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年8月30日,我们俩相隔14年第二次来到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由于博物馆占地13万平方米,收藏有300万件展品,实在看不过来,这次除了参观埃及馆和中国馆,重点放在了我们喜爱的欧洲馆绘画展区。</p><p class="ql-block">上次来的时候,第一次亲眼目睹印象派画作,感觉非常懵懂。但经过这么多年各大艺术博物馆的熏陶,现在的我看一眼画作,就能辨别出是出自哪位印象派大师之手。</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7mdi3yg" target="_blank">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上):埃及馆和中国馆</a></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雅克·路易·大卫</p><p class="ql-block">苏格拉底之死 </p><p class="ql-block">法国 1787</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这幅画创作于法国大革命前夕,是新古典主义绘画的里程碑。大卫以简洁、带状的构图讲述了一个反抗权威的古典故事。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公元前 469-399 年)被雅典法庭判为亵渎神明;他没有放弃信仰,而是心甘情愿地去赴死,在喝下毒芹前阐述了灵魂的不朽。通过一系列手势和表情,大卫笔下的人物演绎了苏格拉底生命中的最后时刻。他即将拿起一杯门徒递给他的毒芹,门徒不忍目睹这一幕。</p><p class="ql-block">画中床脚处坐着他的学生柏拉图。苏格拉底没有留下任何著作,他的思想主要通过他的学生柏拉图的对话录得以流传。</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路易·利奥波德·博伊</p><p class="ql-block">1761-1845 巴黎</p><p class="ql-block">在卢浮宫观看大卫的画作“加冕典礼”</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画中描绘了公众在卢浮宫观看雅克·路易·大卫的巨幅画作“加冕典礼”的场景。人群中儿童占了很大一部分,这或许代表法国的未来。</p> <p class="ql-block">“加冕典礼”描绘了拿破仑为妻子约瑟芬皇后加冕的宏大场景,这幅画中画我有幸在去年底到卢浮宫看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让·西梅翁·夏尔丹</p><p class="ql-block">法国巴黎</p><p class="ql-block">肥皂泡,约 1733-34</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一个年轻人吹出一个肥皂泡,泡泡表面闪闪发光,半透明,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一个孩子热切地从窗台上往下看,却没有打破安静专注的氛围。在早期的北欧绘画中,这个主题传达了关于生命短暂的讯息;然而,夏尔丹的画作将主题从寓言转移到了日常生活。夏尔丹以使用粗糙而精致的颜料,涂抹出实现而神奇的表面效果而闻名,画中青年的夹克、头发、前额和手是典型的例子。</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约翰内斯·维米尔</p><p class="ql-block">天主教信仰的寓言</p><p class="ql-block">约 1670-72 荷兰</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这幅画是在荷兰共和国禁止公众举行弥撒仪式时创作的,它利用复杂的寓言语言描绘了天主教会的胜利。一位代表教堂本身的女性将一只脚放在地球仪上,而前景中教堂的基石正在粉碎邪恶之蛇。维米尔在结婚前皈依了天主教,这幅画中包括一张摆满圣杯、弥撒书和十字架的桌子,也可能指的是在私人住宅中的“隐秘教堂”举行的弥撒仪式。</p><p class="ql-block">这张画里面的水晶球与上一张画里面的肥皂泡,晶莹剔透的程度有得一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约翰内斯·维米尔</p><p class="ql-block">年轻女子习作</p><p class="ql-block">约 1665-67 年 荷兰</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柔和的光线照亮了一位身着华服和珠宝的年轻女子的脸,这会让十七世纪的荷兰观众觉得她充满异国情调。