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6月10日早上九点,我们离开了酒店,前往牛津郡的伍德斯托克,去参观大名鼎鼎的丘吉尔庄园一一布伦海姆宫。</p> <p class="ql-block">丘吉尔庄园以及布伦海姆宫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英国顶级贵族一一马尔伯勒公爵一一家庭生活的面貌。这座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富丽堂皇的公爵庄园是怎么来的?这就要说到丘吉尔家族的祖先约翰·丘吉尔了。约翰·丘吉尔出生于1650年,是英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军事将领之一。在1701年开始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他屡立战功,于1702年被英国女王安妮册封为英国顶级贵族一一马尔伯勒公爵。作为英军统帅,这位马尔伯勒公爵又在1704年8月13日围绕着德国巴伐利亚的村庄布伦海姆的争夺战中大败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大军,取得了一场英国陆战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胜利。为表彰马尔伯勒公爵约翰·丘吉尔在布伦海姆战役中的伟大功绩,慷慨的安妮女王特别赐给他这片伍德斯托克的庞大封地,并为他修建了这座富丽堂皇的布伦海姆宫。这座布伦海姆宫也是全英国唯一的一座非王室的却享有王室荣誉的、并具有“宫”之名称的建筑,而且这份赏赐很快就得到了英国议会的确认。这就是这座丘吉尔庄园的由来。</p> <p class="ql-block">然而,这座庄园在继承上却有不少故事。第一代马尔伯勒公爵去世时,他的儿子已先于他去世了,于是,公爵头衔及庄园便传给了他的大女儿亨利埃塔·丘吉尔。但这位女公爵去世时同样是儿子死在了她的前头,而且没留下后人,这样,公爵头衔及庄园便依次传给她妹妹,即老公爵的二女儿安妮·丘吉尔。安妮嫁给了被封为桑德兰伯爵的斯潘塞家族,但她在继承马尔伯勒公爵的爵位及庄园之前就已去世了,因此,马尔伯勒公爵的爵位及庄园便直接传给了她的儿子,即第三代桑徳兰伯爵查尔斯·斯潘塞。于是,查尔斯成了第三代马尔伯勒公爵,但从此时起,马尔伯勒公爵的家族姓氏却变成了斯潘塞。直到1817年,英王乔治三世下令,第五代公爵乔治·斯潘塞(George Spencer)除了仍使用“斯潘塞”这个姓氏外,还应在其后加上“丘吉尔”这个姓氏,以使老公爵家族的姓氏永垂不朽。自此,这个家族获得了沿用至今的姓氏——斯潘塞·丘吉尔(Spencer Churchill)。因此,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常在他的名字中间加上一个” S(Spencer的首字母)”,写为“Winsdon ·S ·Churchill”。</p> <p class="ql-block">布伦海姻宫犹如王宫,甚至比白金汉宫都更像王宫。整座宫殿坐落于一片望不到边的绿色原野上,发黄的大理石,精美的雕塑,神庙一般的建筑风格,衬托着它的古老与华美。当这种富丽堂皇与温斯顿· S·丘吉尔这个伟大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更是让人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温斯顿· S·丘吉尔于1874年11月30日出生于布伦海姆宫。由于他的父亲是第七代马尔伯勒公爵的次子,因此,根据长子继承权,他的父亲,连同他本人,都没有继承公爵爵位。在布伦海姆宫丘吉尔出生的房间里有他母亲以及他本人儿童时期的油画像,人们能从中感受到这个英国顶级贵族家庭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然而,温斯顿· S·丘吉尔的童年并不幸福。他那忙于上流社会活动的父母很少花时间陪伴他。严格地讲,丘吉尔是在他祖母的关爱和指导下长大的。正是在他祖母的帮助下,丘吉尔培养起对大自然和历史的浓厚兴趣,并在这里度过了他的青年时代。</p> <p class="ql-block">温斯顿· S·丘吉尔在哈罗公学期间表现平平,但是自从进入桑赫斯特王家军事学院之后,他开始崭露头角,并真正开始了他那辉煌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以下这份人生履历表证明,在英国的政治舞台上,再难以找到比这更为优秀的人物了!温斯顿· S·丘吉尔在1899—1902年英布战争期间任《晨邮报》战地记者。1900年当选下院保守党议员。1904年改入自由党。1906年以自由党候选人资格被选入下院。1906—1908年任殖民部次官。1908年起历任贸易大臣、内政大臣、海军大臣。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一1918)爆发后,以海军大臣资格参与决策,1917年任军需大臣。1919—1921年任陆军大臣和空军大臣。1921—1922年任殖民大臣。1924年重返保守党,再度被选入下院并任财政大臣。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一1945)爆发后任海军大臣,1940—1945年出任英国首相,领导战时联合政府。