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打小啊,就伴着这一声声的嘱托,几乎唯一也是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去一趟北京!至少是得去看看天安门。但直到不惑之年才终于去了两次北京,可惜,目标却出奇的一致——医院。时间几乎也是一致,也真是验证了一句话,疾病不挑时间。所以说——这进京啊!是由心心念念变成了have to——不得不。</h3></br> <h3> 第一次进京是14年,这么看有十年了!对于生长在一个连旮旯胡同带上山沟的村镇都算上也不过三十几万人的小县城,走最远的地方也不过就是单位安排学习去趟省城而已的我。当病痛来袭,家里人力所能及的地区内各个医院看了一圈,结果都无可奈何对我说:得手术! </h3></br> <h3> 摸摸口袋,再到自己认知范围考虑,感觉这可不是小事,稍微不小心就是个真正的——躺平,而且也说即使成功也难保以后不再发展!尚需谨慎,尚需谨慎!心向北京吧!毕竟是首都,政治文化中心,顶格处理,高人多!</h3></br> <h3> 但对于北京这座城市有的只是一个首都,权力政治中心,繁华大都市的笼统印象,其他就是“懵”,足不出城的我,多少有点心生恐惧怕两眼一抹黑,好歹我也是病号,尽可能别耽误时间,就联系了发小接站。这样我和爱人就从东北小县城踏上了绿皮车煎熬了一夜终于到了。下了车就是扑面而来一股股热浪,四处眺望却是迷雾一般看不到太阳在哪儿,更见不到蓝天白云,就是个热,喘不上气的热!一片热心肠的发小开车拉着我俩特意绕路从天安门路过,还热情的说:看!快看,那就是天安门!下来看看再去医院吧?我忍着病痛哭笑不得地看着车窗外矗立在灰蒙蒙天空下的天安门说:拉倒吧,去医院……。</h3></br> <h3> 医生看了片子,了解地域,严重虽严重,但没提手术的事儿,建议回家保守治疗,这么简单?晚上,不解风情的发小又来了,天安门不去烤鸭得吃啊,死缠硬磨带我们去吃烤鸭,看病的心态再加上纯东北口味的我,没吃明白……第二天又挂了一个医生号,再次确认职业,建议最好不手术,并给了方案……家里还有上学的,赶紧又灰溜溜登上了返程的绿皮火车……</h3></br> <h3> 十年之后,再次踏上绿皮车——进京——还是去医院,身份是陪护,待的时间较长。吃,住,医院排号,车次,路线……孩子在手机搞定,一切听从安排,很顺利。</h3></br> <h3> 十年之隔,天气一样不留情的热,只不过不是当初憋闷那种,变成通透的,着实太阳晒的干热,而且是从早到晚不停歇的没温差的热。放眼望去,天变蓝了,还很透彻,时不时也有轻飘飘的如丝絮般白云游动其上,完全打破心中印记,有时都会怀疑自己是不是在北京或当初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是不是真的北京。</h3></br> <h3> 医院坐落在王府井附近,医院的前身据说是外国人建立的,选用的是个王府院落,后来规模扩大,在旁边扩建了一个,旧址好像成为一个医学科研进修的地方。医院管理很严,出入时间固定,为了方便去医院,价钱又能接受的范围,旅店也选在和医院距离三站多一点的距离,治疗很成功,恢复也很好,悬着的心也落了地儿,每天在等待去医院和回来的期间,自己也有心以医院为中心,利用来去时间,骑着车子在周围力所能及范围内的胡同和景点走马观花的穿梭。对于一个喜欢听歌却连会员都不肯充的酸秀才来说,唯一一个要求就是只要不花钱,时间允许脚力能达到的。也有是陪护一个心情使然! </h3></br> <h3> 美不美另说,当行走在弯弯曲曲胡同里,看着土的掉渣稀奇古怪又有些亲切的胡同名字,什么大方家,拐棒,煤渣,炒米……让你忍不住会心一笑,又感觉很亲切。