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罗毕和“走出非洲”

向青(1516464)

<p class="ql-block">东非肯尼亚首都内罗毕,是非洲大陆上少数几个能被称为国际化大都市的非洲城市之一,在当地马赛部落语中意为:“清凉的河水”。</p><p class="ql-block">内罗毕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大城市之一,在19世纪的地图上我们还找不到它的踪影。1899年,蒙巴萨至乌干达的“疯狂铁路”建成后,内罗毕迅速成为冒险家和狩猎者的乐园。那时的内罗毕,尘土飞扬,根本找不到一个好的旅馆可以休息,洗去尘埃。直到1904年Hotel Norfolk的开业,慢慢就有一批新到达者聚集到这里,有钱人以及有野心和远见的人。1905年,鉴于它良好的气候条件和优越的地理位置,英国殖民当局才把当时的“东非保护地”首府从蒙巴萨迁到了这里。100年间,肯尼亚获得独立和自由,内罗毕也从当年的铁皮小屋和帐篷车站发展成今天这座颇具规模的国际化大都市。(网摘)</p> <p class="ql-block">我们一到内罗毕就到郊外有四十年之久历史的著名餐厅食肉苑(Carnivore)去吃烤肉。</p> <div>这家餐厅吸引世界食客的原因,是因为在这里不仅可以吃到牛羊肉,猪肉鸡肉,烤肉品种有鹿肉、羚羊肉、斑马肉、鸵鸟肉,有时还有人工饲养的鳄鱼肉,每个品种均配以相应的佐料。这里经营野生动物肉是经过政府特别批准的。</div> 住的酒店挺漂亮的: 老电话还能用。 <p class="ql-block">四季如春、气候宜人的内罗毕被联合国评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之一,并享有东非小巴黎之称。众多的国际机构,如CNN非洲总部、BBC非洲总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非洲总部、华为非洲总部也都设在内罗毕,特别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总部、联合国人居署总部也落坐在内罗毕。作为纽约、日内瓦、巴黎和维也纳之外的联合国第五大中心,内罗毕是非洲当之无愧的骄傲。</p> 跟着我游车河吧,街拍。看见个中餐馆: 外交部: <p class="ql-block">肯雅塔国际会展中心 (KICC)是一座三十二层高圆塔形的建筑,始建于1967年,是内罗毕的地标,东非第一高楼。它坐落在城市的中心商务区,集会议、展览、大型活动等功能于一体,每年有很多国际性会议和研讨会、大型展览在此举行,<span style="font-size:18px;">第三次世界妇女大会的主会场就设在这里。</span>中心内有数个设施齐备的会堂和会议室,最大的会堂可容纳超过4000名与会者,其配备的同声传译设备可以提供六个语种的翻译服务,此外还有一个现代商务中心、银行、旅行服务等。<span style="font-size:18px;">现在这里又是肯尼亚执政党的总部。</span></p><p class="ql-block"><br></p> 最高法院: 右边的楼是国家议会大厦: 我们慕名去郊外参观《走出非洲》的作者凯伦故居。 <p class="ql-block">凯伦故居,是丹麦著名女作家凯伦·布里克森(KarenBlixen)曾居住的地方。它始建于1912年,1917年凯伦夫妇将其买下,辟为咖啡园。1925年凯伦与丈夫离异后继续在此居住至1931年,之后数易其主。1963年丹麦政府赠与肯尼亚政府以纪念肯尼亚独立,1985年正式建为凯伦·布里克森博物馆。</p><p class="ql-block">《走出非洲》是凯伦 布里克森用笔名伊萨克·迪内森(Isak Dinesen)写的自传体小说。小说以平静、优雅的语言描述女主人即她自己在咖啡农场的生活,包括非洲的自然景色、动物和人,真实再现了欧洲移民在非洲这一特殊环境中的生活面貌。《走出非洲》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英语文学作品之一。</p><p class="ql-block">我们最熟悉的同名电影就是在肯尼亚拍摄,并获得多项奥斯卡奖,其外景取景地就是凯伦故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故居院子很大,围绕在三角梅、南洋杉树、非洲郁金香树等当地名贵花草树木之中。</p> 这是凯伦留下的咖啡树的后代,是她把咖啡带到了非洲。 忘了这是什么花 粉红的是三角梅。福建也有很多。 院子里还有那时的农用机械 那天好像因为什么缘故没能进到屋里面参观,只在外面留了个影,在礼品店买了袋咖啡。 <p class="ql-block">凯伦曾是丹麦男爵夫人,也是咖啡种植园主,历经婚变、破产之后,在1937年发表了自传体小说《走出非洲》,她用自己十七年的经历,三十一年的怀念,独具匠心写就了一部关于非洲的史诗,全面展现出那一片热土上的风情、世情与人情,将广袤而神奇的非洲大陆呈现给世人。有人说这部小说是凯伦写给非洲人民的“一封情书”,”这种强烈而深沉的情愫表现为对非洲人品格、尊严及创造才能的尊重与赞美,对非洲民族命运的深切同情,对他们疾苦的热忱关注。”