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人名用字”留下的那些历史人物(十三)</p><p class="ql-block"> 在《辞海》中有一类词,没有任何释义,只标注“人名用字”,这些字大都很生僻,数量并不多。能用这类字取名的人可以说都不是一般人,因为他们的名字都见诸各种古代典籍。笔者对此做了一番简略的查阅梳理,感到很有教益,从中不但可以认识这些历史人物,还可以了解很多相关的史实,受益良多。</p><p class="ql-block"> 本篇了解一下用“㒡 yóu”、“琙 yù”取名的古人以及相关的事迹。</p><p class="ql-block"> 㒡 yóu 南宋时有参知政事应㒡。</p><p class="ql-block"> 应㒡,字之道,号葺芷。少年时代即以聪慧而闻名乡里,加之勤奋好学,博览群书,经史子集、百家传记无不研读,可谓一个饱学宿儒。宁宗嘉定十六年(1223年)登进士第。理宗淳祐中累迁起居舍人,权兵部侍郎兼直学士院。(简单解释一下,“起居”和“舍人”都是官名,“起居”即“起居注”,专门负责记录皇帝的言行;“舍人”,也即亲近皇帝左右的人,负责撰拟诏旨,参与机密政事。“起居舍人”可谓离皇帝最近的官员之一。历朝历代叫法有别,职责也不尽相同,如,中书舍人、内史舍人、通事舍人、直省舍人、散骑舍人等,均为亲近属官。)据史料载,有人向理宗推荐应㒡,一天晚上,理宗突然召应㒡入宫,命即刻拟诏五道。而应㒡“夜四鼓而五制皆就”,刚到四更天五道诏书就完成了。理宗始信其才,次日便授应㒡翰林学士,同知枢密院事。后来应㒡官做到参知政事,封临海郡侯,死后谥号文敏。说明他的才能的确不一般。</p><p class="ql-block"> 说到应㒡就得说说“翁洲书院”。理宗淳祐九年(1249年),应㒡乞归还乡,将其与叔父应傃早年读书的场所改建为书院,目的是招收应氏子弟学习。后来理宗御赐“翁洲”匾额,故名为“翁洲书院”。翁洲,因浙江舟山岛上有翁山,故名。因有皇帝御赐匾额,翁洲书院很快成为当时颇有影响的书院。南宋诗人陈著有诗《送儿沆赴昌国学录》,其中道:“吾闻翁洲好学舍,兵后弦歌尚存鲁。”“昌国”,即“昌国县”,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置县,即今舟山市。诗的第二句中“弦歌存鲁”,用的是孔子弟子子贡曾游说齐、吴等强国,促使吴伐齐救鲁的典故。其间,子贡巧言辞令,甚至不乏挑拨离间,聪慧中透着狡黠。在此说明学习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 据清光绪《定海厅志》载,从南宋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至度宗咸淳九年(1273年)80年中,包括应㒡与其叔父应傃在内,昌国县就有33人考中进士,其中不乏父子、叔侄、兄弟同登科第的惊喜,而翁洲书院的建立,也为这个海岛地区人文史上增添了一段佳话。</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琙 yù 东汉有公孙琙。</p><p class="ql-block"> 据《后汉书•东夷列传》:“永康元年,王夫台将二万余人寇玄菟,玄菟太守公孙琙击破之,斩首千余级。”据此可知,公孙琙是玄菟郡的太守。“永康元年”,即东汉桓帝改年号为永康的第一年(167年),也是桓帝在位的最后一年,是年六月桓帝驾崩。“玄菟 tú”,郡名,汉武帝时设置,辖境相当于今辽宁东部至朝鲜咸镜道一带,东汉治所在今沈阳市一带。“王夫台”,是指叫“夫台”的夫余王,“夫余”,是古族名,夫余族建的政权被称为“夫余”,在松嫩平原上,汉代其地属玄菟郡。这段记载说的是,永康元年,夫余王夫台率领二万多人入侵玄菟郡,玄菟太守公孙琙组织回击重创夫余兵,斩首上千人。</p><p class="ql-block"> 说到这,公孙琙的事迹没有更多。而另一个公孙家族的人物却很值得一提,这个人与公孙琙有着直接的关联,他就是被称为“天选之子”的公孙度。</p><p class="ql-block"> 公孙度之所以从一个小人物,逆袭成为赫赫有名的辽东王,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拜公孙琙所赐。据《三国志•魏书八》记载:“时玄菟太守公孙琙,子豹,年十八,早死。度少时名豹,又与琙子同年,琙见而亲爱之,遣就师学,为娶妻。”这段说的是,公孙琙有个儿子叫公孙豹,十八岁就夭折了。而公孙度小时候也名“豹”,正好还与公孙琙的儿子同龄,公孙琙见到公孙度很是喜爱,就像自己的亲儿子,又送他去学习,还给他娶了媳妇。这个小时候随父迁居到玄菟、勉强当个小吏的小人物,摇身一变俨然成了“官二代”。后来,朝廷下诏推举有能为的人,公孙度也在其列,担任了尚书郎,后又升任冀州刺史。虽因谣言被罢免,但公孙度却走出了人生关键的第一步。所以说,公孙琙是公孙度命中的第一贵人。</p><p class="ql-block"> 公孙度遇到的第二个贵人就是徐荣。当时徐荣在董卓手下任中郎将,因其也是玄菟郡人,就向董卓推荐公孙度做了辽东太守。其后,公孙度逐渐展现其政治才能,对内厉行严刑峻法,打击豪强势力,使令行政通;对外则东伐高句丽,西击乌桓,南取辽东半岛,并越海攻占胶东半岛北部东莱诸县,开疆拓土,使自己羽翼渐丰。彼时正值天下动荡不安,中原地区爆发董卓之乱,各地诸侯无暇东顾,公孙度则趁机自立为辽东侯、平州牧,俨然以辽东王自居。使得辽东地区在东汉末年战乱年代得到暂时的安宁。</p><p class="ql-block"> 公孙度的成功充分说明机遇的重要性,而遇到公孙琙和徐荣正是公孙度的重要机遇。</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