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名城的文化基石——建水文庙

王新民

<p class="ql-block">对于一个中国人而言,文庙是一门功课,就像儒学是一门大学问一样。在中国的大地上,有无以计数的寺庙、道观、教堂等宗教场所。文庙,则是读书人心目中的圣殿,是读书礼乐教化之地,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文化之源。</p> <p class="ql-block">建水文庙位于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古城,始建于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占地面积达114亩。经过历代40多次扩建增修,其建筑水平、现存规模和完好程度,仅次于曲阜孔庙和北京孔庙。</p> <p class="ql-block">太和元气坊,为五开间四柱三楼三门道木石牌坊。始建于明万历三年(1575年),重建于清雍正四年(1726年)。太和元气,即天地间的正气,祥和之气,能养育天地万物。</p> <p class="ql-block">数百年来,建水文庙经受了大小数十次的地震、兵燹、火灾、盗抢等劫难,先贤们在战火中为存续文脉,建了毁,毁了建,几十次的雕琢庙堂圣殿,擘画人文渊薮。正是有了历朝历代的地方官们对文教之重视,对文庙之呵护,有了建水人对文化的崇尚和坚守,对文明的向往和追求,建水文庙才得以在时间的流逝中不断壮大宏伟,壮丽宏阔。</p> <p class="ql-block">建水文庙完全依照曲阜孔庙的风格规制建造,采用南北中轴线对称的宫殿式布局,东西两侧对称布置多个单体建筑。(图中圆点为洙泗渊源坊地面上的南北中轴线基准点)</p> <p class="ql-block">泮池,亦称“学海”,意谓孔子的思想和知识高深渊博,犹如汪洋大海。建水文庙的泮池为椭圆形,占地面积45亩,其规模之大、造型之特别,在全国文庙中独树一帜。</p> <p class="ql-block">1978年,因毁损严重而拆除重建的泮池岛上思乐亭。</p> <p class="ql-block">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规定官员兵民人等至学宫必须下马,并通告各地,故在文庙外立此“下马碑”。</p> <p class="ql-block">“鸢飞”“鱼躍”,相传为曹操手书,语出《诗经•大雅•旱麓》:“鸢飞戾天,鱼躍于渊”,这里比喻孔子的中庸之道,上能达于天庭,下能入于深渊。</p> <p class="ql-block">洙泗渊源坊,位于半月形唇台的中心。孔子家乡有两条河,分别是“洙水”和“泗水”,孔子出生在这两条河的交汇处。“洙泗渊源”的含义是儒家学说源远流长。</p> <p class="ql-block">洙泗渊源坊的背面上方,镌刻着“万世宗师”四个大字。</p> <p class="ql-block">这座牌坊建于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为典型的五开间三门道古牌楼建筑。石砌须弥座夹杆石上,雕刻有巨型石雕龙、麟、狮、象,造型栩栩如生。石雕坐于兽头之上,头顶檐柱。整座牌坊用材考究,斗拱精巧。</p> <p class="ql-block">通过“洙泗渊源”坊,东西两端各有一座木石结构的牌坊,分别是“道冠古今”和“德配天地”,为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重建。“道冠古今”,是赞叹孔子之道为古今之冠,贯穿于古往今来整部文化史。“德配天地”,意谓孔子之德高明博厚,与天相齐。</p> <p class="ql-block">东碑廊,保存有元代朝至大元年(1308年)武宗皇帝追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的圣旨碑,及历代有关重修学宫、学庙田产、丁祭大典等三十余通碑刻。</p> <p class="ql-block">西碑廊,保存有明代德政碑,警干、训导、圣谕、理子四箴及部分有历史价值的碑刻三十余通。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和史料价值。</p> <p class="ql-block">圣域由兹坊,为文庙东侧门,属三开间两柱三楼单门道牌坊,建于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圣域由兹”意谓圣贤之地由此进入。