胡同两侧一溜青灰色的砖瓦的房子,有的房顶还生着几株荒草摇曳,朱红色的大门,参天的大树,间或轿车停留在大门小路旁,时不时的也会有名人故居或府邸出来打个照面,小小的胡同偶尔又会有个提示前方有学校,尽管空气中弥漫着热浪,但悠悠历史沧桑底蕴的确是沁人心脾。</h3></br><h3> 而在正街骑行,每隔一段不远就会看到一座碧瓦红墙的院落,不肖说就是个什么王什么府,历史就矗立在眼前。</h3></br><h3> 再骑行一会儿人民出版社,一会儿商务印书馆,再三联书店,再中央戏剧学院,国家大剧院……文化又扑面而来了……</h3></br> <h3> 尽管为了赶时间象征性的绕着故宫城墙护城河,景山长长的红墙急急骑行,但匆匆一瞥,城墙的高大,河水的宽阔,门楼的恢弘大气,耀目的红黄色调,还是直击人心不可抗拒的。这种美不是浪漫,不是优柔不是华美,而是磅礴是震撼是高贵深沉,不愧是皇家,顶级传统的代表。</h3></br> <h3> 相比之下中国美术馆建筑就有些太没风格,让人失望了。里面正举办的是少数民族背扇,明末清初的一些书画还有青年画家展览,九点开馆,展馆太大,有点暗,功课也没做好,习惯于七点半就不得不开始工作的上班族,常常路过时还没开馆,偏巧路过想要进入时,虽不要门票可还得预约,多次路过,也没打起进去的热情,直到临近回家之前,在家人的怂恿下才仓促上门,也不知是自己穿的有点少,还是空调太好,我只好几乎打卡式的上下楼急急浏览了一圈,不过青年画家展览还不错。</h3></br> <h3> 中法大学旧址是路过时巧遇的,感觉建筑很有特点,中西结合,走近才发现是中法大学旧址。而且有限的近代史知识里也的确有点印象,有识之士的先见之明——留法勤工俭学。里边教室的色调也很干净简洁,富有美感,我们不论其他,毕竟是中国人,不得不佩服前人的审美,真的很高,本来是好奇留法勤工俭学生活学习的环境状态,不过进去才发现,现在是红色教育基地了,也好,好好巩固一下党史。</h3></br> 吃饭基本都是孩子定的外卖,为了口味,也在四周搜寻了一下,找到几个菜市场,都不太大,没有看到什么特殊的产出品,要说特产,豆汁吧!喝了不太喜欢这个口味,也吃了炸酱面,也没有想象中那么突出,不是全聚德的普通的烤鸭价格也还可以,口味偏淡,可能是地域差别带来不便。遇到了一个熏酱的,拌肺片,咸淡正好滋味也不错,吃起来软嫩爽滑还略有嚼头,还下饭,东北人啊。 <p class="ql-block"> 王府井图书店也去了,离医院很近,共和国第一书店,名副其实,一个字——大,各个楼层走了走,每层都有自己的风格设计,没买书,太多了,还有文创艺术品,有点眼花缭乱,选择恐惧症了。反而是在医院对面的中国书店和纸上声音书店逛起来更遂心,大小合适,几分钟就好了,最后在中国书店买了一本打折书。</p> <p class="ql-block"> 作为老师从教育的角度看, 最大的感受莫过于地域差别,资源差距,理念视野也就天差地别。在各处都会看到小学生,景点,博物馆,书店,尤其是书店。在十三邀里北大教授林小英谈到教育时也谈到教育资源。在医院附近有一个剧场,很大,有先锋话剧表演,免费的,看到海报进去想了解一下话剧的现场什么情况看看,时间,场次方便不,一问票早就没有了,管理的说目前都订满到了十月份……</p> 这个夏天所有一切就像这次北京之行,紧张忙碌,这样匆匆忙忙<h3>中过去了,走的匆忙,看的匆忙,事也多得一件接着一件的匆忙。但回想起来也无非就是个明晃晃的热!</h3></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