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黔山黔水</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转发)</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贵州是个很独特的地理存在。独特在山、在水、在文化,换言之,独特在山水人文。</p><p class="ql-block">贵州,简称“黔”,因黔水而得名。这是一块高原山地,面积17、6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地貌特点是地表破碎,道路崎岖,山高谷深,沟壑纵横。</p><p class="ql-block">贵州位于云贵高原东部,处在一个大斜坡上,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这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东南来的暖湿气流在爬坡中,形成山谷中水汽蒸腾,四处弥漫着云雾,是阴天日数最多的省分,省会“贵阳”这个名字就是难得见到阳光的意思。民间有个说法,“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形象地道出了贵州的自然特征。</p><p class="ql-block">盘点一下贵州的自然地理,一条大河,把贵州几座大山串连起来。也可概括为“四山一水”,乌江源于乌蒙山,横贯贵州大地,流域分布于大娄山、苗岭、武陵山之间,流域面积达8、69万平方公里,接近贵州省面积的一半。</p><p class="ql-block">云贵高原特殅的地形地貌,使乌江高山峡谷特征明显,滩多、流急、河谷深深。贵州,呈现出高原与峡谷相间的山原景观。</p><p class="ql-block">2023年10月中旬,我沿贵州大娄山、武陵山、苗岭和乌江走了一趟。现在,我们来认识一下黔山黔水。</p><p class="ql-block">一</p><p class="ql-block">大娄山,是我们从重庆进入贵州穿越的第一座山脉。山脉主体位于贵州省北部,北端延至重庆市,属东北—西南走向,长约300公里,相对高度在500米以上。大娄山脉有两大特征,一为凸向南东的弧形褶皱山脉,一般背斜宽缓,向斜狭窄,地形上岭谷相间;二为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以喀斯特山地、溶丘、洼地和谷地景观最为典型,地下溶洞、暗河遍布,此乃因碳酸盐岩广布所致。这是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以大娄山分界,乌江与赤水河以此为分水岭,它也是贵州、四川和重庆的界山。</p><p class="ql-block">这里最为著名的是位于遵义与桐梓县交界的娄山关,位于大娄山主脉脊梁上,是一个沿裂隙溶蚀而成的隘口,南距遵义仅50公里,为川黔交通要道,它北拒巴蜀,南扼黔桂,为黔北之咽喉,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大娄山一带,是中国工农红军的福地。1935年1月,中央政治局在大娄山南麓的遵义城召开了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军事上的领导地位,实现了中国工农红军一次生死悠关的转折。紧接着,从1月到4月,在毛泽东的指挥下,中央红军在大娄山西侧、黔川滇边界的赤水河流域,辗转了近三个月,演绎了“四渡赤水”的战争奇观,最终成功地跳出了险境,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实现了伟大的战略转移。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原准备经娄山关北上,没有成功,再折向遵义。途中,经半天激战,打败了扼守娄山关的贵州军阀王家烈的一个师,再次跨越娄山关,乘胜重占遵义。这是长征以来的第一次大胜利,毛泽东在这里留下了“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迈诗句,展现他博大胸襟和大无畏精神。出大娄山脉,经遵义、湄潭、思南、铜仁东行,来到了武陵山腹地。</p><p class="ql-block">二</p><p class="ql-block">武陵山脉位于贵州省东北部,向东延至湖南省西北部,地理上处在中国地势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交汇处,是云贵高原与湘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山脉呈北西凸出的弧形弯曲状,斜贯近500公里,是乌江与沅水、澧水的分水岭,北西隔乌江与大娄山相望,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p><p class="ql-block">武陵山的主峰为梵净山,海拔2572米,位于铜仁市的江口、印江、松桃三县交界处。梵净山有许多形态各异的山峰,如蘑菇石、红云金顶、老金顶等。