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漫画展 <p class="ql-block">来到古镇文化艺术中心,建筑风格充满了地方特色,青瓦白墙,朱砂色门窗框线,门前悬挂的大红灯笼增添了喜庆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这里正在举办《画外余音一一丰子恺漫画艺术展》。丰子恺是中国现代书画家、文学家、散文家、翻译家、漫画家,被誉为“现代中国最艺术的艺术家”和“中国现代漫画的鼻祖”。他的画作多以儿童为题材,幽默风趣,反映社会现象,被录入民国时期的小学课本,他的散文被台湾国文教科书收录。丰子恺的漫画以“曲高和众”的艺术主张和“小中见大,弦外有余音”的艺术特色备受世人青睐,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笔触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赢得了无数人的喜爱。</p> <p class="ql-block">这部分作品的主题是“诗意之心”,通过这些作品,可以感受到他如何将生活中的点滴转化为充满诗意的画面,每一幅画都像是一个故事,让人回味无穷。</p> <p class="ql-block">这部分作品的主题是“赤子之心”,展示了许多儿童题材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孩子们的天真烂漫,更反映了丰子恺先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看着这些画,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时光,心中涌起一股温暖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这幅以儿童为主题的作品特别引人注目。画面上,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笑容和纯真的眼神,让人感受到了童年的美好。丰子恺先生通过这些作品,表达了他对童真的赞美以及对社会现象的关注与思考。</p> <p class="ql-block">这部分作品主题是"悲悯之心"。丰子恺具有一颗悲悯之心。他以慈悲之怀对待众生与万物,曾作《护生画集》,劝人爱惜生命,戒除残杀,长养仁爱,倡导和平。爱,既是丰子恺生命的底色,也是他艺术的基调。</p> <p class="ql-block">一幅描绘渔夫捕鱼场景的作品同样引人入胜。画面中心是一位穿着蓑衣的老者正在驾驶一艘小船出海打鱼。他手持竹竿,熟练地操作着网具进行捕捞作业。这幅画不仅展现了渔民的生活状态,更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美与宁静。</p> <p class="ql-block">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让人眼前一亮。一位老翁坐在岸边钓鱼,身后是山丘与日暮相映成趣。天空被染成了橙色,太阳即将落下,给整个环境增添了一份静谧之美。这幅画仿佛让人暂时忘却了尘世的烦恼,沉浸在这份宁静之中。</p> 华君武漫画馆 <p class="ql-block">接着来到位于一个巷内的华君武故居,这里有华君武漫画馆和漫画雕塑。</p> <p class="ql-block">《最上乘的幽默一一华君武国风漫画艺术街区》</p><p class="ql-block">中国漫画,渊源流长,在古代的文人画中,就用夸张写意的手法,抒发心志,鞭挞邪恶,嘲讽权贵。人们常见的《钟馗捉鬼图》、《不倒翁》等,就带有漫画幽默讽刺的因子。</p><p class="ql-block">从清末民初反帝漫画《时局图》算起,中国漫画作为一门独立的画种已有一百余年历史。这百年是中国社会经受激烈动荡,走向独立自由,民族解放,中华复兴的伟大时期。漫画家们应时而生,运用漫画的武器或咸匕投枪刺向敌人,或嫉恶如仇怒斥罪恶,或大声疾呼伸张正义,或善意嘲讽涤荡心灵。</p><p class="ql-block">漫画家华君武先生,以笔为刀枪为历史存正气,以画为药石为人性存光辉。他深沉地爱着人民和国家,一创作无数佳篇而家喻户晓。他的作品刀刀见血,入木三分,寥寥数笔,形神俱现,其作品思想穿透力和艺术感染力和谐统一。他的人生姿势无不展示着中国式智慧,那些意味深长的笑才是最上乘的幽默,是对人们和国家最终极的关怀。</p><p class="ql-block">华君武不愧为-”中国当代美术史上漫画界的一代宗师,真正意义上的中华民族“文化创意”典范,既是一座精神的富矿,又是一所深刻的大学。