</p><p class="ql-block">《走出非洲》两次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p><p class="ql-block">海明威接受诺贝尔文学奖时曾说:如果美丽的小说家凯伦·布里克森得奖,他会更加高兴。“她写了一本我读过的最优秀的关于非洲的书。”</p> <p class="ql-block">1985年,《走出非洲》被搬上银幕,由梅丽尔·斯特里普饰演女主人公。影片获得第5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等七项大奖。作曲家约翰·巴里为影片创作的主题曲深沉优美,成为最受人喜爱的银幕旋律之一。我也非常喜欢这首乐曲,本篇背景音乐即是。<br></p> <p class="ql-block">梅丽尔·斯特里普(1949年生人)是我非常喜爱的著名女演员,她饰演的每一角色都极其成功,看过她N部电影。她获得过一届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两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今年还获得了终身成就奖。她也是非常有正义感的人,在今年UN大会上为阿富汗女性发声。</p> <p class="ql-block">凯伦的自传体小说《走出非洲》,以及同名奥斯卡最佳金奖影片,凯伦和梅丽尔·斯特里普,在全世界读者与观影者中始终影响深远……</p> 在内罗毕还应该去参观位于内罗毕市中心的肯尼亚国家博物馆,这是非洲中东部乃至全非洲最为著名的博物馆之一,1910年由东非自然历史协会发起修建,60年代扩建。<div>网摘:除总部内罗毕展馆外,还下设16个地区博物馆和几处历史遗迹陈列馆。博物馆以收集历史文献、文物;研究并展示古今文化和自然遗产;增强人类对文化自然遗产的了解、鉴赏力、保护意识及管理应用能力为宗旨。内罗毕展馆设有自然历史展厅、肯尼亚文化展厅、肯尼亚装饰艺术展厅,陈列有鸟类、海洋生物起源和地质演变等方面的展品以及古代地图、绘画等,其中人类早期骨骼化石最为著名。除收藏文物外,博物馆还从事古生物学、鸟类学、无脊椎动物学、哺乳动物学、爬行动物学和植物标本学等学科的研究。博物馆在生物、地质和考古方面的收藏和人类学、古生物学方面的研究与收藏闻名于世。</div> <p class="ql-block">肯尼亚国家博物馆以其丰富的收藏、科学的分类和多种学术活动而发展成为东非生物考古的科研机构和科普活动中心。为人类起源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的利基教授夫妇和动物行为学家珍妮.古道尔博士都曾经在该馆工作。</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从肯尼亚的历史、民族风俗、装饰艺术等多个方面向世界游客展示着自己独特的历史人文风貌,丰富而又神秘。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当属博物馆内的自然历史展区。非洲向来被认为是人类生命的摇篮之一,而肯尼亚国家博物馆对人类起源这一部分做了详尽的展出,生动地为游客描画出人类演变和进化的历史。</p><p class="ql-block">除此之外,博物馆设有介绍海洋生物、飞禽走兽的进化演变,肯尼亚国家地质变化等多方面的自然信息展出。众多展馆中,禽鸟馆以其900多个栩栩如生的仿真鸟类标本应得众多游客青睐,成为当之无愧的最受欢迎展馆。 博物馆收藏了许多有价值的文物,同时兼具科研、考察能力,多年来博物馆的工作人员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对文物进行了不断地研究、探索,服务了一波又一波慕名而来的游客。(网摘)</p> 大厅里装饰了个几米高的”葫芦树” 众多展馆中,禽鸟馆以其900多个栩栩如生的仿真鸟类标本应得众多游客青睐,成为当之无愧的最受欢迎展馆。 哺乳动物厅 人类化石馆 <p class="ql-block">号称镇馆之宝的距今160万年的“图尔卡纳男孩”古人类化石,是世界上迄今为止最完整的的人类化石。</p><p class="ql-block">1984年在非洲肯尼亚的图尔卡纳湖西岸发现了著名的“图尔卡纳男孩”(Turkana Boy),那是一具几乎完整的古人类化石,时间大约在160万年前。“图尔卡纳男孩”大约8岁,属于直立人,他们身材高大,虽然脑容量比现代人小,但是身材比例则大体相当,已经具备了比较完美的近现代人的直立行走方式。</p> 网上的图尔卡纳男孩头部复原图: <p class="ql-block">黑颅骨,是1985年在肯尼亚西图尔卡纳发现的,据估计它有250万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这是2011年在那里拍摄的由肯尼亚各地蝴蝶标本组成的肯尼亚地图。肯尼亚蝴蝶种类丰富,目前已发现900多种蝴蝶。</p> 很多小学生来参观: <p class="ql-block">可爱的孩子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