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之夏昆明行(三)《云南民族村》

绮文

<p class="ql-block">8/14日的上午,我们乘坐了昆明的公交车去云南民族村。想去,是因为看介绍说民族村里聚集了25个民族,各有不同<span style="font-size:18px;">民族特色的建筑和文化习俗,可以了解和欣赏到与我们汉族地区不一样的风景</span>。</p><p class="ql-block">图中是我们的公交车在将到民族村时,经过了云南民族文化宫</p> <p class="ql-block">必竟是省会大城市,昆明的公交很方便,下车就是民族村口</p> <p class="ql-block">云南民族村非常大,<span style="font-size:18px;">有1300亩哪!以我们的体力,</span>感觉是走不完的。因此就随意顺着感觉走吧!</p> <p class="ql-block">进入,展现四季如春的“昆明故城”建筑</p> <p class="ql-block">一路走了500米,才到购票处,七十岁以上免票。路两边都是展示各民族特产的商铺</p> <p class="ql-block">经过广场中心,见有碑文:《茶马古道记》</p> <p class="ql-block">我们整个夏季旅居在腾冲大理,一路到昆明,已经清楚地明白《茶马古道》就是云南的重要历史文化之一!</p> <p class="ql-block">进入第一个民族村:阿昌族寨子。</p><p class="ql-block">阿昌族是云南省的独有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德宏州的陇川、梁河、潞西等县,人口3.4万,民间多信奉鬼神与祖先的原始宗教,一些地区也信仰小乘佛教。阿昌族为氐羌后裔,其先民公元2世纪即进入滇西北怒江流域,其中一部分约13世纪定居于现陇川县户撒坝子,另一部分其后定居于梁河地区</p> <p class="ql-block">阿昌族工匠生产的“户撒刀“有长刀、短刀和藏刀等,品种繁多,精致美观,品质优良,行销于省内、川藏等地及缅甸等国。</p> <p class="ql-block">阿昌族寨以一幢合院系建筑为主体,与寨门、手工作坊建筑互为呼应,青瓦砖墙,石础拾柱,颇具典型性。</p> <p class="ql-block">紧挨着的是景颇族,人口约13万,主要聚居在云南德宏的傣族景颇族自治洲境内。</p> <p class="ql-block">广场中央竖立着“目脑纵歌示栋”。图索和雕塑象证着景颇族人民团结向前的意愿和骁勇刚毅的性格</p> <p class="ql-block">景颇族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目脑纵歌节,是景颇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一般在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举行,人们围绕“目脑纵歌示栋,群体起舞,蔚为壮观,享有“万人歌舞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景颇族的舞蹈和音乐文化非常独特,还有着传统的景颇刀文化和剽牛祭天的习俗。</p> <p class="ql-block">景颇族凉亭</p> <p class="ql-block">转身就是德昂族,云南独有,人口近2万,主要分布在德宏州和保山市的一些县区。</p> <p class="ql-block">德昂族民居多为草排覆顶竹木结构的干栏式建筑,眼前的德昂村建筑纳入了能容纳数十人居住的德昂大房子,毡帽顶的小房子,还有颇具浪漫色彩的大公房、小公房</p> <p class="ql-block">德昂族的传统文化非常丰富,如德昂族的舞蹈、音乐和传统手工艺品等。</p> <p class="ql-block">德昂族民间普遍信奉南传佛教,民俗活动与佛事活动关联紧密、象傣族一样,泼水节(德昂族又称浇花节)、开门节、关门节是民族民间的重大节日。德昂族服饰色彩丰富。</p> <p class="ql-block">口头文学特别是民歌创作活动较为普及,茶文化更是独具特色</p> <p class="ql-block">与之相连的是哈尼族村,哈尼族人主要聚居于滇南红河两岸的哀牢山区,是云南高原上典型的梯田稻作农耕民族。哈尼族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如长街宴和梯田文化等。</p> <p class="ql-block">傈僳族属于蒙古人种南亚类型,民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文字分为新老傈僳文,普遍信奉原始宗教、佛教,基督教。节日:澡堂会、阔时节、尝新节。</p><p class="ql-block">傈僳族源于古老的氐羌族系,与彝族有着渊源关系,主要分布怒江、恩梅开江(伊洛瓦底江支流)流域地区,也就是中国云南、西藏与缅甸克钦交界地区,其余散居于中云南其他地区、印度东北地区、泰国与缅甸交界地区。