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一次偶然的机会,路过梨树县孟家岭,发现“小天池”的石刻,便情不自禁地去看看。<div> 原来是一处上世纪七十年代开采矿石废弃的矿坑,积水由于矿物质的作用呈蓝色,所以被称为“小天池”,</div><div> 尽管是冬季,开发建设仍在进行。深入坑底,拍了几张片子。</div> 2024年夏天,我们从黑龙江回来,又路过这里,便想看看这个天池是个什么状态。景区处的宣传板,让我了解了这里规划。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规划,前景非常可观。 从规划中,得到的信息是,这里曾经是石灰石的采矿场,大片的农田遭到了破坏,遗留下许多矿坑,数量多达三十多个。从而形成了一个个“天池”。为了进一步开发,拓展范围,所以“九龙潭”就诞生了。<div> 时间关系,来不及详细了解,匆匆地用无人机又拍了几张片子。</div> 时间匆匆而过,一转眼就到了秋天,闲暇之时,又想起了这个“九龙潭”,便驱车再次前来,看看现如今的发展和变化。对外开放的仍旧是“小天池”,据说十一期间,非常火,游人如织。<div> 当下,却不见一人,降温也太快了。</div> 转了一大圈,没发现什么变化,规划的内容也没实施。可能是因为涉及农田,选择在秋后及冬季施工吧。或许因为资金原因没有着落。我们只能期待了。 既然来了,那就再拍上它几张。说句实在话,这里的自然条件真的不错,如果能按照规划的设想开发建设,这是吉林省的又一个知名的景点和名片。 咱们一边看图,我借机介绍一下这里的规划,增添点本篇的趣味性。 在前面展示的宣传板上,有一个关于“九龙潭传说的故事”:<div> 据考古专家郭大顺《龙出辽河源》记载,中华民族之“龙”出自辽源流域。专家认为,龙的起源在辽源流域至少有5000年的历史。</div><div> 二龙湖是梨树境内最大的湖泊,像一颗明珠镶嵌在东辽河上,汇聚了东辽河滔滔之水,孕育着梨树的一方水土,也诉说着辽源流域龙之源的故事万千。</div> 相传,在遥远的辽金时期,梨树县盛产美丽的梨子,叶赫族是这里主要居民,他们崇拜龙,认为是龙神护佑着这时原梨子。在明末清的时候,这里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旱灾,大地龟裂,江河干涸,乡间饿殍遍地,田间哀鸿遍野。人们诚恳地到二龙湖叩拜龙神解救民困。 龙神派遣他的九个儿子下界,收服兴妖作怪的灾凶旱魃,为百姓水灾解难。<div> 旱魃是传说 中会造成大旱的邪恶鬼怪。据《诗·大雅·云汉》所载:“旱魃为虐,如惔如焚。”相传旱魃身长二三尺,袒身,目在顶上,走行如风,所到之处,赤地千里,寸草不生。</div> 九龙子形异生殊,各有各的本领:大龙囚牛喜乐,它以琴为乐,把优美的音律带到这里;二龙睚眦好武,它在此挥刀舞剑,激励人们不断奋进;三龙嘲风好险,它上天入地,居于高处望远思危;四龙蒲牢好鸣,它野奢筑营,福荫一方百姓;五龙狻猊好静,它静如青烟,疗愈人的身心灵;六龙霸下好重,它击石成沙,让这里七彩缤纷;七龙狴犴善论,它为水为媒,为莲为景,让公平正义之光照亮在了梨树的旷野黑地上;八龙负屃好文,它以身作则育人育已,传播智慧;九龙螭吻好水,常为众生祈愿,消灾解忧。 九龙子下凡后,呈包围之势,围堵旱魃,最后将其逼至大顶山,发生激战。旱魃身体硬如金铁,法力高强。九龙子与其大战七天七夜,地动山摇,日月无光,仍然不分胜负。为了避免大战殃及百姓,九龙子决然地吐出体内龙珠,现出真龙本体,合力将旱魃封印在大顶山下,天地终于重归平静。九龙子也因神力耗尽,长眠于地下。 次日清早,便有淡淡的云雾从大顶山升起,在半空中聚成大朵大朵的灰白云团,不久又变成乌云缓缓地往四周铺展,遮蔽了毒辣的日头。几声炸雷之后,云层翻滚,雨终于降下来了。人们远远看见,大顶山的上空,九条神龙在云层中若隐若现。为了纪念九龙舍身救民之恩,人们将大战之后留下的那洼常年不干涸的水潭称为“九龙潭”。<div> 自此以后,梨树年年丰产、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随着时间的推移,着落地区敬龙祈雨成了一种传统习俗,“拜九龙、保农耕、为人们”的精神也延续至今。</div> 传说虽是传说,却是开发建设的理念基础,沿着九龙的思路,选择了九个形态好的“潭”,分别按九龙子的名字加以命名。在前面的规划图中,已经确定好了,并有标注,细心的你一定会看到。 按照这个主线,规划详细展开,布局了配套的服务设施,以及弘扬当地文化的专区。可谓是面面具到,非常全面。 <div> 作为游人,我们只有期待和等待。愿九龙潭早日建成,成为我们喜欢的观光之地。</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