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叙事:快乐奉献于大川

长安亦君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快乐奉献于大川</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我的第二故乡》(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小河水</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川境内有座鸡鸣山,也是十堰市域最高的山之一,和附近的赛武当,远处的武当山一脉相连。大川中学的学生都来自这一片山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前,这一带山区基本上未开发,有相当一部分山民困守山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目只观头顶天,有耳不闻天下事,有腿不走山外边。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十堰山区后,雄鸡引颈鸣,曙光照大川。山区面貌变,教育需当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要成为一名在山区中学任教的优秀老师,除了完成教学任务,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深入山区,到乡村了解学生生活环境和家庭成员,是教育者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老乡们热请好客,请你吃熏肉喝包谷烧,并不代表家家都很富有。事实上,山高坡陡,土壤瘠薄,很少有能种庄稼的成片地,加之交通不便,消息蔽塞等原因,在国家禁止砍伐政策出台后,许多家庭长年很少有收入,他们的生活过得很苦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那些挂在屋梁上熏得乌黑乌黑的肉和封在地窖里的老烧土酒,自己平时是舍不得吃喝的,只有来了“稀客”和逢年过节才拿出来享用。有的家庭,一家老小除了过年,全年甚至吃不到一顿肉。有些学生交不起一学期几块钱的学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那年秋季开学,一天时间过去了,还有人没来校报到,有个学生第二天来了,怀里抱着一只老母鸡,问有没有老师买?他说他其实先天已经来了,一直在街上转,想用母鸡换几块学费,但没有一个诚心要买的人,只好硬着头皮来请老师帮忙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还有一个男生,开学已经一周时间了还未到校。那时的山区很少有像平原上那种成规模的大村,人都住得很分散,有些山坡坡、山窝寓三两户人家就是一个村子。联系起来很不方便,一句话也难捎到。当时我们就心想,是不是这个学生忘记了开学时间?后来让一个离他家较近的学生去他家里了解,这名学生来校后告诉我们,没来校的学生并非忘记开学时间,而是在家照顾自己坐月子的妻子和未满月的孩子。他家有6口人(包括他们刚出生的孩子),奶奶年老多病,长年卧床。母亲神志迷糊,傻不拉唧,只知道吃不知道做。全家的担子都压在他父亲一人身上。为了撑起这个家,他就在没有办任何手续的情况下,老早结婚了。当时他父亲到房县帮人盖房子没有回来,他是没有办法脱身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学校要发展,教师是关键。那两年,由于十堰市委、市政府和市教育局对教育的重视,大川中学教职工队伍得到了很好的充实,专职教师的知识结构也得以提升。新来的大学毕业生他们朝气蓬勃,精神饱满,有知识,有文化,有能力,但这些生在红旗下,长在有吃有喝有穿有玩环境中的年轻人,时间一长,就有点耐不住寂寞。为了让年轻的教职工安心山区教育,学校也是动了不少心思,为大家创设条件。组织年轻教师和镇上的小学、文化站、康复医院、附近驻军等联系交流。北方人生活简单,对吃喝要求不高,但大都爱吃面。我爱人虽说不上是做面食的高手,但她能拉长面,能扯宽面还能擀细面,配料油泼辣子、蒜泥、酸醋和韮菜下锅菜,很快就吸引了这些年轻人的味觉。他们有时独个,有时结伴,有时三五成群到我家吃面。我爱人也乐于为他们显夸做面的手艺。有年轻人就开玩笑说:“老董(我当时并不老)家也是咱哥儿们(包括年轻女教师)的家。”有了这样一批热爱山区教育的年轻教师,大川中学教书育人的良好氛围也得以逐渐形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魂牵梦绕的还是大川中学那些熟悉的学生,想想他们或者都已过了知天命之年,有人甚至是近两三年内就退休。他们肩挑家国重担,身经生活磨砺。难以忘记,那年一个星期天跟张安飞,李金华到小川、营子家访,两天来回跑了一百六十多里,硬是把两个脚掌磨出了泡,但心里长久地快乐。如今我虽已退休数年,和大川中学的学生分别二十七八个年头了,仍有当年学生时常牵挂,隔山跨省来看望。当然我也常忆他们。项智,干过民警、刑警,当过派出所长,如今虽为市治安大队队长,仍经常天南海北出差办案。张德清、张德明、张德顺兄妹三,彭艳、彭刚姐弟俩,大余萍,小余萍,余存根,张有志,刘观华、李艳、杨艳、任传荣、万红梅,王家明等继承我教师衣钵,三尺讲台,无私奉献。噢,还有同事樊新平的两个姑娘樊恭云和她妹妹樊霞也在教书育人。粗略统计,那几年大川中学毕业从教的学生有几十人。王刚、王仕荣、宋文慧、任杰、张智、张慧姊妹俩等身穿白大褂,手拿听诊器,悬壶济世,救死扶伤。还有孟锋、孟涛兄弟俩,王天国、王天明兄弟俩,詹芳、詹波姐弟俩,蔡建英、蔡建虎姐弟俩,宋文慧、宋小飞姑侄俩,项瑜、徐志、李德霞、李华、鲁方云、刘洁、刘侠、司志荣、叶富荣、李前荣、陆新菊、祝如菊、张玉炳、王从英、郝良云、郭安华等等可亲可爱的学生都在不同岗位为党,为国,为民做贡献。</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校长郝良浩</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校长郝良浩也是一名语文教师,除了担任校长,他还代两个班课,并兼任语文教研组组长。为了山区孩子在校能安心学习,学有所获,他呕心沥血,在山区工作了近二十年。我到大川中学以后,教育局考虑到郝校长多年对山区教育所做的贡献,打算调他进城,为他换个环境。他是那种坚持站好最后一班岗的实干家。为了改变学校面貌,增加学校收入,为师生创造更好的教学环境,他主导学校先后办过塑料再生厂、木材加工厂和香油加工厂,但由于技术落后,原料跟不上,产品质量不达标等多种原因,都先后夭折了。这时候,郝校长根据国家发展的大政方针和山区“复林”、城市美化需要,提出大川中学“两条腿”走路,在让学生学好文化课的同时,再学一门花木种植的知识,以便将来毕业后派上用场。报告很快得到了市政府和教育局批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作者简介 小河水,原名董怀禄,新浪博客和微博昵称:长安亦君;微信和QQ昵称:细水长流。原中学高级教师,现已退休。十堰市首届十大名师,中国中学骨干教师。中国新文学学会、中华精短文学学会、作协十堰分会会员,原十堰市语言文学学会常务副秘书长,乡土文学作家,精短小说签约作家,西部文学副主编,咸阳文学院理事,曾任《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丛书副主编。作品见诸多种报刊杂志和网站,多次荣获文学大奖。出版有个人专集《怀念与忧思》、《黄土魂》、《董怀禄短篇小说选》、《家在牛角塬》、《我是啷嘀当》(上卷)、《好好活着》等。</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