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七十载,鲁西南的攻坚,大三线的克难,两淮会战打前战;</p><p class="ql-block">七十载,三代人的传承,大会战的号角,淮北大地续新篇!</p><p class="ql-block">中煤第七十一处建企70周年回访活动的第二站便选在了朱仙庄煤矿。10月16日,七十一处负责人满东辉一行八人驱车朱仙庄煤矿回访,即受到了矿方的热情接待,也取得了理想的回访效果!</p><p class="ql-block">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那是一个会战的年代!上世纪的1973年,完成了大三线建设光荣使命的七十一处,又接受了参加两淮会战的重要任务,八月,先头筹备小组进驻宿县,七四年 初,完成成建制搬迁,开始了朱仙庄矿井的筹备施工。</p><p class="ql-block">朱仙庄矿井是两淮会战淮北片区最大的一对矿井,也是七十一处自建处二十年来施工的井筒最深的矿井,当时的设计年产量120万吨,主井深度533.6米,副井深度482.8米,井巷工程35560米,瓦斯高,地压大,地质结构复杂。把工程交给参加过鲁西南和大三线建设的七十一处施工,不言而喻!</p><p class="ql-block">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那是一个会战的岁月。会战的号角一经吹响,缷下行囊,支起帐篷,高举鲜艳的红旗,唱着嘹亮的歌声,喊着一二三的号子,有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精神的七十一处,拉开了朱仙庄矿井施工的序幕!</p><p class="ql-block">1975年,只有几十号人的安装队靠肩扛手拉,79天就完成了从宿州电厂至朱仙庄14.2公里的35千伏高压输电线路工程,为12月25日主井工程按时开工赢得了时间!</p><p class="ql-block">1976年4月,主井筒冻结段施工一举创出了100.6米的安徽省新纪录!</p><p class="ql-block">1977年5月,副井井筒月成井121.5米,再创省内新高,威震华东!</p><p class="ql-block">巷道施工连续两年创万米,其中1980年完成成巷10306.9米,完成掘进10052.3米,实现了年进双万米的会战目标!</p><p class="ql-block">那是一个全员参战,前线后方一齐上的年代,那是一个不讲条件,只讲奉献的年代。职工是企业的主人翁,会战的目标就是职工的责任和追求,“咱们工人有力量”的口号在每一个人身上得到体现,前线后方一齐干,抓革命促生产,大干快上的氛围喧染着矿区施工的每一个角落。</p><p class="ql-block">井下一线夺进尺创高产,后方的老婆孩子全力保一线。职工家属中的近百名阿姨大妈们是有名的女子装缷队,一车车水泥 黄沙 石子 料石 钢筋 水泥背板 ,所有的建井物资的装缷任务,全部落在她们肩上。一百斤一袋的水泥,上百斤的砌暄料石,九吨载量的大卡,三人一车,一组三人,嘴里啃着馒头,肩上扛着料石,不分中午晚上,车到人上,往往一天要缷几车,就是连初中毕业或放假期间的孩子们也常常参加妈妈们的突击装缷。一付手套,半条肥皂,一条毛巾,就是所有的劳保福利,一个月下来,五六十元钱的工资就是所有的报酬。</p><p class="ql-block">一线是英雄,后方是好汉。当时的机厂 汽车队 处机关的干部职工都是一线的后补队员,每当秋收午收农忙季,每当春节一线缺人时,每当会战创新时,这些单位的职工就编入一线班队中,承担了迎头把钩、巷道推车、巷道卧底、轨道回收任务。在百米井下,在掘进迎头,到处都能看到处长科长推大车扛料石的身影。危险时刻冲在最前面的是区队长,是党员。班队长井下交接班手拉手,脸对脸,两个班前会开在迎头,常常就是连轴转……那是一个干部带头的年代,那是一个会战的年代!</p><p class="ql-block">那是一个比学赶帮超的年代,那是一个崇尚先进,争当先进,先进光荣的年代。学大庆赶开滦,创大庆式企业,大练基本功,争当岗位能手,成为会战施工中的交响曲。