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棍和谁是好朋友?

小三班孔老师

<p class="ql-block">观察时间:2024年10月18日</p><p class="ql-block">观察地点:科学区</p><p class="ql-block">观察对象:十一、小武、蓉宝儿</p><p class="ql-block">观察目的:幼儿能否通过自己的操作了解物体发生的变化,并能得出结论</p><p class="ql-block">观察过程:</p> <p class="ql-block">十一:不会吧,怎么站住了。他怎么会在水里站住。</p><p class="ql-block">小武‍:他会浮起来。</p><p class="ql-block">师‍:他是横着的,他在水里是什么样子呢?</p><p class="ql-block">‍十一将手伸进去浮起来的瓶子里:“他深,站不住。”</p><p class="ql-block">‍师:“换一个小瓶子来试一试。”</p><p class="ql-block">‍我将水倒好:“现在水和棍子都一样了,我们再来试一试吧!”</p><p class="ql-block">‍ 十一:不会吧,它又浮起来了</p><p class="ql-block">‍师:他变成什么样子了?又和刚刚一样了是吗?</p><p class="ql-block">‍小武:我们可以用白糖和白岩加进去试一试。</p><p class="ql-block">‍十一和蓉宝又用手将小棍沿边沿着杯壁进入。</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教师分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 认知发展方面:三位宝贝对浮力现象产生兴趣,表明他们正在积极主动地探索物理世界,这反映出其认知发展到了一定阶段,能够观察和思考周围事物的特性和规律。</p><p class="ql-block">• 通过比较不同棍子在水中的浮力表现,儿童展现出了比较和分类的思维能力,尝试找出不同棍子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点,或者想要把棍子在不同水中变成一样的状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 科学探究能力方面:首先,儿童进行这个探索活动,体现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敢于提出问题,并通过实际操作来寻找答案,这是科学探究的重要起点。其次,在探索过程中,儿童可能会不断调整实验方法,如更换棍子的位置、角度或用力程度等,这显示出他们具备一定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 社交与合作方面:如果儿童是在小组中进行探索,那么他们可能会进行交流和合作。分享自己的发现,共同讨论问题,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p><p class="ql-block">教育措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 教师可以提出引导性问题,如“为什么这根棍子浮起来,另一根棍子沉下去呢?”“你觉得棍子的浮力和什么因素有关?”激发儿童进一步思考和探索。而不是直接介入,太想要结果呈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多提供更多不同材质、形状和大小的物品,让儿童继续探索浮力现象,拓展孩子的认知范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培养科学方法。引导儿童记录自己的实验过程和结果,可以用画图、表格等方式,培养他们的观察记录能力和科学方法。鼓励儿童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想法,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4、促进社交合作。在小组合作中,教师可以引导儿童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组织小组讨论,让儿童互相交流自己的观点和经验,促进他们的社交互动和知识共享。</p>

棍子

儿童

观察

探索

浮力

十一

他们

培养

合作

试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