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念阿清】

丘小海

<p class="ql-block"> 【记念阿清】</p><p class="ql-block">#这是四年多前的旧文,不知何故被“隐藏”了。现修改一些敏感的部分,重发#</p><p class="ql-block"> 2016年6月19日,阿清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上月底同学一起吃饭时,袁伟东提议记念一下阿清。想想现在也没有什么更好的方式,只好将四年前阿清刚逝世时写的《怀念阿清》略作修饰,增新补遗,且作纪念。</p><p class="ql-block"> 阿清,真名叶远清。1983年从肇庆中学毕业,考入华南工学院(1987年更名为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系自动控制专业攻读本科。八十年代初能够考入华工的自动控制专业,显然阿清在中学的学习成绩很好。当年自控83班从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各招收了一名学生,又从广东各地招收了二十余人,本人幸运成为自控83班的一员,成为阿清的同窗。</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阿清祖籍是梅州客家人,生长于肇庆。阿清的父亲是现实版的《虾球传》里的虾球,是当年香港东江纵队的红小鬼,解放后回到大陆,曾任肇庆地区行署副专员、肇庆市副市长等职。阿清的母亲是一名普通干部。阿清有个姐姐,定居美国,还有个弟弟在上海做珠宝生意。阿清的父母待人非常热情友善。记得1983年冬天,我们班大约十几个同学利用周末去肇庆玩,晚上从广州大沙头码头上船,客船上的柴油机突突突轰鸣了一夜,沿西江逆流而上,第二天凌晨四点钟到了肇庆码头,天没亮,借着昏暗的路灯,迎着寒风,步行到阿清家里。记忆中阿清的家是别墅或二层的复式房。阿清的母亲早早煲好了西洋菜生鱼汤,准备了一些包子作为早餐,这是我第一次喝西洋菜生鱼汤,印象深刻。</p><p class="ql-block"> 阿清出身于高干家庭,但没有丝毫官家子弟的傲气,对待同学,无论南北,无论贫富,都十分友善。阿清爱开玩笑,他那布满了青春痘斑点的脸上长期不失喜感。日常生活中,阿清总是风趣幽默,是我们班的开心果,哪里有阿清在,那里就有笑声。</p><p class="ql-block"> 阿清天生就有丰富的艺术细胞,心灵手巧,凭一支梳子和一把剪刀就可以塑造出各式漂亮的形象,是我们班的义务理发师。阿清的艺术天赋不仅表现在发型设计,在装饰设计和衣服设计等方面,亦同样出色,他经营服装厂和时装门店,各种创意都出自其手。我们班不少同学都穿过阿清设计的衣服。</p><p class="ql-block"> 阿清极具演艺才华。无论在闲聊或联欢会上,看似漫不经心的表演总是惟妙惟肖,举手投足间就令人捧腹大笑。阿清模仿表演俄罗斯芭蕾舞小天鹅,嘣嘣交叉腿跳,腾空飞起交叉双腿,又稳稳落地,继续嘣嘣交叉腿跳……模仿得活灵活现,表情丰富,丑小鸭的舞姿与白天鹅相比,毫不逊色。阿清模仿广州郊区农民的样子,坐在板凳上,一只手在抠脚趾,另一只手在剔牙齿,神情激愤地用带着乡下口音的广州土话吧啦吧啦乱喷……准确拿捏了农民的丑陋形象,比赵本山演的黑土更加传神,更加风趣。阿清不仅有赵本山的表演才能,而且有卓别林的幽默机智。阿清经常玩一手脑筋急转弯的幽默,大家醒悟过来之后都会笑得眼泪鼻涕直流。</p><p class="ql-block"> 阿清有超级明星的天分。中等身材,轮廓分明,幽默感十足,表情和体态本能地散发出喜感。众多大腕,姜文、陈道明、王志文、斯琴高娃、葛优等,都有深厚的演技功底,但只有葛优才是特别的,一露脸就给观众一种说不出来的特别感觉,阿清恰好就具备像葛优那种特有的形象和气场,一站在台上就让人感觉滑稽好笑,而且阿清的表演总让人觉得既夸张又真实,有表演大家的天赋。很可惜,阿清生长在“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年代。那个刚刚开放的年代,我们都懵懵懂懂,就像大海上漂的一片叶子,风吹向哪里便漂到哪里,被潮流裹挟着,不能凭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不能主动规划自己的未来。