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河故城

雨荷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中国新疆吐鲁番市区以西约10公里处,有一座没有城墙、没有树木的城池,曾经是古丝绸之路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是一座与古楼兰齐名的西域古城。如今这里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生土结构古代建筑城市遗址,被誉为“世界上最美的废墟”,这里就是交河故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没进入遗址前,站在城下,只能仰望到20多米高的垂直土层。从宣传版画上清晰的看到,有一条Y形河道,把分岔处的黄土地台冲掘成一个柳叶形的半岛,这片“柳叶”长约1650米,最宽处大约300米,它就是著名的交河故城遗址,因位于两河交汇处而得名。由于吐鲁番干旱少雨,交河故城遗址得以完整保存。1961年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交河故城曾是古代西域三十六国之一车师(jū shī)前国的都城,是该国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中心,也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唐朝西域最高军政机构“安西都护府”的所在地。它还是我国保存两千多年最完整的都市遗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交河故城游客中心,同时也是一个展厅,位于景区的入口处。展厅通过介绍交河故城的兴衰历史、建筑特色以及它在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帮助游客更好的理解和欣赏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魅力。(门票70+区间车25)</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汉书•西域传》曾有记载,“车师前国,王治交河城,河水分流绕城下,故号交河。” 交河城,是由车师人在公元前2世纪至5世纪开创和建造的。在南北朝和唐朝达到鼎盛,14世纪末察合台时期,吐鲁番一带连年战火,交河城毁损严重,终于被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风起云涌的交河历史,每一篇都写满刀光剑影,每一页都刻着血雨腥风。它始于铁骨铮铮,毁于悲壮苍凉。如今,环顾四野,所有隆起的、陷落的,全是黄土,好似上天故意留下的佐证,在控诉战争的残酷,怀念已经消失的王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公元前二世纪,车师原叫姑师,是西域地区一个古老的国家。当时匈奴控制姑师国,它配合匈奴截杀汉朝使者,汉朝使者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汉武帝得到消息勃然大怒,派大军攻破了姑师国,后来姑师国分裂成好几个小国,史书从此改成车师国,其中就有车师前国、后国,交河故城就是车师前国的都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这居然是一座没有城墙的城市。原来,交河故城建于土崖之上,四周被深约30米的雅尔乃孜河谷围绕,这样的地理特点,成为了城市的天然屏障。所以不需要筑城墙。我站的位置就是交河故城的南城门遗址,是交河故城的正门,目前游客只能从南门进入。南门遗址位于故城崖壁上,门道为东西向,面目皆非。南门曾是古代运送军需粮草、大军出入的主要通道,地势险要,有“一人守隘,万夫莫向”之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进入南城门以后,脚下走的这条路叫“中央大道”,是城内贯通南北的主要道路,这条大道把居住区分为东西两部分。大道东区南部就是大型民居区,北部是小型居民区,中部是官署区。大道的西区除了大部分民居外,还有很多的手工作坊,最北侧还有一个大型墓葬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透过无声的文物遗迹,往昔的繁华若隐若现。繁盛时期,交河人口有1万余人,成为东西方物资交换的中转站,多元文化的汇集处。古城的每一粒沙尘,每一块泥巴,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传递出时光的沧桑和历史的智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细心的小伙伴,还可以发现大部分建筑物不论大小基本上是用“减地留墙”的方法,从高耸的台地表面向下掏挖而成,寺院、官署、城门、民舍的墙体基本为生土墙。特别是街巷,狭长而幽深,像蜿蜒曲折的战壕。整个故城就是一个规模庞大的古代雕塑,其建筑工艺之独特,举世罕见。现存建筑物大部分为唐代所建,保留着宋代以前我国中原城市的建筑特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 25, 25);">  风沙磨砺,岁月淘洗,交河故城虽然已经荒废了近千年,但依然保留着当年的风貌。