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南渡江,水流长,海南一派好风光。豪情满怀建宝岛,喜看荒山变粮仓……”这支耳熟能详的歌是1972年纪录片《志在宝岛创新业》的同名主题曲。由张荣仁作词,张雄海作曲,著名歌唱家邝青演唱。词曲优美流畅,加上歌者声情并茂,一时唱响了大江南北。</p><p class="ql-block"> 这支歌展现了南渡江两岸的大美风光,讴歌了广大知识青年奔赴宝岛屯垦创业的火热生活。许多年轻人刚从学校毕业就冲进梦开始的地方——来建设宝岛海南。</p><p class="ql-block"> 如今,半个世纪过去了,那些青春靓丽的容颜早已没入时光的更迭,但他们壮志满怀献身宝岛建功立业的战斗情景,早已镌刻在人们的心碑上!</p><p class="ql-block"> 南渡江亦称南渡河,古称黎母水,是海南最大的河流,发源于海南白沙黎族自治县南开乡南部的南峰山。干流斜贯海南岛中北部,流经白沙、琼中、儋州、澄迈、屯昌、定安、琼山等市县,最后在海口市美兰区的三联社区流入琼州海峡,全长333.8千米,流域面积7033平方千米。</p><p class="ql-block"> 在南渡江的澄迈段,起于仁兴镇昆仑居二十六队,终于永发镇永灵村,澄迈县流经路段约98.94千米,流经仁兴镇,中兴镇,文儒镇,加乐镇,金江镇,瑞溪镇,金安(筹),永发镇等8个乡镇村居委会。</p><p class="ql-block"> 在昆仑农场二十六队,漫山林海中,时常能听见清泉流水的回响,山中藏着南渡江之源。土生土长的海南人民,多多少少听过这条母亲河的传说,当地德高望重的老人说,南渡江的源头就在斧头岭的最深处,在那里有一棵生长万年的秋枫树,枝繁叶茂,根茎无数,是这片山林里最古老的生命。南渡江的源水就从它的底下涌出。</p><p class="ql-block"> 徒步入林中,要穿过一处落叶堆积的山路,雨后的路径翻起黝黑的泥土,一直通往密林深处。通过交织的灌木组成的狭小山路后,伴随着水声阵阵,一块林中高台豁然开朗,脚下赫然出现奔流在山中的清澈小溪。</p><p class="ql-block">小溪从更远处的山峰间流下,水流湍急,水中遍布卵石与水草,流向山下的另一个远方。山里人称其为“南保河”,它是附近村庄唯一可以使用的水源。人们用水管在溪中取水,导向田间地头,也用作家常饮用;当正午干渴难耐时,农人会来到溪边,鞠水即饮,清冽的溪水带来了瞬间的凉爽与畅快,这是专属于山中的独家生活方式。</p><p class="ql-block"> 小溪是南渡江源头的支流之一,它的来处肉眼可见,那儿一片绿意葱茏,却深不可测。再往山上徒步便可能寻找到南渡江真正的源头,但没有人知道它在什么方位;护林员大多是世代居住山中的村民后代,也从未有人真正见过它的模样。斧头岭的密林错综复杂,越往上走,海拔的上升通常伴随着寒冷和湿气,松涛和云雾缠绕其间,也极易使人迷失方向。</p><p class="ql-block"> 这里仍属南渡江源头区域,山势险峻,树林遍布群山。支流带着奔腾的水流到达山中,像人类体内活跃的大动脉,不停输送着象征生命的充沛血液。</p><p class="ql-block">从南渡江澄迈金江镇段上溯,江流再次转南,河道逐渐抬升,到加乐镇九龙水电站便是南渡江中游与下游的分界,也是南渡江下游河谷的上止点。老澄迈说,过去小些的船可直抵九龙滩。</p><p class="ql-block">逶迤南渡江,最美是金江。它从中部山区的崇山峻岭中一路走来,跌宕起伏,奔涌激流,却在澄迈境内收拾起桀骜的脾性,变得水阔江深,意蕴悠长。