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林安宅《潮惠下路修驿植木记》及其对潮惠下路建设的影响

剑津画社~游龙

<p class="ql-block">这扇红门,静静地伫立在这里,门上的铜制兽头把手仿佛诉说着岁月的故事。每次经过这样的老门,我总会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想象着门后藏着怎样的秘密。门不仅是物理上的隔断,更是心灵的门户。推开这扇门,仿佛就能进入另一个世界。</p><p class="ql-block"> ~~南剑山人</p> <p class="ql-block">林安宅(1099~1181),字居仁,号寓庵。六桥林入闽始祖硕德公之六世孙。北宋元符二年巳卯十二月十二日生于候官屿头山(今福建福州闽候上街镇祖厝)。少颖悟,善读书,未冠为诸生。北宋政和元年(1111)辛卯至宣和七年(1125)乙已间,林安宅从福州到河南开封求学与叶颙(兴化仙游人,孝宗朝宰相)同入太学。南宋建炎二年(1128)戊申九月,林安宅参加宋高宗驻跸江苏扬州殿试,考取戊申科(李易榜)进士。历官积阶至:同知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并有文集《南海集》三十卷。</p> <p class="ql-block">潮惠下路修驿植木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绍兴二十九年)*南宋*林安宅</p><p class="ql-block">出处:明*《永乐大典》残卷之五千三百四十五潮州府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绍兴戊寅,子蒙恩将漕东广。至潮问途,趋番禺,父老谓予曰:“直北而西,由梅及循,谓之上路。南自潮阳,历惠之海丰,谓之下路,绵亘俱八百余里。上路重冈复岭,峻险难登,林木蓊翳,瘴疠袭人,行者惮马。下路坦夷,烟岚稀远,行人多喜由之。然犹有不便者四;自有下路以来,役保甲为亭驿子,亭驿距保甲之家且远,客至则扶老携幼,具荐席,给薪水,朝夕执役如公家之吏,不敢氵页(须)史(臾)离焉,俟其行乃去。客未至则尉之弓手,巡捡之土兵,预以符来,需求百出。客或他之,则计薪刍,尽锱铢,取资直而去,民以为苦,此其不便一也。</p><p class="ql-block">官兵商午,鱼肉百姓,编氓远从,不敢作舍道傍,行人无所叩阍以求水火。长堤旷野,绝无荫樾,炎天烈日,顶踵如焚,莫可休息。渴则饮恶之水,其不病者鲜,此其不便二也。驿可宿,亭可宿。日行止于三四十里,过是则投夜无所。桥道颓毁,积水不泄,春霖秋潦,横流暴涨,行人病涉,往往多露宿以待涸而后进,此其不便三也。沙湘弥望,杳无人烟,盗贼秉之,白昼剽劫,呼号莫闻。受御者不一,而州县莫之知,此其不便四也。”</p><p class="ql-block">予闻之不觉先声叹息之不已。乃移檄州县官,既同王事,安可坐视,而潮惠之守令,皆欣然相从,与其佐同心协力,创盖铺驿,增培训水窟。夹道植木,跨河为梁。诱劝乡民,移居边道,而海丰令陈光,又唱增置铺兵之说于予,而潮惠二守深以为然。每亭驿各差兵士以供执役之劳,而百姓之为亭驿子者率皆罢去。俾得仰事俯育,不复有追呼之扰。予又刷上路驿铺之冗兵,以益下路。依闽中温陵上下路,各置铺例,闻于朝廷。于是铺兵与居民相为依倚,道傍列肆为酒食,以待行人。来者如归,略无前日之患。夫世事未有不忽于因循,而成于勉强;人情未有不悦于须臾,而厌于持久。是役之兴屯,人莫不难之。今不费于公,不劳于民,幸迄于成矣。予以为不难于始而难于终,使所种之木,勿剪勿伐,因其枯瘁者复芸之;所创之舍,勿折勿毁,因其摧圮者复新之。偿历百年,如一日为,虽经数政,如一人焉,夫又何患?此予所以深有望于来者,故书其岁月以贻之。</p><p class="ql-block"> 时绍兴二十九年八月一日也。</p> <p class="ql-block">南剑州有雅士,名兴旺,亦号游龙,别称南剑山人。庚戌十一月,生于闽北延平,祖籍福州闽侯上街丹屿,为六桥林氏入闽始祖硕德公三十一世孙。</p> <p class="ql-block">《潮惠下路修驿植木记》的具体内容如下:</p><p class="ql-block"> 南剑山人*游龙*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作者及写作背景</p><p class="ql-block"> 作者是南宋的林安宅,写作于绍兴二十九年八月一日。绍兴戊寅(1158年),作者担任广南东路转运判官,在了解潮惠下路相关情况后,主导了对这条路的改造,并记录下了相关事宜。</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二、潮惠下路原状况</p><p class="ql-block"> 1. 道路走向与特点</p><p class="ql-block"> * 潮惠下路是南自潮阳,经惠之海丰的一条道路,绵亘八百余里。与重冈复岭、峻险难登、林木蓊翳、瘴疠袭人的上路相比,下路较为坦夷,烟岚稀远,但存在诸多不便。</p><p class="ql-block"> 2. 下路的不便之处</p><p class="ql-block"> * 民众负担方面</p><p class="ql-block">* 下路以保甲充当亭驿子,亭驿距离保甲家远。当有客人到来时,保甲需全家出动,准备荐席、提供薪水等服务,从早到晚像公家的吏员一样服役,不敢离开,直到客人离开。若客人未到,尉的弓手、巡检的土兵就会提前拿着符来索取各种物资,客人若改道,他们还会精确计算柴草等费用,收取钱财后才离开,民众深受其苦。</p><p class="ql-block">* 道路设施方面</p><p class="ql-block">*长堤旷野没有荫凉处供行人休息,炎天烈日下行人饱受酷热,只能饮用不洁之水,很容易生病。</p><p class="ql-block">* 驿亭间距大,日行三四十里才有地方可宿,超过这个距离,夜晚就无处投宿。