维米尔另一副著名的《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约 1665 年)珍藏在海牙莫瑞泰斯皇家美术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约翰内斯·维米尔</p><p class="ql-block">手持水罐的年轻女子</p><p class="ql-block">约 1662 年 荷兰</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站在敞开的窗前,一名女子用镀金银罐和水盆洗漱,开始新的一天,亚麻布罩住她的衣服和头发。这是维米尔第一幅进入美国收藏的作品,这幅画体现了艺术家对家庭主题的兴趣,让人们窥探到当时女性的私人生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拉斐尔(拉斐尔·桑西或桑蒂)</p><p class="ql-block">圣母子与圣徒登基</p><p class="ql-block">约 1504 年 意大利</p><p class="ql-block">木板上的油彩和金彩</p><p class="ql-block">拉斐尔于 1504 年左右为佩鲁贾的圣安东尼奥方济各会修道院绘制了这幅祭坛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彼得·勃鲁盖尔</p><p class="ql-block">尼德兰</p><p class="ql-block">收割者,1565 年</p><p class="ql-block">木板油画</p><p class="ql-block">这幅画属于描绘一年中不同时间的系列作品之一,由一位安特卫普商人委托为他的乡间别墅创作。这个特定的场景,通常被认为代表七月和八月,沉浸在收获季节的昏昏欲睡的热浪中。一些人在田野里劳作,其他人则打瞌睡、吃饭,甚至裸泳(在远处的背景中)。</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让-弗朗索瓦·米勒</p><p class="ql-block">法国</p><p class="ql-block">干草堆</p><p class="ql-block">约 1874 年秋天</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这幅画是工业家弗雷德里克·哈特曼于 1868 年委托创作的描绘四季的系列画作之一。米勒在接下来的七年里断断续续地创作了这些画作。秋天,收获结束,拾穗者离开,羊群放牧。干草堆后面是夏伊平原和巴比松屋顶。这幅作品是米勒晚期风格的典型特征:深紫粉色底色的斑块被刻意暴露出来,底图清晰可见,尤其是在干草堆和羊的轮廓上。</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加納萊托 Giovanni Antonio Canal (1697 – 1768),常被称为Canaletto,威尼斯画派的重要人物,平生创作了一系列 18 世纪威尼斯的风光画作。</p><p class="ql-block">上:圣马可广场</p><p class="ql-block">下:里亚托桥与大运河</p> <p class="ql-block">学习的过程也是跟世界建立各种联系的过程。当我站在这两幅画面前的时候,脑海里一下子浮现出去年底在威尼斯旅行的情景,那些鲜活的场景还历历在目。更让我惊诧的是,历经300多年,我所看到的城市面貌居然跟画里的没什么两样!我站在这两幅画前沉吟良久,感叹威尼斯在保护历史建筑方面做出的惊人成就。</p><p class="ql-block">以下两张照片是去年底我在相同的地方拍的,顺便附上威尼斯的游记以供参考:</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02lte0j" target="_blank">威尼斯之三:圣马可广场</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zzfcrkg" target="_blank">威尼斯之一:桥</a></p> <p class="ql-block">估计14年前来这里看到画里的里亚托桥的时候,能够联想起来的可能只是拉斯维加斯和澳门威尼斯酒店门前的仿制桥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埃德加·德加</p><p class="ql-block">法国巴黎 </p><p class="ql-block">舞台上的芭蕾舞排练,约 1874 年</p><p class="ql-block">油彩与松节油自由混合,在奶油色编织纸上用钢笔和墨水画上水彩和粉彩(29.160.26)</p><p class="ql-block">德加特别钟情于描绘芭蕾舞演员,他的相关作品在各大博物馆都有馆藏。这幅画作有三个类似的版本,它们的确切关系几十年来一直困扰着学者们。