</p> <p class="ql-block">华君武,美术活动家、漫画家,无锡荡口人。中学时期就开始发表漫画作品,抗日战争爆发后从事抗敌宣传,后到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任研究员。华君武先生的漫画紧扣时代脉搏,构思巧妙幽默,笔法简练中国味儿十足。他早期长于政治时事漫画,富有战斗性,在革命战争中发挥了很大的宣传鼓动作用。后期以讽刺画为主,辛辣地讽刺了社会上种种丑陋、落后现象,构思巧妙,入木三分,非常富有幽默感。华君武长期从事美术组织和活动工作,曾受到毛主席接见。华君武多年来创作的漫画作品有1500余幅,散文340余篇。</p> <p class="ql-block">这里通过"拉洋片"的方式展示华君武作品,观众只要转动手轮就可以浏览画作了。</p> <p class="ql-block">华君武先生各个时期的成长脉络和代表作品。这些作品不仅记录了时代的变迁,更反映了华先生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通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作为一个艺术家的责任感与使命感。</p> <p class="ql-block">巷内的几组漫画雕塑非常有意思。这组雕塑名为《跟我走》。</p> <p class="ql-block">《比慢》</p> <p class="ql-block">《猪八戒讲"V"字起源》</p> <p class="ql-block">左边是《猪八戒走穴成大款》,右边是《牛头对上了马嘴》</p> <p class="ql-block">左边是《我是文化人》,右边是《猪八戒算命》</p> <p class="ql-block">华君武祖居旁边的院落,挂了好多个牌子,肩负重任哦。</p> 华氏义庄 <p class="ql-block">荡口古镇的华氏老义庄,是清朝时期的珍贵建筑,占地约2500平方米,由华进思、华公弼父子始建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历经华氏子孙的陆续修建,至今仍保留着四进的房屋规模,被誉为“江南第一义庄”。其建筑风格融合了清初明式与江南地区特色,尤其是第三进的楠木正厅和门前隔河照壁,展现了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对于研究江南义庄的兴起与发展以及当地经济有着重要意义。此外,华氏老义庄的木雕艺术也颇为丰富,门厅和议事厅的梁枋上,都有着精美的彩画和雕刻花纹,2019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向世人展示着江南文化的深厚底蕴。</p> <p class="ql-block">《前言》</p><p class="ql-block">义庄,是我国旧时代大家族为赡族济贫、助学施舍而设立的田庄。这种氏族内部共有的经济实体,是本乡本土的慈善管理机构。</p><p class="ql-block">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创办的范氏义庄,成为后世效仿的核心。自明至清,无锡各名门望族先后创办义庄上百所,使无锡成为江南地区义庄最多的县之一,而荡口则是无锡创办义庄最早、最多、延续年代也最长的乡镇。</p><p class="ql-block">元末明初,荡口华氏始迁祖华贞固奉父命举家迁至鹅真荡口,购屋垦田,开拓基业,渐成煌煌大族。</p><p class="ql-block">明弘治年间,华贞固曾孙华守吉及其子华燠等创办了无锡历史上第一所义庄。华氏义庄。到清代,华氏后裔又先后创办了老义庄、永喜义庄、春义庄、新义庄和襄义庄等,加上荡口徐氏、殷氏等大族所建义庄,荡口先后创办义庄十多所,到民国时尚有七所,拥有义田九千六百多亩,对荡口地区农业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较大。</p><p class="ql-block">华氏老义庄建于乾隆初年,至解放后解散,是无锡义庄的典型。我们利用这所义庄旧址,举办荡口义庄展示馆,让观众在参观游览中,了解义庄的发展历史、社会性质、赡济作用,感知相关历史人物的高尚品德。若能有所感而兴起行善之心,真是我们希望看到的。</p> <p class="ql-block">义庄内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历史的痕迹。