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公敢来何公敢

中医叶老

<p class="ql-block">  福州朱紫坊是著名的历史文化街区,安泰河在北面静静流淌,河边古榕垂髯,名人故居鳞次栉比。临河的朱紫坊24号,是一座不起眼的古民居,目前正在修缮。旁边挂着一块铭牌,表明这里是何公敢故居,鼓楼区不可移动文物。站在这里,不禁使人想起这位在民国政壇以胆大包天、特立独行而名闻遐迩的奇人。</p> <p class="ql-block">  何公敢原名何崧龄,福清县(今福清市)龙田镇人,1889年生。清道光年间,他的高祖父何碧轩从福清龙田迁居到福州朱紫坊。1902年,刚刚13岁的何公敢就被送到日本留学,当时很多留日学生参加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何公敢也是同盟会会员,积极参与推翻清政府的革命斗争。武昌起义成功后,何公敢急赴苏州,找他担任苏州知府的伯父何刚德,劝他起义。何刚德不允,何公敢就去找堂兄(何刚德的儿子)商量,悄悄地用两床白被套缝成一面大白旗,用竹竿撑着,挂到屋顶上去,然后大放鞭炮,喊着:"苏州起义了,苏州起义了!"革命军乘机冲进知府衙门。何刚德捂着被子大哭,只好宣布起义。这一起义倒让何刚德捡了一个大便宜,被认为起义有功,民国期间还当过江西省省长。何公敢随后又匆匆赶回福州参与组织福州起义。1911年11月8日,何公敢等人组织敢死队参加于山战斗。起义胜利后,福建成立革命军政府,何公敢被任命为"盐务使",负责管理福建盐务。</p> <p class="ql-block">  何公敢不仅在战斗中勇敢,在做官时也是敢作敢为。何公敢任盐务使时才22岁,真想轰轰烈烈地干一番事业。福建历来食盐走私严重,如能整顿好盐务,便能让刚成立的军政府在财政上得到极大的支持。何公敢决心整顿盐务,惩处贩私的盐商。可是这些盐商都不是等闲之辈,他们群起反对,而且还威胁到他的家里来了,他的父亲很生气。原来何公敢赴日留学的时候,家境并不是太好,全靠父亲的一些做生意的朋友支持,其中一大部分是盐商。可是,何公敢毫不妥协,说:"我不能因私废公。"最终他被父亲赶出了家门,只能吃住都在办公室里。福州民谣:"天下无人敢,惟有何公敢",对何有一些赞誉的意思。他干脆把自己的名字何崧龄改为何公敢。福州盐商的势力历来是不容小觑的,他们联合起来,告到军政府去。军政府妥协了,把何公敢调到泉州任盐务使。</p> <p class="ql-block">  1932年,杨树庄当福建省长的时候,因为何公敢在日本是学经济的,就请他出任财政厅厅长。何公敢又想进行一番"开源节流"的财政改革。按规定,各厅厅长都有一笔厅长经费,给厅长包干使用,余款也不用上交政府,厅长们都从中得到好处。何公敢的改革就从厅长经费开始。他把自己的"厅长经费"取消了,同时要取消福建省所有的"厅长经费",引起厅长们强烈反对。他惨淡经营了一年多,财政厅厅长职务又被撤了。</p> <p class="ql-block">  1933年11月,曾在上海英勇抗击日军的十九路军被调往福建“剿共”,将领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等人不愿打内战,领导发动了"闽变",成立"中华共和国",打出抗日反蒋的旗号。何公敢积极响应。他的家和同样住在朱紫坊的萨镇冰家毗邻,许多"闽变"的计划都是在萨家和他家商定的。何公敢第一批签名参加了以陈铭枢为首的"生产人民党",成为"闽变"的中坚分子。11月20日,他作为福建省的第二名代表参加"全国人民临时代表大会",当晚被大会主席团公推为"人民革命政府"的11个委员之一。22日被"人民革命政府"任命为"闽海"省省长,24日宣誓就职,表示要解放农工,打倒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南京政府。12月,何公敢以连江县为"试验田",颁布《连江计口授田暂行条例》,着手进行"计口授田"的土地改革。但"闽变"只经历54天,不幸失败。1934年1月13日,"福建人民政府"停止办公。翌日,何公敢等人乘汽车离开福州南下,流亡香港、日本。</p> <p class="ql-block">  辛亥革命前,何公敢在日本留学时就是高材生。辛亥革命后,他从福州盐务使调任泉州盐务使,因壮志难酬,便第二次赴日本留学,成了河上肇教授最得意的门生之一。1921年他从日本学成回国,适逢陈嘉庚在厦门创办厦门大学,他受聘为厦门大学经济学教授兼总务长。随后上海商务印书馆聘他为编辑主任。为了维护民权政治和立宪政治的权威,反对军阀统治,何公敢于1922年至1927年参与创办和编辑《孤军》杂志,郭沫若为之题写刊名并多次发表文章。这是当时在上海以至全国和赴日留学生中比较有影响的政治刊物。何公敢在杂志上不畏强权,纵谈时事,经常组织经济和社会革命策略问题的讨论,一批上层知识分子围绕《孤军》逐渐形成一个被称作"孤军派"的政治派别。这期间他翻译了《财政学》,编写《英汉字典》、《三角号码字典》,撰写专著《公债》。其中《公债》为"万有文库"丛书之一。他还担任过福建学院院长、福建法政专门学校校长、福建体育学校董事长等职务。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何公敢任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战地文化服务处总干事和政治部设计局委员,随后又同沈钧儒、史良等人发起成立"中国民主同盟",被选为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和南京支部长。1949年福州解放前夕,何公敢回福州联络革命同志,迎接解放。1949年8月17日,福州解放,他即同萨镇冰等人联名发出公告,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后他担任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省民盟副主委和福建省司法厅厅长,1957年可能因改不了讲话大胆的秉性被划为"右派分子",1961年脱去"右派分子"的帽子,1977年7月病逝,享年88岁。</p> <p class="ql-block">  关于何公敢还流传着一件轶事:当年离朱紫坊不远处的黄巷口有一座名为“爱尔登”的酒楼,福州名流常在此聚会。1927年初秋的一天傍晚,时任福建省洲田委员的寿宁县斜滩籍文化名人卢少洲邀约几位分别多年的乡友到此小聚。酒过三巡,他乘兴在酒楼的墙壁上题七绝一首:“衫履飘萧近野僧,三层阁子九华灯。当垆应解临邛意,爱尔才登爱尔登。”这首诗巧妙运用了西汉美女卓文君当垆卖酒,在临邛县令撮合下与才子司马相如喜结良缘的典故,立意独特新颖,有好事者见之,录登报端,一时和者如林,酒家声名大噪,人们甚至以“爱尔登”三字直呼卢少洲。有一次何公敢也到这家酒楼与朋友相聚,大家都在议论这首诗,有人联想到何公敢大胆敢为的性格,做了一个对子:“何公敢来何公敢,爱尔才登爱尔登”。这个对子对仗工整,寓意恢谐,传诵开来,又成为福州文壇的一段佳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