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他手持锅铲立于灶前,在热油与食材相遇“嗞啦”的清脆声响中,展露着对美食的热爱;他伏案疾书,字里行间洋溢着对镇海本土文化的深刻理解;他穿梭于历史与现实之间,为传承镇海口海防历史故事这一非遗文化而孜孜不倦。</p><p class="ql-block"> 他,就是项杰,一个有着多重身份的普通人。在他人看来“三头六臂”的他,正用自己的热爱和智慧,将美食、文化和传承紧密结合,在镇海这片他深爱的土地上留下属于自己的独特印记。</p> <p class="ql-block"> 文学的创作者与文化的传播者</p><p class="ql-block"> 老家澥浦的项杰,是镇海街巷中颇有名气的“食客老饕”。他对于美食的热爱,并不仅停留于味蕾上的享受,更在于对美食背后文化的探索与传承。在他看来,每一道菜肴都是一段故事,每一种食材都承载着地域的风情。正是这份对美食的深刻认识,让他成为了镇海电视台曾经推出的一档美食视频节目《大象说菜》的掌勺人。</p><p class="ql-block"> 在《大象说菜》中,项杰以一位美食家的身份,带领观众走进镇海的角角落落,寻找那些隐藏在街巷深处的地道美食。他亲自下厨,将一道道看似平凡的菜肴变成了一场场视觉与味觉的盛宴。他用地道镇海话,介绍和普及镇海美食,不仅让观众了解到了这些菜肴的制作方法和风味特点,更让他们感受到了镇海深厚的文化底蕴。</p><p class="ql-block"> 项杰的厨艺不仅仅体现在对食材的精准把握和烹饪技巧的娴熟运用上,更在于他对美食文化的独到理解。“冬至节跟吃带鱼”“清明螺,赛过鹅”“鲳鱼吃下巴,鳓鱼吃尾巴,带鱼吃肚皮,鮸鱼吃脑髓”……在节目中,他常常讲述菜肴背后的故事,从食材的来源到烹饪的历史,从地方的风俗到饮食文化的变迁,让观众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能领略到镇海的文化魅力。</p><p class="ql-block"> “《大象说菜》不仅是一档美食节目,更是一个文化平台。”一位外地的观众曾这样评价该栏目。项杰通过这个平台,将美食与文化紧密结合,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镇海的美食文化,也为镇海的文化旅游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p> <p class="ql-block"> 文学的创作者与文化的传播者</p><p class="ql-block"> 除了食客老饕的身份,项杰还是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宁波市作家协会第九届理事会理事、镇海区作家协会原秘书长。</p><p class="ql-block"> 他的文字,如同他的厨艺一样,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热爱。他笔下的美馔佳肴色香味俱全,不仅让人垂涎欲滴,更让人感受到了文字背后的情感和温度。</p><p class="ql-block"> “吃螺蛳的前戏很长,先用筷子拨弄螺蛳,然后整个在舌尖、在口腔壁翻转,在一阵很肉感的亲吻声中,肥硕、滑溜的肉便出来了。”</p><p class="ql-block"> “吃杜鳗要讲究,老食客会先用筷子插入其背鳍根部,向鱼头方向平行划行,起出背鳍,然后剔出腹鳍和胸鳍,取食鱼身之肉,最后夹住脊骨,从左、右、中三处吸吮脸颊嫩肉和脑髓,这样就干净利落地把一条杜鳗给干掉了。”</p><p class="ql-block"> “用本地特产雪里蕻咸齑卤蒸梅鱼,那鱼肉吃到嘴里感觉比豆腐还嫩,用阿拉镇海话说:‘肉交关飘’,口味讲究的就是一个鲜嫩软滑、鲜咸合一。”</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笔尖有分晓,钟情方惬意。项杰的散文作品,总是能将美食与文化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出细腻的情感,用文字将这些情感与美食相互映照,让读者在品味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文字带来的愉悦和感动。</p><p class="ql-block"> 鱼肉虾蟹水有别,瓜果蔬菜地不同。“项杰的文字,流露出他的人生感悟,浸润了生活的滋味和人性的意蕴,眼见的一切便都极富神韵。”今日镇海原副总编辑张继业曾这样评价,其作品人、事、物、景、境、情、理、义,收在眼底,皆有方寸,入得怀来,咸来填膺。</p><p class="ql-block"> 馋于美食,世间凡人皆为癖好。难怪项杰会有心投入,文字留迹自然见多。在品味其作品时,他笔下的美馔佳肴除了有色香味之外的意蕴,亦不曾少过了浃江噱头、镇海派头和澥浦行头。</p><p class="ql-block"> 他的作品,不仅是他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镇海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他通过自己的笔触,将镇海的历史、风俗、文化等元素融入作品中,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也能感受到镇海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p> <p class="ql-block"> 非遗文化的挖掘者和守护者</p><p class="ql-block"> 在项杰的多重身份中,最让他感到自豪和责任的,莫过于浙江省非遗文化项目镇海口海防历史故事传承人的身份。</p><p class="ql-block"> 镇海口,称镇海关、甬江口,招宝、金鸡两山夹岸对峙,雄关挟险,素称“海天雄镇”“浙东门户”,为历代海防重镇,也由此形成了一个数量庞大、类型完整的传说群——“镇海口海防历史故事”。</p><p class="ql-block"> 项杰对于镇海口海防历史故事的研究,始于对家乡历史的热爱和好奇。他自小就在镇海军民不畏强暴、保家卫国、自强不息的镇海口海防历史故事氛围中成长。曾几何时,他纳过海防古镇澥浦的夏凉,吃过父辈们津津乐道的小海鲜,听过老墙门里蒲扇下飘来的海防英雄故事……引人入胜的故事,相伴人生成长。</p><p class="ql-block"> 多年后,师承镇海本土知名学者沈志远先生的项杰,传承镇海口海防历史故事,奔走于乡间村头,边调研边讲授,镇海的山山水水、慈溪的龙山、北仑的后所,都留下了他的足迹。</p><p class="ql-block"> 因深知非遗文化的重要性和脆弱性,项杰一边细心收集、整理镇海口海防历史故事,一边向社会各界进行宣传普及,让更多市民在“四抗”的海防历史故事中感受非遗传承的文化根脉。</p><p class="ql-block"> 至今为止,他收集的镇海口海防历史故事有百余则,分为抗倭、抗英、抗法、抗日等系列,目前,他正参与整理“镇海口海防历史故事二十则”。</p> <p class="ql-block">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致力于故事宣讲、传承人培养工作。由他参与的海防故事专题讲座、海防宣讲团、红领巾宣讲员、海防故事会等宣讲活动,已成为“小小传承人”为传播非遗留珍而努力的阵地。</p><p class="ql-block"> 近年来,镇海口海防历史纪念馆《非遗留珍——镇海口海防历史故事》主题活动正在推开,故事的讲述点已逐渐向农村文化礼堂、区内各中小学讲述延伸。镇海口海防历史故事“活化”工作、文创产品“四小抗”人偶手办,都是项杰尽力参与的项目。由他整理的《巾子山上聊张公》故事获浙江省“筑梦海防”征文三等奖、《蒋子瑛巧避日伪军》获宁波市第二届新故事优秀奖、《一碗葱油泥螺》更是获“浙江2022年度好故事”。</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项杰,一个有着多重身份的普通人。从味蕾上的美食到非遗精神文化的大餐,他用自己独特的经历抒写着人生的“烹饪”拍案惊奇!</p> <p class="ql-block"> 赵景阳文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