</p><p class="ql-block">最大的一幅,用灰色画法绘制(收藏于巴黎奥赛博物馆),出现在 1874 年的第一次印象派展览中。另外两幅,都在大都会博物馆。德加对构图的重视体现在他为几乎每一个人物绘制的草图中,从前景中挠背的舞者到舞台旁边打哈欠的女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埃德加·德加</p><p class="ql-block">法国巴黎 </p><p class="ql-block">《舞台上的排练》,约 1874 年</p><p class="ql-block">水墨画</p><p class="ql-block">在博物馆收藏的这幅作品的两个版本中,这个版本更为自由,表明它可能是第二个创作的。这幅粉彩画中的几个人物与上一幅《舞台上的芭蕾舞排练》(29.160.26)中的人物不同,包括从最左边的后面看到的舞者,她正在抚摸着手镯。这两幅作品都是创作在纸上的水墨画, 这对德加来说是一种不寻常的画法。</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埃德加·德加</p><p class="ql-block">法国,巴黎 1834-1917 巴黎</p><p class="ql-block">舞者,粉色和绿色,约 1890 年</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厚重的涂色表明德加直接大量地在这幅画上作画,用画笔和手指构建油画的段落。通过将颜色与白色混合使其不透明,在涂上厚重的颜料同时将它们分层,他的粉彩技巧在 19 世纪 80 年代日臻完善。</p><p class="ql-block">德加用巴黎歌剧院一位戴着大礼帽的赞助人的阴影轮廓点缀了这幅画,他很享受在表演期间与舞台两侧的舞者调情的特权。</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埃德加·德加</p><p class="ql-block">法国巴黎 </p><p class="ql-block">熨衣服的女人,1873</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德加不仅对舞者的动作着迷,而且对洗衣女工工作时重复、专业的手势也很感兴趣。这幅画是该作品三个版本中的第一个,以其戏剧性的明暗对比而著称,女人的轮廓映衬着明亮的白色背景。这幅画布被歌手兼收藏家让-巴蒂斯特·福尔买下,后来归还给画家本人,以便他重新创作。在1876 年的印象派画上,这幅画受到广泛称赞。</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这次在纽约古根汉姆博物馆中看到的,毕加索版本的“烫衣服的女人”。</p><p class="ql-block">西班牙画家毕加索非常幸运地在绘画生涯的早期就成名,而且高寿,因此他一生非常多产,世界各地的著名艺术博物馆大都有他的画作收藏。</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0zn31pj" target="_blank">从巴塞到巴黎追寻毕加索</a></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巴勃罗·毕加索</p><p class="ql-block">西班牙</p><p class="ql-block">盲人的餐点,1903</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画中展现了毕加索经典的蓝色时期(大约 1901-4 年)常见的冷色调和忧郁的风格。他描绘了一位盲人手捧面包,轻轻触碰一壶酒的场景,通过戏剧性的形式,如瘦长的身体和阴郁的色调,强调了一种孤独绝望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巴勃罗·毕加索</p><p class="ql-block">坐着的丑角,1901</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1901 年秋天,从西班牙抵达巴黎一年后,毕加索以独特的风格绘制了六幅油画,开启了他的蓝色时期。与艺术前辈的对话是这一突破的一部分:在这幅画中,毕加索通过文森特·梵高和保罗·高更回顾了爱德华·马奈和埃德加·德加的咖啡馆场景。对于丑角的独特服装,他受到了意大利戏剧传统即兴喜剧的启发,该喜剧在十八世纪达到顶峰,但在毕加索年轻时经历了复兴。骗子丑角总是穿着格子服装,而悲伤的小丑皮埃罗则有着白色的脸、褶边和衣领——但毕加索将这两个角色融合在一起,作为对传统的诠释。</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巴勃罗·毕加索</p><p class="ql-block">西班牙</p><p class="ql-block">白衣女子,1923</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白衣女子》被认为是毕加索新古典主义时期的杰作,该时期从 1918 年持续到 1925 年左右。