</p><p class="ql-block">中国境内傈僳族的人口数为76.29万人</p> <p class="ql-block">怒族是云南的独有民族之一,人口近3万,农耕为主,主要分布在怒江流域的福贡、贡山以及沪水、兰坪县境内,系较为古老的滇西北土著民族,怒江也因怒族世居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怒族寨以典型的板屋系石片瓦顶民居为主体,或穿堂通达,或香房互连,合地石阶从容点缀,充分表现了怒族建筑生动的空间构成,以及营造人文与自然融合的组合功底</p> <p class="ql-block">怒族能歌善舞,民间文学丰富多彩,笃信“自然崇拜“的原始宗教,代表节庆为“仙女节”,怒族具有区域差异较大的本民族语言,通行汉文。</p> <p class="ql-block">这个普米族我第一次知道,是中国的一个古老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的西北部地区。普米族的传统文化非常丰富,如普米族的舞蹈、音乐和传统手工艺品等。</p> <p class="ql-block">普米族是云南的独有民族,人口3.3万,属古氐羌的一支遗裔。农耕为主,畜牧业发达,主要居住在滇西北一片。民间艺术兴盛,对歌跳舞精彩,“成丁礼”是即13岁的孩子成年礼,代表节庆为“大十五节”。有民族语言,通行汉文;民间信奉藏传佛教。</p> <p class="ql-block">普米族寨以典型的板屋系“垛木”双层民居样式为主,按民间方式合院围成。</p> <p class="ql-block">酥里玛酒以大麦为主料依土法酿制而成,向有“土啤酒”的美誉,西头建筑营造了酥里玛“作坊”的风情</p> <p class="ql-block">往前走到了瑶族村,这民族人口较多分布较广,广西、湖南、广东、云南、贵州。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服饰、风俗、宗教信仰、节日庆典等。</p><p class="ql-block">瑶族信仰多以自然崇拜、巫术和祖先崇拜为主,崇尚自然和平衡。</p><p class="ql-block">瑶族饮食以粗粮为主,他们常用辣椒、腌制食品等调料。茶文化也十分丰富,茶是瑶族人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瑶族婚俗通常以青年男女恋爱、家长同意、聘礼送达、婚礼举行为程序。婚礼上男女双方穿着盛装,伴有音乐和歌舞表演,热闹非凡。</p> <p class="ql-block">旁边几步远是苗族村,他们以山地农耕为主,共105万余人,属于人口较<span style="font-size:18px;">多的民族。几乎全省都有分布,苗族崇拜租先,具有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字,是个不断迁徙的古老民族</span>。</p> <p class="ql-block">一般以板屋系“吊角楼”等民居为构建主体,这图是民居楼</p> <p class="ql-block">吊角楼展示苗族服饰及手工制作工艺,</p> <p class="ql-block">此外,苗族也有着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苗族有着独特的银饰文化和服饰文化,苗族的银饰非常有名。</p><p class="ql-block">苗绣在云南独树一帜。</p> <p class="ql-block">我们经过时正好这位青年在吹芦笙,据介绍芦笙舞精彩有趣,代表节庆是“花山节”,民间也称踩花山。</p> <p class="ql-block">他安静专注在自己的演奏中</p> <p class="ql-block">转过苗族基督教堂过索桥就是蒙古族村了</p> <p class="ql-block">蒙古族在云南有2.8万人,多为元世祖霍必烈征战云南时所率部属的后斋,通海县兴蒙蒙古族乡是较集中的聚居地,其余的蒙古族同胞则与各族群众杂居共处,主要分布于滇中城乡。兴蒙乡的蒙古人有不同于内地大草原的语言和服饰,代表节庆是三年一轮的那达慕大会。</p> <p class="ql-block">蒙古族村主要由云南通海兴蒙蒙古族乡代表性的合院系“一颗印”式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蒙古包及跑马场等组合而成,既表现了大草原游牧民族的祖风特征,又展示了云南蒙古族独特的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这里好大一片是白族村,是云南独有的世居民族,人口151万,多聚居在大理白族自治州。</p> <p class="ql-block">典型建筑组成,院落鳞次栉比,宽敞整齐。</p> <p class="ql-block">白族村建筑以飞檐斗拱雕梁画栋的传统民居为主,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扎染坊、木雕屋、花园茶社、戏台、</p><p class="ql-block">广场戏台右侧有展馆,可以直观了解</p> <p class="ql-block">同时,白族妇女善于织布和编织,所制作的衣服和围巾等也以白色为主色调。