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司马当年围寿春,降兵无数拜车尘”(冀、黑谜人各一)于忠东、吴刚</p><p class="ql-block">【制谜】于忠东</p><p class="ql-block">【评析】蔡建荣</p><p class="ql-block"> 谜面“司马当年围寿春,降兵无数拜车尘”出自《三国演义》赞于诠诗句。这面句既富有画面感,又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司马昭围困寿春,是三国后期的重要战役之一,其背后是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而“降兵无数拜车尘”则形象地描绘了战败后士兵投降的凄凉景象,为谜底埋下了伏笔。</p> <p class="ql-block">谜底“于忠东、吴刚”通过巧妙的顿读——“于/忠/东吴/刚”,启下句“东吴虽有英雄士,谁及于诠肯杀身!”实现了与谜面的精准扣合。这种顿读方式不仅符合汉语的语法习惯,更在语义上进行了别解,将“于诠忠于东吴,表现刚强”的意蕴融入其中,使得谜底与谜面之间产生了深刻的内在联系。</p> <p class="ql-block"> 灯谜的成功之处,在于它不仅仅是文字游戏,更是富含文化内涵的载体。本谜巧妙地运用了《三国演义》中的历史典故,通过于诠在寿春之战中的英勇表现,展现了其忠诚与刚强的品质。这种对历史人物的深入挖掘与再创造,不仅丰富了灯谜的内容,也提升了其文化价值。</p><p class="ql-block"> 制谜者于忠东在构思此谜时,展现出了极高的智慧与创意。他通过巧妙的顿读和别解,将原本看似无关的“于忠东、吴刚”两个名字与《三国演义》中的历史事件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这种构思的巧妙与别解的趣味,不仅让猜谜者感受到了解谜的乐趣,也让他们对历史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