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道白河是美人松的故乡

刑警007

<p class="ql-block">再写长白山的美人松</p><p class="ql-block"> 今年,2024年10月11日,重阳节,我去长白山望远。动车到达长白山高铁站后,我下车没有随着同行游人涌向池北区的游客中心,以登天池、观圣水,而是乘1路公交车直奔二道白河老火车站,观赏拍照那里的长白山美人松,这是我此行的夙愿和基本目的。</p><p class="ql-block"> 美人松作为长白山特有的树种,只自然生长在二道白河地区。关于它的天然属性我在去年的有关美篇文章中写过,今年更增加了直观感性认知及其文学艺术性的思考。故这次不虚此行,我达到了预期目的。</p><p class="ql-block"> 作为松树的佼佼者和杰出代表,美人松具有松树的普遍性,而它的特殊性更加强化了松之美。上学时,学过语文课文《松树的风格》,作者陶铸写到“我对松树怀有敬畏之心不自今日始,自古以来,多少人就歌颂过它、赞美过它,把它作为崇高的品质的象征。” 就是这一课,奠定了我一生的思想基础和理想追求。做一个不挑拣环境,不追逐名利,不贪图虚荣,不讲究条件,放到哪都能生存,让干啥就干好啥,即使“粉身碎骨”,也要完成国家、社会、家庭赋予自己的责任和使命。</p><p class="ql-block"> “文革”中,偶然读到陈毅的无题诗:“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这使我对客观世界的艰难困苦,吃不饱、穿不暖,没有担心、更没有害怕,只想着“这顿没吃饱,下顿就好了”。同时,对来自主观世界的跌宕坎坷,生疾病、遇挫折,没有灰心、更没有怨恨,只想着时间和机遇来日方长。</p><p class="ql-block"> 总之,松树的格调从小就在我的心灵深处扎下了根。我喜欢观察松树、愿意拍照松树,它虽然没有杨柳的婀娜多姿,也没有榆槐的潇洒婆娑,更没有枫柞的色彩变换,但它笔直的树干顶天立地,它墨绿的颜色四季常青,它箅齿般的松针求真务实。 </p><p class="ql-block"> 故毋庸置疑也毫无疑问,在我赞美的松树中,长白山美人松是全地球80余种松树品种中形象最完美、价值最优秀、品质最优良、用途最广泛、风格最高尚的没有之一。我将毕生关注它、观赏它、宣传它,向它致以最高的礼赞!</p><p class="ql-block"> 1987年夏秋之交,我随吉林省公安厅政治部考察团首次到延边,在前往通化途中在二道白河火车站第一次看到美人松。从此,我对松树形象的认知有了“新”的和“质”的提升,美人松的英姿也深植于我的心中。以后的日子,我虽多次路过二道白河,但因公务繁忙而未曾驻足。</p><p class="ql-block"> 去年,我体验高铁动车专程到二道白河观赏拍照美人松,因环境生疏没有找到“美人松王”。今年,在街路保洁员的指点下,我走遍二道白河镇内(现称长白山池北区)几处美人松最佳观赏点:老火车站、河洛文化园、美人松路、白河林业局、美人松公园、美人松湖、美人松雕塑公园、美人松空中廊桥公园。</p><p class="ql-block"> 这些地方能够展现美人松的个体美、集体美、群体美及与周边景物的组合美。但是,受限于我的摄影技术水平和现场环境的制约,尽管我不停地走、不住地拍,既想把每一棵有代表性的美人松都拍下来,又想把每一棵美人松从根到梢地拍完整,乃至于忽略了选光、取景、增效,最终不得不以“量”代 “质”,且又陷入“难以割舍”的烦恼与窘境。</p><p class="ql-block"> 经过我两年两次实地踏查,长白山二道白河的美人松观赏个体美的最佳地点是白河老火车站广场前,那里后建了河洛文化园(中国史前古文化雕塑公园)可一并观赏;观赏集体美的最佳地点是美人松公园,那里有诸多200年以上高龄美人松大树。其中,美人松广场上有树龄400多年、树高30多米高(10层楼)的美人松王;观赏群体美则在街边路旁随处可见,但是登上空中廊桥观景台为最佳视野。其上可遥望长白山、眺望二道白河全镇,更可以观赏整个美人松林带横贯二道白河沿岸,一望无边。遗憾的是这次因观景台上部维修,我未能登顶拍照。</p><p class="ql-block"> 人们远道奔赴长白山,多数都是去逛温泉、望瀑布、看天池,很少有人驻足二道白河,对得天独厚的的美人松也以普通松树视之而无暇顾及,这是很正常的,美玉荟萃,优中选优。</p><p class="ql-block"> 但是,我到感觉老年人很有必要夏天避暑而到二道白河一饱眼福。因为,坐动车比乘公交还舒适、安静、快捷。坐在美人松下即使是发呆,也可以回味人生的酸甜苦辣。</p><p class="ql-block"> 请欣赏我今年重阳节拍照的长白山二道白河老火车站前的美人松。</p><p class="ql-block"> 作者:退休警官 王家富</p><p class="ql-block"> 2024年10月18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