而且桥道颓毁,积水无法排泄,春霖秋潦时河水暴涨,行人往往要露宿等待水退才能继续前行。</p><p class="ql-block">* 道路周边沙湘弥望、杳无人烟,盗贼横行,行人白天都可能遭抢劫,州县却难以知晓。</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三、改造措施</p><p class="ql-block"> 1. 官员协作</p><p class="ql-block"> * 林安宅发文给州县官员,潮惠的守令及其下属积极响应,齐心协力改造下路。海丰令陈光提出增置铺兵的建议,得到潮惠二守认可。</p><p class="ql-block"> 2. 具体建设</p><p class="ql-block"> * 驿铺建设:创盖铺驿,增加培训水窟,解决了行人住宿和饮水问题。</p><p class="ql-block">* 道路改善:夹道植木,为行人提供荫凉;跨河为梁,修复桥梁保障道路畅通。</p><p class="ql-block">* 人员调整:每亭驿差兵士执役,罢去百姓亭驿子的劳役。同时,将上路驿铺的冗兵调配到下路,并依照闽中温陵上下路置铺例上报朝廷。</p><p class="ql-block">*商业发展:诱劝乡民移居边道,道路两旁开设酒食店铺,为行人提供便利。</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四、作者期望</p><p class="ql-block"> 林安宅希望后来人不要砍伐所种之木,对于枯瘁的树木要重新培植;不要拆毁所创之舍,对于摧圮的房屋要重新修缮,这样即使历经多年、多任官员,道路都能保持良好状态。</p> <p class="ql-block">林安宅《潮惠下路修驿植木记》及其对潮惠下路建设的影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南剑山人*游龙*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摘要: 本文以南宋林安宅的《潮惠下路修驿植木记》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了潮惠下路在南宋时期的建设情况及其背后的社会意义。通过对文献的解读,分析潮惠下路的原有弊端、改造措施,以及对当时交通和地方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揭示林安宅在地方治理中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一、引言</p><p class="ql-block"> 南宋绍兴年间,广东地区的交通建设在地方治理中占有重要地位。林安宅在广南东路转运判官任内留下的《潮惠下路修驿植木记》,为研究当时的官道建设提供了珍贵的一手资料。潮惠下路作为闽粤交通的重要通道,其建设历程反映了当时的交通需求和地方治理策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二、林安宅与潮惠下路的背景</p><p class="ql-block"> (一)林安宅其人</p><p class="ql-block"> 绍兴二十八年春(1158年)戊寅正月,左朝散郎林安宅被任命为广南东路转运判官。诏敕中称其“安宅儒科之旧而于吏能”,这表明他既有深厚的文化素养,又具备出色的行政管理能力。这种才能使他在广东转运判官的岗位上能够有效地开展工作,处理地方事务。</p><p class="ql-block"> (二)潮惠下路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 潮惠下路是连接潮州与惠州等地的重要官道,绵亘八百余里。在当时的交通格局中,它是闽粤之间人员和物资流通的重要通道。然而,这条道路在建设和管理上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三、潮惠下路原有的弊端</p><p class="ql-block"> (一)亭驿子制度的弊端</p><p class="ql-block"> 1. 民众负担沉重</p><p class="ql-block">下路以保甲充任亭驿子,亭驿距保甲家远,客人到来时,保甲需全家出动提供服务,如准备卧具、供给柴火和饮水,且需从早到晚像公家的吏员一样服役,不能片刻离开,直到客人离开。这种义务劳动极大地干扰了民众的正常生活。</p><p class="ql-block">2. 官兵的无理索取</p><p class="ql-block">当客人未到时,尉的弓手和巡检的土兵就会拿着符来索取各种物资,若客人改道,他们还会精确计算柴草费用,收取钱财后才离开,给当地民众造成了极大的痛苦。</p><p class="ql-block"> (二)道路设施不完善</p><p class="ql-block"> 1. 缺乏休息设施</p><p class="ql-block">道路上没有供行人休息的荫凉之处,长堤旷野,在炎天烈日下,行人饱受酷热之苦,只能饮用不洁之水,导致疾病频发。</p><p class="ql-block">2. 住宿和行程安排不便</p><p class="ql-block">日行三四十里才有亭驿可宿,若超过此距离,夜晚就无处投宿。而且桥道颓毁,积水无法排泄,春霖秋潦时,河水暴涨,行人不得不露宿等待水退才能继续前行。</p><p class="ql-block">3. 治安问题突出</p><p class="ql-block">道路周边沙湘弥望,杳无人烟,盗贼横行,行人在白天都可能遭遇抢劫,而州县却对此毫无察觉,行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得不到保障。</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四、潮惠下路的改造措施</p><p class="ql-block"> (一)地方官员的协作</p><p class="ql-block"> 林安宅移檄州县官,潮惠的守令都欣然响应,与下属齐心协力进行改造。