站在交河故城之巅,</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仿佛踏上了即将远航的巨轮,心中竟然有些如释重负的安全感,它似乎可以抵挡一切惊涛骇浪。或许,此时我与古时的先人心灵暗通,正是他们,选择了交河作为自己的家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凭感觉,居民区很容易辨认出来。因为不开阔,两侧高墙间是狭窄弯曲的小巷道,只能看到头上的一小片天空,或许还会迷失在转弯处。也许古时候的车师人曾经走在这小巷里,有孩子跑过,有女人担着水经过,有老人抚摸过每个角落,有他们的脚步声、笑声、说话声或哭泣声响起过,只是如今寂然无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走在古城内,你会发现这里的布局结构独具匠心。城中大道两旁皆是高厚的街墙,临街不设门窗,而是隐匿在狭窄的巷子里。人行墙外,像处在深沟之中,无法窥知城垣内情况,而在墙内,则可居高临下,随时掌握内外动向,稍有风吹草动,便可伺机而动。这种建筑风格不仅节省了材料,还巧妙地利用地形进行防御,使交河故城成为一座易守难攻的堡垒。</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官署区位于中央大道以东、交河故城的中部,面积约2公顷。遗存包括具有官庙性质的寺院区、官吏住宅区、官署中心区和附属建筑区。官署区居城市中央的布局形式具有中原城市的布局特征。从观景台上看过去,沉浸在历史长河中的交河,只剩下斑驳和苍夷,但地下非常完整和神秘,仿佛还藏着一个巨大的不解之谜,耐人寻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交河故城是一座在大地上直接雕刻出来的城市。与大多数城市不同,整个交河的建筑依自然地势,自上而下掏挖窑洞,开掘街巷,减地为墙。先有屋顶,后有地基,大街深嵌地下六七米,临街厚厚的生土层充当高墙。这种独特的建筑方式既能抵挡风沙日晒,也便于抵御外界侵袭。依靠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先民的勤劳智慧发挥得淋漓尽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但在这些遗址中唯一可见的是一座地下庭院。顶上有11米见方的天井,天井东面设有明窗起采光通风的作用。顺阶而下,只见墙壁整齐、空间宽阔。在台阶的一侧,是当年古人们最初的上下台阶,如今大部分台阶已经被风沙给掩埋。进入庭院会看到墙体上有很多小洞,据说用来插红柳枝条的,起到固定钢筋的作用,完工后将红柳枝条抽出,就留下了今天咱们看到的这些孔洞。这些小孔洞既能透气,还能起到过滤雨水的作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处地下庭院,据考证曾是车师前国的王宫,也是安西都护府的治所。安西都护府是唐太宗贞观十四年 (640)灭高昌之后,在西域部署的第一个军事行政管辖机构,这个机构的设置延续了汉王朝都护府制,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加强了西域和中原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下去后看到有两个类似房间的窑洞,里面还挺宽敞,可能是安西都护府官员休息的地方。还有一条地道与南北大道相通,如果出现紧急情况,官员们就可以从这个通道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域。在安全通道的一侧有一个洞口,斜对着入口处,推测很可能是警卫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官署区域内还有一处奇怪的墓地,有几百座半米长的长方形墓穴内埋葬着几百个婴儿,人称为“婴儿墓”,整片墓地完全一样,墓穴大小排列整齐,据说在电闪雷鸣的夜晚,会听到婴儿的哭泣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那问题来了,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孩子葬在这个地方呢?第一种可能是传染病导致了大量的婴儿死亡,为防止疫病传播选择集中掩埋。第二种可能是为了躲避战乱,父母将孩子们藏在这里,也可能是怕孩子落入敌手遭受凌辱,而选择把这些孩子杀掉葬在了这里。由于这些婴儿墓没有姓名,没有墓志,所以只能去猜测了,至今还是一个未解之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寺院区位于中央大道以西居住区以北,区域占城区2/3以上的面积。遗存以佛教寺院为主,包括佛殿(堂)、佛塔、佛坛、僧房等建筑类型共80余处,建筑技法以垛泥法为主,间有“压地起凸法”、夯筑法等其它技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南部佛寺位于佛寺区南端,中央大道南端点,与大道北端的中央大塔相对,为洞室式佛寺。寺外观为一座方形覆斗顶生土台,边长约17—20米,高7米。北壁正中为主洞,洞两壁上开侧室,东侧一个,西侧两个,侧室开凿年代晚于主室。西、南、东三壁开小型洞窟,现存7个。</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交河故城中穿行,就像在一副巨大的迷宫中寻觅出口。虽然现存的建筑遗迹大都属于麴(qū)氏高昌至唐代时期,但这迷宫般的布局可以追溯到车师国时期。