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秋风楼

山民

<p class="ql-block">2024年游记之六十</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是好几位皇帝来过的地方。虽地处偏僻,却名声在外,它就是山西万荣的后土祠,它就是这座祠庙里的秋风楼。</p> <p class="ql-block">  这个后土祠非常的了不起,唐玄宗、宋真宗等都曾来此祭祀。后土祠里的秋风楼名气很大,因为楼上藏有汉武帝《秋风辞》石碑,楼的名字就叫秋风楼了。前些年让登楼的时候,我曾在楼上亲眼目睹过这块石碑(现在不让登楼)。</p><p class="ql-block"> 山西万荣有两座名楼,一是秋风楼,二是飞云楼,是真正的古建筑当中的宝贝,若鲜为人知,实在是暴殄天物!</p> <p class="ql-block">  人们常说的皇天后土,皇天就是老天,后土就是脚下的地土,指天地神灵。表示至尊、尊贵、盛大。后土又称后土娘娘、大地之母等,她主宰着世间的山川大地,这就是这块大地上人们所敬奉的神。</p> <p class="ql-block">  佛教深受元世祖忽必烈的尊崇,在他的倡导下,由小众变大众大范围传入民间,也就800年的历史。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那个基督教才被国人所知晓,连200年都不到。</p><p class="ql-block"> 后土娘娘在这个地方被封神已经一两千年了,她就是这块地方的教,她就是人们心中的释迦牟尼、耶稣。</p> <p class="ql-block">  明朝建都北京后,将设在南京的天地坛迁移到了北京,北京的天坛公园,就是皇帝祭天祭地的地方。后来祭天祭地分开了,在安定门外专设了一个祭地的地坛,也就是现在的地坛公园。上面这些都是从后土祠引申过来的,后土祠是祭天祭地之祖。</p> <p class="ql-block">  王之涣的一首“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鹳雀楼声名远扬。汉武帝刘彻的《秋风辞》让秋风楼的名气若天上的云彩飞向远方。“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落黄兮雁南归……。”泛舟汾河,志得意满的刘彻,用一首辞抒发他的快意人生。从观景台眺望,河面上似乎晃动着古帝王泛着楼船顺流而下的影子。</p> <p class="ql-block">  后土祠为什么要建在这个地方呢?我们常讲,中华民族的发祥地,说的就是这儿呀。尧舜禹哪一个不是从黄土地上起家的呢?这里被称为中国的“中”。</p><p class="ql-block"> 黄河被称为中国的母亲河,汾河流经大半个山西,被称为山西的母亲河,两条河在此交汇,这儿怎能不筑庙祭神呢?</p> <p class="ql-block">  3000多年前的晋国,主要存在于黄河汾河流域,立国600余年,结束于赵、魏、韩三家分晋。这一时期农业生产、盐业生产、商贸流通都得到了极大发展。我们常讲的农耕文明,指的就是这些呀。</p> <p class="ql-block">  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相伴一年四季,惯看秋月春风,守望日月星辰。由衷的感激大地之母赐给他们肥沃的土地,温润的气候,丰盈的果蔬,后土娘娘是他们心目当中至高无上的神。</p> <p class="ql-block">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话绝不是诗人空想出来的,这是季侯的真实写照。这个地方几乎每年清明节都要下春雨,冒雨敬神祭祖大家已经习以为常,干旱少雨的黄土高原,清明时节就是要下贵如油的春雨,这个地方就是这么神奇。</p> <p class="ql-block">  春夏秋冬四季分明,说的也是这儿。这种季候状况只有山西有,且山西的晋南表现最为明显。春就是春,秋就是秋,春季里由冷变热三个月,秋季里由热变冷三个月,春不抢夏,秋不抢冬,谁也不多占,谁也不少占,冷热平和过渡。这么神奇的地方,肯定要筑庙敬神呀。</p> <p class="ql-block">  敬神就要有庙,何况是敬奉土地之神后土娘娘。后土祠要建,秋风楼要盖,而且还要弄的高大上,要不然皇帝们会寝食难安的,这可是敬奉大地之母啊。高台之上,一座气派的祠庙拔地而起,这就有了气度非凡的后土祠。</p> <p class="ql-block">  万荣人是极聪明的,他们将祠庙的山门建的高高大大,正面迎客,背面演戏,一庭两用,雅致独特。关上大门,在过庭里搭上木板,转瞬间将山门变成了舞台,这么精巧的构思,绝非常人所为,智慧的古人啊。</p> <p class="ql-block">  这里有一组罕见的的品字型舞台,进得山门后,坐南朝北,共有三座舞台,且成品字型排列。