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Citywall Walk

春色如许

<p class="ql-block">2024年10月19日(周六)19~24度</p><p class="ql-block">小雨转阴</p> <p class="ql-block">“1019Citywall Walk” 是【砖文漫话】组织的2024年第51期活动。活动由【砖文漫话】杨健雄老师带队,刘向荣老师统筹,特邀【下关往事】工作室王震老师主讲,【砖文漫话】杨海荣、王东湄两位老师保障。</p> <p class="ql-block">活动内容:从仪凤门至华严岗门,深度行走下关老街老巷、打卡民国建筑、寻访“小重庆”。</p> <p class="ql-block">上午9:15,参加活动的二十多人聚集到仪凤门南门牌坊下,一起穿行城北老街巷,北祖师庵、驴子巷、桃源村、盐仓桥、南祖师庵、双门楼、戴家巷、归云堂,沿途听王震老师、杨建雄老师、罗杰士老师讲老下关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为记录本次活动,【砖文漫话】“城墙上下”栏目编辑王东湄,根据云中老师、王震老师、杨健雄老师发布在活动群的图文资料,整理汇编成篇,供群友参阅。</p> <p class="ql-block">(后排左侧头戴风雨帽的为云中老师)</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第1站,仪凤门。</span></p><p class="ql-block">仪凤门是明代13座京城城门之一,于1971年拆除。现城门为2005年重建。</p> <p class="ql-block">明代的仪凤门,坐东向西,与钟阜门在不足1公里的地段项背而建。洪武十七年(1384年)三月,修筑仪风门,建有城楼。成化年间(1465年)以前与钟阜门一道被堵塞。顺治十六年(1659)后,清军将领梁化凤重开仪凤门。有无设置瓮城以及其他建筑构造,详情不明。民国17年(1928)夏改名为兴中门。次年4月,由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谭延阅题写"兴中门",并刻石镶嵌城门之额。</p><p class="ql-block">1853年3月19日,太平军从静海寺、天妃宫一带挖地道炸塌仪凤门侧狮子山段城墙,首先打入南京城。其后石达开、韦昌辉均从仪凤门骑马入城。</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第2站,北祖师庵。</span></p><p class="ql-block">一条不长的老街,为什么叫“北祖师庵” ?这与附近的驴子巷相互关连。这里原有一个小庵,供奉有太上老君和周文王。太上老君收服过青牛,有仆牛服马之功,被过去从事骡马运输者奉为祖师,周文王为姜太公拉过车,被推板车、独轮车者奉为祖师。</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第3站,驴子巷。</span></p><p class="ql-block">有故事、有历史、有情怀的老巷。</p> <p class="ql-block">驴子巷,旧名当铺巷,清代有林氏在巷口开当铺而名。原巷长410米。</p><p class="ql-block">1853年2月,太平军围攻南京。据说驻守仪凤门的清军守将十分恐慌,雇用住当铺巷开驴行的毛老三的毛驴来帮忙运财宝。驴子身驮满是财宝的箱子出了南门,正好碰上太平军部队,守护兵勇们不打自散,毛驴也跟着四散而逃,毛老三父子只好垂头丧气地回家。正在家中懊恼,忽听门外有驴叫的声音,出门一看,一头驴子跑回来了,驴背上还驮着财宝箱子。后驴子陆陆续续差不多都跑回来了,毛老三高兴地说:“都说老马识途,我家的驴子也能认得回家的路。” 面对这么多的金银财宝,毛老三不敢收留,就将其送给太平军东王杨秀清。杨秀清感谢毛老三对太平军的支持,就将毛老三住的当铺巷命名为驴子巷。(城南老门东有蒋驴子故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第4站,桃源村。深藏小巷的民国旧民居,</span></p> <p class="ql-block">桃园村位于挹江门内,中山北路北侧,黄土山东南。占地5000平米,长100米,宽50米,8幢2层,35户。