海丰令陈光提出增置铺兵的建议,得到了潮惠二守的认同。</p><p class="ql-block"> (二)具体的建设内容</p><p class="ql-block"> 1. 完善驿铺设施</p><p class="ql-block">创盖铺驿,增加培训水窟,解决了行人的住宿和饮水问题。</p><p class="ql-block">2. 改善道路环境</p><p class="ql-block">夹道植木,为行人提供荫凉;跨河为梁,修复桥梁,保障道路畅通。</p><p class="ql-block">3. 优化人员配置</p><p class="ql-block">每亭驿差兵士执役,罢去百姓亭驿子的劳役,使百姓能够安心生活。同时,刷上路驿铺的冗兵补充下路,并且按照闽中温陵上下路置铺例上报朝廷。</p><p class="ql-block">4. 发展周边商业</p><p class="ql-block">诱劝乡民移居边道,道傍列肆为酒食,为行人提供了便利的商业服务,使行人在旅途中有食物和住宿的保障。</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五、潮惠下路改造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一)对交通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经过改造,潮惠下路成为古代闽粤交通史上最为悠久的一条官道。道路设施的完善和服务的优化,大大提高了通行效率,方便了官兵、商人、百姓等各类人员的往来,促进了闽粤之间的人员流动和物资交流。</p><p class="ql-block"> (二)对地方发展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1. 经济发展</p><p class="ql-block">道路周边商业的兴起,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乡民移居边道开设酒肆等商业设施,增加了当地居民的收入,也促进了地方商业繁荣。</p><p class="ql-block">2. 社会稳定</p><p class="ql-block">改善道路治安状况,保障了行人安全,减少了因道路治安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有助于地方社会的稳定。</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六、结论</p><p class="ql-block"> 林安宅在广东转运判官任内主导的潮惠下路改造工程,是南宋时期地方交通建设的重要典范。《潮惠下路修驿植木记》详细记录了这一工程的前因后果,体现了林安宅的治理才能和地方官员的协作精神。潮惠下路的成功改造,不仅改善了当时的交通状况,促进了闽粤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而且为后世官道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其在交通史上的意义值得深入研究和铭记,同时也反映了南宋时期地方治理对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p> <p class="ql-block">附1:</p><p class="ql-block">后世对林安宅《潮惠下路修驿植木記》有哪些评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剑山人*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目前并没有足够多的资料能全面呈现后世对《潮惠下路修驿植木记》的评价,不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一、交通史方面</p><p class="ql-block"> 1. 道路建设研究价值</p><p class="ql-block">* 它是研究古代闽粤地区交通线路的重要文献。潮惠下路经文中记载的大规模整修后成为古代闽粤交通史上最为悠久的一条官道,这对于了解南宋时期官道的选线、建设标准和当时的交通网络布局有重要意义。后世研究古代交通路线演变的学者会把它作为关键史料,从中探寻南宋时期广东地区交通要道的具体情况,包括道路长度(绵亘俱八百余里)、沿途地理环境(如上路重冈复岭,下路坦夷)等内容。</p><p class="ql-block">2. 交通改善的意义</p><p class="ql-block">* 文中所记载的对潮惠下路的改造措施,如创盖铺驿、增培水窟、夹道植木、跨河为梁等,反映了当时对交通基础设施改善的理念和方法。这在交通工程史研究上有一定价值,它展示了南宋时期在地方交通改善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为后世了解古代交通工程技术发展提供了实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二、地方治理方面</p><p class="ql-block"> 1. 官员治理能力体现</p><p class="ql-block">*从地方治理角度来看,它体现了林安宅出色的地方治理能力。文中描述了林安宅移檄州县官,得到潮惠守令积极响应并共同改造下路的过程,反映了林安宅在组织和协调地方官员进行公共建设方面的能力。后世研究南宋地方治理模式和地方官员职能的学者,可以从中了解到当时地方官员在面对公共事务(如官道改造)时的职责分工和协作方式。</p><p class="ql-block">2. 