期间,他为俄罗斯经理人谢尔盖·季亚吉列夫创作作品,也是与奥尔加·霍赫洛娃作为夫妇共同生活的时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巴勃罗·毕加索</p><p class="ql-block">自画像,1906 年</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毕加索在 1906 年秋天访问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北部偏远村庄戈索尔时绘制了这幅自画像。他采用了简化风格,反映了他对古老的伊比利亚和加泰罗尼亚雕塑日益增长的兴趣。他的调色板与该地区的泥土色、赤土色相得益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伦勃朗 (Rembrandt van Rijn)</p><p class="ql-block">自画像</p><p class="ql-block">1660 荷兰</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伦勃朗一生都致力于自画像,他至今大约有四十幅自画像存世,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中。这幅画是伦勃朗五十四岁时创作的,画家毫不留情地描绘自己脸上的衰老迹象,用高浮雕的方式涂抹颜料,以表现他皱起的眉头、眼睛下方的眼袋和双下巴。他在这个时期去除了合成清漆,创造了新的笔法。例如,他翻转画笔,用画笔末端刻画从帽子里溢出的粗糙卷发。</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芝加哥艺术博物馆看到过伦勃朗以下两幅自画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伦勃朗 </p><p class="ql-block">亚里士多德与荷马半身像</p><p class="ql-block">1653 荷兰</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作为大都会博物馆最著名的艺术作品之一,这幅画传达了伦勃朗对名望意义的沉思。衣着华丽的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公元前 384-322 年) 沉思地将手放在荷马的半身像上,荷马是一位史诗诗人,他在几个世纪前凭借《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获得了文学上的不朽。亚里士多德佩戴着一枚金质奖章,上面有他强大的学生亚历山大大帝的肖像——也许这位哲学家正在衡量他自己的世俗成功与荷马永恒的成就。虽然这幅作品被认为是典型的荷兰作品,但它是为一位西西里赞助人创作的,当时伦勃朗的标志性风格(深色色调和近乎雕塑般的颜料堆积)在阿姆斯特丹开始变得不再流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伦勃朗 (Rembrandt van Rijn) </p><p class="ql-block">荷兰</p><p class="ql-block">持扇年轻女子肖像,1633 年</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伦勃朗早期作为戏剧性历史场景画家的经历,以及他对人物表情的深入研究,使他成为阿姆斯特丹最具独创性和最成功的肖像画家。</p><p class="ql-block">这幅肖像还有一个配对的肖像画,画的是模特的丈夫从椅子上站起来 (1633 年;藏于辛辛那提的塔夫脱博物馆,)。当把这两幅画放在一起看时,就可以看出丈夫和妻子的互动感,这使其成为 1630 年代早期伦勃朗最具创意的作品之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奥古斯特·雷诺阿</p><p class="ql-block">法国1877</p><p class="ql-block">欧仁·穆勒</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穆勒是一位艺术家、著名的糕点厨师、餐馆老板、小说家、诗人,也是印象派绘画的狂热收藏家。到 1887 年,也就是这幅肖像完成了十年后,他已经收集了大约 122 幅画家朋友的作品,其中包括 15 幅雷诺阿的作品,他称雷诺阿为“本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家”。有人认为,穆勒在这幅作品中的姿势和目光是梵高为另一位伟大的印象派收藏家保罗-费迪南德·加歇博士(私人收藏)所作的著名肖像画的原型,加歇博士是穆勒在奥维尔的邻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奥古斯特·雷诺阿</p><p class="ql-block">法国1878</p><p class="ql-block">乔治·夏庞蒂埃夫人和她的孩子们</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在这幅委托创作的肖像画中,雷诺阿表达了“优雅家庭的诗意和我们这个时代美丽的服饰”。