1945年7月任反对党领袖。1951—1955年再度出任英国首相、第一财政大臣兼国防大臣。1955年4月因年迈退休。退休后,他将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著述。其中,根据其亲身经历撰写的六卷本《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既具史料价值,又具文学价值。1953年,丘吉尔被封为爵士,获嘉德勋章,并获诺贝尔文学奖。</p> <p class="ql-block">在如此辉煌的一生中,温斯顿· S·丘吉尔充分体现出他对始于第一代马尔伯勒公爵以来的丘吉尔家族传统的继承。布伦海姆庄园,第一代公爵纪念碑,是他一生引以为自豪并倍受鼓舞的至深源泉。当今天的人们在和平的宁静中漫步于这布伦海姆庄园的草坪上时,不会忘记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的至暗时刻,临危受命出任英国首相的丘吉尔的伟大就职演说:“我没有什么可以奉献的,我所能奉献的,只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你们要问,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回答:‘胜利’!不惜一切代价争取胜利,无论多么任重道远也要争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不能生存!”正是在他艰苦卓绝的领导下,英国才最终成为了这场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然而,在战争结束后的首次选举中,这位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伟大英雄却落选了。当时有记者向他提问道:“你带领你的国家人民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但胜利之后这些人民又抛弃了你,你会对你的国家人民感到失望吗?”他的回答就如同他当年的就职演说那般的伟大,充分体现出他非凡的智慧、胸襟与格局:“我带领我的国家人民赢得胜利,就是为了让他们获得罢免我的权利!”</p> <p class="ql-block">1965年1月24日,伦敦的清晨一早就下起了小雨,时年90岁已身患中风、昏迷不醒的温斯顿· S·丘吉尔走完了他人生的最后一程。丘吉尔的遗体被安葬在离布伦海姆庄园不远的布莱顿村,当年他就是在这里向他心爱的妻子克莱门汀求婚的。这位伟大的人物去世之后被评为英国识字最多的人,他所认识的英语单词达12万之多!美国《人物》杂志将他列为世界八大演说家之一。2002年,在BBC举行的“最伟大的一百名英国人”的调查中,温斯顿· S·丘吉尔名列第一,获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国人”!</p> <p class="ql-block">从丘吉尔庄园出来时已是中午十一点半钟,乘上大巴行约一小时后,我们来到了比赛斯特的奥特莱斯,这是旅行团安排的第二个购物点。这里人头攒动,氛围热烈,生意兴隆,一片繁荣景象……!</p> <p class="ql-block">下午二点钟,我们离开了比赛斯特的奥特莱斯,赶往伦敦市中心。大约在下午三点半左右,我们第二次走进了大英博物馆,这次我们要专门参观第33号馆一一中国文物馆。中国文物馆并没有与埃及文物馆、西亚文物馆、古希腊罗马文物馆一起放在大英博物馆最耀眼的一搂,而是放在了二楼,与南亚文物馆对门。</p> <p class="ql-block">中国流失海外的文物多达上百万件,被世界47家博物馆收藏。其中,大英博物馆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馆,目前收藏的中国文物多达二万三千多件,长期陈列的约有二千件。收藏的中国文物囊括了中国整个艺术类别,包括刻本、书画、玉器、青铜器、陶器、饰品等,跨越了整个中国历史。望着这些陈列的稀世珍宝,仿佛来到了中国的故宫;徜徉其中,犹如穿越了中国数千年的时空隧道。</p> <p class="ql-block">中国文物馆主要分为右、中、左三个展区,右展区陈列展出的是从商代至晋代的珍贵文物,以陶瓷、青铜器、玉器、饰品等为主。</p> <p class="ql-block">左展区陈列展出的是宋、元、明、清等各个历史时期的珍贵文物,给人印象较深的有1626年的明末武佛像、清初的金佛塔,藏传佛教献给嘉庆皇帝的金质千手佛,慈禧太后的御笔书法“富贵平安”等。</p> <p class="ql-block">中央展区是整个中国文物馆最为重要的部分,陈列展出的是从十六国至五代十国时期的珍贵文物,尤以唐代文物精品最为耀眼,其中多为佛像、佛画、文书、丝织品等。当然,还有那些历经千年如新的唐三彩,件件都是中国国宝!</p> <p class="ql-block">在整个中国文物馆里,最令人震撼的展品要数展厅正面展壁上的那几十平方米的巨大敦煌壁画了,它是大英博物馆的“十大镇馆之宝”之一!那壁画因漂洋过海需打包装箱被割断的痕迹依稀可见。满壁风动、天衣飞扬、历经千年、色彩依旧,可见中国古代之绘画工艺浑厚博大、无可比拟。震憾之余,我想到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这千年前的旷世之作没有陈列在我们自己的博物馆里,却保存在这远离中国万里之遥的大英博物馆里呢?