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4 年 10 月 10 至 12 日,部分口岸老友第四次聚在古都西安悄然拉开了序幕,在组委会及陕西省原口岸办姚主任的精心安排下,我们的聚会充满着惊喜和欢乐,大家回忆过去、交流养生、评论当今、憧憬未来中度过聚会的每一时光。除座谈之外,于 2024 年 10 月 11 日下午参观张学良将军公馆。铁大门两侧分别挂着“张学良将军公馆”和“西安事变纪念馆”两个门牌,前来参观的团队络绎不绝,这充分说明了张学良将军在中国人民心目中占据着很高的威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张学良公馆位于西安市建国路69号,由西安通济信托公司于1932年投资修建。院内主体建筑为东西排列的三栋三层中西合璧式楼房,自东向西分别称为东楼(A楼)、中楼(B 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西楼(C楼)。东楼和西楼外观完全一致,中楼的屋顶采用中式的飞檐翘角,与东、西两楼的西式建筑风格稍有不同。公馆大门正对中楼。1935年秋至1936年12月25日,张学良在此居住,并将西楼作为自己住宿和办公场所,有围墙和大院隔开,东楼作为东北军驻外官员临时来陕的住所,中楼作为副官及秘书的办公场所。1986年12月6日,在“西安事变”发生50周年之际,“西安事变旧址管理处”挂牌为“张学良公馆”,并加挂“西安事变纪念馆”牌子,正式对外开放。管理处”挂牌为“张学良公馆”,当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习仲勋、全国政协副主席吕正操等为开馆仪式剪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我们走进少帅公馆时,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左右两边的建筑,中间是绿化带,给我们的感觉是环境优美、庄严肃穆。我们随着参观的人群步入历史的转折——西安事变史实陈列,位于张学良公馆内北排平房的东、西两个展室。陈列面积约500平方米,展线全长150余米,整个展览由序厅、尾厅和四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民族危机 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第二单元:停止内战 西北抗日力量的大联合;第三单元:发动兵谏 逼蒋抗日;第四单元:历史转折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展出历史照片300余幅,文物文献150多件(组),采用浮雕、场景、模型、影像等多种陈列展示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展现了西安事变发生的前因后果以及重大历史意义。我们认真听讲解员的讲解,可以说茅塞顿开,更进一步的了解了西安事变的前前后后。张学良将军是伟大的爱国者,在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张学良将军和杨虎城将军以爱国的赤诚之心,秉持抗日救亡的民族大义,毅然发动西安事变,联共抗日,为结束10年内战、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实行全民族抗战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堪称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我们从这里走出来,拾阶而上来到张学良公馆中楼二层《赤诚爱国无悔情---张学良将军生平陈列》馆,这陈列在公馆的二层和三层旧址内。陈列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关东骄子,主政东北;第二单元:国难当头,兵谏救国;第三单元:幽禁岁月,磊落余年。展览以200余张历史照片,配以场景复原、历史影像资料、电子翻书、电子图表等多种陈列表现手法,全面展示张学良的百年风云人生,讴歌了张将军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特别是用铜制作的张学良将军头像格外引人注目,人们在这里住足合影留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岁月的长河中,张学良以他的风华绝代,为我们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他的故事,就是一首永恒的赞歌,诉说着那个时代的辉煌与荣耀。张学良的一生,是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他经历了多次政治变革和战争洗礼,却始终坚守着一位爱国将领的初心和使命。他的爱国情怀、民族气节以及为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所作出的贡献,将永远铭刻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之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张学良公馆见证了西安事变的酝酿、策划、发生及和平解决的全过程。张学良将军的三大历史功绩永远载入中国史册。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通电全国,宣布服从国民政府,史称“东北易帜”,张学良此举确保了东北三省在中国版图之中,在形势和名义上促成了全国统一,这是他的第一大功绩;张学良的第二大功绩就是调停中原大战,1930年3月,汪精卫联合地方实力派,阎锡山、冯玉祥和李宗仁等人,向蒋介石发起挑战,展开了新一轮的军阀混战,其战争波及远超北洋军阀混战。张学良作为第三势力,协助蒋介石平息了战火;张学良的第三大功绩就是世人皆知的“西安事变”,当时张学良身负家仇国恨,蒋介石却坚持“攘外必先安内”,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一起兵谏蒋介石,逼迫蒋介石联共抗日,停止一切内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张学良将军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也是经历过很多磨难的一生。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张学良将军却被蒋介石软禁,真可谓“请战有功当年临潼已兵谏,爱国无罪此日南冠作楚囚”。张学良将军前后在国内十一处被囚禁。十一处分别是:江苏南京--宋孔两公馆;浙江宁波奉化--雪窦山;安徽黄山--居士林(今听涛居);江西萍乡--绛园;湖南郴州--苏仙岭;湖南怀化沅陵--凤凰山;贵州贵阳修文--阳明洞;贵州贵阳--黔灵山麒麟洞;贵州贵阳开阳--刘育乡;贵州遵义桐梓--小西湖;重庆歌乐山--戴笠公馆。由于被软禁无法实现抗日的包袱,只写“恨天低,大鹏有翅愁难展”词句泄愤。张学良将军被骗到台湾后仍然被软禁,前后渡过了 54 年的软禁生活,1990 被解禁获得自由 ,1995年,张学良离开台湾,侨居美国夏威夷。6年后,病逝于檀香山,享年101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对张学良将军一生的功绩,很多文人墨客给予评价,但没莫过于周恩来总理“千古功臣,民族英雄”这一评价。 张学良曾为东北大学校友会撰写刊词:“不怕死,不爱钱,丈夫决不受人怜。顶天立地男儿汉,磊落光明度余年。”短短几句,或许是他对漫长幽禁岁月的豪放抒发吧。有一首诗歌对张学良这样评价:“谁人不知张少帅,千古功臣一代骄,爱国爱民情切切,力挽狂澜运略韬。东北易帜金瓯整,平息中原战火消,西安事变惊天地,赢得抗日烽火烧,身陷囹圄志不渝,和平统一保台岛。铁血男儿功盖世,华夏子孙赞勋老”。这正是人民对民族英雄丰功伟绩的共同赞美,也是张学良的名言:“有大志者,不问成败,但求无愧于心”的真实写照。</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