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吉林100)(52)小白山望祭殿见证了清王朝的兴衰沉浮

吉林李俠

<p class="ql-block">《纸上吉林100》(52)小白山望祭殿见证了清王朝的兴衰沉浮</p><p class="ql-block"> 李侠</p><p class="ql-block"> 吉林市有“左青龙右白虎”之说。这里的“白虎”指的是“白虎山”,也就是闻名遐迩的小白山。小白山位于长白山余脉船厂(今吉林市)西南9里处,最髙峰达313米,周长约2500米,以其状如头北尾南的卧虎而故名。</p> <p class="ql-block">  其实,小白山只是一座小小的丘陵, 可它为何有如此大的名气呢?原来,在小白山山顶上有一处望祭殿,专门为清朝皇家祭拜长白山而修建的。自乾隆年间始,历代清朝皇帝或亲临或委派,来此地遥祭长白山而闻名遐迩。</p><p class="ql-block"> 祭祀名山,是历代清朝皇帝都不会忽视的典仪。但小白山能够得到清朝皇帝的青睐,这要从一段传说故事说起。</p> <p class="ql-block">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的三个仙女恩古伦、正古伦、佛古伦在长白山布尔里湖沐浴。一只朱雀衔来红果,被佛古伦吃下,于是诞育了满族先祖布库里雍顺。</p><p class="ql-block"> 因为这个传说,长白山一直被清廷誉为孕育大清,护佑大清的族脉神山,而且历代皇帝都要祭拜长白山。但京城距长白山路途十分遥远,往来祭祀不便。于是清政府开始选址建殿,以永著祀典遥祭长白山之神。经过多方考察选择,相中了“龙兴之地”小白山,认为“小山胜丘壑,远与长白山通”。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下谕旨,在小白山上兴建望祭殿,以便皇家象征性地遥祭长白山。‘</p> <p class="ql-block">  望祭殿建于小白山北峰之巅,面向东南。歇山式殿顶,檐下斗拱交错,彩绘贴金,俨然皇家建筑。“望祭殿,正殿三楹,祭器楼二楹,牌楼二座”(《钦定盛京通志》)。大殿正门有楹联一对,上书“绝顶凿天池,沐浩荡神恩,更浴将日月重光,亿万年昌期再启;昂首维地轴,看庄严祝版,每逢到春秋令节,六百里仙杖遥临。” 望祭殿神案上有满汉文合璧书写的“长白山之神位”黄色木牌祭祀板。</p><p class="ql-block"> 祭器楼建于山麓,是储藏祭器的处所。牌楼两座,分别建在通向望祭殿的山腰间。一座供主祭官驻跸的官厅和一条皇道。南北两峰中山坳里建鹿圈一处,饲养祭祀用的“神鹿”。由此,便有了旧“吉林八景”之一“白山鹿囿”。</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682年的3月25日,康熙到达吉林城的当日,便率太子及诸王公大臣由吉林将军府门前的三道码头渡口乘龙舟,到临江门外的温德河岸,搭棚设坛,举行了望祭长白山祖先的隆重仪式。乾隆十九年(1754年),乾隆皇帝亲自到小白山望祭殿,祭祀长白山神,赋诗《望祭长白山》以纪此行。诗文曰“诘旦升柴温德亨,高山望祭展精诚。椒馨次第申三献,乐具铿锵叶六英。五岳真形空紫府,万年天作佑皇清。风来西北东南去,吹送膻芗达玉京。”</p> <p class="ql-block">  每年春秋,由吉林将军、副都统率领百官在小白山举行隆重的祭祀大典,代皇帝祭祀长白山,后已成常例。望祭殿中供奉的“长白山之神”神位前陈设三牲(牛、猪、羊各一口)、干鲜果品和祭器。祭祀仪式开始,迎神、敬酒、上香之后,主祭官宣读祭文。众文武官员行三拜九叩之礼。</p><p class="ql-block"> 此外,每月朔(初一)、望(十五)日,将军与副都统还得轮流代替皇帝致祭。</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912年2月12日,清朝灭。1934年伪满时期,溥仪以伪满洲国“皇帝”身份“巡幸”吉林,登临小白山望祭殿焚香,这是爱新觉罗家族成员最后一次叩拜长白山。</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小白山望祭殿存在214年,毁于解放战争及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现只存皇道和望祭殿的地基,为吉林省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2024年10月4日,小白山望祭殿复建开放。</p> <p class="ql-block">  李侠,首批“吉林省工艺美术大师”。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乌拉黄氏满族民俗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吉林省优秀民间艺术家。吉林医药学院、白城职业技术学院、吉林化工学院、吉林外国语大学、青年力量商学院等院校客座教授。吉林市社科研究员、吉林市政协文史研究员、吉林市档案史料征集员。吉林省工艺美术协会剪纸委员会首任会长。吉林市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吉林分会会员。已出版《剪纸话吉林》《吉林民间传统手工艺》等25部著作。剪纸雕刻在长白山脉,入驻北京世园会,收入《吉林之最》。剪纸邮票在美国、英国等多国发行。小传被收入《世界华人文艺界名人录》《中国民间艺术家传略》《中国工艺美术全集》等。央视四套“多情的土地”,央视一套、十三套“朝闻天下”及相关媒体宣传报导。加拿大拍摄的李侠剪纸艺术纪录片《重拾遗梦》在26个国家播放,并在中国、加拿大等国获得多项“优秀纪录片”奖。</p> <p class="ql-block">  作者语:吾生在吉林,长在吉林,爱在吉林。不忘历史,延续传统,感恩先辈,是我多年坚守读历史、走历史、写历史的动力。在有生之年,只想为后人留下一份“寻根”的追忆,只想为家乡尽一份“游子”的义务。(注:文中图片部分来源吉林老照片或摄图网,部分由作者本人拍摄)</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温馨提示: 李侠撰稿,版权所有,欢迎转发,公益交流。如若他用,联系作者。违规侵权,法律必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