在这里,能够感受到了先辈们的智慧与善良。义庄的存在不仅是一种物质上的帮助,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支持,让人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情。</p> <p class="ql-block">《无锡华氏》</p><p class="ql-block">无锡华氏尊东晋孝子华宝为"孝祖",奉华原泉为无锡华氏始祖。明初,华原泉十世孙华贞固遵照父亲华幼武之命,迁居地处偏僻的无锡东南荡口镇,从此将家族推向了更加繁荣的阶段。华贞固被尊为荡口华氏的"始迁祖"。</p><p class="ql-block">华氏在无锡这块土地上绵延一千七百余年,代不乏人,在明清时期共出37名进士,仅荡口华氏就有22名,被誉为明清时期无锡第一望族。</p><p class="ql-block">荡口华氏是无锡华氏中具有代表性的一支,历经几十代而兴盛不颓,名人辈出。明嘉靖年间收藏大家华夏、翰林院大学士华察(华太师)、较早开始铜活字印刷的华燧、制造中国第一艘蒸汽机轮船的数学家华蘅芳,当代著名漫画家华君武等都出自荡口华氏。</p> <p class="ql-block">《华氏义庄》</p><p class="ql-block">义庄,是中国古代特有的由某一姓氏家族创办的慈善机构。这是为本族做好事的经济实体,一般建在乡村、集镇,故称"义庄"。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义庄,始于宋代范仲淹在苏州建立的范氏义庄,而无锡的义庄则始于荡口华氏。</p><p class="ql-block">清乾隆年间荡口华氏第二十二世孙华进思,国学生,累积致富,拥有土地2200多亩。乾隆八年,"独置义田一千三百四十亩赡族",创建义庄。进思无子,侄儿公弼为嗣,乃华蘅芳、华世芳之五世祖。公弼继承父志,移建义庄于所居之右,即现在的华氏义庄。到了清末,"老义庄"的义田总数最多时达到了七千多亩,数量规模堪称"江南第一"。</p><p class="ql-block">秉承始迁祖华贞固所订立的"忠厚传家,力行德义"之家训,荡口华氏家族代代相继,施行善举,借助创设和兴办义仓、义田、义庄、义学、义栈等多种形式,瞻济族人,普惠邻里。</p><p class="ql-block">尤其是义学的兴办坚持了数百年,享誉海内外的国学大师钱穆、力学之父钱伟长、两院院士钱临照、音乐家王莘等都曾在华氏创办的义学就读。几百年来,荡口华氏在壮大家族实力的同时造福桑梓,推动了一个地区的繁荣发展。</p> <p class="ql-block">《华氏碑廊》</p><p class="ql-block">华氏碑廊展示的是华氏家族历代收藏的碑刻,其中比较珍贵的有华氏义庄、《澂观楼法帖》、春草轩、以及《黄杨集》的碑刻等......</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华氏义庄的《中堂》。清乾隆时刑部尚书汪由敦所撰。荡口华进思捐田建义庄事得皇帝嘉奖,进思被任命为休宁县丞,遂托人把《华氏义庄事略》带与汪由敦,汪看后大加赞赏,认为义庄体现了“仁、礼、义、智、孝”,欣然写下这篇《梁溪华君捐田赡族事》,一为表彰华进思功德,二来希望世人能与进思一样尚德乐善。</p> <p class="ql-block">《怀芬书屋》。义庄规条中有专门的“训蒙章”条规,并划置学田,“设家塾以课子弟”,老义庄以每月会来加强对学子学习情况的检查和督促,华氏新义庄则开设怀芬书屋,将原来分散在各私塾的学子集中起来,可以说是新式学堂的雏形。</p> <p class="ql-block">《虑得集》</p><p class="ql-block">华氏家族的家训主要体现在荡口华氏“始迁祖”华贞固所著的《虑得集》中。“虑得”取“千虑一得”之意。</p><p class="ql-block">《虑得集》有四卷,分列家劝、祭礼习目、冠婚仪略、治丧纪要四个方面,涵盖了勤业、修身、孝悌、清廉、劝学等丰富的内容,作为治家经典,世代相传,为华氏家族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基础。</p><p class="ql-block">华贞固在其《虑得集》中表达了他对传家兴族的见解。一是孝悌忠信,二是力农济物,三是忧患思虑,四是积财积德,五是知书识礼,六是修谱立祠。华贞固的治家观点是:“不忧子孙之乏财,唯忧子孙之不德”,“财不足为后世计,德则可致后世绵远也”。