在她巴黎联排别墅的日式客厅里,别致的礼服证明了她的时尚品味——玛格丽特·夏庞蒂埃坐在她儿子保罗旁边。保罗三岁,头发还没剪,为了迎合当时的时尚,他穿着和姐姐乔治特一模一样的衣服,骑在家里的狗身上。这位人脉广泛的出版商的妻子曾主办过精英文学沙龙,出席者包括福楼拜、龚古尔和左拉等作家,她利用自己的影响力确保这幅画在 1879 年的沙龙上占据一席之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奥古斯特·雷诺阿</p><p class="ql-block">法国 1888</p><p class="ql-block">卡图勒·孟德斯的女儿 们</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雷诺阿希望重现 1879 年沙龙上《乔治·夏庞蒂埃夫人和她的孩子们》(07.122)所取得的成功,于是他试图为他的朋友卡图勒·孟德斯的女儿们作画。除了女孩们明显的魅力之外,他无疑还指望她们波西米亚父母的名声能引起注意:她们的父亲是一位象征主义诗人和出版商,母亲是钢琴演奏家奥古斯塔·霍尔梅斯。雷诺阿在几周内完成了委托,并于 1888 年 5 月立即展出了这幅大型画布,但人们对他的新绘画风格(色彩浓烈、人物形象结构清晰)反应冷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奥古斯特·雷诺阿</p><p class="ql-block">法国1881</p><p class="ql-block">菊花花束</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雷诺阿觉得与人物画相比,他在静物画上拥有更大的实验自由。“当我画花时,我可以自由地尝试各种色调,而不用担心会产生毁灭性的后果”他告诉作家乔治·里维埃,“我不会在人物画上这样尝试,因为我会怕毁了作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保罗·高更</p><p class="ql-block">法国巴黎 </p><p class="ql-block">三个大溪地女人,1896 年</p><p class="ql-block">木板油画</p><p class="ql-block">这幅画曾经带有艺术家的一张便条:“致我作品的无名收藏家,您好——请原谅这幅小画的粗俗:这可能是我灵魂状态的缘故。我建议使用朴素的画框,如果可能的话,最好带玻璃,这样当它变老时,它仍能保持新鲜。”</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保罗·高更</p><p class="ql-block">法国巴黎 </p><p class="ql-block">两个大溪地女人,1899 年</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在这里,高更引入了古典裸体,同时依靠手势和面部表情来唤起他作品中理想的“大溪地夏娃”:令人羡慕的是“她们能够赤身裸体毫无羞耻地四处走动”。这些女人低声倾诉着秘密,献上异国情调的花朵或水果,居住在高更创造的热带伊甸园中,他的艺术视野和男性的目光在其中占据主导地位。这两个人物也出现在他的巨作《Faa Iheihe》(大溪地田园诗,1898 年;伦敦泰特美术馆)和《Rupe Rupe》(水果收获,1899 年;莫斯科普希金美术馆)中。</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保罗·高更</p><p class="ql-block">法国巴黎 </p><p class="ql-block">万福玛利亚,1891 年</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在开始创作一系列受波利尼西亚宗教信仰启发的画作之前,高更将这幅塔希提画作献给了基督教主题,他在 1892 年 3 月的一封信中描述道:“一位长着黄色翅膀的天使将玛丽和耶稣(均为塔希提人)展示给两位塔希提妇女,她们裸体穿着帕里乌斯(一种印有花朵的棉布,可从腰间披下)。背景非常阴沉,山峦起伏,树木繁茂……一条深紫色的小路和翠绿色的前景,左边有香蕉。我对此相当满意。”高更的大部分构图都基于他拥有的一张照片,照片上是爪哇婆罗浮屠寺的浅浮雕。</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在晚年创作了大量以睡莲为主题的画作,这些作品成为他艺术生涯中的重要部分。1883年,莫奈搬到巴黎北部吉维尼(Giverny),在那里他设计并建造了一个花园和池塘,种植了许多睡莲。</p><p class="ql-block">莫奈的《睡莲》系列总共有约250幅画作,这些作品主要描绘了他花园中的睡莲池塘。莫奈在晚年患上了白内障,但他依然坚持创作,捕捉光影变化和自然景象。