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早饭后三人打车来到西藏博物馆正门,博物馆的建筑风格具有鲜明的藏族传统建筑艺术特点,宏伟的外观让人肃然起敬。这里不仅是一座博物馆,更是西藏文化的重要窗口,一座“高原文化会客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博物馆分为三层,偌大场馆不知从何走起,就一路跟着付队游览吧。先走进一楼右手的一个场馆,主题叫“离太阳最近的人”,正巧有导游带队讲解。看,阿妈的银腰带!一幅藏族女性的传统服饰映入眼帘,这套服饰色彩鲜艳,工艺精美,上衣、裙子以及配饰等元素无不展现出藏族风情。</p><p class="ql-block">藏族视海螺为吉祥之物,日喀则定日、拉孜、聂拉木、定结等县女子从小便会在右手腕戴一环珠贝腕钏,即海螺手镯。据传,起初此举是为挤牛奶时,防止奶汁流入袖中,为保持奶汁的清洁而佩戴的。而今佩戴海螺手镯却已成为一种纯粹的装饰,是一种古老的装饰遗风。她们相信在死后,海螺手镯会发出白色的光,指引她们的灵魂前往善趣之路。</p><p class="ql-block">因此,海螺手镯既是护身降福的吉祥之物,也是藏族妇女钟爱的一种腕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男士服饰则相对简单、颜色单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一套僜人服饰。僜人,俗称“僜巴人”,是西藏地区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族群,地处西藏东南边陲的察隅县。耳戴一对锋如长鼓似的银质长耳环,头戴护额,颈项挂串珠和银饰圆片,赤足。僜人服饰技艺已列入西藏自治区非遗保护名录。</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个穿着传统藏族服饰的人体模特吸引了我的目光。只见她她头戴孔雀羽毛做成的帽子,上身着色彩鲜艳的长袖衫,下身围一条花筒裙,梳一根长长的带蓝黄相间的发辫,还配戴满身银饰,这便是夏尔巴女子。</p><p class="ql-block">夏尔巴人的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高于常人,以“喜马拉雅山上的挑夫”著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每一件服饰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动人的故事,让人不禁驻足欣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藏式民居,这些建筑不仅美观,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让人感受到西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牛粪与藏民族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除了用作基本的燃料、肥料外,还是重要的建筑材料。人们用加工的牛粪砖搭建庭院围墙,牛羊圈以及临时储物房等,当然都已成为历史。</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望果</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知不觉中来到二楼,非常喜欢藏式风情,藏式家具虽然形式单调,品种不多,但它们那充满神秘色彩的绚丽文饰和古朴造型,不仅仅是用品,而是浓墨重彩的文化符号。</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藏历一月一日,以拉萨为中心的西藏绝大多数地方欢度"杰布罗萨"即拉萨新年,其年俗文化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从藏历十二月二十九日吃"古突"至一月初三插经幡,每一天的活动内容和仪式都异彩纷呈。可惜说不出所以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建设新西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毡房</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双体陶罐,这件双体陶罐可是镇馆之宝。</b>制作陶器是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的典型特征之一,这件双体陶罐出土于今昌都市卡若区的卡若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形体犹如两只小兽相向而立,颈部和肩部设计了一对带孔钮,既巧妙地表现出动物的耳与尾,还具有穿系绳索而方便携带的实用功能。</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买了一只形似的冰箱贴带回留念</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字符号</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个个场景再现茶马古道,再现那段历史,让人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充满传奇的时代。这段历史不仅见证了西藏与内地的经济交流,更反映了藏族人民的勤劳与智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楼的西藏百万农奴纪念馆里,充分展现了黑暗的农奴制度,他们悲愤地说,“赐予我生命的是阿妈,但是拥有我身体和生命的确是农奴主”!长夜中叹息:“即使雪山变成酥油,也是被领主占有;就是河水变成牛奶,我们也喝不上一口”!是啊,旧西藏是少数人的天堂,是大部分人的人间地狱!</p><p class="ql-block">“雪域长歌”看完,内心震撼,久久不能平静。</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层观景台上,远眺布达拉宫的侧面,享受一下高原的阳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后打车来到“西藏牦牛博物馆”,这可是中国唯一一座以牦牛和牦牛文化为专题的博物馆,北京援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令人震撼的展厅就是这个悬挂了上百具牦牛头骨的大厅,这些牦牛头骨都是它们的主人捐赠的,博物馆记录了每一个头骨牦牛的名字,主人名字和生活的地方。大厅的正中央则是几具装饰过的硕大无比的野牦牛头骨和摆放着色彩斑斓的玛尼堆,传达着他们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之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植物标本,一块块牦牛所食植物标本静静地躺在展柜中,这是西藏高原植物学家土艳丽女士和甘肃拉卜楞寺僧人加羊宗智采集并捐赠的珍贵资料。这些植物不仅是牦牛的食物来源,更是西藏高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个完整的牛骨架模型展示了牦牛的骨骼结构。牦牛是藏族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不仅是重要的交通工具,更是农牧业生产的重要力量。这具骨架模型不仅具有科学价值,更体现了藏族人民对牦牛的深厚感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雍拉是一种罕见的牦牛,浑身长着长毛,无犄角,据说是非常真贵的牦牛一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坐上藏式多媒体前,沉浸在历史长河,感受西藏文化的博大精深。牦牛驼载着西藏的历史文化,正穿过苍茫风雪一步步向我走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张参观券不仅是进入博物馆的凭证,更是一份珍贵的纪念品,收藏起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41019(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