当英国人在世界各地通过各种手段来获取文物,甚至在英国国内形成一种自愿捐赠文物的现代文明机制的时候,我们中国人自己尽到保护文物的责任了吗?</p> <p class="ql-block">敦煌文物流失海外事件的中心人物是一位名叫王圆箓的道士。此人祖籍湖北麻城,幼时家贫,成年后入伍当了大头兵,后又改行在敦煌当了道士。1897年,他在莫高窟东侧筹款修建了太清宫道观并接受布施。1900年6月22日他意外地发现了尘封千年的藏经洞,由此四万多件写卷、印本、画幡、铜佛等重见天日!此时正值满清王朝凭借义和团盲目排外的力量向列强宣战,同年8月,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慈禧太后偕光绪皇帝及一干王公大臣逃往西安,这一切都是偏居西北一偶的王道士所不知道的。王道士在发现藏经洞之后的七年时间里,也曾四处募款,积攒钱财,清除洞内积沙,修补损毁建筑,甚至几度三番,长途奔波报告官府,以求文物得到妥善保护。然而甘肃藩台却以路途遥远、耗资巨大,银两难筹为由,只下了道“原地封存,由王道士看管”的命令了事。无奈之下的王道士,斗胆于1906年给慈禧太后写了一道奏折,请求朝廷出面收购文物并送京保存。尽管清政府后来也拨下数千银两,但这笔银两却被敦煌地方县府尽数截流!显然,如果在1900至1907年这七年时间里,那怕有任何一级的政府官员,对这些文物实施有效保护,都是可以避免敦煌文物流失海外事件的发生的!</p> <p class="ql-block"> 由于清政府以及各级官员愚昧保守、贪腐惰政,对敦煌文物漠然处之,单凭王道士的一人之力,自然是无法也无能力保护这些文物的,这就不可避免地决定了这批文物的不祥和可悲命运。1907年。一个名叫斯坦因的英国“探险家”来到敦煌莫高窟,仅用不过二百两银子,便从没见过世面,也不懂业务,只想给这些文物“找个稳定、安全的归宿”的王道士手中买下了古籍、佛画、织绣品共计29箱。1914年斯坦因再度来到敦煌莫高窟,看到宏伟壮观的敦煌壁画后更是心动不已,但装箱运输却是个难题,于是命令助手将壁画分割成小块,然后分别装进箱子转运回英国。斯坦因两次来敦煌,总共只花了区区七百两银子,便从王道士手中买下敦煌文物共计一万三千件!斯坦因原本是奥匈帝国人,1904年才加入英国籍,1914年这次回到英国后不久,便将自己毕生搜罗的文物,包括这些敦煌文物在内,全部捐给了大英博物馆。为此,他受到了英王的接见,并被封为爵士。</p> <p class="ql-block">继英国的斯坦因之后,法国的伯希和、日本的橘瑞超、俄国的奥登堡、美国的华尔纳等人接踵而来,又从王道士手中廉价买下一批批敦煌文物,后运往世界上十多个国家,并收藏于当地博物馆,而留在中国的藏经洞文物连五分之一都不到!遭此劫掠之后,在对剩余文物的抢救过程中,落入中国大小官员之手、沿途散失和被抢救者据为已有的大量文物,后来连影子都没有了!而在几十年后“文革”初期“破四旧”的疯狂行动中,各地的红卫兵高喊口号,手持工具,向敦煌蜂拥而来,若周恩来总理签发的“立即采取措施,保护敦煌文物”的文件晚到一天,敦煌莫高窟所有现存文物都将荡然无存!从人类文化的角度上讲,任何人保护了敦煌文物的都是贡献,任何人破坏了敦煌文物的都是犯罪!今天,来自世界各国的人们能够在这世界一流的大英博物馆里,见到得以妥善保管的敦煌文物,本身也证明了这一点:“敦煌莫高窟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更是全人类的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走出大英博物馆时已经是下午四点半钟了,我们今天还有一个游览活动,即乘坐游轮观赏泰吾士河的双岸风光。在排队上船的地方,有座纪念二战中阵亡将士的纪念碑,那碑顶上是一只镀了金的展翅雄鹰,给人印象十分深刻。在伦敦街头,我还见过一座纪念一战中英国海军阵亡将士的纪念碑,连每位阵亡将士的姓名都刻在那碑上。总之,在缅怀为国捐躯的将士方面,英国人是做得很到位的!</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离二战纪念碑不远的码头上了游轮,此时乌云密布,风浪骤起,无论怎样,现在我们能够在起伏不定的游轮上来观赏泰吾士河畔的大本钟以及议会大厦了!</p> <p class="ql-block">大本钟和议会大厦的对岸,有著名的伦敦摩天轮,游轮从这里顺流而下,可直达伦敦塔桥。在大本钟与伦敦塔桥之间的泰吾士河两岸,便是伦敦的老核心城区。在古老的建筑物形成的天际线上,也有高高耸立的现代摩天楼,但它们的高度都远远不能与上海陆家嘴的高楼相比。</p> <p class="ql-block">在泰吾士河右岸快到伦敦塔桥的码头上,停泊着一艘军舰,即“贝尔法斯特号”巡洋舰。据说这艘巡洋舰参加过朝鲜战争,1953年返回后便一直停泊在这里,成了一座英国海军博物馆。 </p> <p class="ql-block">很快,伦敦塔桥便在眼前,这次算是能近距离地观察这座世界名桥了!</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伦敦塔桥码头下了游轮,并从这里上桥,去体验走过这座世界名桥的感觉。我想起了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影片《魂断蓝桥》,那片名上的“蓝桥”指的正是眼前的这座伦敦塔桥啊!此时,我耳边仿佛响起了《魂断蓝桥》的主题歌《友谊天长地久》,那旋律魔幻般地在风中轻轻飘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