民生改善的反映</p><p class="ql-block">* 对于了解南宋时期地方民生与公共建设关系有帮助。文中详细阐述了潮惠下路未改造前给当地民众带来的诸多不便,如民众被强制充当亭驿子、遭受官兵无理索取等问题,而改造后百姓生活负担减轻(百姓之为亭驿子者率皆罢去)、商业得到发展(道傍列肆为酒食)等情况。这为后世研究南宋地方经济、社会民生与基础设施建设之间的相互关系提供了一手资料。</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三、局限性</p><p class="ql-block"> 1. 文献传播局限</p><p class="ql-block">* 由于该文出处是明《永乐大典》残卷,其流传范围有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在更广泛的学术领域和大众层面产生影响和得到评价。可能在古代,只有少数有机会接触到《永乐大典》相关残卷的学者才能知晓这篇文献,这导致它没有形成广泛的讨论和多样的评价。</p><p class="ql-block">2. 研究视角局限</p><p class="ql-block">* 目前对它的研究多集中在交通史和地方史领域,在其他领域如文学价值、文化传播等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可能是因为文献本身主要是关于道路建设的记事,其文学性不强,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被从更多元的角度进行评价。</p> <p class="ql-block">附2:</p><p class="ql-block">林安宅《潮惠下路修驿植朩記》在历史上的影响如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剑山人*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潮惠下路修驿植木记》在历史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一、交通建设方面</p><p class="ql-block"> 1. 官道建设的范例</p><p class="ql-block">*它详细记载了潮惠下路大规模整修的过程,包括创盖铺驿、增培水窟、夹道植木、跨河为梁等一系列改造措施。这些措施使得潮惠下路成为古代闽粤交通史上最为悠久的一条官道,为后世官道建设提供了实践范例。后世在进行类似的道路建设和改善工程时,文中所提到的方法和理念可以作为参考。</p><p class="ql-block">*文中对道路建设前存在的问题,如道路设施不完善(桥道颓毁、无荫樾休息处等)、人员配置不合理(保甲充当亭驿子负担过重等)进行了系统阐述,这有助于后来者在规划道路时避免类似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建设方案。</p><p class="ql-block">2. 区域交通发展的推动</p><p class="ql-block">* 潮惠下路经改造后,极大地改善了潮州与惠州等地的交通联系,促进了闽粤地区之间的人员往来和物资流通。这对于南宋时期乃至后世该区域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商业活动因道路的改善而更加活跃,例如文中提到道傍列肆为酒食,说明沿路商业得到了发展,这种商业繁荣的景象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道路条件的改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二、地方治理方面</p><p class="ql-block"> 1. 体现地方官员的协作模式</p><p class="ql-block">* 文章反映了林安宅作为广南东路转运判官在地方治理中的组织协调能力。他移檄州县官,得到潮惠之守令及其佐属的积极响应,共同开展道路改造工程。这种跨区域、跨部门的地方官员协作模式,为后世地方治理提供了经验。在面对大型公共建设项目时,如何调动各级官员的积极性,合理分工,协同合作,《潮惠下路修驿植木记》中的案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p><p class="ql-block">2. 改善民生与公共服务理念</p><p class="ql-block">* 文中体现了通过改善交通基础设施来减轻民众负担、改善民生的理念。改造前下路存在诸多不便给民众带来了苦难,如民众被迫为过往客人长期服务、遭受官兵无理索取等。而经过改造,百姓不再被强制充当亭驿子,铺兵与居民相互依倚,居民还能通过商业经营增加收入。这种通过公共建设改善民生的思路对后世地方治理有启示作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三、历史研究方面</p><p class="ql-block"> 1. 交通史研究的重要史料</p><p class="ql-block">*对于研究南宋时期的交通史来说,这篇文献是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资料。它提供了关于潮惠下路的路线、长度、沿途地理环境(上路重冈复岭,下路坦夷)、道路原有弊端和改造后状况等详细信息,有助于学者还原南宋时期闽粤地区的交通网络和道路建设水平。</p><p class="ql-block">2. 地方史研究的依据</p><p class="ql-block">* 它也是研究南宋时期广东地方史的重要依据。从文中可以了解到当时广东地区的地方行政运作情况,包括官员的职责、州县之间的协作关系等,还能反映出当地的社会经济状况,如民众的生活负担、商业发展程度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