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刚折腾回到和平区的老宅子,整理东西时,看到了这张老照片。一时感慨万千。这张合影对于我的家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节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是1996年2月11日,在我第二故乡——部队驻地抚顺拍摄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时,我刚刚卸甲归田,似乎还是初涉世事。已经熟悉、习惯的26年军旅生涯已经过去,而刚刚开始的地方生活,未来会是什么样子,会有多长,心中满是迷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那时到现在,近30年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30年,我们走过了一条怎样的生活之路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0年,我这个“家“从五口人发展成12口人。其成员从抚顺从发,生活轨迹遍及长春,哈尔滨,沈阳,大连,北京,欧洲,焦作,上海,香港,美洲,澳洲。我和老伴儿也从中年变成了老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年,有人说是踏上人生归途的岁月。这个时候,未来的生活似乎非常清晰了。没了迷茫,也就没了梦幻,只剩下偶尔的回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约在这张合影十年之后,也就是2004年8月,为了给年轻人让位,按照局长的安排,55岁的我提前离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离岗时,我又想起在2004年的前十年,1994年8月的那次下岗,也是为了给年轻人腾位置,按照集团军的安排,45岁脱下穿了26年的军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两次下岗,都是为了年轻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路走来,30年过去了。细想起来,退出现役,退出公职,成为一个本我,是一步步除去各种包装、返璞归真的过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也是作为一个人,反复经历了所有普通人都要经历的孤独、寂寞、失落、迷茫、疾病、瘟疫、灾难的岁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磨练性格、铸造意志、培养耐力、考验真情的30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一步步走向世界;又从世界走向自我、走向内心、走向灵魂深处的30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曾经的职场角色、制式服装、各色光环都远去了;曾经的前呼后拥、掌声鲜花、媒体形象都没有了;曾经的学友、战友、朋友都渐渐的离散了;曾经的眼神、黑发、牙齿渐渐的不在了;曾经的体力、精力、魅力渐渐的消失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代之以日益销声匿迹、不为人知的离群索居,日渐退变、衰老多病的孱弱身躯和日长如小年的暮年时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回首往事,环顾四周,在现实生活中,无论风霜雨雪、天天能和你并肩同行的还有几人?在网络世界里,无论行止何处,日日问候你的一辈子朋友还有几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该去的迟早要去。该来的一定会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好好珍惜当下!对于过去和未来,当下是更可以把握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好好珍惜自己!能活到现在真的不容易。继续活下去更是一种责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好好珍惜与你同行的人!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不要忘记坚持和你一起走过风雨的“始终伙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好好珍惜还在日日问候你的“一辈子朋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世界是一个网络。网络是一个世界。不要忘记你即使在天涯海角,也始终问候你的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千万不要辜负这珍贵的缘份、命运和天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记得每次退下来的时候,都曾有战友、学友、朋友和网友劝我“重新出山,发挥余热”。但我于此道实在是厌倦了。既然天意要退,索性就退得干干净净,用时髦的话说叫“裸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只有彻底退下来,才能和红尘拉开距离,看得透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只有彻底退下来,有了大块的时间 ,闲适的心情,才能净心修行。完成古人提倡的心路修炼历程——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30年来,自己遍揽古今中外的经典,游历海内外的河山,观察各色人等,反观自己内心深处,总结经验教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实践进一步证明了古人提倡的修行之路:读书是学习,长知识,晓道理,增本事;行路也是学习,长见识,增阅历,开眼界。读书,是看别人走路,各种各样的人生之路;行路,是读现实的书,有时也是验证别人读书的结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故,读书是在纸上的“行路”;行路是在现实中的“读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要不停地学习、实践,在海量的读与行中,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知与行的统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世界很大。读书也好,行路也好,不仅要读中国的书,行中国的路;要扩大自己的眼界,增加自己的知识,还要读、行到域外、到世界各处。唯其如此,才能免受井底之蛙之局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外,几十年的职业生涯赋予自己一个改不掉的习惯,就是随时动笔,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记下来,以诗词曲赋杂文随笔等各种形式写出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退休后的闲人写这些东西,一不为名,二不为利。像我等平头百姓在今日之世,也不可能有名有利。更没有古人“立德立功立言”的大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写,只是喜欢。只是习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要说有一点想法,那就是除自娱自乐之外,给娃们留下一点文字。他们(她们)将来如果想看、想留,也许会比物质遗产更有价值,更没纠葛,也更好保管。百年之后,他们(她们)翻开这些东西,有字有影,总会有“如见其面”的感觉。这比那些价格不菲的墓地和骨灰盒文明多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正是基于上述之故,余自离开工作岗位、退下来之后,在读、行的过程中,所到之处,尽量多看、多读、多想,并把这些看到的、读到的、想到的记下来,在新浪博客和微信美篇上发表出去,于是,就有了《美篇》印出的八本书。总题目可以叫《退思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记得同里有个退思园,建于清光绪年间,是园主任兰生被弹劾落职后所建的宅园,园名“退思”,意取“补过”。与苏州的四大名园相比,退思园是个小巧的园子,面积不大,但设计精细。园内布局独特,亭、台、楼、阁、廊、坊、桥、榭、厅、堂、房、轩一应俱全,错落有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任兰生先生的官没白当,被弹劾后还有银子建园林。我辈本来就囊中羞涩,退下来就更勉强度日,只有以笔相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幸,这些文字和图片在网上可以发表。到目前为止,这些东西在新浪《博客》获得了60多万、在微信《美篇》上则有780多万阅读人次和数以千计的精彩评论。这是送给我这个“五老翁”(老三届,老知青,老战士,老军转,老顽童)的极好礼物和褒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要借这个平台和机会,由衷地感谢这些朋友们!也感谢这个普通人可以发表感受的网络世界和时代!谢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