其独特价值在于:它是中国南方最早从海洋抬升为陆地的地方,距今约14亿年,为典型穹隆状山地生态系统,是世界同纬度唯一保存了亚热带原生生态系统的地方,孑遗着7000万至200万年前的古老珍稀物种,如珙桐、梵净山冷杉、黔金丝猴等,是世界罕见的生物基因库。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黔金丝猴的唯一分布区,被誉为“梵净山生灵”。</p><p class="ql-block">梵净山是一座文化名山,有2000多年历史。作为西南佛教中心,它开创于唐,鼎盛于明。明万历年间所立的《敕赐碑》,至今存于梵净山老金顶上。万历皇帝“敕赐”,将梵净佛山誉为“立天地而不毁,冠古今而独隆”的“天下众名岳之宗”。由于这里风光神奇,佛教兴盛,明代这里成为众僧向往的“梵天净土”,始有梵净山之名,民间称为“大佛山”。当地的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文化也为梵净山增添了浓厚的人文气息。</p><p class="ql-block">前年6月上旬,我们逆乌江而上,误打误撞闯进了乌江左岸的武陵山大裂谷。这是一条长7、8公里喀斯特地貌原生态峡谷,位于武陵山脉西北段。大裂谷范围约30平方公里,一座座山岭如刀劈斧削,陡峭壁立,层层叠叠,把大裂谷紧紧抱在怀中。大裂谷内,集山、峡、林、泉、瀑、崖、洞、潭、溪、坑、缝于一体,瀑布飞溅,溪水流淌,碧草青青,山花烂漫,山势奇峻多姿!武陵山延伸到湘西北,造化了奇特的张家界地貌景观。张家界地貌特征,以独特的砂岩峰林著称。这里似乎是一个奇幻的世界,山地、岩溶、丘陵和岗地复杂多样,犹其是山峰奇形怪状,像石林、像宫殿、像塔楼、像利剑,形成了一个神秘的石头世界。这种奇异的地形地貌,极像科幻电影《阿凡达》中虚构的潘多拉星球景象,所以它己成为科幻电影的取景地。</p><p class="ql-block">武陵山脉是重要的中华文化发祥地。据记载,苗人的祖先和土家人祖先杂居生活在这一带,他们共同称这巍巍群山为“武陵山脉”。楚国时,因黔山之名,始置黔中郡,西汉因武陵山改为武陵郡。此后,这里成了文人墨客笔下的世外桃源。东晋有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唐有李白“功成拂衣去,归入武陵源”,宋王安石“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武陵源成了超凡脱俗、世外桃源的代名词。</p><p class="ql-block">三</p><p class="ql-block">从武陵山出来,我们由东而南,经镇远、三穗、柳川、榕江等地,走进了苗岭。</p><p class="ql-block">苗岭,横亘于贵州东南部的一座名山,因苗族集聚而得名。地理上,苗岭是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其范围:通常指惠北以东至雷公山,长约180多公里,宽约50公里的绵延山地,东西断续分布;也泛指西起六枝,东达锦屏、贵阳以南、独山以北的东西分水岭高地。苗岭海拔在1200—1600米,最高峰为雷公山,高程达2179米。</p><p class="ql-block">接着,我们穿过苗岭,来到了贵州最南端,黔东南州的荔波县。荔波贵为世界自然遗产。原因是,这里有世界同纬度最为原生态的地貌。喀斯特地貌实乃岩溶地貌,为荔波最突出的自然特征。荔波县,地处苗岭山脉深处。走在这片土地上,类似广西桂林一样的山触目可见。不同的是,桂林的山是一个个孤零零的存在,以峰林为主,而荔波的山有基座相连。请教了有关人员才知道,贵州属喀斯特地貌初期,以基座相连的峰丛为主,而桂林一带属喀斯特地貌晚期。</p><p class="ql-block">说苗岭不能不说苗族。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散居在世界各地,但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地区,尤以云贵高原最多,苗岭最为集中。苗族有自己的语言,归类为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苗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苗族在古代有荆楚、荆蛮、南蛮等称呼,新中国成立后统称苗族。传说,苗族是北方蚩尤部落后裔。炎帝黄帝联合战败蚩尤。为了逃避战乱,其后人始向南流徙,历史上经过五次大的迁徙,形成了今天这样大散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其中一部辗转落脚在云贵高原。</p><p class="ql-block">苗族是最早的稻作民族,在上古时期就种植水稻。苗族服饰式样繁多,色彩艳丽,妇女身上一般穿窄袖、大领、对襟短衣,下身穿百褶裙飘逸多姿,惊艳动人。苗寨的吊脚楼独具特色,这是苗族传统建筑。在苗寨我们看到,为适应苗族人居住山上的特点,其建筑后半部分建于倾斜度较大山坡上,前半部分以木柱支撑,形成吊脚柱,故称之为吊脚楼。吊脚楼一般有两三层:上层储粮谷,中层住人,下层堆放杂物或饲养牲畜。从荔波返程途中,路过黔南州的独山县。这是一个低调、缺少存在感的县。