以阿清的天赋,应该上北影、北广、中戏等艺术院校,而不是华工。时代的错位,本是一株明星的苗,却错栽种在科学的田地里,令人扼腕叹息。不能尽其才,展其长,适其志,对于社会是一种浪费,对于个人是一种无奈。</p><p class="ql-block"> 阿清是个乖乖仔,遵规守纪,不争强好胜,不沾烟酒。八十年代,大学生的物质条件艰苦,但精神是充实的。七个同学住在二十几平方的宿舍里,常常可以听到一群雄性动物发出的吼叫声,空气中弥漫着汗臭、脚臭和荷尔蒙的味道,但,这些都似乎与阿清无关,他总是低调的优雅,保持整洁干净的形象。自控83男生一年级住在东11,二年级后搬到东6,女生就一直住西4宿舍。华工东区是清一色的男生宿舍,所以东区学生饭堂又称和尚饭堂,一大群纯色的雄性动物挤在一起,买饭时插队打架是常事,但热闹是别人的,从来都不属于阿清。入学初,物价便宜,每月二十元伙食费就够了,虽然阿清家境优厚,也和大家一样,早餐一角钱,午、晚饭二角五分钱。当年饭堂的枚肉真好吃,至今仍然令人回味无穷。我们班的同学学习自觉性强,学习气氛浓厚,晚上到图书馆和课室自修是常态,有些同学甚至在课室熄灯后还跑到西湖餐厅去学习。阿清也和大家一样勤奋学习。最让阿清惬意的,莫过于晚自修回来后,到东6门前喝瓶酸奶,在月色下,绕着风景如画的东湖散步,不经意地晃悠到西4女生宿舍楼下转一转,闻闻白玉兰的花香,听听西4楼上传出的笑声,楼上住着阿清心里喜欢的人。虽说当年不至于男女授受不亲,但毕竟刚刚打开国门,西风初露,同学之间依然保留了传统的含蓄,羞涩的阿清始终没有向心爱的人表白,把这份情感深深埋藏于心。</p><p class="ql-block"> 大学四年,尽管物质条件艰苦,也没有收获爱情,但是,始终充满希望和欢乐,是阿清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p><p class="ql-block"> 1987年毕业后,阿清被分配到深圳的一家机床厂,研究和制造数控机床,忘了工厂的名字,地址就在罗湖东门,宿舍在黄贝岭。现在东门是深圳的商住中心,应该没有多少工厂了。阿清在机床厂干了大约二年,便辞职出来创业,做BB机配件等电子产品生意。凭借其诚实品格和良好的人缘,生意风生水起。可惜好景不长,1992年底,厄运降临,阿清被诊断患了尿毒症,肾功能丧失了。从此,彻底改变了阿清的人生轨迹,正常平稳上升的人生曲线陡然拐弯向下,朝地平线坠落。</p><p class="ql-block"> 考虑到广州的医疗条件比深圳好,为了便于治病,阿清将户籍留在深圳,人迁回广州居住。在袁伟东同学的帮助下,先是从事装饰工程,后来转行经营服装加工厂,兼营服装批发和门店销售。虽然身患不可逆转的重病,此后的二十多年,阿清一直没有放弃工作,自食其力,直至2016年初,因肝癌晚期住院,才不得不停止了工作。</p><p class="ql-block"> 确诊之后,经过了两年多的血液透析和等待,1994终于找到了合适的肾,并成功进行了第一次换肾,六年之后,2000年又进行了第二次换肾。总体来说,二次换肾都成功,尤其是第二次换肾,维持了十五年之久,直到2015年检查时,发现第二次换的肾的功能已经很弱,到了使用极限,此时,祸不单行,更大的恶运降临了,检查发现得了肝癌,是晚期,并且已经扩散了。根据医生的建议,趁着肾仍有微弱的功能,第一时间抓住机会进行了换肝手术。换肝之后又维持了大约半年,再次检查时,发现癌细胞已扩散到全身,此时,已经回天无术,生命进入了倒计时。</p><p class="ql-block"> 阿清坚强、乐观,不管遭遇怎么样的恶运,都自己默默承受。换肾之后必须长期服用抗排斥药物,导致其免疫能力降低,身体的整体机能下降,容易疲惫,生活也有诸多的限制。而后来的肝癌与此也不无关系。面对困难,面对绝症,阿清从不怨天尤人,总是乐观面对,积极工作,自己赚钱治病。每次同学聚会,阿清总是带着爽朗的笑声参加,形同常人。若同学问起其病情,亦大方爽快地解答,从不扭扭捏捏,从不隐瞒,尽量让别人明白其病情。1999年初春,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寒夜里,阿清在广州骑摩托车发生了意外,摔断了几根肋骨,手脚也严重擦伤。同学到医院探望他,只见阿清面带微笑,没有丝毫悲伤的情绪。他为了宽慰大家,好像开玩笑的口气随意地说:“来吧,把一切恶运都集中到我头上来吧,我可以承受,希望换来自控83的同学们一切平安!”听到此话,在场的同学都抑制不住眼泪。阿清就是这么豁达、善良、乐观!