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本课程共研讨,交流分享促提升——安宁区幼儿园园本大教研第一期

浸润童心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研活动是幼儿老师最好的成长平台之一,为更好地建设园本特色课程,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促进幼儿园园本课程科学有效地落地,提升教师对于班本课程的建构与实施能力,2024年10月17日下午,安宁区幼儿园开展了主题教研活动,既为教师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平台,也提供了一次学习和锻炼的机会。</p> 六顶帽子•趣味导入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次教研活动通过趣味的六顶思考帽教研法导入,教研开始前了解了六顶思考帽具体是什么,引导教师从多方面的视角和维度去思考和讨论。</p> 案例研讨·复盘提升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次教研活动以小班班本课程《你好,小蜗牛》为例,通过抽签的方式,按照六顶思考帽教研法分组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讨论和记录,并且进行了精彩发言。</p> 白帽—陈述事实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白帽组从活动的五要素来陈述《你好,小蜗牛》的班本课程,系统详细的了解到故事发生在东园小二班,小朋友们在户外散步中发现了一只小蜗牛,并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展了在幼儿园寻找蜗牛、给小蜗牛安家、亲子共同完成调查问卷以及陶艺制作《小蜗牛》的系列活动。</p> 红帽—感性直觉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红帽组通过直观感受,认为《你好,小蜗年》班本课程起源于生活,以幼儿兴趣为基点,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幼儿的探索与发现和教室的辅助与支持,以儿童视角支持儿童,体现了课程的生活化和游戏化。在课程设计方面,制作陶艺简单易操作,通过亲身体验更加直观的感受蜗牛的身体、外形等特点。亲子调查问卷的设计,邀请家长参与课程,了解更多蜗牛相关的信息,体现了家园共育,同时也让此课程带给幼儿深度的理解与认知。但红帽组也感受到了课程的一些不足,比如亲子调查问卷,内容相对固定,更适合家长视角,而不是适用于小班幼儿的我年龄特点和思维方式。课程设置相对单一,没有完全渗透“去玩”。因此红帽组提出了一些建议,《你好,小蜗牛》的课程还可以从体育活动、绘画故事、科学认知、音乐游戏等方面,深度地散发与挖掘课程,使课程能从更多支线。</p> 黄帽—找出优点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黄帽组的夸夸团从《你好,小蜗牛》的课程故事线进行了详细解读。源起部分,偶然发现的蜗牛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 充分利用了环境的教育资源,从小蜗牛到生命教育的拓展,让我们看到了在课程生成时的教育智慧;寻找部分,从“要去寻找小蜗牛”的问题出发,通关自由观察、充分讨论,有了关于对蜗牛的初步了解,有幼儿的自主探索和教师的支持与放手;蜗牛住进小二班,喂养小蜗牛是幼儿具有自主性的表现,是照顾小动物直接经验的获得,也是长期坚持的学习品质的培养;亲子调查问卷,体现了课程参与者的多元化,促进了家园共育,查阅资料的方式拓展了学习方式;陶艺制作部分,体现了不同班本课程的融合,以及使幼儿在艺术方面充分的展示。</p> 黑帽—找出缺点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黑帽组的找茬行动深入浅出地对案例课程的不足之处进行了梳理分析,纵观全局发现《你好,小蜗牛》的班本课程缺乏课程目标、思维导图、课后延伸、幼儿经验总结和教师反思环节。在课程内容方面知识片面性、碎片化、无系统完整性,内容形式化,领域之间没有渗透,不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课程设计方面,问卷调查表问题局限化,问题设置是教师固定的,限制了幼儿的探索欲,非常直观的感受案例课程的不足,也让教研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和意义。</p> 绿帽—创新策略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绿帽组充分发挥发散性思维,从点到面的提出了一些创新策略,在寻找蜗牛的活动里可以设置多个地点去探索;课程开展过程中增添一些健康和艺术领域的活动,可以多材料、多种方式去装饰乌龟壳;观察蜗牛的过程中,观察蜗牛的行动路线,也可以在路线中增加障碍物,看看蜗牛是怎么绕过障碍物的;在饲养蜗牛的过程中,可以分季节去观察蜗牛的生活习性、状态、食物都有什么不同;还提到可以延伸课程,举一反三去探索生活中其他类似的动物。</p> 蓝帽—梳理总结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蓝帽组的智慧团总结归纳了前面五组的内容,指出课程源起抓住了孩子的兴趣点,可以在设计观察记录表时以孩子的兴趣点为基础,如:蜗牛外型、触觉感知、生活习性等。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运用了家园共育、师幼互动、幼儿自主探索等方式是值得提倡的,但在课程开展过程中还是需要根据本班幼儿特点和发展水平,拓展五大领域的活动充实课程。同时给所有老师提出建议,每一个课程的组织实施中都要及时总结梳理、建构框架、反思提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通过对《你好,小蜗牛》班本课程的深入挖掘和梳理,让本次教研有了一个质的提升,不再局限于你说我听的状态,而是开始了头脑风暴,让教师们从多维度、更全面的角度理性思考班本课程组织与开展。</p> 聚焦主题·厘清思路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班本课程到底要怎样做?这是本次教研的重中之重,也是老师们困扰和难题。因此东园保教主任,从班级课程的概念、基本特征、基本框架等系统的为老师们理清思绪、出谋划策。保教园长对班本课程建构做了的梳理与总结,告诉老师们课程要落到实处,要敢想、敢做、勤反思,不局限于形式和内容,让班本课程有效地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我园书记杨倩肯定了本次教研活动的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并指出为能充分利用教研时间,可采用四园大教研和分园小教研相结合的方式,让每个老师都能畅所欲言,碰撞出思维的火花,真正实现以研促教。文化浸润,理论先行,在理论知识和案例分析的双重加持下老师们收获满满,对班本课程也不再无从下手,有了更多自己的理解以认识,更好地促进班本课程的生成与发展。</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幼儿园课程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不仅仅是“教学目标或计划”和“学习者经验”,更是教师和幼儿在对话、交流中产生的经验以及在教育生活过程中的生存方式。我们需要以儿童为本,顺应天性,链接游戏与生活,通过努力建构适宜的课程方案,不断推进教师形成较强的创新思维和创生新游戏的能力,围绕幼儿教育的目标及五大领域的教育内容,根据儿童所处的游戏情境及其已有的经验,在师幼互动中创造性地推进班本课程的建构与生成,让教师从幼儿园课程的“机械模仿者”和“忠实执行者”转变为“创新设计者和实践者”,从而引发幼儿游戏中的深度学习,建构高质量的幼儿园课程,不断提高幼儿园保育教育的质量,有效促进幼儿全面发展。</p> <p class="ql-block">文字:盛莉</p><p class="ql-block">图片:张灵慧</p><p class="ql-block">排版:康亚兰</p><p class="ql-block">审核:杨倩</p>

课程

蜗牛

教研

幼儿

班本

教师

幼儿园

建构

你好

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