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朱元璋凭一只碗开局,打下天下,坐上皇位。有一次,退朝后他对大臣们出了一个上联:“老子天下第一”,意思是自夸自己的功绩,无人能及。</p><p class="ql-block">然而,当内阁首辅解缙对出下联“孙子盖世无双”时,朱元璋却大为不满,认为这是对自己不敬。</p><p class="ql-block">解缙的下联“孙子盖世无双”虽然从字面上看与上联“老子天下第一”对仗工整,但朱元璋听后却非常生气。这是因为“孙子”指的是孙武,而孙武是朱元璋的孙子朱雄英的老师,解缙用“孙子”来对“老子”,在朱元璋看来是对自己的不敬。因此,朱元璋大怒,认为解缙以下犯上,最终将解缙斩首示众。</p> <p class="ql-block">当然这是传说,与史实不符。据明史记载,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先后命解缙、姚广孝等主持编纂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历时七年而成《永乐大典》(被誉为中国古代“百科全书”)。永乐九年(1411年),解缙以“无人臣礼”(干预皇位继承人)的罪名被捕入狱。永乐十三年正月十三日(1415年2月22日),解缙被纪纲(锦衣卫都指挥史)用酒灌醉,埋在雪中致死,终年四十七岁。</p><p class="ql-block">“老子天下第一”,一语双关。一是自吹自擂,自以为大;二是老子确是“天下第一”,此“老子”非彼“老子”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楼观台,又称“说经台”,传说老子在此讲授过道德五千言,是《道德经》的诞生地。我们一行8人,怀着崇敬之情一瞻它的容颜。</p><p class="ql-block">楼观台,位于陕西省周至县城东南十五公里的终南山北麓,道教文化的发祥地,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素有“天下第一福地”和“仙都”之称。另,周至还是“中国猕猴桃之乡”,其产徐香猕猴桃,香甜可口,远近闻名。</p> <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有三部思想巨著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道德经》、《易经》和《论语》。</p><p class="ql-block">其中《道德经》,共计五千字左右,最初称《老子》,后来称《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共81章,上篇道经37章,下篇德经44章(注: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全书的思想结构是:道为德的“体”,德是道的“用”。</p><p class="ql-block">《道德经》第一章开篇:“道可道,非常道”。这里的“道”,指的是宇宙的原则和规律,即自然界的法则。</p><p class="ql-block">《道德经》38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意思是:有上等德的人,出于本心,不自以为有“德”,所以是有德。下等德的人是有心施“德”,沽名钓誉,所以他无德。因此,“德”指的是道德品质,是人类个体在道的指导下所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包括仁、义、礼、智、信等。</p> <p class="ql-block">老子很神奇,他一出生就长得像个老头,但却被人称为是“龙”一样的人物,他是孔子的老师,道家的创始人,道教的始祖,他的著作是全世界翻译语言种类最多、发行量最大的中国文化典籍,他的智慧撒遍全球,泽被全人类。他是道通天地、德普人间的东方先哲。</p> <p class="ql-block">勤学好问</p><p class="ql-block">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春秋时期楚国人(一说陈国若县)。老子是个早产儿,他出生时体弱头大,尤其两只耳朵特别长,故取名为聃。老子自幼就对国家兴衰、祭祀占卜之事特别感兴趣,因此家人便请到了精通殷商礼乐的商容先生教授老子知识。老子非常聪明,而且经常对老师讲授的内容打破砂锅问到底,有的问题纵使是通晓天文地理、博学多才的商容,也被问得哑口无言。仅仅过了三年,商容就表示自己已经没什么能教老子了,便推荐他到周都洛邑去深造。于是,只有13岁的老子便告别老师和家人,只身前往洛色拜师进修。老子入周之后,进入太学,遍览学府中的经典史籍,学识更加突飞猛进。三年之后,这些知识已经不能满足老子的求知欲,于是老师便特许他可以进入守藏室学习。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天下之书无所不有,老子在其中遍观群书,如鱼得水。又过了三年,他被任命为守藏室史,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博物馆馆长,以其深奥的学识名闻天下。</p> <p class="ql-block">孔子问礼</p><p class="ql-block">公元前526年,一心执着于周礼的孔子前往洛邑,向老子讨教周礼的学问。老子对孔子说,当初倡导周礼的那些人,早已做古,现在剩下的只有言论了,人若时来运转,该做官就去做官,时运不济时,就要懂得随遇而安,就像精明的商人,往往会囤积居奇一样,君子都是大智若愚的人,而不是去当一个外貌协会,至于现在的你应该抛弃掉身上的骄气和不切实际的志向,这些对你都没有好处。老子的教诲让孔子受益终身,回到鲁国后,弟子们问他,老子是什么样的人?孔子意味深长地说:老子在我看来,非鸟非鱼非兽,他就像能乘风上九天的龙一样,让人捉摸不透。</p> <p class="ql-block">辞官归隐</p><p class="ql-block">后来,周王室逐渐衰微,竟发生了内乱。公元前516年,老子决定辞官归隐,骑着一头青牛打算西出函谷关,前往秦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著书西行</p><p class="ql-block">函谷关的守将尹喜,远远望见东方有一坛紫气向西滚滚而来,便认定是有圣人途经此地,于是便命人清扫道路四十里,夹道焚香准备迎接圣人。当他在城墙上远远看到白发如雪、双耳垂肩、红颜素袍的老子,骑着青牛来到城下时,当即下城跪地叩拜,随后将老子引入官舍。</p><p class="ql-block">听说老子打算西行而去的时候,尹喜立刻焚香跪拜,行弟子之礼,求老子无论如何也要为后人留下一点东西,经过尹喜的再三恳求,老子著书五千余字后,方才过关而去。</p><p class="ql-block">从此,正史中再无记载他的行踪,而他留给尹喜的那部书,便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道德经》。此书以道、德为纲宗,内容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成为“万经之王”。道教将《道德经》改名为《道德真经》,作为宗教的主要经典,认为老子是“太上老君”的化身,尊其为道祖,称为“太清道德天尊”。后人传说老子出函谷关之后,并没留在秦国,而是继续向西,一直到了西域,并化身佛陀释迦牟尼,对西域人实行教化,此传说被后人称为“老子化胡”。</p> <p class="ql-block">唐朝时,高祖李渊,尊老子为先祖,尊崇道教,改楼观为宗圣观,成皇家祖庙,岁岁行大典,祭祀宗族始祖,楼观入鼎盛。李渊曾来此朝拜,追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p> <p class="ql-block">楼观台大门正中,有一道石碑上刻有四个大字,清朗隽逸,甚是好奇,“大道”二字皆可辨识,后面两字却难以认出。</p><p class="ql-block">问服务员方知是“大道希夷 ”,典出老子《道德经》第十四章:“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p><p class="ql-block">大意是,看它看不见,叫做“夷”;听它听不到,叫做“希”;摸它摸不到,叫做“微”。这三者的形状无从追究,它们原本就浑然而为一。</p><p class="ql-block">超脱于具体事物之上的“道”,与现实世界的万事万物有着根本的不同。它没有具体的形状,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它无边无际地无古无今地存在着,时隐时现,难以命名。“道”不是普通意义的物,是没有形体可见的东西,即规律。此可谓“道可道,非常道!”</p> <p class="ql-block">业内有一常识:</p><p class="ql-block">要想短时期提高人生智慧,就学孙子;</p><p class="ql-block">要想长时间立于不败之地,就学老子。</p> <p class="ql-block">想云游成仙,就去“仙都”吧!</p> <p class="ql-block">欲知后事,且看下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