凭这句话,我觉得阿清完全可以入选央视《感动中国》的年度人物。</p><p class="ql-block"> 阿清命途多舛,但内心强大。面对无法逆转的绝症,面对一步一步迈向生命终点,阿清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与医生配合,从不自暴自弃,顽强与病魔搏斗,向死而生,把痛苦埋藏在心底,把笑容献给周围的人。阿清一直坚持参加同学聚会,即使2015年非常艰难的阶段,阿清忍着癌症晚期的痛楚,照例出现在各类同学聚会中,并且坦然面对,乐观淡定,继续展露其幽默风趣的笑容,把阴霾藏于心底,把阳光献给同学。</p><p class="ql-block"> 2016年春天之后,阿清的病情进一步恶化,肾已经彻底失去了功能,需要定期到医院做血液透析,同时,已经扩散的癌细胞也在侵噬着身体的不同部位。此时阿清已经十分虚弱,不宜再动手术了,只能采取保守治疗,权衡之下,选择了伤害较小的伽马刀进行标靶治疗。阿清心里清楚知道其生命曲线已经下降到接近地平线了,但是,只要能走得动,忍受着癌症晚期的巨大痛楚,依然坚持尽量不麻烦别人,生活自理,独自辗转于暨南大学华侨医院、中山大学附属一医院和省人民医院求医。生命的最后一个月,阿清进食艰难,胃口锐减,体重降到只有大约四十公斤;生命尽头的最后两周,阿清已经难以进食,主要依靠营养液维持,身上也只剩下皮包骨,但依然自我照顾。就在临终前一周,由于体力不支,从病床下来喝水时,摔倒了,手和嘴角等身体多处受伤,脚跟腱也断了,依然顽强地接受了外科缝合手术,一周之后,挺到了生命的终点……再强悍的人,也总是有限度的,到了这个限度,仿佛是命运在发出停止前行的命令。阿清顽强而平静地走到了这个极限,像燃尽了最后一滴蜡,烛光黯然地熄灭了。</p><p class="ql-block"> 阿清就像海明威笔下《老人与海》里的圣地亚哥老人,不失信心、不言放弃,顽强与病魔搏斗了二十四年,虽然最终归于尘土,但是,阿清善良、乐观、顽强、永不放弃的精神感动着周围的每一个人。同窗钟秉华同学作了一首七绝:</p><p class="ql-block"> 叶挺不惧风雨打</p><p class="ql-block"> 远山青黛起云霞</p><p class="ql-block"> 清韵由心铁骨在</p><p class="ql-block"> 君笑坦然越无涯</p><p class="ql-block">恰如其分地总结了阿清的一生。</p><p class="ql-block"> 都说上帝是仁慈公平的,但是,在阿清的身上,丝毫也感觉不到上帝的仁慈与公平!面对如此豁达善良之人,终生未婚未育,在其五十一年的生命历程中,一半的时间被疾病痛苦折磨,几度开膛破肚,浑身伤痕累累,不竟要问,上帝何来仁慈?!何来公平?!</p><p class="ql-block"> 愿阿清在天国里获得更多的公平! </p><p class="ql-block"> 客观的说,阿清就是一个命运不济的平凡人,没有了不起的成就,也没有惊天动地的英雄举动,但是同学们都特别怀念他,除了他的坚强和善良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出于对一个真实的人和一个真实生命的尊重,我们班的同学们都非常尊重阿清,都从阿清身上真切地感受到了平凡生命的意义所在,比起那些高大上的英雄人物,阿清是真实的,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而英雄则是遥远的,虚幻的。</p><p class="ql-block"> 自控83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阿清患病期间得到了很多同学的各种帮助,有经济上的,也有精神上的。在其生命的最后几个月里,许多同学经常去看望,尤其是钟秉华和莫碧茜同学,在阿清生命最后阶段的陪护,给予了最温暖的临终关怀。相信阿清在天上依然能感受到自控83大家庭的温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水流原在海,月落不离天”。阿清平和、乐观、坚强的精神永留人间,他的音容笑貌永存我们的脑海。阿清永远活在自控83的大家庭中。</p><p class="ql-block"> 2016年6月27日痛笔于深圳,2020年6月19日增补于新疆阿勒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