</p> <p class="ql-block">一条以经营精美工业品的“大理街”贯通南北,沿街设有民俗馆和蝴蝶展馆。</p> <p class="ql-block">按实物比例缩小4倍建造的大理崇圣寺三塔</p> <p class="ql-block">整个民族都崇尚白色,喜欢通过舞蹈和歌唱来表达对自然和祖先的敬仰。</p> <p class="ql-block">白族戏台</p> <p class="ql-block">我们到白族村的时候戏台演出将要开始,我们走得累,正好休息看演出</p> <p class="ql-block">虽然已经很累了,但还是坚持去找到了摩梭人家。</p><p class="ql-block">摩梭人生活在云南省西北,四川、云南交界处风光秀丽的丽江市泸沽湖畔,人口约五万,有自己的本民族语言,但没有文字,现被归属纳西族一支。</p><p class="ql-block">泸沽湖以其独特的摩梭风情和秀丽的山水风光闻名于世。</p> <p class="ql-block">摩梭人能歌善舞,较为流行的是“甲蹉舞”(俗称打跳),“甲”为美好之意,“蹉”便是跳舞的意思,意即为美好的时辰而舞蹈、美丽的舞蹈。摩梭人的民间音乐和舞蹈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摩梭人的音乐,除了丧葬词,一般来说,都是比较高亢豪放的。</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观赏摩梭族的演出</span></p> <p class="ql-block">摩梭人家庭成员为母系亲属,父系亲属并不属于自己的家庭成员。</p><p class="ql-block">云南摩梭族走婚风俗,走婚不走心,多少男人梦寐以求的天堂</p><p class="ql-block">云南摩梭人的走婚风俗:男不娶女不嫁,生下的孩子舅舅养</p><p class="ql-block">男不娶女不嫁,中国最后的母系社会摩梭族</p><p class="ql-block">摩梭人于13岁就视为成年,女性行穿裙礼,男性行穿裤礼。未行成人礼的儿童一律以麻布长衫遮身,成年后男女衣饰就有所不同。成年后即有资格走婚,但一般在16岁后才开始走婚,不少摩梭男女更推迟至20岁后才首次走婚。</p><p class="ql-block">“穿裙礼”仪式由母亲主持,少女踩在猪膘和粮食口袋上,由母亲为少女穿上成年服饰。仪式后,少女要呼唤狗进屋,由她给狗喂一团饭和一块猪膘肉,表达对狗的感谢。成年后的女性要留起发辫。并可佩戴不同的饰物如耳环、戒指、手镯等,亦可拥有自己的花楼。</p><p class="ql-block">“穿裤礼”仪式由舅父主持,少男必拿些食物,如粑粑、腊肉,到室外叫狗,给狗吃,作为人成年时对狗的感谢。少年男子手握长矛从正房的屋顶穿越而过,矛相传是摩梭人远古使用的武器之一,长矛头上悬挂一面布旗和一把是舅舅授予甥男的长刀,作为终身携带的武器。</p> <p class="ql-block">许多人关注摩梭人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的婚俗。女性和男性均不结婚,除非是家族需要女性继后或男性劳动力才会娶妻或招婿。青年女男日间多为集体活动,透过歌唱、舞蹈向心上人表达心意,具有感情基础后,二人均同意,可以进行“走婚”。走婚时,男方只能在入夜后偷偷潜入(摩梭人称为“摩入”)女方“花楼”(即女方房间),与女方同床后,天亮之前离开(“梭出”)。这种走婚只依赖感情,与经济等一切外界条件均无关。走婚时摩梭人常以苏里玛酒为饮品。男性称女情人为“阿夏”,女性称男情人为“阿注”。二人走婚生下的子女由女家抚养,男方不需负担,但父亲和子女都知道彼此的亲子关系。走婚的男女分手后,仍可以自由与其他人重新进行走婚。</p><p class="ql-block">一妻一夫</p><p class="ql-block">有些摩梭人会与伴侣以正式的婚礼结合,但与父系社会的一夫一妻(摩梭人称为“一妻一夫”)关系有所不同。正式结婚的妻夫大部份为招婿入赘,少数是女方外嫁。丈夫称为“汗处巴”,妻子称为“处咪”。婚后未必会同居,有不少正式结婚的摩梭人仍然居于自己所属的母系家庭,财产亦分别属于各自的母系家庭,女男亦由母系家族成员照顾。即使同住,母系家庭成员亦会帮忙照顾自己的女男,自己亦会帮忙照顾自己或配偶的甥儿、侄儿,经济方面仍然以自己的母系家族为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整个上午,这么大的民族村大概也游了有一半吧,太累啦!准备离开,趁中午饭时间休息一下,下午是离开云南昆明的最后半天时间,时间宝贵,还想拼一下,去云南大学和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观赏。</p><p class="ql-block">通过整个上午已经了解了不少的民族文化传统和风土人情,欣赏到了不同民族的音乐和舞蹈表演,以及各族的宗教信仰和生活环境。</p><p class="ql-block">云南有许多独特的习俗,与汉族不同,这些习俗大部分都存在于民族村落。所以,我们在云南民族村付出的时间与精力还是非常值得的,想必在以后的日子里,仍将常会在那记忆的翅膀中浮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