他的《睡莲》系列不仅展示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也体现了他对光和色彩的独特理解。</p><p class="ql-block">这些画作如今散布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和美术馆中,成为印象派艺术的经典之作。在巴黎的“橘园”博物馆有8幅莫奈的超大型睡莲画作:</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2ddxt44" target="_blank">艺术之都巴黎的右岸</a></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克劳德·莫奈</p><p class="ql-block">法国巴黎 </p><p class="ql-block">睡莲池上的桥,1899</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1899 年,他开始创作一系列十八幅池塘上木制人行桥的风景画,当年夏天完成了包括现在这幅在内的十二幅画作。这幅画的垂直格式在本系列中并不常见,突出了睡莲及其在池塘中的倒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克劳德·莫奈</p><p class="ql-block">法国巴黎 </p><p class="ql-block">向日葵花束,1881</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1888 年 11 月,梵高写道:“高更前几天告诉我——他看到了克劳德·莫奈的一幅画,画中向日葵插在一个大日本花瓶里,非常精美。但是——他更喜欢我的。我不这么认为。” 1882 年印象派展览上,莫奈展示了这幅静物画,描绘了生长在通往维特伊花园的小路上的向日葵,评论家们曾称赞他的画技“活泼大胆”。</p><p class="ql-block">往下我们来欣赏梵高笔下的向日葵🌻</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森特·梵高</p><p class="ql-block">荷兰, 瓦兹河畔奥维尔</p><p class="ql-block">橄榄树,1889 年</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这是梵高 1889 年 11 月创作的五幅橄榄园画作之一。这些作品取材于自然,采用修拉式的点彩画的风格化,给破碎化的色彩赋予生命力,与保罗·高更和埃米尔·伯纳德的同时期作品相呼应。</p><p class="ql-block">“我的作品与他们的抽象画相比,是一种相当严酷和粗糙的现实主义,”梵高评论道,“但它仍然会传递出一种质朴的气息,并散发出泥土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森特·梵高</p><p class="ql-block">荷兰,瓦兹河畔奥维尔</p><p class="ql-block">采摘橄榄的妇女,1889 年</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1889 年底,梵高画了这幅画的三个版本。他将第一个版本描述为对自然的研究,“色彩更丰富,色调更庄严”(私人收藏),第二个版本颜色“非常低调”(华盛顿特区国家美术馆馆藏)。这幅作品是三幅作品中最具代表性和感染力的一幅,是特意为他的姐姐和母亲画的,梵高在写给她们的信中说:“我希望你们喜欢我画的橄榄树林中的妇女,我把其中的一张画寄给了高更,……他认为这幅画很好……”</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森特·梵高</p><p class="ql-block">荷兰,瓦兹河畔奥韦尔</p><p class="ql-block">《迈出第一步》,仿米勒,1890</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1889-90 年秋冬,梵高在圣雷米精神病院时,仿照他非常钦佩的艺术家米勒画了 21 幅画。他认为他的复制品“翻译”类似于音乐家对作曲家作品的诠释。他让黑白图像(无论是印刷品、复制品,还是像这里一样,他哥哥西奥寄来的照片)摆成“主题”,然后他会“即兴地为其上色”。为了创作这幅 1890 年 1 月的作品,梵高将米勒的《迈出第一步》的照片摆成正方形,并将其转移到画布上。</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森特·梵高</p><p class="ql-block">荷兰,瓦兹河畔奥韦尔</p><p class="ql-block">柏树,1889</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柏树》创作于 1889 年 6 月下旬,梵高刚开始在圣雷米精神病院住一年。