抗战期间(《老下关地名》为抗战年间)(《南京地名大全》为1945年),一姓陈的资本家在此种桃树,人称"桃园”,后建村称今名。桃园村西边不远就是明城墙。</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第5站,民国海军部旧址。</span></p><p class="ql-block">老照片上的“海军部”三个字是横写,现在的是竖着的三个字。</p> <p class="ql-block">光绪十六年(1890年)10月26日,两江总督曾国荃奏请设立江南水师学堂堂。同年11月16日,清政府在下关仪凤门内花家桥成立江南水师学堂。</p><p class="ql-block">该校自1890年创办至1911年的21年间,共培养出了驾驶学员107人,管轮学员91人,附设的鱼雷营学员13人(当时均习旧式鱼雷),共毕业学生221名。</p><p class="ql-block">民国元年(1912年),江南水师学堂统归北京海军部管,遂改名为海军军官学校。</p><p class="ql-block">1929年4月12日,国民政府正式下令组建海军部,隶属行政院。6月,海军部在南京成立,江南水师学堂校址成为国民政府海军部所在地。国民党政府重建了学堂大门,采用6级牌楼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牌楼尖顶高达10余米,上有旗杆一根。抗战胜利后再次重修时,除中间去掉部分徽饰,"海军部"3字改为直书外,其余基本未动,至今3字痕迹依稀可辨,门前石狮一对,雄踞如故。</p><p class="ql-block">1949年南京解放后,该处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联校,后为海军军械学校,其后又为海军724研究所。</p><p class="ql-block">江南水师学堂创办初始,已颇具规模。当时建筑面积达4790平方米,设有总办楼、英籍教学楼、轿厅、东西长廊等。除用于洋人的几处仿欧式建筑,如大门牌楼以立柱分割成段面装饰区,具有欧洲巴洛克建筑艺术风格。其余校舍均采用中国传统的建筑式样,为东西四合院,屋顶采用卷棚式,有脊兽,为典型的清代建筑风格。现尚存有英籍教学楼、长廊4跨东西四合院(皆为学员寝室)、讲堂5间及半边亭等遗存,一座巨大的巴洛克风格牌坊,另有广玉兰树2棵。</p><p class="ql-block">坊前的一对石狮,系解放后由三汊河法云寺移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第6站,南祖师庵街区民国建筑。</span></p><p class="ql-block">这里有一组近代优秀建筑,见证了中国近代转型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上图英式建筑,原址是南祖师庵7号,曾是原民国政府交通部两任部长端木杰和俞大维的公馆。现建筑保护碑上写的是端木杰公馆。</p> <p class="ql-block">公馆位于鼓楼区南祖师庵7号,建于1929年,建筑面积843.7m2,英式建筑风格,砖混结构,楼高3层,部分2层,红砖墙面,间以黄色拉线,房顶为黄红色,呈四坡形状,有老虎窗,东侧面为半圆形,3层均有宽式阳台,木制楼梯,东门亦有边门。现仍保持其原有建筑风格,保护状况很好。</p><p class="ql-block">俞大维(1897-1993),浙江绍兴人,曾国藩曾外孙。1918年毕业于圣约翰大学,中国近代著名数学家、哲学家和弹道学专家。1922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入柏林大学深造。归国后历任国民政府军政部少将参事、参谋本部主任秘书、驻德大使馆商务专员等职。1933年任军政部兵工署署长,翌年任军政部次长,旋改任交通部部长、美援运用委员会委员等职。</p><p class="ql-block">现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双门楼</p><p class="ql-block">位于盐仓桥广场西北。东起中山北路,经虎踞北路,至戴家巷。其西段虎踞北路至戴家巷,曾名武陵里。20世纪40年代,英国公使馆及所属南京英国领事馆在此。因一座大楼分有两个门楼,人称双门楼。后巷以"双门楼"三字更巷名。</p> <p class="ql-block">双门楼饭店(小白楼)</p><p class="ql-block">1956年起,为外国专家招待所。