</p><p class="ql-block">《虑得集》传世已久,其所书慈善之性、纯良之德、务本济物之道,以及训育子孙拳拳之心、循循善诱之法,历经时世更替,仍旧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重廉洁,利为公》</p><p class="ql-block">华氏老义庄有十项条约,八项细则以及续申规条。这些条款中,充分体现了系统完善的监督、问责、审计、公开机制。</p><p class="ql-block">监督机制:义庄设立董事一人,司事二人。由司事协助董事共同掌管义庄的田租、银钱、账册等一切事物。董事与司事每三年换届调整一次,必须由族内品行端正、经验丰富的人担当。</p><p class="ql-block">问责机制:如有能力不足或侵吞、挪用、徇私舞弊的情况出现,可以立即更换。</p><p class="ql-block">审计机制:义庄里银钱、粮食的进出,到了每年年终,要复核收入和支出,将上年结存数额、当年增加数额、当年各项开销及年末义庄实际余额,一项一项开列清楚。</p><p class="ql-block">公开机制:各司事会同董事,一起盘查,如无错误,则公开告知各位族人。</p><p class="ql-block">在这些条规中,无不体现了华氏老义庄“重廉洁、利为公”的廉义精神,也正是有了这些义庄条规的监督、约束和规范,华氏义庄在长达四百年的时间里,通过济贫扶困、赡老扶幼、发展到资助外姓穷困百姓,形成了荡口特有的“义庄文化”,使得荡口地区民风淳朴,百姓安居乐业,村民守望相助,经济文化繁荣昌盛。</p> <p class="ql-block">义庄大门上的门神</p> 王莘故居 <p class="ql-block">继续向前走来到座落于北仓河杨家弄口的王莘祖宅。故居门前很开阔,正中是王莘的全身雕像,左边是雕塑作品《昂扬》,右边是正在指挥乐队的一双手和象征着《歌唱祖国》旋律的五线谱,非常形象。</p> <p class="ql-block">王莘是无锡荡口镇人,我国著名作曲家,也是我国各类重大活动必用曲目《歌唱祖国》 、有“第二国歌”之称的词曲作者。这首歌唱祖国的赞歌,不论歌词还是旋律,都会瞬间让人感到振奋、温暖和自豪。1951年9月12日,周恩来总理亲自签发了中央人民政府令:在全国广泛传唱《歌唱祖国》。王莘享有“人民音乐家”的殊荣,这一殊荣的得主很少,好像只有聂耳冼星海和施光南获得此殊荣。</p> <p class="ql-block">王莘是中国音协“金钟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2009 年修建王莘故居时,仿制了他居住的天津小洋楼做为纪念馆,并修复了他曾居住的老屋2间,建筑面积1670m2。馆内分“歌起荡口”、“歌声引路”、“歌者不息”三个部分,向游客全面展陈王莘生平事迹和《歌唱祖国》动人旋律之魅力。</p> <p class="ql-block">一走进展馆大厅就被昂扬的《歌唱祖国》歌声所吸引,巨大的屏幕上播放着祖国繁荣强大的画面,非常振奋人心。</p> <p class="ql-block">《歌声引路》</p><p class="ql-block">1935年,上海民众掀起抗日救亡爱国运动,在这次运动中,王莘结识了左翼进步音乐家冼星海、吕骥、孙慎等人,并在1937年参加了冼星海、吕骥领导的抗日救亡歌咏运动。在此期间,《八一宣言》、《西行漫记》等革命著作使他开始向往延安,渴望过没有压迫的生活。“七七事变”后,王莘怀着强烈的爱国意识,奔赴西北参加革命。</p> <p class="ql-block">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说:王莘的歌曲不仅仅是艺术,更是重要的文化遗产。他的歌曲的含义已经超出了一首歌所能表达的富绩,更是一种气质和爱国精神的表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歌唱祖国》诞生记</p><p class="ql-block">1950年国庆节前夕,王莘到北京出差。在整修一新、红旗飘扬的天安门广场上,他看到游行队列中神采飞扬的群众和幸福可爱的儿童,想到新中国的朝气蓬勃、蒸蒸日上,心中充满了创,作激情。在返回天津的火车上,他便开始酝酿创作。不久,一曲气势雄壮、热情豪放的新歌《歌唱祖国》诞生了:“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这首凝聚着爱国之情、爱党之心和民族之魂的时代金曲很快传遍神州大地,成为亿万人民久唱不衰的音乐经典。第二年的国庆节前夕,中央人民政府、中央文化部向全国人民推荐两首歌曲,其中之一就是《歌唱祖国》。</p> <p class="ql-block">《歌者不息》</p><p class="ql-block">王莘晚年有了过生日的习惯。