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恩师 高山仰止 薪火相传

夏威夷

<h1><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王天明先生在恩师杨瑞生先生艺术座谈会上的发言</b></h1> <h1>今天我受师哥杨振兴的邀请荣幸参加了恩师杨瑞生先生的百年艺术展的隆重庆典,兴奋之极,也感慨万千。杨先生是我的终身老师,也是我长年挂在口上,向媒体向朋友和学生称之谓的<b>"一字之师"</b>。</h1>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在展览现场题写“高山仰止”表达敬仰恩师之情</font></h5> <h1>我在75年调至济南工作。由于自幼喜好文化艺术,工作之余仍坚持自己的爱好,也常逛逛书店和各类艺术展厅。记得有一次逛到顺河街的一家工艺美术展厅,看到一枚微雕作品,大为震撼,在小小的一枚印章侧面刻有数百字的文章,且字字珠矶,行行精彩。真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的奇品,使我久久注目,不忍离去。</h1> <h5><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主编杨振兴(右4)与王天明(左4/济南微雕省级非遗代表传承人/杨瑞生弟子/第二代济南微雕人)一同参会的济南微雕第三代传承人李卫(左3)、许连友(右3)、董光庆(右2)、张继新(左1)、王晓晓(右1)、朱晓玲(左2)、付春美、耿吉强等合影。</b></h5> <h1>以后每次经过都要认真观摩一番。当时我几十元钱的工资,想要收藏却实在买不起啊!朋友建议我说:你如此羡慕喜爱,不如也尝试自己刻刻,按你沉静的性格,或许也能自制一方。这句话提醒了我。自此我迈开了刻字的第一步。边刻边去展厅观摩学习,勤学苦练,几近痴迷。</h1> <h5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王天明的微雕作品</b></h5> <h1>在九十年代初,我有个朋友叫苏东河,虽然比我小几岁,但少年老成,在艺术圈里有许多朋友,他建议我不要闭门造车,孤芳自赏,应该拜个专业老师,才能走上正规的艺术之路,并带我去拜访杨瑞生老师。当时我年轻,也没什么社会经验,俩人骑了自行车,两手空空就去登门拜访。现在想来为自己的幼稚而内疚。</h1> <h5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济南微雕第三代传人在观赏师爷的微雕作品</b></h5> <h1>但是先生却热情地接待我,并仔细问了我如何操作和书画水平,看了我的初始作品,建议我一是要刻痕再深,二是要提高书法和白描水平,由大渐小,循序渐进,不断完善。重要的是培养心和手的感觉,别在放大镜下习作,这样文字更灵动,更有书法韵味。先生说的中肯又详细,使我受益匪浅。</h1> <h5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恩师杨瑞生与师母刘运珍</b></h5> <h1>师母到是快人快语,说道:拜师学艺要讲德行,不要像有些人前来学习却不扎实不诚恳,学了艺术忘了老师,还在外夸口自己无师自通什么的,以后又半途而废,令老师寒心!师母的一番话令我醍醐灌顶,这是教我学艺要先学做人啊!我当即表示我是诚心诚意前来拜师,又是在教育界,深知尊师重教的道理,愿意用最诚意的方式拜师,并矢志终身继承。</h1>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杨先生在微雕制作中</font></h5>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杨先生说,现在新社会了,不兴磕头作揖,你只要真心学艺,我送给你一个字,练!这就是我唯一拜见杨先生一面,本想找合适机会再次聆听教诲和正式举办隆重仪式拜师,遗憾的是当时我正上班,业余参加各类展览,每年还出国参展,错过很多时间。</span></p> <h5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主编杨振兴为微雕第三代传人签字赠书</b></h5> <h1>2000年我参展在冰岛,那时通讯工具差,回国才知恩师仙逝,痛惜万分。但是耳边时时响起先的"练"字,它将伴随我的一生。我体会到"练”第一重意思是,实践出真知,艺术道路没有捷径,只有脚踏实地才能学到真谛;第二重意思就是持之以恒,勤学苦练才能不断进步,取得成绩;第三层意思是我在艺术创作磨炼了性格,且因刻过诸多儒释道优秀经典,潜移默化,提高了内心素养,修炼了品性,还是一个练字。</h1> <h5><b><font color="#167efb">老师杨瑞生与师姐杨宝敏(微雕艺术家/著名书法家)</font></b></h5> <h1>所以先生给我的一字格言,让我终身受用,他是我的一字之师,也是我终生的老师。我见到宝敏也是唯一一次,虽然宝敏年纪比我小,但我仍称她为师姐,因为她有得天独厚的师承先决条件,又师承魏启后大师,更是在日本进修多年,交谈中,我向她学到更具体更细致的专业技巧。</h1> <h5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王天明的微雕作品</b></h5> <h1>继承老师的衣钵,借着师姐的羽翼,再赶上改革开放的好时代,我在2007年评上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山东省传统技艺大师;在2010年评审通过"济南微雕"的市级非遗项目,2015年通过省级非遗项目,并评上市、省两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h1> <h1><b>省市文旅部门都有书面文字报备:<font color="#ed2308">杨瑞生是《济南微雕》第一代传承人</font></b>,<b><font color="#ff8a00">王天明是第二代传承人</font>,<font color="#167efb">李卫等诸徒弟是第三代传承人</font>。</b>第三代中一人评上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五人评上区级代表性传承人。</h1> <h1>2017年我参加文化部非遗高研班的展演,当时的项副部长看到我作品时评论道:你的作品有<b>米粒雕、发絲雕</b>,只强调了技艺深度难度,但非遗是应有广泛性,群众性,高深的技艺需要传承,后继有人,不然的话就会自生自灭,丧失这门优秀的传统文化。你回去后应着重做好传承发扬这项工作。</h1> <h1>回济后才知道,省市文旅部门早已展开这项工作。原济南市文化馆李梅海书记又是非遗保护中心主任,在他的主持下,先后从全社会招生,开办了两期微雕传习班,我免费授课,培养了四十多名学生和收徒十余名,取得了传承发扬良好的效果。</h1> <h5><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王天明微刻《济南名士多》,唐宋元明清各朝代的名家,刻在瓷片上,上有名篇诗句,下有人物画像,字画合一。</b></h5> <h1>文旅局文件发表的非遗十大工程,把此招生办学的方案列为首件工程。近期,文旅局出资,将我市五项省级非遗项目列入拍摄纪录工程,<b>《济南微雕》</b>列入其中。这次也赶来进行拍摄和采编。</h1> <h1>今天,我们师生十余人前来参加恩师杨先生的艺术盛典,既是来告慰先生,您的艺术后继有人;又是再次学习,继承宏扬微雕艺术的机会!<b>《济南微雕》</b>之鼻祖,非遗传承之先驱!恩师杨瑞生大师在天之灵应会无限欣慰吧!</h1> <b>王天明,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b>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传统技艺大师;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山东省手工技艺制作大师。王天明师从于山东高级工艺美术大师杨瑞生,刻苦钻研微雕艺术四十余年,作品融微书、微画、微型工艺于一体。参展于美、德、法、瑞、韩、新加坡、印尼、澳洲两国、北欧四国及港、澳、台。作品获中国工艺美术精品银奖;山东泰山文艺一等奖;山东(国际)文化博览会金奖;山东省工艺美术精品展金奖;山东省旅游商品创新展金奖;中国手艺创意比赛五星最高作品奖等。央视及省市电视台皆有专题报导。 <h5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座谈会合影</b></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