梵高发现这幅画“线条和比例都很美,就像埃及方尖碑一样”,这幅画既吸引又挑战了这位艺术家:“这是阳光普照的风景中的一块暗斑,但它是最有趣的暗调之一,也是我能想象到的最难准确表达的暗调。”</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森特·梵高</p><p class="ql-block">荷兰,瓦兹河畔奥维尔</p><p class="ql-block">麦田与柏树,1889</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柏树在他的作品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梵高以其丰富的厚涂法而独树一帜。包括上面的竖幅画作和这幅雄伟的水平构图。他在 7 月 2 日寄给弟弟的芦苇笔画中对此进行了说明。梵高认为这幅作品是他“最好的”夏季风景画之一,并于当年 9 月创作了两个版本:一幅是同等规模的作品(藏于伦敦国家美术馆),另一幅是较小的复制品,打算作为礼物送给他的母亲和妹妹(私人收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森特·梵高</p><p class="ql-block">荷兰奥维尔 </p><p class="ql-block">戴帽子的自画像1837</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梵高在巴黎逗留期间(1886-88 年)创作了 20 多幅自画像。尽管资金不足,但他决心磨练人物画家的技能,他成为了自己最好的模特“我特意买了一面足够好的镜子来照自己,因为缺少模特。”这幅画展示了艺术家对新印象派技巧和色彩理论的认识,是早期研究农民的几幅画之一。</p> <p class="ql-block">以下两幅自画像是去年在巴黎的奥赛博物馆举办梵高特展看到的:</p> <p class="ql-block">自画像,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这幅 1887 年秋天在巴黎创作的自画像展示了梵高自 1886 年 3 月抵达法国首都以来绘画 发生的巨大变化。</p><p class="ql-block">他的笔触更⻓、更碎片化。这种新⻛格受到他与高更和伯纳德接触的影响,强调主题的表 现力。还受到修拉和⻄涅克“科学绘画”的影响,他利用了互补色蓝色和橙⻩色之间的强烈 对比。这位正在转向现代艺术的画家脸上散发着自信的神彩。</p> <p class="ql-block">自画像,1902年7月水彩画,</p><p class="ql-block">是1889年原作的复制品</p><p class="ql-block">梵高把这第二幅自画像看作自己神志正常的标志,他急切地想离开医院,回到画家群体的 环境中去。我们能看到画家“似乎能穿透一切“的坚定、专注的眼神。作者用旋涡般的冰蓝 色笔触描绘出似乎在颤动的背景, 衬托出中产阶级的着装,留着桔红色头发和胡须,画家 的面孔散发着气质性光彩</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森特·梵高</p><p class="ql-block">荷兰,瓦兹河畔奥维尔</p><p class="ql-block">向日葵,1887 年</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1887 年夏末,梵高在巴黎画了四幅向日葵静物画。有一幅油画素描(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还有另一幅同样署名并注明日期为 1887 年的两朵向日葵画(伯尔尼艺术博物馆),以及一幅更大的画有四个向日葵头的画布(奥特洛克勒-米勒博物馆)。保罗·高更收藏了这两幅较小的作品,直到 19 世纪 90 年代中期,当他卖掉自己最珍贵的财产来资助他的南洋之旅时,它们一直摆在他巴黎公寓床上方的显眼位置。</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9年我们在伦敦,大英国家美术馆看到的梵高的向日葵。</p><p class="ql-block">1888年 梵高把感情注入到他的印象主义画作中,他用旋转的笔触勾勒出各种形态的向日葵,至于 你看到的是极度痛苦还是欣喜若狂,那要取决于你自己的心情。 这是梵高晚年住在法国南部时最著名的画作之一,当时的他处于精神失常状态,时而绝望至极,时而欢欣鼓舞,然而这段时期也正是他创作灵感的巅峰时期。完成这幅画作一年后,他就吞枪自杀了。在他穷困潦倒的一生中仅卖出过一幅画,而现在他的画作不断创新拍卖纪录,不由得唏嘘人生!</p> <p class="ql-block">当今的我们回看梵高短暂的生命与他独特笔触的画作,仍能感受到他纠结、抑郁、挣扎的人生境遇,他独特的画作连同他迅速燃烧的生命一起迸发出夺目的光芒, 这光辉穿越时空,照耀到欣赏他画作的人们的内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