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横板桥头忆老师

圈圈

<h1> 东横板桥头忆老师<div> ——晚秋拾遗(7) </div></h1> <h1> 终于秋凉了。我忍不住迈开了还算相对灵便的双腿去活脚头了。<br> 出于买菜方便的考虑,我乘坐公交125从大东门站下来往东走。没几步便见一路口竖着牌子,上书“西横板桥”。我不禁想起几年前的事。</h1> <h1></h1><h1> 那年老同学相约前往去常熟成大东门拜访六十年代教我们历史的徐家骥老师。老班长眼尖,一眼见到绿色路牌便停车。拐进弄堂没找到老师家的门牌号,只能电话联系。原来他住在“东横板桥”。我们笑都一把年纪了,还这么粗心。</h1> <h1> 原来,徐老师听说有学生要去拜访,他激动得早早在路口等候着。九十高龄的徐老师腿脚利索、口齿清晰。徐老师很健谈,滔滔不绝地讲述当年省中老教师的情况。特别是说起六五、六七届的学生时,能如数家珍地说出一连串的名字。可见徐老师是深深地爱着他的学生。 徐老师住的是祖上的老宅。屋子里没有现代化电器,只有几件陈旧的家具。除了墙上挂着几幅学生送的字画,其余就是书橱,里面整整齐齐地排满了用清一色牛皮纸包装好的书籍。徐老师虽然如今仍然孤身一人,但他一生以教书为业,以书籍为伴,脑里装着渊博的学识,心里记着教过的学生。看得出老师很满足——要不,面对我们时,他慈祥的面容怎么会笑得那么灿烂!</h1> <h1> 我们建议与徐老师一起留影时,老人家开心得孩子似的。他亲自搬着凳子到小天井里摆好姿势。我们簇拥着老师,面对镜头留下了永恒的纪念。</h1><h1> </h1> <h1> 临别时,徐老师一直把我们送到东门大街。我们回头挥手间,看得出他既满足又不舍……</h1> <br><h1> 我边走边想就到了东横板桥路口,不由自主地拐入小街。如今徐老师不在了,但那座老宅几乎被杂树乱枝所淹盖。</h1> <h1> 我脑海里浮现出中年的徐老师:他常常从2号楼高二(2)匆匆赶到我们1号楼来,脚步轻轻地面带羞涩的微笑着出现在我们初二(3)教室门口时,同学们都会以甜甜一笑的方式来表示对他的欢迎。当然啦,他总是先扶正一下近视眼镜再走上讲台的——因为他喜欢形象的端正、措词的严谨。从他始终平静而又娓娓动听的语言中感受到中外重大历史事件的跌宕起伏。然而,他又不只是讲历史,而讲的是一种哲理……</h1> <h1> 徐老师的故居被新建的铁栅栏门挡住了,但关不住学生的怀念。</h1> <h1> 2024,10.</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