在他创作《歌唱祖国》50周年的2000年10月26日,王莘在家中最耀眼的位置上悬挂了一面宽大的五星红旗-一面在天安门广场上升起过的国旗。这里面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天安门广场每天升起的旗帜都是崭新的,然后标明日期收藏。就在举行王莘创作《歌唱祖国》50周年和音乐创作60周年的纪念活动时,天安门广场管委会经过请示和精心策划,破例将王莘生日那天升起的国旗隆重地赠送给了他。</p> <p class="ql-block">王莘2000年7月5日写到:我一生虽然写了很多作品,但我认为只写了两首歌曲,一首是用音符谱写的《歌唱祖国》,另一首是我至今仍然在用心灵谱写着的“歌唱祖国”。</p><p class="ql-block">回想起五十年前,我在创作《歌唱祖国》时,那仅是我的理想和对未来美好的憧憬。五十年过去了,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起来,如果说歌曲《歌唱祖国》还有生命力的话,那是因为它表达了全国人民期盼祖国更加强大的坚定信念。</p><p class="ql-block">让我们在新世纪里一同高唱《歌唱祖国》,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国家领导、知名艺术家为王莘题词碑廊</p> <p class="ql-block">王莘祖居,两间不大的房子</p> <p class="ql-block">全国解放后,王莘还创作了《歌颂祖国之歌》、《奔向幸福前景》等歌曲。他创作的歌剧《王杰赞歌》曾为周总理演出并受到鼓励。他还为毛主席诗词谱曲,为话剧《红岩》、《钗头凤》写了插曲。几十年间,王莘创作了近千首革命歌曲,为人民音乐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不愧为"人民音乐家"的称号。</p> <p class="ql-block">到此一游留影留念。</p> 会通馆 <p class="ql-block">最后来到位于镇子东头的会通馆。会通馆是明代藏书家、刻书家、铜活字印刷家华燧(1439-1513)的读书室及印书工场,始建于明弘治年间。馆内分“千古丰碑”“故乡的云”“纸短情长”“汉字秘境”“会通书局”五个部分,展示了会通馆校印的珍贵古籍,精美的铜刻体会通字库等。展览以语言和文字作为情感寄托,以印刷技术作为传递情感的载体,融合数字化多媒体技术,让参观者共情体验,感悟汉字情感魅力。</p> <p class="ql-block">《拓·华燧》 作者:梁溪清 </p><p class="ql-block">此作品植根本土文化,以表现藏书家、刻书家、铜字印刷家华燧(无锡荡口人)创立的铜版活字印刷作为创作素材,采用新媒体手段和立体浮雕相结合的方式,使作品白天与夜晚构成了完全不同的演绎方式,展开一段铜版活字印刷的历史画卷并通过地面“光·线”,将荡口特有的文脉传承开来。</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师、国家艺术基金评委、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副会长、中国舞美学会广东办事处主任、中央戏剧舞台美术系教学实践指导专家、广东省舞台美术研究会会长、广东演艺设备行业研究会会长,黑龙江艺术职业学院客座教授、广东舞蹈戏剧学院艺术设计制作系客座教授、CISD 中国舞美2016“年度人物”。</p> <p class="ql-block">《印刷术的传播路线图》</p><p class="ql-block">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朝,而自古以来东亚和东南亚诸国与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交往频繁,他们经常向中国派遣留学生和佛教徒,印刷术发明后首先传往这些周边邻国。之后经由中亚传入中东和阿拉伯地区,从而影响了非洲、欧洲,进而传播到美洲、大洋洲。欧洲印刷术的产生,不仅晚于中国数百年,而且是在中国印刷术的深刻影响下诞生的。</p> <p class="ql-block">会通馆利用活字印刷的书籍。</p> <p class="ql-block">会通字库,里面摆放着蔡你和华燧的半身雕像,以及会通馆印制的《虑得集》等书刋,门外是文明之运墙。</p> <p class="ql-block">《文明之运》</p><p class="ql-block">明正统年间,少年华燧便广泛涉猎经史,好作考订。