他的死,更在日本侵略者面前昭示了中国人、中国军人的庄严人格,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英雄气概和誓死救国的坚强决心。</p><p class="ql-block">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英雄,他们是民族的脊梁,是他们用奋斗和牺牲支撑起民族精神的大厦。他们在民族危难之际所表现的不屈不挠、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是民族心理和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对于维系民族的生存,推动民族的历史进程具有重大意义。</p><p class="ql-block">文学家郁达夫说得好:"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p><p class="ql-block">这是何等精辟的真知灼见!让我们用金色的大字,把张自忠﹣﹣这位胆气豪壮、顶天立地的民族英雄的名字,镌刻在中华民族历史的丰碑上!</p> <p class="ql-block">张自忠与宜城</p> <p class="ql-block">张自忠在宜城</p><p class="ql-block">张自忠将军是爱国的将军,也是爱民的将军。面对侵略者,他奋勇拼杀,大义凛然;面对老百姓,他慈悲仁爱,菩萨心肠。后人对张将军的敬仰和缅怀,不仅在于他斩将夺旗的赫赫战功,也在于他爱护百姓的殷殷厚德。1939年4月,张自忠率第三十三集团军总部驻扎在宜城赤土坡,总部干训团驻在仅一河(蛮河)之隔的龚家河。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留下许多张自忠敬老爱幼、体察民情、爱护百姓、严明军纪的动人故事,至今仍被人们传为佳话。</p><p class="ql-block">敬老爱幼</p><p class="ql-block">张自忠将总部驻地赤土坡、龚家河等村60岁以上的老人逐一进行登记。几天之后,这些老人都收到一份以张自忠部队名义赠送的礼品和20块银元。当时,有的部属对总司令这样做不甚理解,张自忠说:"人们都是父母生的,他们为儿女们辛苦了一辈子,现在老了干不动活了,难道不应该孝敬他们吗?孝敬天下为父母的老人就是孝敬我的父母。"</p><p class="ql-block">体察民情</p><p class="ql-block">一天,张自忠在检查工作时,被一名叫龚传雨的农民拦住。龚老汉向张自忠诉说:家里有5个未成年孩子和一个不能干活的妻子,自己又有腿疾残废,眼见夏收夏插没法干活,一家人都活不下去了。张自忠听了龚传雨的诉说,便叫卫兵给了他10块银元,让他安排好家里的生活。过了几天,他还亲自到龚老汉家查看情况,并提出了让他以后开油炸铺维持生活的建议。龚传雨接受了张自忠的建议,用那10块银元安排好夏收夏插活后,又开了一个小油炸铺。就这样一直到全国解放,龚家把5个孩子都养大成人。龚传雨一家逢人便说:"是张将军的10块银元救了我一家人的命!"</p><p class="ql-block">爱护百姓</p><p class="ql-block">1939年5月的一天,张自忠的卫兵在放马时,因为没有认真看管,让马吃了村民龚天桥的玉米苗。张自忠得知后,叫卫兵牵着马去玉米地里确认了玉米受损的情况,亲自数了被马啃掉的玉米苗株数,然后赶到龚天桥家里,让卫兵当众向村民道歉,赔偿了30块银元,并下令关卫兵三天禁闭。龚天桥和其他村民闻讯赶来为卫兵求情,张自忠却执意不准,最终还是关了卫兵三天禁闭。</p> <p class="ql-block">纪念将军 垂范后世</p> <p class="ql-block">竖碑建馆</p> <p class="ql-block">张自忠将军殉国处纪念园</p> <p class="ql-block">张自忠将军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今日宜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