1958年,以在双门楼(街)更今名。为四星级宾馆。</p><p class="ql-block">英国驻华大使馆始建于1922年,英国设计师设计,英式古典建筑,坐北面南,高2层,砖混结构,建筑面积1765.9m2。立面为古典柱廊式造型,房屋转角处为3根圆柱鼎立造型,白墙红瓦,造型典雅,内部豪华气派,原木地板,楼梯保持原貌。</p> <p class="ql-block">小白楼门前,1993年立市文保碑:英国驻中华民国大使馆旧址</p><p class="ql-block">2002年立省文保碑:<span style="font-size:18px;">英国驻中华民国大使馆旧址</span></p><p class="ql-block">2013年立全国文保碑:<span style="font-size:18px;">英国驻华使馆旧址</span></p> <p class="ql-block">小白楼北侧另有一幢英式小红楼,原为红砖红瓦,坐北朝南,高2层,砖混结构,入口处为柱式门廊,室内为内廊式,装潢考究,设施齐全。建筑面积约1200m2。此地原为南祖师庵5号,该楼为睦兰(英国人)公馆。睦兰时任江苏邮政局副邮务长。睦兰公馆现为双门楼宾馆女员工宿舍。</p> <p class="ql-block">据悉睦兰公馆东南侧原南祖师庵3号,是中华民国江苏邮政局长李齐的公馆。现楼已毁,仅剩民国范儿十足的梅花图案和印有“下水”的民国窨井盖。</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第7站,行走戴家巷、归云堂。</span></p> <p class="ql-block">跟着王老师探访独具特色的南京“小重庆”。这片区域离明城墙不远,其中还有“小盘谷”,旧时文人郊游雅集之处。</p> <p class="ql-block">所谓“小重庆” 是指南京下关归云堂一带高低起伏的山丘街巷貌似重庆山城的街梯。</p> <p class="ql-block">归云堂</p><p class="ql-block">位于盐仓桥广场西南。南起丁山脚下华</p><p class="ql-block">严岗,北至戴家巷。清代有巷,因近四望山而以山得名四望山巷。山有庙,住老小二僧。老僧死后,小僧将庙改名为归云堂,以示纪念。巷因此以堂改名。又据《白下琐言》载:“城之西北归云堂,相传明代所建,有石额 '盘谷' 二字。”</p><p class="ql-block">2003年9月,原戴家巷东西向折向南一段、久安里(巷)与其合并,更名为归云堂巷。长826.9米,宽5.7米,沥青路面。巷侧有四维新村、花香季雨园、镇江路小学、戴家巷游儿园,南段东侧有太平天国曾水源墓。</p> <p class="ql-block">曾水源墓位于归云堂巷东侧的睦寡妇山上。曾水源(约1830~1855年),广西武宣县人,太平军天官正丞相(位于太平天国官阶第七级),后为东王杨秀清所杀。天京事变后昭雪,1859年(太平天国己未九年)其子曾启彬为其重俢墓室。1953年发现此墓后,修了围墙、墓廊和墓道台阶。1957年,列为江苏省文 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戴家巷</p><p class="ql-block">原巷有2条:一条南起归云堂,北至龙池庵;另一条南起镇江路,北至四维新村。清代,以戴姓最早居此得名。民国《首都志》仍称戴家巷名。2003年12月,通向归云堂的一条并入归云堂,改称归云堂巷;南起镇江路的一条仍称戴家巷,且将龙池庵(南北向段)和镇江路(虎踞路以西段)并入该巷。调整后,该巷北起中山北路,向南最后折向东南至虎踞北路。</p> <p class="ql-block">穿过归云堂一带高低起伏的“小重庆”,从野道走到终点站明城墙华严岗门。</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行走路线:仪凤门—北祖师庵—驴子巷—桃源村—盐仓桥—民国海军部旧址—戴家巷—龙池庵—南北祖庵—小白楼(英国大使馆旧址)—双门楼—归云堂—金城花园—察哈尔路—华严岗门。行程约4公里,用时3小时。</p> <p class="ql-block">这条路线不长,但走过的人不多,背后的历史和故事知道得更少。</p> <p class="ql-block">本文为资料汇编,若有误记误编敬请留言,编者将及时更正。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