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玩(57)英园人斯当东与天朝的往事

屈松(松哥)

<p class="ql-block">英国人斯当东与天朝的往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回顾近五百年来天朝的历史,其科技发展的水平是越来越落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科技史专家研究表明:明清时期的中国和近代西方的科技水准一度只有十几年的差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明朝时,随着宋代理学的僵化,人们再次需要新思想打破教条。新兴的阳明心学是靠人的内在意识发展,西方科学则是外来的强大武器,于是中国进入“大翻译运动”,几乎把所有当时最先进的西方科学都引入了国内。世界最先进的科学刚问世,十年左右就传到中国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但从清朝开始,状况在一点点恶化。在康熙统治的最后几十年里,牛顿力学、微积分问世,但康熙的兴趣点在三棱镜、报时钟这些小玩意儿上;五十年后,化学在波义耳等人努力下变成了单独学科,乾隆却在感叹自己前无古人的“十全武功”;瓦特改良蒸汽机,为蒸汽时代的到来做好了准备,然乾隆却沉迷于他的圆明园建设;亚当·斯密的经济学著作已经完成,让治国变成精细的科学工程之时,乾隆则忙着用两千年的帝王之道平衡满汉大臣关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历史上的康乾盛世和鸦片战争像是两个遥远的时代,要问乾隆的骄傲和鸦片战争爆发隔了多久?答案是,可以用一个小洋人到来的故事,去见证天朝科技落后这个事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个孩子叫斯当东,目击了这一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著名的英国使臣马戛尔尼率团来华,希望通商。乾隆却在纠结,来使要不要磕头?怎么磕?磕多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乾隆觉得自己太了不起了,这个国家被自己治理得天下第一,他这样说:“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马戛尔尼使团中有个12岁的小孩子斯当东,他是使团副使的儿子。那时没有飞机,来中国路途遥远,航行时间长,聪明的他竟然在途中学会了基础的中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使团觐见皇帝时,乾隆问你们有没有人能讲中文?走到前面回答的是这位12岁的小斯当东。70多岁的乾隆老爷子龙心大悦,宠溺地解下一个荷包赏给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几年后,斯当东的父亲帮他申请到一个广州的文书工作,19岁的斯当东再次来到中国,他一到广州就帮忙调解了一起英国水手打伤中国人的事件。他意识到自己似乎在化解矛盾、促成合作上有天赋。但他最想促成的合作,还是完成父亲和马戛尔尼先生未竟之事业__打通英国和清朝的贸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之后他四次来到中国,并且和两广总督松筠成了朋友。但等松筠调回北京,广州的贸易现状立刻回归原点,他的努力白费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斯当东35岁时,英国政府打算派他再次出使清朝试一试。跟20多年前的父亲一样,他也是使团的副使,路线也是先坐船到天津,然后等待皇帝接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一年是嘉庆二十一年,清朝更加虚弱了,一个表征就是更要面子。觐见皇帝前,负责接待的清朝官员趾高气扬,提到英国使者必须三跪九叩,才允许进京。二十多年前都没有行这样的大礼,今天怎么可能?使团拒绝,双方僵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但负责的清朝官员为了邀功,蒙蔽了嘉庆,说使臣渴望沐浴陛下圣恩,同意行大礼。嘉庆说,正好我要去热河休假,就提前让英国使臣觐见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负责接待的官员慌了,也不敢使绊子了,说好话,请使团立刻觐见。这次被使团借故拒绝,并回国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熟悉清朝的副使斯当东彻底清楚了,见了皇帝也没用。跟当初的乾隆爷一样,最多让他们磕个头、赏点东西、吃顿好的、逛逛万寿山,然后就没有然后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4年后,1840年4月7日,英国下议院开会吵作一团,一方主张应该对华用兵打开国门;一方反对,清朝太远,而且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胜算太小。当正反两派旗鼓相当时,59岁的斯当东,这位跟清朝交情最深的英国人此刻变得冷漠而坚决,他说:清朝对英人态度严苛,野蛮,应该打;清朝漠视国际法,太落后,打得过;只有诉诸武力,才能维护大英帝国的商业利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两个月后,鸦片战争爆发,通过先进科技装备下的几艘坚船利炮,打败了央央天朝大国,从此中国人民进入灾难深重的百年屈辱史。而斯当东们通商的愿望终于要实现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