他发现前人流传下来的著作未必都是善本,特别是那些存世稀少的作品,倘若不加订正而让其中的谬误也一并流传,未免以讹传讹,误导后人。于是他萌生了自己印善本的念头。</p><p class="ql-block">起初,华燧曾探索用木活字印刷,但由于木字容易受潮变形,效果不佳。据传他还曾探索过锡字印刷,但锡字不易着墨,效果也不理想。最后,他选中了铜活字印刷。他印制的书籍中缝上方都有印刷年份,下方印有“会通馆活字铜版印”字样。华燧往往在书后加跋,陈述经过。</p><p class="ql-block">华燧在《会通馆印正容斋随笔序》中自励:“燧生当文明之运,而活字铜板乐天之成!”,表达了天降印书大任于斯人的感人气概,更是一代训诂家、藏书家、出版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的感人情怀。</p> <p class="ql-block">多年来,华氏家族的《虑得集》均为会通馆勘印。</p><p class="ql-block">无锡荡口一带的华氏家族至今绵延了二十余代,之所以人才济济,长兴不衰,与其家族的传世家劝《虑得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p><p class="ql-block">《虑得集》,顾名思义有着“千虑一得”之意,是荡口华氏先祖华贞固为了引导后世、传承家风所制定的家规家劝。</p><p class="ql-block">书中内容包含四个部分:</p><p class="ql-block">一、家劝;</p><p class="ql-block">二、祭礼习目;</p><p class="ql-block">三、冠婚仪略;</p><p class="ql-block">四、治丧纪要。</p><p class="ql-block">六百多年来,《虑得集》秉孝义之风,以“忠厚传家,力行德义”的核心思想,指导着华氏后人如何做人、持家、修身、处世。</p> <p class="ql-block">《造纸术的传播路径》</p><p class="ql-block">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8年),中国已经有了麻质纤维纸。造纸术首先传入与我国毗邻的朝鲜、越南和日本,之后传播到了印度、中亚的一些国家,经过阿拉伯人传往欧洲。造纸术的发明和推广,对于世界科学、文化的传播产生深刻的影响,对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楮墨芸香,门前的《纸短情长》精辟的说明了我们的祖先发明文字、纸张、印刷的意义。</p><p class="ql-block">我们都是不善于表达的中国人,中国式的亲情和爱情,习惯把真心话隐藏起来,难以启齿,交流甚少。</p><p class="ql-block">人类在出生时,就是带着感情而来,无论在什么东西上面,感情都能留下痕迹,并且能穿越空间。</p><p class="ql-block">情至之语,自能感人。文字是寄托自我感情的载体,不是所有的感情,都能用文字诠释,但是所有的感情,都能从文字中得到安慰。</p><p class="ql-block">情之所至,诗无不至;诗之所至,情以之至。爱真的需要表达,我们需要被人爱着,也需要知道自己被别人爱着。</p><p class="ql-block">在这里,纸短情长,你所爱的、你所痴的、你所亏欠的,你想说的,你不敢说的,全可记录。</p> <p class="ql-block">会通馆内还设计了用游戏方式进行汉字秘境探险的场景,对青少年了解相关历史很有意义。</p> <p class="ql-block">院子里连廊上的《汉字的发展》展览,从年代、实物、文字、介绍等四个方面让观者了解汉字的发展脉络。</p> <p class="ql-block">最后走过会通书局,在这里人们可以亲自动手排版拓片,来一次自古以来利用活字印刷的体验。</p> <p class="ql-block">荡口古镇名人名居的探访到此结束,了解到了不少原来不知或一知半解的东西,更是被这些古人的聪明智慧、才华横溢、执着追求所折服。还有华氏家族的习文重教、廉洁自律和多方善举,更是可以作为古镇名人故居的文化地标发扬光大。这些历史风貌的具象展示,也是对当下和未来的价值导向,坚持下去,必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把我们的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越来越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