井巷施工大力推广了光爆锚喷新技术,并于1977年12月召开了全国光爆锚喷现场会,副井施工采用了井塔基础降水工艺,配合相关单位完成了副井井塔平移,多绳轮3.5绞车安装三項技术改造受表彰。</p><p class="ql-block">会战中,七十一处被审定为大庆式企业,7101掘进队荣获煤炭部标杆队、超双纲队,汽车队荣获煤炭部“运输尖兵”称号;汽车队团支部被团中央评为全国“新长征突击队”!</p><p class="ql-block">朱仙庄矿井施工涌现出了全国煤炭系统劳动模范张迺才,淮北市劳动模范唐子兰 田益耕 范先成 董道安,全国新长征突击手 安徽省新长征突击手标兵 安徽省三八红旗手刘学军,安徽省新长征突击手宋庆社,淮北市岗位能手袁登河 陈洪勇,技术革新能手何良玉 吴秀云等一大批先进个人!</p><p class="ql-block">朱仙庄矿井于1983年4月25日正式移交生产,历经八年,受到各级领导和专家们的关注,省委书记张劲夫 宋偑璋,副省长孟家芹,煤炭部副部长贾惠生 钟子云先后到现场调研指导,日本亚州交流协会访问团现场考察了井巷光爆锚喷新技术的应用。</p><p class="ql-block">朱仙庄矿井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二轮开发的矿井,也是两淮会战的第一对深井筒矿井,地质结构异常复杂,第一个吃螃蟹的七十一处人的施工经历,为两淮开发深井筒施工提供了技术支承,也壮大和丰富了七十一处自身的企业力量。</p><p class="ql-block">回访中,七十一处负责人满东辉简要介绍了企业发展历程和朱仙庄矿井施工过程,朱仙庄煤矿矿长田伯权、党委书记赵永堂介绍了朱仙庄煤矿的生产情况,当说到最高年产量突破240万吨,且煤质好,预计仍有40年开采年限,力争实现百年矿业的目标时,双方在座的同志们都露出了欣慰的微笑!</p> <p class="ql-block">回访中,在朱仙庄矿会议室观看七十一处发展史。</p> <p class="ql-block">七十一处负责人满东辉介绍当年朱仙庄矿井施工情况。</p> <p class="ql-block">朱仙庄煤矿矿长田伯权,党委书记赵永堂介绍生产经营情况。</p> <p class="ql-block">观看七十一处发展史视频。</p> <p class="ql-block">参观生产现场,回眸当年情景。</p> <p class="ql-block">党委书记赵永堂陪同七十一处回访人员一起到矿区现场参观。</p> <p class="ql-block">忆当年,话今朝。</p> <p class="ql-block">七十一处回访人员在井塔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1982年春节刚过,省委第一书记张劲夫来到七十一处正在施工的朱仙庄矿井考察。</p> <p class="ql-block">1978年淮北煤炭建设指挥部召开的年度表彰大会上,九名青年岗位能手受到表彰。七十一处的陈洪勇 袁登河 刘学军位列其中。</p> <p class="ql-block">1983年4月15日,朱仙庄煤矿正式投产,副省长孟家芹剪彩。</p> <p class="ql-block">2014年9月,在七十一处建企60周年活动前夕,本文作者为生活在基地小区的八十岁以上的退休老同志拍摄的合影留念。他们均在1949年到1958年中参加工作,经历了鲁西南和西南大三线建设及朱仙庄矿井建设,见证了七十一处的成长历程。</p> <p class="ql-block">我用美篇记录生活,我用美篇书写人生,我用美篇送上祝福和吉祥!这就是我的美篇!</p><p class="ql-block">撰文:磐东</p><p class="ql-block">摄影:欧阳超凡 等 (部分图片为资料)</p><p class="ql-block">背景音乐:永远的铁军</p><p class="ql-block">审核:张东亮 罗鵬 李显明</p><p class="ql-block">编发:安徽省宿州满堂喜影影视服务部</p><p class="ql-block">通联:139 5578 0760</p><p class="ql-block"> 2024年10月19日晚于工作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