上图为品字型舞台上面那个“口”,下图并列的两座舞台是品字型舞台下面两个“口”。有一个未解之谜,三座舞台同时演戏,声响互不干扰,窍门在哪儿呢?</p> <p class="ql-block">  农历十月初五这里有庙会,到那时十里八村的乡亲们,会聚集在这里观看社戏,大家兴高采烈的欢度属于当地民众自己的节日。</p><p class="ql-block"> 一个台子上演的是豫剧《穆桂英挂帅》,一个台子上演的是眉户剧《梁秋燕》,那座过亭的台子上演的是蒲剧《法门寺》。三剧同演,是舞台亦是擂台,咚咚锵锵鼓乐齐鸣,那种盛景只有这个敬奉后土娘娘的祠里有。</p><p class="ql-block"> 寺庙里面的舞台都是要面向神像的,演戏是给神看的,老百姓是蹭戏看。从大殿神像的位置,不但能看清前面两台戏,还能通过下图舞台中间的过道,看到后面那个舞台。</p> <p class="ql-block">  现在我们听到的是蒲剧曲牌《过门》,就是这个调调,就是这个让人上头的调调,它就在这个舞台演过,而且演了千百年。坐在台下看戏的老汉们,能听得闭上眼睛跟着这个调调摇头晃脑如痴如醉。听到了它,就听到了黄河汾水,就听到了皇天后土,它就是这块土地的魂。</p><p class="ql-block"> 蒲剧的唱腔里有一个长声“啊”,加上换气要唱好几个小节,唱的时候弯弯转转,曲曲折折,跌宕起伏,像直抒胸臆的呐喊,更像奋力抗争的狮吼。一声“啊”喊出了人情冷暖,道尽了世间沧桑,</p> <p class="ql-block">  这个调调余音绕梁。它环绕舞台的大梁绵长不绝,绕过了舞台前的两棵百年古树,使它们的树冠呈“龙腾”“凤舞”之势,构成了一幅空中的“龙凤呈祥”图,生成了秀美的“龙凤柏”。它还绕过了高耸入云的秋风楼,携天上的云彩飞向远方,将后土娘娘的祝福播撒给广袤无垠的大地。</p> <p class="ql-block">  不同于佛教音乐的空灵、深邃,道教音乐的轻柔、绵长,皇家《凯旋令》的欢快、得意。蒲剧音乐展现的是对命运的抗争,它起调高,唱腔高昂,朴实奔放,表现的是黄土地的人们慷慨激昂、悲壮凄楚的英雄史观。</p> <p class="ql-block">  什么是文化?这就是这片黄土地上的文化。千百年来,这块土地上的人们,祖祖辈辈生活在同一自然环境中,形成其特有的风俗,<span style="font-size:18px;">产生了极大的内聚力,继而增强了这个地域的独立性。一句话,这里生活着一群具有顽强性格不惧风雨的后土人。</span></p> <p class="ql-block">  现在好多古建筑不让登楼了,我表示理解。因为,从文物保护的角度出发,山西的古建所有的本体里面不让进强电,这是山西文物局的规定,一是担心灯光或者线路发热,可能引燃木构建筑,二怕加速老化墙上壁画。电都不让进,人更不让进,我这儿还是要悄悄的说一声,现在能登顶的塔(楼)赶快登,以后让登顶的古塔(楼)只会越来越少。</p> <p class="ql-block">  这是迄今为止我见过的最精美的柱础,四只憨态可掬的小狮子,东西南北各把一个角,萌萌的小模样惹人喜爱,你看一眼他摸一下,小狮子的脑袋油亮油亮。我也忍不住蹲下身子,近距离端详一番,与可爱的小狮子合个影,算作游后土祠的纪念。</p> <p class="ql-block">  秋风楼下就是当年的张仪古道,为保护古建筑,今人将拱门用砖砌小了,只留下了一个小洞。靠在墙边,我的耳畔似乎回响着马队经过时的铃声,往西走过了黄河是陕西,往东走一马平川奔山东,秋风楼目睹了先民们走南闯北的傲娇身姿,见证了时代发展若滚滚洪流奔涌向前。</p> <p class="ql-block">  这座秋风楼周身都涂满了一种名字叫“岁月”的灰色,这种灰天然地呈现出古朴与凝重,它都沉淀了些什么呢?任由后人评说吧。秋风楼虽然沉默不语,却又与今人进行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它拥有着属于自己的故事,它虽然不知时光,却守护着时光。</p> <p class="ql-block">  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使汉武帝们万万想不到的。深秋时节,秋风楼畔无半点萧瑟之意,阡陌纵横间,绿意盎然,硕果累累,一派丰收景象。</p> <p class="ql-block">  后土祠观景台的下面就是山西沿黄河旅游一号公路,在这一段叫朝圣路。它远超出普通人对乡村公路的印象,道路平直宽阔,蜿蜒于山水之间。路旁的大树成排成行,疏密有致,像关系铁铁的亲兄弟一样,头顶着头,手拉着手,肩膀着肩,驾起一片浓荫,为过往行人遮风挡雨。</p> <p class="ql-block">  今天是2024年10月18号,山西沿黄河沿长城沿太行三个一号旅游公路全线贯通。这三条公路近1.3万公里,它们将山西500多座国保单位900多个旅游景点联到了一起。不看一看山西,怎会理解表里山河的完整内涵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