在狭长纵深的街道上驻足,临街的土墙上找不到任何门窗的痕迹,纵深贯通的巷陌不经意间打开了岔路,这一切,似乎都有意让入侵者摸不着头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迷宫中所有无序的道路最终汇成了一条主干道,如引流归海一般,指向开阔地带。道路尽头则是一片废墟,它是整个交河故城遗址中最显眼的建筑,所有的断壁残垣,都是为了衬托城尽头的这个庭院,它便是大佛寺。一尊看不见的大佛,坐在佛寺中央的庭院里,倚靠着背后一座塑满小佛的方形佛塔,我只能看到残破的佛塔正前方有一个微微凹陷处,那是大佛倚靠的位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 25, 25);">  大佛寺是现存佛教遗址中最大的佛寺。正门朝南,寺院由山门、庭院、钟鼓楼、大殿、僧房等组成,整个院落有5200平方米,前面是庭院,后方是佛殿,侧面这些是僧房。在主殿中央凿一座方形塔柱,残高5.5米,约为原高的一半。塔柱的四面均凿有佛龛,里面有残存的佛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据说当年交河故城原住民本来是信仰拜火教的。大约在车师前国时期,佛教流行于高昌,4世纪下半叶佛教成为高昌国的国教,以大乘派为主流。据1994年调查,交河故城大型佛教建筑遗址有52处,除了大小佛寺、佛塔外,官署、民居墙壁上凿出的佛龛随处可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寺庙内,土墙林立,岁月的痕迹比比皆是。院落尽头,墙壁上遗留着一座座小小的佛龛,可以想象,在那金戈铁马的年代,当墙外大杀四方时,被生土堡垒保护着的人们曾在佛祖面前求得佛祖的庇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走在中央大道上,感受的是一片空旷和呼啸而过的风,以及心底不由自主涌起的惊叹之声。那依稀可辨的佛塔,那被佛光照耀的城池影影绰绰,车师前国的国民正在虔诚地叩拜。好像所有的所有,并没有因为岁月的风吹雨打而黯然神伤。然而,历史终归无情,被将士鲜血浸染过的土地,仍无法让它驻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央大塔位于南北大道的北端。塔呈方形,边长约14米余,建于5—6世纪的高昌麴氏王朝。现存的是一座残塔,塔前月台高出路面2米,塔身呈中空状,四周有回廊。四壁现存两层板筑夯土层,每层高约1米,以上均已塌毁。前壁中央开门,正壁和左右侧壁前凿一小型台座,原先曾供着三尊立佛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font-size:20px;">  东北佛寺位于大佛寺东北处,寺院朝南,为前殿后院式,由门前双塔柱、入寺通道、主殿院落及别院构成。双塔柱立于入寺通道起始端,两侧为护墙,残高1.2米。主殿位于院落入口处,正中开门,后壁正中开一门,通向后部庭院。主殿中央偏北建有方形塔柱,高1.8米。主殿东侧为廊道、西侧为房屋遗迹,寺院主体的东墙外有别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西北佛寺位于大佛寺西北,始建于公元5世纪,9一10世纪改建。寺院正方形,边长约20米,寺门南开。主殿位于寺院后部,殿前建方形月台。寺院东西两侧为厢房遗迹,厢房与主殿间为回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交河故城的东北方向,还有气势恢宏的塔林,塔林四周有围墙,院落呈方形,正面朝南,院内有101座佛塔,在四个角各有25座小塔,排列成纵横各五的方阵。正中为主塔,残高约8米。推测塔林始建于约5世纪,出土过骨灰陶罐,可能是安葬历代高僧的灵塔群。从这些佛寺和塔林就可以看出当时的佛教非常昌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交河故城无愧为地球上最完美的废墟,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曾经的官署、寺院、佛塔、民居和街道一一隐去,唯剩下一截又一截残垣断壁静静的伫立在那里,如同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见证着岁月的沧桑。历史终究会掩埋所有的战火,那些金戈铁马、血雨腥风瞬间化为一声叹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如果不了解这里的历史,我们看到的交河故城不过是一座又一座的土堆,而了解了历史后就会发现,这些看似平凡的土堆却见证了这座千年古城的发展、繁荣、衰落和消亡的全过程,它们记录了历史的进程,见证了时代的更替。所以保护和传承这些古迹和文化遗产,不仅是对过去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负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时光荏苒,故城依在,而我们与那些曾经的先人们,却相隔千年了。这座古老的城池依然如同一叶巨舟一般,漂泊在这古老的历史长河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现在的交河故城早已荒寂无人,但是岁月却留下了它深邃的面容。唐代时期的建筑遗迹和格局几乎完整的保存下来,那些残墙断垣,依旧勾勒出了曾经的盛世。也许,只有来到交河故城,你才会与过去不期而遇。</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