</p> 魁星阁遗址 <p class="ql-block">棂星门,棂星又称“天田星”,是天上的文星,主管文人才士的选用。祭棂星体现了“尊孔必尊天,尊天亦尊孔”的思想。</p> <p class="ql-block">建水文庙的棂星门有一独特之处:四根中柱穿脊而出,高出屋顶两米多,柱上罩着明代青花盘龙瓷罩,下段木柱有木制饰物,为全国文庙中少见的建筑形式。中柱穿脊而出,其意源于宋朝大儒朱熹所说的“孔教真理能通天”。(施工人员正在维护穿脊而出的中柱)</p> <p class="ql-block">杏坛,相传是孔子聚徒讲学的场所。始建于元代,后被毁,现建筑为2000年重建。杏坛采用三开间平面正方形单檐亭形式,两层台基,石栏环绕,雕刻有中国民间传统吉祥图案,12根高浮雕盘龙石柱林立,十字歇山顶,琉璃瓦屋面,建筑规格等级很高。</p> <p class="ql-block">杏坛中有一块明代天顺年间的“孔圣弦颂图”画像碑,图文并茂,图案的内容是孔子席地而坐,抚琴授课,四个弟子肃立恭听。碑文为宋高宗御题《孔子像赞》,共48个字,前40个字是对孔子的歌功颂德,后8个字是要求臣民尊重孔子。</p> <p class="ql-block">大成门,重建于嘉庆十八年(1813年),为三开间两进深单檐歇山顶抬梁式建筑,琉璃瓦屋面,通面阔13.31米,进深5.5米,高7.4米。“大成”出自《孟子•万章》:“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大成门是级别较高的三门道单体台门,台基为白石须弥座,门前石阶正中有青石雕龙御路石。</p> <p class="ql-block">先师庙,又称“大成殿”,是祭孔的正殿。大殿正面悬挂的“先师庙”金字大匾,各长2米,宽1.5米,是清代书法家王文治就任临安知府时题写。全殿由28根大柱支撑,其中的22根青石巨柱是用整块石料凿磨而成。大殿飞檐斗拱,结构异常坚固。大成殿正面,有22扇雕花屏门,玲珑剔透,工艺精细。</p> <p class="ql-block">大殿左右檐角的两根石龙抱柱,是用整块巨石精心构思,采用浮雕与透雕相结合的艺术手法精雕而成。技艺登峰造极,可谓南国无双。</p> <p class="ql-block">大殿的方型立柱上,还有文革时期的遗迹。</p> <p class="ql-block">大成殿的内部,是汇集儒家圣人的精神空间。大殿正中设有麒麟图案装饰的镂空檀香神龛,供奉着孔子塑像和“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之神位”的牌位。神龛下面是用巨石雕琢的供桌,盘龙贴金。</p> <p class="ql-block">东西两侧的龛座里,供奉着孔子的得意门生颜回、孔伋、曾参、孟轲的塑像。</p> 清光绪帝御题的匾额 清道光帝御题的匾额 清咸丰帝御题的匾额 大殿正门东侧的乐器和石刻 大殿正门西侧的乐器和石刻 <p class="ql-block">建水文庙的乐师在演奏歌颂孔子的古典乐曲</p> <p class="ql-block">崇圣祠,位于先师殿的后面,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原名“启圣祠”,是祭祀孔子父母的祭坛。清代改为“崇圣祠”,用来供奉孔子前五代列祖牌位。祠前有石柱望柱拜台,上刻浮雕杭州西湖24景风景名胜图。</p> <p class="ql-block">进入21世纪的今天,建水文庙作为弘扬中华文明的儒学道场,和历代儒家士子的精神寄托之地,早已完成了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但历史的余波依然在时空隧道里回响。特别是在传统文化复兴的今天,文庙里的一树一木、一砖一瓦、一梁一柱、一碑一廊,依然勾画着岁月的浩渺,传递着儒家文化古老厚重的底蕴。</p> <p class="ql-block">建水文庙不仅是祭祀孔子和推广儒学的礼仪性建筑,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文庙的存在,体现了中原王朝对边疆地区的文教政策,通过推广儒家文化来教化边疆民众,促进民族融合和社会稳定。</p> <p class="ql-block">耸立在边地疆域的建水文庙,是儒家文化与边地文化融合的象征,是建水古城可以铭记的文化标签,是建水回望过去逐本溯源的文化参照,也是建水这座名城历史文化的基石。</p> <p class="ql-block">2024年10月23日拍摄于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文庙(部分文字参考《遇见建水》和《建水文庙》出版物,特向作者致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