于是,这条母亲河,为金江两岸的百姓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幸福——这里,是两岸百姓的饮用甘泉,是良田的灌溉之源;这里,是新鲜鱼货之乡,是电力能源产地;这里,还曾经是澄迈的主要运输通道,中部山区的木材、山珍,从这里顺流而下,换来海口的百货、食品……</p><p class="ql-block">坐在金江的游船上,一路溯水西上,只见南渡江上,山清水秀,茂林修竹,村庄掩映,看不尽的两岸风光。如今,这里正在建设南渡江百里生态旅游区,而在一千年前,这里已经是海南经贸往来和文化传播的通道,半个世纪前,这段江面还是商船往来如梭、木排接连不断。</p><p class="ql-block"> 在加乐镇的红丰农场渡口是金江上仅剩的几个渡口之一,澄迈南渡江上的渡口历史十分久远。约1000年前的宋代,澄迈就建有第一个南渡江渡口——金安渡口。到明清两代较为发达,设有金安、金江等10多个渡口,民国期间增设德润、潘村等渡口。新中国成立前,渡口依然是南渡江两岸人民交通往来的主要通道。</p><p class="ql-block">平缓稳定的南渡江水,勾勒出了以金江码头为出发点,以九龙电站、谷石滩电站为停靠驿站,以迈湾水库为终点,长达一百公里的观光路线。</p><p class="ql-block">南渡江曾经是海南岛的黄金水道,尤其是澄迈的南渡江金江段,就是依靠着南渡江水运发展起来的。</p><p class="ql-block">南渡江澄迈段既有悠久的航运历史,又是南渡江流域最为缓慢静美的流段,沿岸既有像景色优美的加笼坪景区,也有如瑞溪镇、加乐镇、金江镇等风土人情淳朴的乡镇。近年来,澄迈县整合南渡江两岸旅游资源,打造海南桂林生态山水旅游度假区。从澄迈金江镇码头出发,沿江而上,大江、青山,堤坝、森林,激流、沙洲,交替出现,每一段江面都是一节生态旋律,沉醉其中,让人禁不住感叹沿岸原生态风光带来的震撼人心的美。</p><p class="ql-block">南渡江加乐段,正是这条母亲河流出山谷后,最为秀丽的江岸,几种不同的河岸依次展现在眼前,槟榔树岸上,大片槟榔树干挺秀笔直,线条明快流畅。树叶对称开放,叶色翠绿欲滴,像一把把翡翠玩扇。它们一排排一行行,亭亭玉立,似站在江岸张望的女孩,婀娜多姿;一株株整齐,挺拔的橡胶树,就像军营正在列队的士兵。一阵风吹过,层层绿浪泛起,令人仿佛身心包裹在绿色的怀抱中。</p><p class="ql-block">竹林岸旁,一丛丛、一簇簇,全是翠绿的修竹。这种绿,是闪烁着生命光芒的翠色,绿达心底。轻风掠过长梭形竹叶,带着清新的味道,拂面而来,沙沙作响。猛吸一口,淡淡的竹香,通体清凉、舒爽。</p><p class="ql-block"> 江岸边,还有一片片桉树、一片片香蕉、一片片雨林……在江水滋润下,绿得格外惹眼,一派典型的热带风光。游船载着远客高歌航行,独立船头,蓝天碧水青山相映成趣。树枝招展,水光潋滟,山岭葱茏。船头水花朵朵,四周波光粼粼。几种江岸悄然变换,神韵天成;无数种树木以水为伴,沿岸而聚,且听风吟,看潮起潮落,任四季变幻。</p><p class="ql-block">在金江镇区,南渡江横跨而过,百姓依江而居,繁衍发展。1990年,一座全长454.93米,桥面总宽15米,连接屯昌至大拉的重要桥梁之一的金江大桥建成,解决了两岸居民“平日靠木船”渡江的窘境。而在金江大桥的另一侧,还有一座同样磅礴的大桥屹立在江面上,它就是澄迈大桥。</p><p class="ql-block"> “我们这里称呼澄迈大桥为‘新桥’,金江大桥则叫‘老桥’。”家住金江大桥附近的刘先生告诉记者,当年有一次南渡江出现洪峰,江水漫过了大桥桥面,两岸低洼地区都被淹了,江水不断地冲击着大桥,但大桥岿然不动。“在出现了那次洪峰后,政府重新修缮了金江大桥,又修建了澄迈大桥。”</p><p class="ql-block"> 两座“姊妹桥”的诞生,贯通了金江镇南北两岸居民的生活轨迹,也打通了金江镇迅猛发展的金光大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