</p><p class="ql-block">在抗日战争中,这是一个不应该被忘记的地方。1944年2月,日军发动了豫湘桂会战,河南和湖南先后被占领,接着攻占了广西柳州。而后日军兵分两路:一路南下,打通到东南亚的道路;另一路北上,沿黔桂铁路直扑贵阳,包抄重庆。重庆政府紧急调军南下,最后在独山牢牢地阻滞了日军。独山战役是中日战争日方主动进攻的最后一战。此后,日军在中国土地再也没能前进一步。接着说说乌蒙山。相传“乌蒙”一词由乌蛮部落名演绎而来,因附近地区为古乌蒙部所居,故名。山脉位于黔滇两省交界地带,东北起于云南昭通市镇雄县和贵州毕节市,向南经贵州赫章、威宁县,再次进入云南,止于功山河东侧。</p><p class="ql-block">乌蒙山沟壑深切,南来的暖流将潮湿的风带到云贵高原的山山水水,使得这方土地滋润潮湿。山间草木葳蕤,遮天蔽日。幽深的壑谷中,河水潺潺,奔流不息。乌蒙山呈东北—西南走向,山势挺拔陡峻,地势西南高,东北低。长约250公里,平均海拔约2500米。最高峰为韭菜坪,位于贵州六盘水境内,海拔2900米,有“贵州屋脊”之称。</p><p class="ql-block">山脉明显特征是喀斯特地貌发育,残丘峰林、溶蚀洼地、岔地、溶洞和地下河广布。当年红军长征路过这里,毛泽东留下了“鸟蒙磅礴走泥丸”的豪迈诗句。</p><p class="ql-block">四</p><p class="ql-block">贵州是个多山之省,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p><p class="ql-block">贵州的水域分属两大水系,以苗岭为界,北面是乌江、赤水,属长江水系,南面是北盘江、南盘江,属珠江水系。珠江水系包括东江、北江和西江,西江最长,从广东往西,一直到贵州(上游叫红水河),靠北有漓江汇入(通过灵渠与湘江相连),靠南有左、右江汇入,最西,就是发源于云贵高原的北盘江、南盘江。在乌蒙山、大娄山、苗岭和武陵山之间奔流着一条大江—乌江。</p><p class="ql-block">乌江,是贵州的母亲河,长江南岸最大支流,古称黔江,全长1044公里。乌江源于贵州威宁县乌蒙山东麓,奔流于大娄山、武陵山脉之间,两岸群山环绕,气势磅礴,奇峰对峙,江中礁石嶙峋,波涛汹涌,河谷深嵌,素有“乌江天险”之称。因两岸山体为墨乌色,乌江就像一条墨乌色的龙,故称乌江,当地老百姓也称之为乌龙江。</p><p class="ql-block">乌江流量充沛,流态稳定,自古以来航运发达。贵州地处我国西南腹地,是典型的内陆省,丰富的物产,就是靠着这条通道,与长江中下游进行贸易。乌江是贵州进入长江的“黄金水道”。当年秦国大将司马错,率十万巴蜀将士,溯乌江而上,取黔中郡,这是乌江航运的最早记录。记得我们上次从重庆涪陵出发,溯乌江而上,寻找原生态的乌江。走了一个多小时,来到乌江岸边一个叫山王庙的小村。在一位热情村民引导下,我们沿着一条江边小道,手拨着茂密的杂草灌木,深一脚浅一脚沿着陡坡下到江边。这里山高谷深,江面与岸上高差数十米。江水清清,流速缓慢,水平如镜,可谓峡谷深深,青山巍巍,静水深流。我们看到的,是一条温顺的乌江,天险何在?村民告诉我们,自从长江三峡大坝蓄水以来,这个季节乌江水流很慢,往下几十公里乌江就流进了长江,实际上是长江水阻挡了乌江下流,使乌江看上去像一湾静水。</p><p class="ql-block">这里还要说说赤水河。赤水河,亦称赤水,为长江上游支流,因河流含沙量高、水色赤黄而得名,发源于云南省镇雄县,流淌在云、贵、川三省交汇地带,至四川省合江县入长江,全长444、5公里。赤水河蜿蜒流淌在大山中,是一条没有污染的长江支流。</p><p class="ql-block">赤水河,因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的故事,流域内盛产美酒,故有“英雄河”、“美酒河”之誉。</p><p class="ql-block">历史上,赤水河也是川盐进黔的主要通道。</p><p class="ql-block">最后,说说夜郎国。夜郎的位置大体在贵州关岭,也就是黄果树瀑布附近。当年汉武帝欲征讨南越,先派使者唐蒙往南越。唐蒙到了南越方知,打南越可从巴蜀取道夜郎。汉武帝即派唐蒙出使夜郎,借道伐越,夜郎王多同说了一句:“汉与我孰大?”于是有了“夜郎自大”这个千年笑柄。</p><p class="ql-block">其实,在西南地区,夜郎国确实很大。这是个多民族国家,古称百濮,也叫西南夷,是对西南地区少数族群的统称。据记载,鼎盛时期,夜郎幅员约占贵州的四分之三、云南的三分之一、四川邻近的六县和广西西北的部分县。夜郎国从战国时期就一直存存,如果不是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它比许多诸侯国都大。夜郎是有自大本钱的。</p><p class="ql-block">汉武帝征南越,走的是关中、巴蜀,沿赤水河谷而上,进入黔西(毕节)、过夜郎,征服了南越。回头顺手牵羊,收服了夜郎,设置郡县,保留夜郎国号。西汉末年,夜郎王反汉被杀。从此,夜郎国没了,“夜郎自大”这个成语却流传了下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3、1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