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白露暖秋色,秋色正缤纷。10月18日上午,我们一行四人参加“名师之路”第27届双新视域下的小学语文大单元任务群构建与项目化学习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为期两天半的培训主办方为我们提供了一场新教材、新课标、新理念的教研盛会。参会的专家无一不深耕课堂、研读教材、深挖课标。听课老师在专家引领下解读新课标、学习新教材、获取新观点。</p> <p class="ql-block"> 遇见名师,追光而行。为期两天半的培训我们先后聆听了薛法根、曹爱卫、于芳芹、季勇、蔡海峰等专家的示范课。名师的课堂善于创设语文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读文的过程中识字、思考、感悟。他们从课堂的导入到情境的创设无一不让我们领略到专家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与精彩的课堂生成。</p> <p class="ql-block"> 为了拉近和学生间的距离,老师们开课前都采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活跃课堂气氛。季勇老师在讲授《井底之蛙》时出示青蛙的表情包—歪头杀。引导学生模仿青蛙用好奇而疑惑的语气质问小鸟“你从哪儿来呢?”师生之间一次次谈话、一次次模仿成功引导学生读出青蛙的心理,帮助学生体会到青蛙眼界狭窄。李小燕老师仿照《姓氏歌》的形式既介绍了自己姓李—木子李,又带学生认识了课题《刘胡兰》中的生字——文刀刘,古月胡,倒八三兰。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和鼓励下积极思考、勇于尝试。</p> <p class="ql-block"> 一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有自然段的课文难免会有畏难情绪。薛法根老师在讲授《秋天》一课时带领第一次学长课文的学生从简单的词语读起:秋天、到了、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落下来。老师就这样一遍遍领着学生练读、重复词语,等到学生读熟后又引导学生把词语连成短语,把短语连成句子,把句子读通顺。教师不停的示范,不断的鼓励帮助学生顺利读出段落,课堂生成流畅而精彩。</p> <p class="ql-block"> 余映潮老师说“朗读是用心来揣摩,用情传达。”曹爱卫老师的朗读指导目标明确,层层递进。她指导学生读课文从读准确,读通顺到读出节奏和快慢再到读出感情。每一次的领读就跟上台阶一样带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运用规律。</p> <p class="ql-block"> 新课堂之新在于教育教学观念的全面更新,在于将新教材在课堂中的崭新运用,在于一线老师们真正理解这些“新”。日后,我们要把学到的跟自己教学结合起来,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